南亚季风环流及成因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3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冬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陆地高D压. 南中亚心地,区海夏洋季低盛压行中东心南季风
亚洲
副极地低
高压
寒冷干燥
西南
西北
东北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差异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
下垫面性质均一
(地转偏向力)
在哪个纬度附近,高空的风偏转成与等压线(纬线)平行?
D
高F 空
高压
低压
C B
H E
低压
A
低纬 00
近地面
高压
G高纬 900N
30度的堆积效应
高空
00
300
900
近地面
极锋
请判断,A 、B 、C 分别代表什么?
中纬环流 A
C
B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热爱力斯基摩人建造
重难点
1.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 名称及成因
2、东亚、南亚的季风环流
教学反 思
1.在讲解到重难点时,注意还是要将知识讲透,并 要求学生熟记
2.最好能用板书,觉得效果更明显
必修地理Ⅰ第二章《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图示
c
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气压带名称以赤道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南北对称分

熟东记北纬信度风和位东置南、信名赤风道称在低、赤气风道压带附向近、幅形合成上原升因
3、风带的风向沿赤道 折叠重合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对称”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自转,公转,但下垫面还
是均一的情况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就
,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 月 。图中A处是 低 (高、低)气 压,名称是 印度低压。
(2)图中B处盛行 东南 季风
,C处盛行 西南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
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南亚季
风的主要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
典型的原因是
高 东亚: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 南亚:西南季风 差异、气压带
风带移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想一想:南亚地区夏季风
的成因有哪些? 高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 高 异、气压带风带
的移动
季风环流
冬季风
夏季风
为什么说东亚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欧大陆 (世界最大陆) 太平洋
(世界最大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南
ຫໍສະໝຸດ Baidu
源地 成因 性质
亚洲高压
夏威夷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亚洲高压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印度洋附近
①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②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干燥 高温、多雨
完成P54上的活动题。
【典型习题】
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极地东房风屋带,门的朝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应注6意00什N么动问力题?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动N力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
在300附近高空,西南风偏转成西风,导致“堆积”效 应,产生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600附近,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暖而轻的西风 气流爬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亚地处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大洋太平洋之间,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因此季风环流最典型
【典型习题】
(读4图)回图答中:E处吹___西__南__风;气
压(带1)和写风出带图的中季字节母移代动表,的首气先压
表带现名为称_:__太__阳_直_的射点移动;其移动

规律是A_____太____阳___直__射__点__北_移; ,气压带风带北移 (5)B当__A_气___压__带__在__图; 中的范围
00
300S 600S 900S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具有什么样的不同性质 呢?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P52活动题2。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 对气候影响
赤道 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热力原因
上升
副热带 高气压带
南北纬 30度附

动力原因 下沉
副极地 低气压带
南北纬 60度附

动力原因 上升
极地 高气压带
极地附近
60°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40°
地中海
30°
热带沙漠气候
20°
热带草原气候
10°

大陆西岸
55°
温带季风气候
35°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东岸
我国的季风以及形成的气候
非季风区 亚热季带季风风区
60°
温带海 洋性气候
40°
地中海气候
30°
热带沙漠气候
20°
热带草原气候
10°

大陆西岸
55° 35° 25°
大陆东岸 返回
阅读书本P53-54中的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大气活动中心?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如何形成大气活 动中心的?
3、大气活动中心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了哪些影响? 4、什么叫季风?为什么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
2.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自转但不公转, 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3.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在自转同时又在 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又如何?
大气环流的形成
高低纬度热 量不均
地球自 转
地球公转
下垫面: 海陆分布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1、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教学目标
1.依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难讲解全球气压带和风 带的分布状况, 2.通过画模型等准备,讲解七压六风。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4.循序渐进的方式,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5.在对掌握原理的基础上,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成因。 6.依据推移总结出七压六风带的气候特点,并要求学生熟记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块状 ,体现了 海陆 对大气环
流的影响。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3)此时东亚吹 西北 风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A———————— B————————
南亚吹 东北 风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90° 80° 70°
环流最为显著? 5、东亚季风与东南亚、南亚季风有何不同?
假设下垫面性质均一
①全球气压带亚和速风尔带的季节移动与大夏气威活夷动中心的形成
高压
高压70°N
60°N
高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低带气陆压
高洋气压 40°N 洋
海陆热力性质3差0°异N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亚性洲移动低;压②海陆热力性质0差° 异 (印度低压)
(2)考虑高低纬度热量不均、自转,不考虑公转,
下垫面性质均一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思考:南半球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
1、高、低气压带相间 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
若从北极点 上看,画出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a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 c
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及图示
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c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除了上节课学的尺度很 小的局地性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使得 高低纬、海陆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以交换、平衡。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不自转、不公转, 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北

66.5°N球 而

23.5°N, 夏

季 北
23.5°S移 , 冬
季 66.5°S南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根据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分布,判断北半球是什么季节? 返回
温湿
冷干 冷干
热干
温湿
热干
热湿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对近地面气候的影响
900N 600N 300N
热力原因
下沉
热湿 热干 温湿 冷干
风带
分布
风向
对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影响
低纬 信风带
赤道低压与 副热带高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热干
中纬 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与 副极地低压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极地 副极地低压与 东风带 极地高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90° 80° 70°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假设大气是在下垫面性质均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
(1)只考虑高低纬度热量不均,不考虑自转, 公转,下垫面性质均一(低理压想状态下)
北极高压
高压 赤低道压
赤道
返回
(2)考虑高低纬度热量不均、自转,不考虑公转,

最小时C_,__浙__江__省__大___部. 分地区吹

_(__西2__北)__写风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风带
名称: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3)图中所代表的气压带和风
带位于___半球。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 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
七月份(夏季)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阿留申 低压
副5极0°地低气压带
海冰陆岛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低压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0)°
一月份(冬季)
冬季风


想一想:冬季风与夏季风
风向有何不同?主要成因?
夏季风



东亚: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 南亚:东北季风 性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