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喷昔洛韦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33
喷昔洛韦化学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喷昔洛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被广泛用于抗病毒治疗,特别是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喷昔洛韦的化学结构式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基团和功能团,这些结构特点赋予了它独特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喷昔洛韦的化学结构式主要由一个嘧啶环和一个糖环组成。
其中,嘧啶环是喷昔洛韦的核心结构,它具有稳定的分子结构和良好的生物活性。
糖环与嘧啶环连接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化合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还能够与病毒的特定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抗病毒的药理效果。
喷昔洛韦的合成方法主要通过有机合成反应来实现。
其中包括核苷反应、糖基化反应等,通过逐步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和取代基来合成出目标化合物。
这些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产率和选择性,能够有效地合成出喷昔洛韦的化学结构。
此外,喷昔洛韦还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包括溶解度、分子量、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对于药物的制备、纯化和质量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喷昔洛韦的物理性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理化性质,为其进一步的应用和研发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喷昔洛韦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合成方法和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喷昔洛韦的化学结构式、合成方法和物理性质,并对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
一个合理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使文章逻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阅读和理解。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对喷昔洛韦进行简要介绍,可介绍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正是本章所在的部分,它说明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
目的部分说明了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即进一步深入了解喷昔洛韦的化学结构式、合成方法和物理性质。
喷昔洛韦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邓丽娟;李桂玲;丁维明;李眉【摘要】目的制备喷昔洛韦(penciclovir,PCV)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对其进行了处方优化筛选,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考察含有不同泊洛沙姆407(Pluronic F127)和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浓度配比的处方对原位凝胶胶凝温度、流变学性质、质构特性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等的影响,从而设计和优化处方.结果得到最佳凝胶基质组成为19%F127/0.3%F68,其胶凝温度33.7℃;达到34℃时粘度和胶凝强度明显增大;PCV自凝胶中的释放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喷昔洛韦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眼部给药制剂.【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0(035)006【总页数】5页(P457-461)【关键词】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泊洛沙姆;胶凝温度;流变学;质构特性;药物释放【作者】邓丽娟;李桂玲;丁维明;李眉【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7喷昔洛韦(penciclovir,PCV)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如口唇、面部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
该药物通常以乳膏或静脉注射用溶液的形式给药。
喷昔洛韦由Smithkline Beecham公司研制开发,1996年6月在英国首次上市了外用1%乳膏剂。
然而传统的滴眼液在滴入眼部后与人角膜接触的时间通常只有1~2min,眼部生物利用度通常不到10%。
因此,许多眼用药物要以很高的浓度使用;且一般滴眼液都需要频繁给药,通常每日4~6次甚至更多次。
注射用更昔洛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更昔洛韦[药典]【商标名称】德洛好【英文名称】 Ganciclovir for Injection [药典]【汉语拼音】 Zhu She Yong Geng Xi Luo Wei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更昔洛韦,辅料为氢氧化钠和右旋糖苷40。
化学名称:9-(1,3-二羟基-2-丙氧甲基)-鸟嘌呤。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9H13N5O4分子量:255.23所属类别:化药及生物制品>> 抗微生物药>> 抗病毒药>> 逆转录酶抑制药性状:本品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有引湿性。
适应症:本品仅用于:l、预防可能发生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病。
2、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规格:0.125g (按C9H13N5O4计)用法用量:(一)对于肾功能正常者:l、治疗CMV视网膜炎的标准剂量:1) 初始剂量:5mg/kg,每12小时一次,恒定速率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l小时以上,连用14—21天。
2) 维持剂量:5mg/kg,每天l次,7天/周,恒定速率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l小时以上;或者6mg/kg,每天1次,5天/周,恒定速率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l小时以上。
2、预防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病:1) 初始剂量:5mg/kg,每12小时一次,恒定速率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l小时以上,连用7—14天。
2) 维持剂量:5mg/kg,每天l次,7天/周,恒定速率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l小时以上;或者6mg/kg,每天l次,5天/周,恒定速率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l小时以上。
(二)特殊用药指导l、肾功能不全者: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参照下表中更昔洛韦溶液推荐剂量和用药间隔的调整: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剂量不可超过1.25mg/kg,每周3次,在血液透析后进行。
本品需在血液透析完成后短时间内给药,因为血液透析可减少大约50%的血浆浓度。
注射用喷昔洛韦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带状疱疹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喷昔洛韦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带状疱疹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 PAD 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喷昔洛韦。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带状疱疹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注射用喷昔洛韦可在不影响化疗疗效、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有效预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带状疱疹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注射用喷昔洛韦;多发性骨髓瘤;带状疱疹;有效性;安全性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发病率位于第二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群[1]。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大量M蛋白释放,致使骨质破坏,常伴贫血,本身免疫力较低,化疗过程中激素的应用,全身皮肤敏感,菲薄易感,皮肤防御功能减弱,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是[2-3]。
目前尚无治愈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方法,临床上以化疗为主,但研究表明化疗后导致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概率上升[4]。
注射用喷昔洛韦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药物,但目前关于注射用喷昔洛韦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带状疱疹的研究相对较少,其是否影响化疗的效果,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影响尚未明确,故本研究通过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喷昔洛韦,旨在探讨预防性治疗的疗效及对用药安全性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2.27±4.05)岁,Durie-Salmon分期Ⅰ期4例,Ⅱ期15例,Ⅲ期21例;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32±4.28)岁,Durie-Salmon 分期Ⅰ期5例,Ⅱ期16例,Ⅲ期19。
喷昔洛韦联合青黛散治疗重症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喷昔洛韦联合青黛散对重症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重症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更昔洛韦、肌内注射维生素B12、外用干扰素乳膏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喷昔洛韦、肌内注射维生素B12、外擦青黛散进行临床治疗,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 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疱疹结痂、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注射用喷昔洛韦联合中药外擦是一组理想、有效、安全的重症带状疱疹的临床诊疗方法。
关键词重症带状疱疹;喷昔洛韦;青黛散;临床疗效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疱疹、神经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中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人群,尤其是合并有结缔组织疾病、免疫缺陷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常表现为重症带状疱疹,临床上可见受累神经多,皮损分布广泛常见血疱、大疱,疼痛感剧烈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高等。
本文选取2013年7月~2014 年7月采用喷昔洛韦联合青黛散治疗重症带状疱疹30例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重症带状疱疹患者均为本科住院确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5~75 岁,平均年龄49岁。
全部病例皮损部位均剧烈疼痛,疼痛特点主要是灼热痛、针刺样痛、跳痛及刀割样痛;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发病部位:三叉神经受累25例,其中眶上支8例,上颌支4例,下颌支8例,3支均累及5例;面、听神经同时累及8例,腰神经12例,骶神经2例,四肢腰、臂丛及尺桡神经受累共13例;播散型12例(均为HIV 患者),寻常型48例,其中3例伴有口腔黏膜部位水疱、溃疡(均为肿瘤患者),大疱型7例,其中4例为血疱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膦甲酸钠联合喷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30例摘要:目的:观察膦甲酸钠联合喷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老年患者,每组30例,随机分入联合用药组和喷昔洛韦组,前者联合膦甲酸钠和喷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者单用喷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程7—10d。
结果:联合用药组在止疱、结痂、疼痛消失、皮肤痊愈时间均短于喷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效果、PHN发生率,联合用药组均优于喷昔洛韦组。
结论:膦甲酸钠联合喷昔洛韦疗效优于单用喷昔洛韦。
关键词:带状疱疹;膦甲酸钠;喷昔洛韦[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foscarnet sodium combined with penci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herpes zoster. Method:Six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30 in each group,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mbined drug group and penciclovir group. The former was combined with foscarnet sodium and penciclovir antiviral therapy,while the latter was treated with penciclovir alone for 7-10 days. Result:The time of blister arrest,scab formation,pain relief and skin healing in the combined drug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penciclovir group(p< 0.001),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of PHN in the combined drug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penciclovir group. 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foscarnet combined with penciclovir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enciclovir alone.[Key word] Herpes zoster;Sodium foscarnet;Penciclovir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性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恒奥普康(注射用喷昔洛韦)【药品名称】商品名称:恒奥普康通用名称:注射用喷昔洛韦英文名称:Penciclovir for Injection【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喷昔洛韦,辅料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氢氧化钠。
化学名称:9-[4-羟基-3-(羟甲基)-丁基]鸟嘌呤。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0H15N5O3分子量:253.26【适应症】适用于严重带状疱疹患者,如出血性带状疱疹,坏疽性带状疱疹,播散性带状疱疹,三叉神经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脑膜炎、严重疼痛的早期带状疱疹等和免疫机能障碍并发的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一次每公斤体重5毫克,一日2次,隔12小时滴注一次,每次滴注时间应持续1小时以上,5-7日为一疗程。
临用前,取本品1瓶(含喷昔洛韦0.25g),用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使之溶解,再用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稀释,供静脉滴注用。
有肾脏疾病、脱水或同时使用其它对肾脏有毒性药物的病人,应调整剂量,缓慢静脉滴注(1小时以上)。
【不良反应】1.静脉用药在注射部位可发生静脉炎和局部刺激,这是注射液pH值高(大于9.0)的缘故,而非喷昔洛韦的直接效应。
2.喷昔洛韦浓度过高可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损害,并引起血肌酐值升高和肾功能损害,可引起肾区疼痛,这常发生于快速静脉滴注。
3.临床试验中曾见胃肠道反应、尿中红细胞高于正常值、头痛、头晕、双下肢及内踝水肿、手足发热、鼻塞、腹泻和寒战等。
【禁忌】对本品有过敏反应史者禁用,肾功能异常者、儿童及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1.对更昔洛韦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
2.本品为静脉滴注用药,忌用作其它途径给药。
3.静脉滴注时应缓慢(1小时以上),防止局部浓度过高,引起疼痛及炎症。
4.溶液配制后应立即使用,不能冷藏,因冷藏时会析出结晶,用剩溶液应废弃,稀释药液时出现白色浑浊或结晶则不能使用。
5.本品呈碱性,与其它药物混合时易引起溶液pH值改变,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
6.有肾脏疾病、脱水或同时使用其它对肾脏有毒性药物的病人,应调整剂量,缓慢静脉滴注(1小时以上)。
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分析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应用膦甲酸钠的观察组和应用喷昔洛韦的对照组,各66例。
治疗7天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统计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较喷昔洛韦,膦甲酸钠在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躯体疼痛上效果较为明显,患者皮损恢复时间短,结痂快,治疗有效率较高,因此,针对该类患者应该优先选择膦甲酸钠。
关键词:膦甲酸钠;喷昔洛韦;带状疱疹;治疗效果引言带状疱疹(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该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变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其传播途径仍为“皮肤-空气-呼吸道”。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
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膦甲酸钠、喷昔洛韦等,但不同的药物分子构成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对于带状疱疹应用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的不同临床治疗效果,下面将对探讨结果做出分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例73例,女性病例59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5.32±5.87)岁,皮疹出现时间12-72h,平均时间为(21.43±3.25)h,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
注射用阿昔洛韦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阿昔洛韦英文名:Aciclovir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Axiluowei本品主要成分为阿昔洛韦,其化学名为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分子式:C8H11N5O3分子量:225.21【性状】本品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药理毒理】抗病毒药.体外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具抑制作用.本品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二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本品对病毒有特殊的亲和力,但对哺乳动物宿主细胞毒性低.体外细胞转化测定有致癌报道,但动物实验未见致癌依据.某些动物实验显示高浓度药物可致突变,但无染色体改变的依据.本品的致癌与致突变作用尚不明确.大剂量注射可致动物睾丸萎缩和精子数减少,药物能通过胎盘,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无影响【药代动力学】能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与体液中,包括脑、肾、肺、肝、小肠、肌肉、脾、乳汁、子宫、阴道粘膜与分泌物、脑脊液及疱疹液.在肾、肝和小肠中浓度高,脑脊液中浓度约为血中浓度的一半.药物可通过胎盘.健康成人按5mg/kg和l0mg/kg静脉滴注1小时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分别为9.8μg/ml和20.7μg/ml,经7小时后,谷浓度分别为0.7μg/ml和2.3μg/ml.一岁以上儿童,用量为250mg/m2者,其血药浓度变化与成人5mg/kg相近,而用量500mg/m2与成人10mg/kg用量者相近.新生儿(3月龄以下)每8小时静脉滴注10mg/kg,每次滴注持续1小时,其稳态峰浓度(Cmax)为13.8μg/ml,而谷浓度则为2.3μg/ml.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低(9%~33%).在肝内代谢,主要代谢物占给药量的9%~14%,经尿排泄.血消除半衰期(tl/2β)约为2.5小时.肌酐清除率50~80ml/分钟和15~50ml/分钟时,血消除半衰期(tl/2β)分别为3.0小时和3.5小时.无尿者的血消除半衰期(tl/2β)长达19.5小时,血液透析时降为5.7小时.本品主要经肾由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而排泄.约45%~79%的药物以原形由尿排泄.经粪便排泄率低于2%.呼出气中含微量药物.血液透析6小时约清除血中60%的药物.腹膜透析清除量很少【适应症】1.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免疫缺陷者初发和复发性粘膜皮肤感染的治疗以及反复发作病例的预防;也用于单纯疱疹性脑炎治疗2. 带状疱疹:用于免疫缺陷者严重带状疱疹病人或免疫功能正常者弥散型带状疱疹的治疗3. 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4.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在1小时以上成人常用量:1.重症生殖器疱疹初治,按体重一次5mg/kg(按阿昔洛韦计,下同),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共5日2.免疫缺陷者皮肤粘膜单纯疱疹或严重带状疱疹,按体重一次5~10mg/kg,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共7~10日3.单纯疱疹性脑炎,按体重一次10mg/kg,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共10日4.急性视网膜坏死,一次5~10mg/kg,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共7~10日.以后一次口服0.8g,一日5次,连续6~14周.成人一日最高剂量按体重为3Omg/kg,或按体表面积为1.5g/m2小儿常用量:1.重症生殖器疱疹初治,婴儿与12岁以下小儿,按体表面积一次250mg/m2(按阿昔洛韦计,下同),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共5日2.免疫缺陷者皮肤粘膜单纯疱疹,婴儿与12岁以下小儿,按体表面积一次250mg/m2, 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共7日,12岁以上按成人量3.单纯疱疹性脑炎,按体重一次10mg/kg,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共10日4.免疫缺陷者合并水痘,按体重一次10mg/kg或按体表面积一次500mg/m2,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共10日小儿最高剂量为每8小时按体表面积500mg/m2药液的配制:取本品0.5g加入10ml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否则易引起静脉炎【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皮肤瘙痒或荨麻疹、皮疹、发烧、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蛋白尿、血液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值升高、肝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轻度升高等2.少见的不良反应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和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减少、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血尿、低血压、多汗、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3.罕见的不良反应有:昏迷、意识模糊、幻觉、癫痫、下肢抽搐、舌及手足麻木感、震颤、全身倦怠感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1.对更昔洛韦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2.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不宜用本品静脉滴注,因为滴速过快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3.以下情况需考虑用药利弊:脱水患者,本品剂量应减少.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对本品不能承受者、精神异常或以往对细胞毒性药物出现精神反应者,应用本品易产生精神症状,需慎用4.严重免疫功能缺陷者长期或多次应用本品治疗后可能引起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对本品耐药.如单纯疱疹患者应用阿昔洛韦后皮损不见改善者应测试单纯疱疹病毒对本品的敏感性5.对诊断的干扰:可引起肾小管阻塞,使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如剂量恰当、水分充足一般不会引起6.随访检查:由于生殖器疱疹患者大多易患子宫颈癌,因此患者至少应一年检查一次,以早期发现.静脉用药可能引起肾毒性,用药前或用药期间应检查肾功能7.静脉滴注后2小时,尿药浓度最高,此时应给病人充足的水,防止药物沉积于肾小管内8.一次血液透析可使血药浓度降低60%,故每次血液透析6小时应重复初给一次剂量9.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否则可发生肾小管内药物结晶沉淀,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可达10%,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10.肥胖患者的剂量应按标准体重计算11.本品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和复发无明显效果,不能根除病毒12一旦疱疹症状与体征出现,应尽早给药13.本剂呈碱性,与其他药物混合容易引起pH值改变,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药物能通过胎盘,虽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无影响,但孕妇用药仍需权衡利弊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为血药浓度的0.6~4.1倍,虽未发现婴儿异常,但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儿童用药】儿童中虽未发现特殊不良反应,但应慎用.新生儿不宜以含苯甲醇的稀释液配制滴注液,否则易引起致命性的综合征,包括酸中毒、中枢抑制、呼吸困难、肾功能衰竭、低血压、癫痫和颅内出血等【老年患者用药】由于生理性肾功能的衰退,本品剂量与用药间期需调整【药物相互作用】1.与干扰素或甲氨蝶呤(鞘内)合用,可能引起精神异常,应慎用2.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肾毒性,特别是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3.与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可引起肾毒性,表现为深度昏睡和疲劳4.与丙磺舒竞争性抑制有机酸分泌,合并用丙磺舒可使本品的排泄减慢,半衰期延长,体内药物蓄积【药物过量】【规格】0.25g【贮藏】遮光,密封保存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24年注射用喷昔洛韦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伴随神经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注射用喷昔洛韦作为抗病毒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
近年来,威伐光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也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
本研究旨在探讨注射用喷昔洛韦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注射用喷昔洛韦介绍注射用喷昔洛韦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它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阻断病毒DNA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注射用喷昔洛韦能够有效减轻病毒对神经和皮肤的损害,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喷昔洛韦的给药方式为注射,能够确保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从而快速发挥作用。
同时,注射用喷昔洛韦的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威伐光治疗原理威伐光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和功率的光照作用于人体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新型物理疗法。
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威伐光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机制来发挥治疗效果:首先,威伐光能够激活人体内的光敏物质,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加速病毒的清除和组织的修复。
其次,威伐光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带状疱疹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红肿等症状。
威伐光治疗具有非侵入性、无创伤、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联合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注射用喷昔洛韦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案。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患者首先接受注射用喷昔洛韦的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在治疗期间,同时给予威伐光治疗,每周进行数次,具体次数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通过联合使用这两种治疗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喷昔洛韦的抗病毒作用和威伐光的物理疗法优势,从多个层面改善带状疱疹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和某些表面活性剂对喷昔洛韦溶解度的增加不显著,而在碱性条件下喷昔洛韦溶解度有较大提高,因此制备时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成钠盐后呈较强的碱性,以250 mg/5mL ,完全成钠盐溶解后pH 值约为11.2~11.3,但冻干后溶于20 mL 水中,pH 值会降低0.4左右,参照阿昔洛韦注射剂质量标准,将pH 值控制在10.5~11.5,配料时将pH 值控制在11.3左右。
1.3 装量体积从实验中发现,装量体积小于4 mL ,制品在冻干过程中,由于冻干箱体传热不均匀,冻干曲线不易掌握,部分产品易出现局部萎缩,而且易碎,而装量在4~5 mL 时,萎缩产品较少见,产品整齐美观。
根据目前使用10 mL 西林瓶情况,将装量定为4~5 mL/瓶。
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注射用喷昔洛韦处方如下:以1 000瓶,0.25 g 规格计:喷昔洛韦250.0 g ,5%氢氧化钠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100.0 g ,加注射用水至5 000 mL 。
2 工艺研究2.1 配料按处方量称取喷昔洛韦,用5%的氢氧化钠溶解至澄清(控制pH 值小于11.5)低分子右旋糖酐用注射用水先配制成10%的溶液,加0.5%的活性炭,煮沸30 min ,冷却过滤。
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再加入0.5%的活性炭,搅拌30 min ,过滤,取样测含量,加注射用水至规定体积,测pH 值。
2.2 过滤除菌上述溶液经0.22 μm 滤膜过滤至A 级洁净区内。
2.3 灌装经灌装机灌装,5.0 mL/瓶,半落塞。
0 引言注射用喷昔洛韦适用于严重带状疱疹患者,如出血性带状疱疹,坏疽性带状疱疹,播散性带状疱疹,严重疼痛的早期带状疱疹等和免疫机能障碍并发的带状疱疹。
长期以来,喷昔洛韦在用药剂型上一直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国内外只有外用霜剂和乳膏剂两种剂型。
而这些剂型用于重症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都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实践证明,用注射给药方式更有利于快速控制病情。
本文对注射用喷昔洛韦(冻干粉针)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了筛选,对其质量及安全性等进行了研究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