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元明清文学 概说
- 格式:ppt
- 大小:257.50 KB
- 文档页数:18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最后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而促成文学普及的则是戏曲与小说,戏曲和小说取代诗文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一、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自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3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一)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最为突出的成就首推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
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军戏,发展到宋代院本,金之诸宫调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发展到金末元初,戏曲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创作活动最兴盛的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
这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他的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
同时期的王实甫、康进之、马致远、白朴等作家也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后期是从大德以后直到元朝灭亡,这时期杂剧中心逐渐南移,虽然也产生过郑光祖等著名剧作家,但杂剧已日趋衰微,脱离现实和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日益严重。
(二)元散曲元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
曲作为新依声填词;但用韵不像词那样严格,平仄自由,通常是一曲一韵,并且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同时,它在定句、定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地增加字数,这些所增之字,称为“衬词”。
元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元杂剧概说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型。
秦汉:角抵戏,如《东海黄公》。
南北朝:歌舞戏,如《踏摇娘》。
唐代:参军戏,有参军、苍鹘两个脚色。
宋代: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脚色,戏剧结构分为艳段、正杂剧、通名、杂扮四部分。
金代: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诸宫调(说唱文学)。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剧本结构:一般分为一剧四折一楔(音歇)子,剧末附“题目正名”。
四折戏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来安排。
楔子放在剧首为序幕,放在中间为过场戏。
“题目正名”为二句诗或四句诗,扼要概括剧情,用于剧团演出前贴“招子”(海报)之用。
结构例外的剧作有《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西游记》(六本二十四出)等。
(二)演唱体制:用北方歌曲演唱,流行的宫调有五宫四调。
每折只采用一种宫调,四折的宫调不重复。
每剧一般只用一人主唱,其他脚色只有说白。
由正末主唱的剧本称“末本”,由正旦主唱的剧本称“旦本”。
打破一人主唱惯例的剧作有《西厢记》、《望江亭》等。
(三)脚色:分为旦、末、净、杂四大行当。
旦行扮演女性人物;末行扮演男性人物;净行扮演勇猛或滑稽、反面人物,男女均可;杂行扮演陪衬性人物,男女均可。
细分有:旦行:正旦、外旦、小旦、老旦、副旦、贴旦、大旦、色旦、搽旦、魂旦。
末行:正末、外末、小末、冲末、副末、外。
净行:净、外净、副净。
杂行(不是一种,所以可以说杂剧只有三种角色):孛老、邦老、卜儿、倈儿、驾、孤、细酸、曳剌。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个行当:男角称末行,分正末、副末;女角称旦行,分正旦、副旦;净行,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有男有女,分正净、副净;杂行,包括孤(官员)、孛老(老年人)、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
正末、正旦是两种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
元代文学教案元明清文学概说一、元明清文学的特征和性格:1.从文学样式看,叙事文学取代抒情文学。
2.从作家作品数量看,作家多,作品数量多。
3.从作家队伍成分构成看,大多为中下层甚至下层。
4.从文学发展趋势看,正统文学江河日下,通俗文学入主艺苑。
5.从审美趣味看,从雅到俗,以俗为美。
6.从表现再现的角度看,由表现向再现发展,再现表现融为一体,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二、元明清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当代影视之关系。
1.元明清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之关系:○1元明清文学的现代性。
○2元明清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主题意旨的相通性。
○3元明清文学与白话文。
○4从题材内容上相比较,五四新文学与元明清文学的相通性。
○5从审美趣味看,五四新文学和元明清文学都是从雅到俗,以俗为美。
2.元明清文学与当代影视之关系。
○1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同为叙事作品。
○2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都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
○3从综合艺术的角度看,戏剧与影视剧都是综合艺术。
○4从当代影视改编这一角度看,元明清戏曲小说为影视作品提供了好的素材、脚本。
思考题:一、谈谈元明清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谈谈元明清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三、谈谈元明清文学与当代影视剧的关联性。
第六编元代文学一、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1.“遵用汉法”,接受汉族文化,转化为封建国家。
2.奉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人分四等。
3.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
4.经济上重视发手工业、商业。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状大,商人地位提高。
5.在文化上,儒学不在独尊,儒、道、释思想均为活跃。
6.产生了异质文化和异端思想,文化融合给中国固有文化增添了活力。
7.停开科举,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但他们相对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强化了独立意识,投身杂剧创作。
二、元代文学的成就和特点:1.杂剧和南戏是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虚构性的叙事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小说得到长足发展。
3.诗、词、散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从内容上看,以反映世俗内容为主。
元明清文学史元代文学第一章概说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元代历史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国算起,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为止,共计八十九年的历史。
但蒙古汗国于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就已经建立,并于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进入金首都中都(今北京),迫使金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占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
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军灭金,占有淮河以北地区。
此后与南宋对峙四十五年。
所以实际上元代文学应从灭金讲起,共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
一、社会状况元代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对抗的局面,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历史一部分,归宣政院管辖,蒙古高原西北地区成为岭北行省,与中央有更密切的关系。
元朝地域辽阔,各民族联系密切,中外往来也较以前频繁,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对后代有很大影响,那种把元代看成一团漆黑的观点是错误的。
(一)忽必烈遵用汉法蒙古汗国建立时,处于早期奴隶制阶段。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并依靠军事征服占有广袤的国土。
但各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很大,军事行政的联合也不稳固。
到忽必烈时期转变为封建制王国,但在一些方面似存在奴隶制残余。
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他广事招揽中原人才,采取符合中原封建经济基础的政策。
后来他在即位诏书中,更明确提出要“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即其政策依从祖宗的规矩和唐宋的定制。
建年号为中统,后又改为至元,并于至元八年(1271)取《易经》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元。
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
定大都为首都。
至元十六年,统一全国。
元朝政府“遵用汉法”,其政治体制和政策,仍是继承唐宋而有所发展。
在中央设中书省统领全国行政,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忽必烈统治中国近半世纪,完成了国家统一,奠定了祖国的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功绩是显著的。
一、宋代社会简况(一)政治军事经济等状况(二)思想状况宋代思想活跃,学术气氛浓厚。
理学对宋人的思想影响很大。
佛道思想仍然盛行,特别是禅宗在文人中广泛流行(三)宋代士人阶层的兴起宋代统治阶级重视文治,重用文人,这使文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士风高扬。
(四)宋人的文化修养由于重文轻武的倾向和科举范围的扩大,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宋人大兴读书之风。
与前人相比,宋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少文人是集思想家、历史学家、理论家和文学家等于一身的大学问家。
出现了¡°古今第一大文人¡±苏轼这样的旷古奇才。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一)充满忧患意识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和士风的激扬,使得宋代文学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多有议论之风宋人喜好以议论入诗。
(三)平易与务奇共存一方面,诗文革新运动,使宋代出现大量的文风质朴的诗文词等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由于宋人文化修养深厚,知识渊博,所以在创作中不免要呈才使气。
于是出现了浮艳的“西昆体”诗、“东州逸党”诗和怪异的“太学体”散文。
后来又出现了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
(四)多有旷达之情宋人表现出前人少有的旷达心态。
一些大家即使在贬谪之时,也能写出一些具有悠然淡泊的诗文作品。
(五)词的成就突出宋代文学是我国古代继唐代文学之后的又一个大文学创作的高峰期。
散文、诗、词,继承唐五代的成就,继续有所发展。
话本、戏曲、说唱文学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为元明以来戏曲、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宋诗较唐诗有所不同,但文学史上能和唐诗相抗衡的只有宋诗。
宋代古文是继汉唐散文创作高峰之后的又一高峰,在古代散文创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然而总体上说,宋代文学犹以词的成就为突出。
宋代词作名家辈出,派别众多,被后人称为能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元之曲”并驾齐驱的“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语)三、宋代文学创作概览(一)北宋初期的文学创作1. 诗歌创作方面,诗坛上主要盛行白体诗、晚唐体和西昆体白体诗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