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连接

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连接

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连接
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连接

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连接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连接,通过对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介绍,对简单结构进行认知,和对进给伺服系统的作用及组成的了解,进而引入对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连接的详细叙述,通过对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连接的三种方式展开对其的知识掌握,最后对其在社会工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的发展进行了解。

关键词: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伺服电动机、进给丝杠、特点、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servo motor and a feed screw connecti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NC machine tool servo system, cognition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the feeding servo system of the func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n introduce the servo motor and the feed screw connection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expand the knowledge through the servo motor and the feed screw connection of the three ways, finall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industrial socie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standing.

Keywords:Servo feed system, servo motor, feed screw,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CNC machine tools

1 引言

目前,数控机床正朝着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绿

色环保等方向发展。而我国数控机床在技术水平 ,性能和质量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快我国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的发展速度是当务之急。高速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一般依靠两种传动方式:高速精密滚珠丝杠副传动和直线电机传动。其中滚珠丝杠副传动方式由于采用旋转电机,到联轴器,再经过滚珠丝杠螺母等一系列中间传动和变换环节,因此使得整个传动系统的刚度降低。 2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简介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伺服电机、联轴节(或减速齿轮)、滚珠丝杠螺母副(含丝杠支承)、导轨副、传动工作台移动;或蜗杆蜗轮副传动数控回转工作台或分度工作台。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是一种位置随动与定位系统,它的作用是快速、准确地执行由数控系统发出的运动命令,精确地控制机床进给传动链的坐标运动。它的性能决定了数控机床的许多性能,如最高移动速度、轮廓跟随精度、定位精度等。

2.1 典型结构

图2-1是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典型结构:

图2-1是立式加工中心X 和Y 两坐标进给系统的机械结构图。伺服电机

11-伺服电机;2-联轴节;3-滚珠丝杠; 4-限位开关;5-工作台;6-轴承;7-导轨;8-磁尺;9-螺母 图2-1 伺服电机与丝杠直连的进给系统机械结构图

与滚珠丝杠3通过联轴节2直连并直接驱动工作台5.直线运动采用滚动轴承,保证运动精度和动作的灵敏度。编码器一般安装在伺服电机轴上,成为一个整体单元。计算机控制系统协调两个运动坐标的位移和速度,完成平面轮廓的切削。

2.2 进给伺服系统的作用及组成

作用: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是伺服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接受数控系统发出的进给脉冲,经放大和转换后驱动执行元件实现预期的运动,即将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工作台的直线移动或回转运动。

2.3 电动机与丝杠的联接

组成:减速装置、转动变移动的丝杠螺母副、导向元件等。减速装置常采用齿轮机构和带轮机构,导向元件常采用导轨。

3 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联接的三种方式

3.1通过同步齿形带联接

同步带是靠啮合齿轮传动的新型带,它兼有带传动和链传动的优点。

同步齿图2-2 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

图2-3 电动机与丝杠的联接

形带是以钢丝绳为强力层,外面用氯丁橡胶或聚氨酯包裹。由于强力层中的钢丝绳在承载后变形小,能保持齿形带的周节不变。因此带与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能保持准确的传动比,亦即主、从动轮能做无滑差同步传动。这种带薄而轻,惯性效应小,因而可用于高速传动,其圆周速度v 可达40m/s 。由于它不是靠摩擦传动,因此小带轮包角可减小,传动比i 可达10,传动效率也高达98%~99%。这种带的主要缺点是齿形带轮的制造复杂、成本高。

如图3-1所示,同步齿形有梯形和圆弧齿两类:

其中,模数制梯形齿是我国最先开发的同步带,现仍有使用,但不推荐用于新设计。周节制梯形齿已有国家标准(CB11616-89)。圆弧齿同步带只有行业标准,在机电行业中已有广泛的应用。

同步齿形带传动综合了带传动和链传动的优点,运动平稳,吸振好,噪声小。缺点是对中心距要求高,带和带轮制造工艺复杂,安装要求高。

同步齿形带带型从最轻型到超重型共分七种。选择同步齿形带时,首先根据要求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的转速选择同步齿形带的带型和节距,然后根据要求传递的变速比确定小带轮和大带轮的直径。通常在带速和安装尺寸条件允许时,小带轮直径尽量取大一些;再根据初选轴间距计算带长,选取标准同步齿形带;最后确定带宽和带轮的结构和尺寸。

同步齿形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同步齿形带疲劳断裂、带齿剪切和压馈以及同步齿形带两侧和带齿的磨损,因而同步齿形带传动校核主要是限制单位齿宽的拉力,必要时还校对工作齿面的压力

3.2 通过齿轮联接

齿轮传动在伺服进给系统中的作用改变运动方向,降速、增大扭矩,

适应不(a )梯形齿

(b )半圆弧齿 (c )双圆弧齿 图3-1 同步带传动

同丝杠螺距和不同脉冲当量的配比等。当在伺服电机和丝杠之间安装齿轮(直齿、斜齿、锥齿等)时,必然产生齿侧间隙,造成反向运动的死区,必须设法消除。目前消除齿侧间隙普遍采用双片齿轮结构,如图3-2(a )、(b)所示。将一对齿轮中的大齿轮分为1、2两个部分,并分别与螺钉3、4固定,再将弹簧5与3、4联接起来,这样齿轮1、2两部分的齿轮自然错开,达到自动消除齿侧间隙的目的。图3-3(c )为斜齿轮传动消隙结构。它是将一个斜齿轮分为两个薄片,分别与宽齿轮1的齿轮左、右侧面贴紧,消除了间隙。齿侧间隙△与垫片增减量△t 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为

△t=△cosβ

这种方法结构简单,但调整费事,也不能自动补偿间隙。图3-3(c )所示锥齿轮消除间隙的原理也与图3-2(a )的直齿圆柱齿轮相同。

当齿轮与轴联接时,键两侧的间隙也必须设法消除,其措施如图3-2所示。图(a )为双键消除间隙,用紧定螺钉顶紧;图(b )将其中一个键灌环氧树脂,但不易拆卸维修。

3.3 联轴器直接联接

(a ) (b )

(d ) (e )

(c )

图3-3 齿轮间隙的消除 图3-2 齿轮间隙的消除 1、2—齿轮;3、4—螺钉; 5—弹簧

由于伺服电机性能的提高,目前许多场合都采用伺服电机与丝杠直接相连。以增量式光电编码器为例,当光电编码器与伺服电机及滚珠丝杠直联时,随着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产生序列脉冲输出,脉冲的频率将随着转速的快慢而升降。

其一是图3-4(a )用锥销联接,为防止振松,用螺母加垫圈锁紧。图(b )将锥销放在侧边,故可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图(c)为套筒中心线上互为90o 的两个锥销。套筒联接尺寸小,转动惯量小。图(d )为十字滑块联轴节,接头槽口需研配,适合负载较小的传动。

图3-5(e )是现在广泛采用的直接联接电机轴和丝杠的挠性联轴节。这种联轴节的工作原理是:联轴节的左半部装在电机轴上,当拧紧螺钉2时,件3和件5相互靠近,挤压内锥环17、外锥环4,使外锥环内径缩小,内锥环外径胀大,使件5与电机轴1形成无键连接。右半部也同样形成无键联接。左半部通过弹性钢片组15的两个对角孔与螺栓6、球面垫圈7、8相联。图中表明球面垫圈8与右半部件9没有任何联接关系。同样,弹簧钢片组15的另外两个对角孔通过球面垫圈14、16、螺栓13与右半部联接,垫圈16与件5也没有任何联接关系。这样依靠弹性钢片组对角联接(即挠性)传递扭矩,且与电机轴和丝杠都无键联接,便是挠性联轴节的工作原理。

1—电动机;2—螺钉;3法兰;4—外锥环;

5—左本体;6—13螺栓;

7、8、14、16—垫圈;9—右本体;10—法兰;

11—丝杠;12—螺钉;15—弹簧钢片组;17—内锥

图3-4 链连接间隙消除 图3-5直接联接电机轴和丝杠的挠性联轴节 (a) (b)

(c) (d)

4 电动机与丝杠的联接的三种方式的特点

(e)

4.1 通过齿轮联接

采用齿轮传动副来达到一定的降速比要求;

齿侧间隙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结构复杂,用于因结构原因电动机与丝杠不能直接联接,或因负荷力矩大、需放大伺服电动机输出转矩的场合。

4.2 通过同步齿形带联接

具有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共同优点;

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调整方便;

传动不打滑,传动效率高。

4.3 联轴器直接联接

传动精度高;

结构简单,安装调整方便;

适用于中、小型机床或高速加工机床。

数控机床机械系统结构应该满足减少运动件的摩擦和消除传动间隙。由于滚动丝杠降低了摩擦力,不仅提高运动件的灵活性,而且减少了进给系统所需要的驱动功率。这就显著改善了动态特性。数控机床(尤其是开环系统的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给传动链的精度和刚度。除了尽可能缩短传动链,提高传动齿轮和滚珠丝杠的制造精度外,另一个措施是消除传动间隙,采用无间隙的传动副。

伺服电机与丝杠连接方式大部分是使用联轴器连接,传动效率比其他方式要高,可以节省不占用横向空间但是必须有足够的直向空间,一般来说是首选连接方式。如果只想空间不够就要选用其它方式,齿轮连接相对比较紧凑,传动效率比其他两种要高,但是结构复杂,成本也较高,多用于需要有加、减速比的位置。链条和皮带一般用于传动效率和精度要求不高的部位直向空间占用不大甚至可

以不用,但是横向空间需要较大。目前联轴器种类比较多,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皮带或齿轮连接,例如空间不够、有特殊应用,传动效率不如联轴器,需要谨慎使用。

5 伺服电动机与进给丝杠的连接的发展

近年来,数控机床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伺服电机向高速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进给驱动有“旋转伺服电机精密高速滚珠丝杠”和“直线电机直接驱动”两种类型。保守的滚珠丝杠工艺加工精度较高。

随着直接驱动技术的发展,直线电机与传统的“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杆”的驱动方式的对比引起业界的关注。1845年英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直线电动机,但当时的直线电动机气隙过大导致效率很低,无法应用。19世纪70年代科尔摩根也推出过,但因成本高效率低限制了它的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直线电机才逐步发展并应用于一些特殊领域,20世纪90年代直线电机开始应用于机械制造业,现在世界一些技术先进的加工中心厂家开始在其高速机床上应用,国外知名企业例如DMG、Ex-cell-O、Ingersoll、CINCI ATI、GROB、MATEC、MAZAK、FANUC、SODICK都陆续推出使用直线电机的高速高精加工中心。

下面主要参考HIWIN科技的先进的高速静音式丝杠 SUPER S 系列(DN值达22万)和HIWIN的直线电机在几个主要特性上做一些比较,为相关业者提供一个参考。

速度比较:

速度方面直线电机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直线电机速度达到300m/min,加速度达到10g;滚珠丝杠速度为120m/min,加速度为1.5g。从速度上和加速度的对比上,直线电机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且直线电机在成功解决发热问题后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而“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在速度上却受到限制很难再提高较多。

精度比较:

精度方面直线电机因传动机构简单减少了插补滞后的问题,定位精度、重现精度、绝对精度,通过位置检测反馈控制都会较“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高,且容易实现。

直线电机定位精度可达0.1μm。“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最高达到2~5

μm,且要求CNC-伺服电机-无隙连轴器-止推轴承-冷却系统-高精度滚动导轨-螺母座-工作台闭环整个系统的传动部分要轻量化,光栅精度要高。

价格比较:

价格方面直线电机的价格要高出很多,这也是限制直线电机被更广泛应用的原因。

能耗比较:

直线电机在提供同样转矩时的能耗是“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一倍以上,“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属于节能、增力型传动部件,直线电机可靠性受控制系统稳定性影响,对周边的影响很大必须采取有效隔磁与防护措施,隔断强磁场对滚动导轨的影响和对铁屑磁尘的吸附。

通过以下这个例子更容易使大家了解直线电机和“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的一些特点:

日本某公司超高速龙门式加工中心。X、Y轴采用直线电动机驱动V=120m/min。该公司为何不应用“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HIWIN SUPER S 系列)”?因为SUPER S虽然DN值已经历了从传统丝杠7万到15万再到22万的提速进程,但由于存在纯机械传动的软肋,其线速度、加速度、行程范围的增加总是有限的。若选用Φ40×20mm的产品,则vmax=110m/min,因nmax=5500r/min 转速很高,行程范围受临界转速Nc的制约显然不可能太长。若采用大导程Φ40×40mm产品,则Vmax=220m/min,这显然又不能满足定位精度高的场合。能达到DN值22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HIWIN的设计、制造水准。如果我们选择Φ40×20(双头)mm产品,在n≈4000~5000r/min,V=80~100m/min状态下使用,其安全性、可靠性、工作寿命均可高于预期值。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在高速高精CNC 金切机床中(CNC成形机床除外)速度V≥120m/min仍采用SUPER S系列驱动的成功范例未见到。实际上“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的最佳应用场合是:要求V=40~100m/min,加速度0.8~1.5(2.0)g,精度P3级以上的中档高速数控装备和部分高档数控装备。

应用比较:

事实上,直线电机和“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两种驱动方式尽管各有优势,但也有自身的软肋。两者在数控机床上都有各自最佳的适用范围。

直线电机驱动在以下数控装备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速、超高速、高加速度和生产批量大、要求定位的运动多、速度大小和方向频繁变化的场合。例如汽车产业和IT产业的生产线,精密、复杂模具的制造。

两种驱动方式在德国DMG公司被同时运用也说明他们具有各自的优势。直线电机的提升空间很大,未来直线电机的技术更加成熟了、产量上去了、成本下降了,应用也会更加广泛,但从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角度思考,以及两种结构自身特点考虑“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驱动仍有其广阔的市场空间。直线电机将成为高速(超高速)、高档数控装备中的主流驱动方式的同时,“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依然会继续保持其在中档高速数控装备中的主流地位。

结论

综上所述,伺服系统与进给丝杠的连接是数控机床及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连接方式的不同决定适用于不同数控机床的需要。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伺服系统性能改善,可靠性提高,大大推动了数控机床及应用技术的发展。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将来有一天伺服系统与进给丝杠的连接方式或许可能被其他社会发展成果所代替,但它为数控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带给数控行业的发展的影响是永远的。

参考文献:

[1] 杜君文、邓广敏、刘又午.数控技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213~219.

[2]古文生.数控机床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4,168~175

[3] 李业农.数控机床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203~216

详解伺服电机详解

伺服电机原理 一、交流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定子的构造基本上与电容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相似.其定子上装有两个位置互差90°的绕组,一个是励磁绕组Rf,它始终接在交流电压Uf上;另一个是控制绕组L,联接控制信号电压Uc。所以交流伺服电动机又称两个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子通常做成鼠笼式,但为了使伺服电动机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线性的机械特性,无“自转”现象和快速响应的性能,它与普通电动机相比,应具有转子电阻大和转动惯量小这两个特点。目前应用较多的转子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高电阻率的导电材料做成的高电阻率导条的鼠笼转子,为了减小转子的转动惯量,转子做得细长;另一种是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空心杯形转子,杯壁很薄,仅0.2-0.3mm,为了减小磁路的磁阻,要在空心杯形转子内放置固定的内定子.空心杯形转子的转动惯量很小,反应迅速,而且运转平稳,因此被广泛采用。 交流伺服电动机在没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只有励磁绕组产生的脉动磁场,转子静止不动。当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便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转子沿旋转磁场的方向旋转,在负载恒定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转速随控制电压的大小而变化,当控制电压的相位相反时,伺服电动机将反转。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虽然相似,但前者的转子电阻比后者大得多,所以伺服电动机与单机异步电动机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 1、起动转矩大 由于转子电阻大,其转矩特性曲线如图3中曲线1所示,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曲线2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使临界转差率S0>1,这样不仅使转矩特性(机械特性)更接近于线性,而且具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因此,当定子一有控制电压,转子立即转动,即具有起动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2、运行范围较广 3、无自转现象 正常运转的伺服电动机,只要失去控制电压,电机立即停止运转。当伺服电动机失去控制电压后,它处于单相运行状态,由于转子电阻大,定子中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旋转磁场与转子作用所产生的两个转矩特性(T1-S1、T2-S2曲线)以及合成转矩特性(T-S曲线)

伺服电机的选型和计算

电机的选择: (1)电机扭矩的计算 负载扭矩是由于驱动系统的摩擦力和切削力所引起的可用下式表达: FL M =π2 式中 M-----电动机轴转距; F------使机械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所需的力; L------电动机转一圈(2πrad )时,机械移动的距离 2πM 是电动机以扭矩M 转一圈时电动机所作的功,而FL 是以F 力机械移动L 距离时所需的机械功。 实际机床上,由于存在传动效率和摩擦系数因素,滚珠丝杠克服外部载荷P 做等速运动所需力矩,应按下式计算: z z M h h F M B sp SP ao P K 2 11122? ??? ??++=ηππ M 1-----等速运动时的驱动力矩 π 2h F sp ao K ---双螺母滚珠丝杠的预紧力矩 F ao ------预紧力(N),通常预紧力取最大轴向工作载荷 F m ax 的1/3,即 F ao = 3 1F m ax 当F m ax 难于计算时,可采用F ao =~)(N C a ; C a -----滚珠丝杠副的额定载荷,产品样本中可查: h sp -----丝杠导程(mm); K--------滚珠丝杠预紧力矩系数,取~; P---------加在丝杠轴向的外部载荷(N),W F P μ+=; F---------作用于丝杠轴向的切削力(N); W--------法向载荷(N),P W W 11+=; W 1 -----移动部件重力(N),包括最大承载重力;

P 1 -------有夹板夹持时(如主轴箱)的夹板夹持力; μ --------导轨摩擦系数,粘贴聚四氟乙烯板的滑动导轨副09.0=μ,有 润滑条件时,05.0~03.0=μ,直线滚动导轨004.0~003.0=μ; η 1 -------滚珠丝杠的效率,取~; M B ----支撑轴承的摩擦力矩,即叫启动力矩,可以从滚珠丝杠专用轴承样 本中得到,见表2-6(这里注意,双支撑轴承有M B 之和的问题) z 1 --------齿轮1的齿数 z 2 --------齿轮2的齿数 最后按满足下式的条件选择伺服电机 M M s ≤1 M s -----伺服电机的额定转距 (2)惯量匹配计算 为使伺服进给系统的进给执行部件具有快速相应能力,必须选用加速能力大的电动机,亦即能够快速响应的电机(如采用大惯量伺服电机),但又不能盲目追求大惯量,否则由于不能从分发挥其加速能力,会不经济的。因此必须使电机惯量与进给负载惯量有个合理的匹配。 通常在电机惯量J M 与负载惯量J L (折算至电动机轴)或总惯量J r 之间,推荐下列匹配关系: 14 1≤≤J J M L 或 8.05.0≤≤ J J r M 或 5.02.0≤≤ J J r L 1. 回转的惯量:

富士伺服电机选型计算资料

附录 ■容量选择计算■电脑编程器■参数表

附 附录 容量选择计算 (1) 机械系统的种类 用可变速电机驱动的机械系统,一般有以下几类。 机构特点 滚珠丝杠(直接连接) 用于距离较短的高精度定位。 电机和滚珠丝杠只用联轴节连接,没有间隙。 滚珠丝杠(减速) 选择减速比,可加大向机械系统传递的转矩。 由于产生齿轮侧隙,需要采取补偿措施。 齿条和小齿轮 用于距离较长的(台车驱动等)定位。小齿轮转 动一圈包含了π值,因此需要修正。 同步皮带(传送带) 与链条比较,形态上的自由度变大。 主要用于轻载。皮带轮转动一圈的移动量中包含π 值,因此需要修正。 将伺服系统用于机械系统中时,请注意以下各点。 ①减速比 为了有效利用伺服电机的功率,应在接近电机的额定速度(最高旋转速度)数值的范围使用。在最高旋 转速度下连续输出转矩,还是比额定转矩小。 ②预压转矩 对丝杠加预压力,刚性增强,负载转矩值增大。 由预压产生的摩擦转矩,请参照滚珠丝杠规格书。 ③保持转矩 升降机械在停止时,伺服电机继续输出保持力。 在时间充裕的场合,建议使用保持制动。

附-2

附录附 机构特点 链条驱动 多用于输送线上。必须考虑链条本身的伸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减速 比比较大的状态下使用,机械系统的移动速度小。 进料辊 将板带上的材料夹入辊间送出。 由于未严密确定辊子直径,在尺寸长的物件上将产生误差,需进行π补 偿。 如果急剧加速,将产生打滑,送出量不足。 转盘分度 转盘的惯性矩大,需要设定足够的减速比。 转盘的转速低,多使用蜗轮蜗杆。 主轴驱动 在卷绕线材时,由于惯性矩大,需要设定够的减速比。 在等圆周速度控制中,必须把周边机械考虑进来研究。

伺服电机计算选择应用实例全解

伺服电机计算选择应用实例 1. 选择电机时的计算条件 本节叙述水平运动伺服轴(见下图)的电机选择步骤。 例:工作台和工件的 W :运动部件(工作台及工件)的重量(kgf )=1000 kgf 机械规格 μ :滑动表面的摩擦系数=0.05 π :驱动系统(包括滚珠丝杠)的效率=0.9 fg :镶条锁紧力(kgf )=50 kgf Fc :由切削力引起的反推力(kgf )=100 kgf Fcf :由切削力矩引起的滑动表面上工作台受到的力(kgf ) =30kgf Z1/Z2: 变速比=1/1 例:进给丝杠的(滚珠 Db :轴径=32 mm 丝杠)的规格 Lb :轴长=1000 mm P :节距=8 mm 例:电机轴的运行规格 Ta :加速力矩(kgf.cm ) Vm :快速移动时的电机速度(mm -1)=3000 mm -1 ta :加速时间(s)=0.10 s Jm :电机的惯量(kgf.cm.sec 2) Jl :负载惯量(kgf.cm.sec 2) ks :伺服的位置回路增益(sec -1)=30 sec -1 1.1 负载力矩和惯量的计算 计算负载力矩 加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通常由下式算出: Tm = + Tf Tm :加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Nm) F :沿坐标轴移动一个部件(工作台或刀架)所需的力(kgf) L :电机转一转机床的移动距离=P ×(Z1/Z2)=8 mm Tf :滚珠丝杠螺母或轴承加到电机轴上的摩擦力矩=2Nm F ×L 2πη

无论是否在切削,是垂直轴还是水平轴,F值取决于工作台的重量, 摩擦系数。若坐标轴是垂直轴,F值还与平衡锤有关。对于水平工 作台,F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切削时: F = μ(W+fg) 例如: F=0.05×(1000+50)=52.5 (kgf) Tm = (52.5×0.8) / (2×μ×0.9)+2=9.4(kgf.cm) = 0.9(Nm) 切削时: F = Fc+μ(W+fg+Fcf) 例如: F=100+0.05×(1000+50+30)=154(kgf) Tmc=(154×0.8) / (2×μ×0.9)+2=21.8(kgf.cm) =2.1(Nm) 为了满足条件1,应根据数据单选择电机,其负载力矩在不切削时 应大于0.9(Nm),最高转速应高于3000(min-1)。考虑到加/减速, 可选择α2/3000(其静止时的额定转矩为2.0 Nm)。 ·注计算力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考虑由镶条锁紧力(fg)引起的摩擦力矩 根据运动部件的重量和摩擦系数计算的力矩通常相当小。镶条 锁紧力和滑动表面的质量对力矩有很大影响。 。滚珠丝杠的轴承和螺母的预加负荷,丝杠的预应力及其它一些因 素有可能使得滚动接触的Fc相当大。小型和轻型机床其摩擦力矩 会大大影响电机的承受的力矩。 。考虑由切削力引起的滑动表面摩擦力(Fcf)的增加。切削力和驱 动力通常并不作用在一个公共点上如下图所示。当切削力很大时, 造成的力矩会增加滑动表面的负载。 当计算切削时的力矩时要考虑由负载引起的摩擦力矩。 。进给速度会使摩擦力矩变化很大。欲得到精确的摩擦力矩值,应 仔细研究速度变化,工作台支撑结构(滑动接触,滚动接触和静压 力等),滑动表面材料,润滑情况和其它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 。机床的装配情况,环境温度,润滑状况对一台机床的摩擦力矩影 响也很大。大量搜集同一型号机床的数据可以较为精确的计算其负

菲仕伺服电机选型样本

Type U301.20.30.94Nm 1.18Nm 2000Rpm 2500Rpm 0.45A 0.57A 0.20Kw 2.30Nm/A 139V/Krpm 133Hz 118.34Ohm 120.80mH -V 370V 0.13mkgm2 2.2kg 2.9kg U301.60.30.95Nm 1.39Nm 6000Rpm 7400Rpm 1.30A 2.00A 0.60Kw 0.48Nm/A 29V/Krpm 400Hz 10.17Ohm 14.53mH -V 372V 0.13mkgm2 2.2kg 2.9kg U302.20.3 2.00Nm 2.48Nm 2000Rpm 2500Rpm 0.98A 1.19A 0.42Kw 2.30Nm/A 139V/Krpm 133Hz 41.30Ohm 59.20mH -V 371V 0.194mkgm2 2.7kg 3.4kg U302.50.3 2.00Nm 2.60Nm 5000Rpm 6000Rpm 2.00A 2.60A 1.05Kw 1.09Nm/A 66V/Krpm 333Hz 8.51Ohm 14.55mH -V 333V 0.194mkgm2 2.7kg 3.4kg U304.10.3 3.90Nm 3.95Nm 1000Rpm 1500Rpm 1.00A 1.10A 0.41Kw 3.95Nm/A 239V/Krpm 67Hz 87.44Ohm 120.36mH -V 380V 0.156mkgm2 4.5kg 5.2kg U304.20.3 4.18Nm 4.91Nm 2000Rpm 2500Rpm 2.00A 2.36A 0.88Kw 2.29Nm/A 139V/Krpm 133Hz 15.85Ohm 29.58mH -V 371V 0.156mkgm2 4.5kg 5.2kg U304.50.2 3.95Nm 4.00Nm 5000Rpm 7500Rpm 10.00A 10.00A 2.07Kw 0.43Nm/A 26V/Krpm 333Hz 0.48Ohm 1.40mH 201V -V 0.156mkgm2 4.5kg 5.2kg U304.50.3 3.95Nm 4.00Nm 5000Rpm 7500Rpm 5.50A 6.10A 2.07Kw 0.73Nm/A 44V/Krpm 333Hz 1.40Ohm 4.10mH -V 344V 0.156mkgm2 4.5kg 5.2kg U503.20.3 3.80Nm 4.42Nm 2000Rpm 2628Rpm 1.65A 1.80A 0.80Kw 2.28Nm/A 138V/Krpm 133Hz 16.88Ohm 63.67mH -V 338V 0.97mkgm2 4.8kg 5.8kg U503.30.3 3.00Nm 3.50Nm 3000Rpm 3200Rpm 2.20A 2.56A 0.94Kw 1.36Nm/A 82V/Krpm 200Hz 7.01Ohm 31.60mH -V 374V 0.97mkgm2 4.8kg 5.8kg U503.40.3 2.80Nm 3.50Nm 4000Rpm 6000Rpm 3.20A 4.30A 1.17Kw 0.93Nm/A 56V/Krpm 267Hz 3.30Ohm 9.00mH -V 375V 0.97mkgm2 4.8kg 5.8kg U503.50.3 2.00Nm 3.50Nm 5000Rpm 5200Rpm 2.20A 3.80A 1.05Kw 1.00Nm/A 61V/Krpm 333Hz 3.14Ohm 14.30mH -V 376V 0.97mkgm2 4.8kg 5.8kg U505.20.3 5.08Nm 5.30Nm 1500Rpm 2244Rpm 2.00A 2.10A 0.80Kw 2.71Nm/A 164V/Krpm 133Hz 13.96Ohm 56.43mH -V 295V 1.13mkgm2 5.7kg 6.7kg U505.30.2 3.50Nm 5.00Nm 3000Rpm 4000Rpm 6.00A 7.00A 1.10Kw 0.65Nm/A 39V/Krpm 200Hz 0.97Ohm 2.94mH 170V -V 1.13mkgm2 5.7kg 6.7kg U505.40.3 4.00Nm 5.52Nm 4000Rpm 4800Rpm 4.20A 4.30A 1.68Kw 1.36Nm/A 82V/Krpm 267Hz 3.65Ohm 14.05mH -V 372V 1.13mkgm2 5.7kg 6.7kg U506.20.3 6.44Nm 7.34Nm 2000Rpm 2568Rpm 2.90A 3.30A 1.35Kw 2.32Nm/A 141V/Krpm 133Hz 6.92Ohm 31.04mH -V 322V 1.13mkgm2 6.8kg 7.8kg U506.20.2 5.70Nm 7.62Nm 2000Rpm 2500Rpm 4.40A 5.87A 1.19Kw 1.36Nm/A 82V/Krpm 133Hz 2.12Ohm 9.68mH 180V -V 1.13mkgm2 6.8kg 7.8kg U506.30.3 5.50Nm 6.63Nm 3000Rpm 3200Rpm 3.53A 4.24A 1.73Kw 1.56Nm/A 94V/Krpm 200Hz 3.37Ohm 20.60mH -V 349V 1.13mkgm2 6.8kg 7.8kg U506.30.2 5.80Nm 7.62Nm 3000Rpm 4000Rpm 8.53A 13.96A 1.82Kw 0.68Nm/A 41V/Krpm 200Hz 0.65Ohm 2.42mH 175V -V 1.13mkgm2 6.8kg 7.8kg U506.40.3 4.50Nm 5.87Nm 4000Rpm 5000Rpm 3.20A 4.80A 1.88Kw 1.29Nm/A 78V/Krpm 267Hz 2.25Ohm 9.79mH -V 375V 1.13mkgm2 6.8kg 7.8kg U509.30.2 6.60Nm 9.20Nm 3000Rpm 4000Rpm 8.50A 12.40A 2.07Kw 0.85Nm/A 51V/Krpm 200Hz 0.54Ohm 2.03mH 211V -V 1.33mkgm28.8kg 9.8kg U509.20.39.16Nm 10.40Nm 2000Rpm 2378Rpm 3.70A 4.05A 1.92Kw 2.55Nm/A 154V/Krpm 133Hz 4.83Ohm 25.77mH -V 346V 1.33mkgm28.8kg 9.8kg U509.40.3 6.00Nm 9.98Nm 4000Rpm 4200Rpm 4.00A 8.00A 2.51Kw 1.28Nm/A 77V/Krpm 267Hz 1.12Ohm 7.74mH -V 378V 1.33mkgm28.8kg 9.8kg U512.20.311.24Nm 13.18Nm 2000Rpm 2473Rpm 4.80A 5.50A 2.35Kw 2.52Nm/A 153V/Krpm 133Hz 2.97Ohm 17.29mH -V 334V 1.42mkgm210.8kg 11.8kg U512.40.3 6.00Nm 12.84Nm 2500Rpm 4500Rpm 5.00A 11.00A 1.57Kw 1.22Nm/A 74V/Krpm 267Hz 0.80Ohm 5.27mH -V 378V 1.42mkgm210.8kg 11.8kg U710.10.3 6.40Nm 7.80Nm 1000Rpm 1500Rpm 1.50A 1.90A 0.67Kw 4.33Nm/A 262.08V/Krpm 67Hz 18.90Ohm 90.20mH -V 373V 0.73mkgm28.5kg 11.5kg U710.40.39.60Nm 10.50Nm 4000Rpm 4100Rpm 6.70A 6.70A 4.02Kw 1.58Nm/A 95.63V/Krpm 267Hz 1.99Ohm 10.73mH -V 391V 0.73mkgm28.5kg 11.5kg U710.50.3 5.89Nm 8.98Nm 5175Rpm 5300Rpm 5.35A 8.60A 3.19Kw 1.10Nm/A 66.58V/Krpm 333Hz 1.03Ohm 8.10mH -V 375V 0.73mkgm28.5kg 11.5kg U715.35.312.35Nm 12.74Nm 3500Rpm 5000Rpm 7.10A 7.70A 4.53Kw 1.74Nm/A 105.32V/Krpm 233Hz 1.38Ohm 12.08mH -V 394V 1.0mkgm210.2kg 13.2kg U715.50.2 6.00Nm 12.00Nm 4500Rpm 5000Rpm 10.00A 21.60A 2.83Kw 0.62Nm/A 37.53V/Krpm 333Hz 0.14Ohm 1.53mH 174V -V 1.0mkgm210.2kg 13.2kg U720.05.316.80Nm 18.40Nm 500Rpm 800Rpm 2.00A 2.20A 0.88Kw 9.20Nm/A 556.85V/Krpm 33Hz 26.90Ohm 193.60mH -V 330V 1.3mkgm211.9kg 14.9kg U720.15.317.00Nm 19.00Nm 1500Rpm 1800Rpm 5.73A 6.44A 2.67Kw 3.29Nm/A 199.13V/Krpm 100Hz 2.88Ohm 31.24mH -V 371V 1.3mkgm211.9kg 14.9kg U720.20.311.70Nm 16.00Nm 2000Rpm 2500Rpm 5.09A 6.61A 2.45Kw 2.53Nm/A 153.13V/Krpm 133Hz 2.33Ohm 14.88mH -V 322V 1.3mkgm211.9kg 14.9kg U720.30.216.00Nm 19.00Nm 3000Rpm 4000Rpm 16.50A 20.67A 5.03Kw 0.99Nm/A 59.92V/Krpm 200Hz 0.36Ohm 3.96mH 204V -V 1.3mkgm211.9kg 14.9kg U720.30.316.80Nm 16.80Nm 3000Rpm 3700Rpm 11.80A 11.80A 5.28Kw 1.59Nm/A 95.94V/Krpm 200Hz 0.67Ohm 5.70mH -V 291V 1.3mkgm211.9kg 14.9kg U720.40.312.40Nm 17.79Nm 4000Rpm 4800Rpm 10.50A 15.19A 5.19Kw 1.28Nm/A 77.47V/Krpm 267Hz 0.55Ohm 3.90mH -V 319V 1.3mkgm213.6kg 16.6kg U725.50.214.00Nm 23.16Nm 4500Rpm 5000Rpm 20.00A 37.95A 6.60Kw 0.67Nm/A 40.55V/Krpm 333Hz 0.08Ohm 1.03mH 176V -V 1.6mkgm213.6kg 16.6kg U730.15.322.00Nm 23.80Nm 1500Rpm 2000Rpm 7.50A 8.00A 3.46Kw 3.22Nm/A 194.90V/Krpm 100Hz 2.00Ohm 20.06mH -V 317V 1.9mkgm215.2kg 18.2kg U730.20.322.00Nm 23.00Nm 2000Rpm 2150Rpm 8.50A 9.70A 4.61Kw 2.65Nm/A 160.40V/Krpm 133Hz 2.00Ohm 23.20mH -V 345V 1.9mkgm215.2kg 18.2kg U730.30.316.90Nm 26.60Nm 3000Rpm 3200Rpm 11.60A 18.90A 5.31Kw 1.52Nm/A 92.00V/Krpm 200Hz 0.38Ohm 3.50mH -V 287V 1.9mkgm215.2kg 18.2kg U740.05.324.00Nm 42.00Nm 500Rpm 800Rpm 2.50A 5.23A 1.26Kw 9.00Nm/A 544.74V/Krpm 33Hz 10.30Ohm 96.50mH -V 314V 2.4mkgm218.5kg 21.5kg U740.20.324.00Nm 34.00Nm 2000Rpm 2180Rpm 7.08A 13.48A 5.03Kw 2.72Nm/A 164.63V/Krpm 133Hz 0.80Ohm 8.04mH -V 327V 2.4mkgm218.5kg 21.5kg U740.30.321.80Nm 33.00Nm 3000Rpm 3200Rpm 14.00A 21.70A 6.85Kw 1.63Nm/A 98.66V/Krpm 200Hz 0.29Ohm 3.00mH -V 304V 2.4mkgm218.5kg 21.5kg We reserve the right to make technical changes. ULTRACT III Stand-still Weight (without Nominal Inductance Max Nominal Torque power Frequency Constant still speed torque brake)phase Weight (with brake)current Winding Stand-Back EMF between Nominal torque Nominal current Nominal speed Winding Resistance Rotor Inertia 400VAC Nominal Voltage (Supply Voltage)230VAC

伺服电机如何进行选型知识讲解

伺服电机选型技术指南 1、机电领域中伺服电机的选择原则 现代机电行业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复杂的运动,这对电机的动力荷载有很大影响。伺服驱动装置是许多机电系统的核心,因此,伺服电机的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选出满足给定负载要求的电动机,然后再从中按价格、重量、体积等技术经济指标选择最适合的电机。 各种电机的T-ω曲线 (1)传统的选择方法 这里只考虑电机的动力问题,对于直线运动用速度v(t),加速度a(t)和所需外力F(t)表示,对于旋转运动用角速度ω(t),角加速度α(t)和所需扭矩T(t)表示,它们均可以表示为时间的函数,与其他因素无关。很显然。电机的最大功率P电机,最大应大于工作负载所需的峰值功率P峰值,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物理意义上的功率包含扭矩和速度两部分,但在实际的传动机构中它们是受限制的。用ω峰值,T峰值表示最大值或者峰值。电机的最大速度决定了减速器减速比的上限,n上限=ω峰值,最大/ω峰值,同样,电机的最大扭矩决定了减速比的下限,n下限=T峰值/T电机,最大,如果n下限大于n上限,选择的电机是不合适的。反之,则可以通过对每种电机的广泛类比来确定上下限之间可行的传动比范围。只用峰值功率作为选择电机的原则是不充分的,而且传动比的准确计算非常繁琐。 (2)新的选择方法 一种新的选择原则是将电机特性与负载特性分离开,并用图解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方法使得驱动装置的可行性检查和不同系统间的比较更方便,另外,还提供了传动比的一个可能范围。这种方法的优点:适用于各种负载情况;将负载和电机的特性分离开;有关动力的各个参数均可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并且适用于各种电机。因此,不再需要用大量的类比来检查电机是否能够驱动某个特定的负载。 在电机和负载之间的传动比会改变电机提供的动力荷载参数。比如,一个大的传动比会减小外部扭矩对电机运转的影响,而且,为输出同样的运动,电机就得以较高的速度旋转,产生较大的加速度,因此电机需要较大的惯量扭矩。选择一个合适的传动比就能平衡这相反的两个方面。通常,应用有如下两种方法可以找到这个传动比n,它会把电机与工作任务很好地协调起来。一是,从电机得到的最大速度小于电机自身的最大速度ω电机,最大;二是,电机任意时刻的标准扭矩小于电机额定扭矩M额定。

西门子伺服电机选型手册

西门子伺服电机选择手册,SINAMICS S120是一种集V/F、矢量控制和伺服控制于一体的新型驱动控制系统。普通异步电动机不能控制转矩,也不能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 S120系列驱动与伺服电机选型手册第1部分:典型结构的多轴驱动控制单元电机模块与通用直流母线电源模块。带起动机(或scout)和SIMATIC manager软件或s7-300400的书本式柜式PC典型配置图,SIMOTION O/D/P 24 V DL说明:1:主控制模块cu320 2:电源模块SIM 或ALM+24 V电源3:单轴电机模块4:两轴电机模块234电源线终端模块驱动Cliq编码器反馈信号线选项板电抗器功率滤波器传感器模块无编码器电机运动控制,带drivc Cliq接口西门子(中国)自动化传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机械SINAMICS S120系列,选自《S120驱动与伺服电机选型手册》第1章多轴传动概述。Sinamics120是一种集V/F、矢量控制和伺服控制于一体的新型驱动控制系统。它不仅可以控制普通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还可以控制步进电动机、转矩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其强大的定位功能将实现进给轴的绝对和相对定位。2007年6月发布的DCC(drive control chart)功能将实现逻辑、计算和简单处理功能。SINAMICS S120产品包括:用于普通直流母线的DCAC逆变器和用于单轴的ACAC逆变器。具有公共直流母

线的DC/AC逆变器也称为多轴驱动。它的结构是电源模块和机器模块分开。电源模块将三个交流电整流成540V或600DC,并将电机模块(一个或多个)连接到直流母线。特别适用于多轴控制,特别适用于造纸、包装、纺织、印刷、钢铁等行业。优点是电机轴间能量共享,接线方便简单●单轴控制交流变频器,俗称单轴交流传动,其结构是功率模块和电机模块的组合,特别适合单轴速度和定位控制。本书第一部分包括第1至4章,主要介绍多轴交流传动。第二部分包括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介绍单轴交流传动。第三部分包括第九章,主要介绍电机电缆和信号电缆。第四部分包括第10章,介绍了同步和异步伺服电机的指令数据。第五部分,包括第11章,简要介绍了运动控制系统的指令数据。这本书中的技术资料基本上是英文的。详情请参阅英文原文。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传动集团运动控制部生产的机械系列S120系列,源自《S120驱动与伺服电机选型手册》第二章。功率模块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整流器或整流器/反馈单元。它将三相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并为每个抑制模块(通常称为逆变器)供电。具有反馈功能的模块还可以向电网提供直流电。根据是否有反馈功能和反馈方式,将功率模块分为以下三类:基本线路模块:整流单元,但无反馈功能。智

伺服电机计算选择应用实例

伺服电机计算选择应用实例 1. 选择电机时的计算条件 本节叙述水平运动伺服轴(见下图)的电机选择步骤。 例:工作台和工件的 W :运动部件(工作台及工件)的重量(kgf )=1000 kgf 机械规格 μ :滑动表面的摩擦系数=0.05 π :驱动系统(包括滚珠丝杠)的效率=0.9 fg :镶条锁紧力(kgf )=50 kgf Fc :由切削力引起的反推力(kgf )=100 kgf Fcf :由切削力矩引起的滑动表面上工作台受到的力(kgf ) =30kgf Z1/Z2: 变速比=1/1 例:进给丝杠的(滚珠 Db :轴径=32 mm 丝杠)的规格 Lb :轴长=1000 mm P :节距=8 mm 例:电机轴的运行规格 Ta :加速力矩(kgf.cm ) Vm :快速移动时的电机速度(mm -1)=3000 mm -1 ta :加速时间(s)=0.10 s Jm :电机的惯量(kgf.cm.sec 2) Jl :负载惯量(kgf.cm.sec 2) ks :伺服的位置回路增益(sec -1)=30 sec -1 1.1 负载力矩和惯量的计算 计算负载力矩 加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通常由下式算出: Tm = + Tf Tm :加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Nm) F :沿坐标轴移动一个部件(工作台或刀架)所需的力(kgf) L :电机转一转机床的移动距离=P ×(Z1/Z2)=8 mm Tf :滚珠丝杠螺母或轴承加到电机轴上的摩擦力矩=2Nm 无论是否在切削,是垂直轴还是水平轴,F 值取决于工作台的重量,摩擦系数。若坐标轴是垂直轴,F 值还与平衡锤有关。对于水平工作台,F 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切削时: F = μ(W+fg ) 例如: F=0.05×(1000+50)=52.5 (kgf) Tm = (52.5×0.8) / (2×μ×0.9)+2=9.4(kgf.cm) = 0.9(Nm) 切削时: F = Fc+μ(W+fg+Fcf) 例如: F=100+0.05×(1000+50+30)=154(kgf) Tmc=(154×0.8) / (2×μ×0.9)+2=21.8(kgf.cm) =2.1(Nm) 为了满足条件1,应根据数据单选择电机,其负载力矩在不切削时 应大于0.9(Nm ),最高转速应高于3000(min -1)。考虑到加/减速, F ×L 2πη

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的区别【详解】

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的区别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性能比较 步进电机是一种离散运动的装置,它和现代数字控制技术有着本质的联系。在目前国内的数字控制系统中,步进电机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的出现,交流伺服电机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为了适应数字控制的发展趋势,运动控制系统中大多采用步进电机或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作为执行电动机。虽然两者在控制方式上相似(脉冲串和方向信号),但在使用性能和应用场合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就二者的使用性能作一比较。 一、控制精度不同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3.6°、1.8°,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0.72 °、0.36°。也有一些高性能的步进电机步距角更小。如四通公司生产的一种用于慢走丝机床的步进电机,其步距角为0.09°;德国百格拉公司(BERGER LAHR)生产的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其步距角可通过拨码开关设置为1.8°、0.9°、0.72°、0.36°、0.18°、0.09°、0.072°、0.036°,兼容了两相和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由电机轴后端的旋转编码器保证。以松下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为例,对于带标准2500线编码器的电机而言,由于驱动器内部采用了四倍频技术,其脉冲当量为360° /10000=0.036°。对于带17位编码器的电机而言,驱动器每接收217=131072个脉冲电机转一圈,即其脉冲当量为360°/131072=9.89秒。是步距角为1.8°的步进电机的脉冲当量的1/655。 二、低频特性不同 步进电机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振动频率与负载情况和驱动器性能有关,一般认为振动频率为电机空载起跳频率的一半。这种由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低频振动现象对于机器的正常运转非常不利。当步进电机工作在低速时,一般应采用阻尼技术来克服低频振动现象,比如在电机上加阻尼器,或驱动器上采用细分技术等。 交流伺服电机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振动现象。交流伺服系统具有共振抑制功能,

伺服电机原理及选型规则

伺服电机原理及选型规则
2011-8-4 8:00:00 来源:
[摘要]:是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 置。伺服电机是可以连续旋转的电-机械转换器。作为液压阀控制器的伺服电机,属 于功率很小的微特电机,以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和并激式直流伺服电机最为常用。 [关键词]:伺服系统 发动机 马达 变速装置 伺服电机 什么是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是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 置。伺服电机是可以连续旋转的电-机械转换器。作为液压阀控制器的伺服电机,属 于功率很小的微特电机,以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和并激式直流伺服电机最为常用。 伺服电机的作用: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 伺服电机的分类: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转速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并能实现正反向速度控制。具有起动转 矩大,调速范围宽,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的线性度好,控制方便等优点,但换向电刷 的磨损和易产生火花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近年来出现的无刷直流伺服电机避免了电刷 摩擦和换向干扰, 因此灵敏度高, 死区小, 噪声低, 寿命长, 对周围电子设备干扰小。 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转速/输入电压的传递函数可近似视为一阶迟后环节,其机 电时间常数一般大约在十几毫秒到几十毫秒之间。而某些低惯量直流伺服电机(如空 心杯转子型、印刷绕组型、无槽型)的时间常数仅为几毫秒到二十毫秒。 小功率规格的直流伺服电机的额定转速在 3000r/min 以上,甚至大于 10000r/min。因此作为液压阀的控制器需配用高速比的减速器。而直流力矩伺服电机 (即低速直流伺服电机)可在几十转/分的低速下,甚至在长期堵转的条件下工作, 故可直接驱动被控件而不需减速。 直流伺服电机分为有刷和无刷电机。 有刷电机成本低,结构简单,启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控制容易,需要维护, 但维护方便(换碳刷),产生电磁干扰,对环境有要求。因此它可以用于对成本敏感 的普通工业和民用场合。 无刷电机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响应快,速度高,惯量小,转动平滑,力矩 稳定。控制复杂,容易实现智能化,其电子换相方式灵活,可以方波换相或正弦波换 相。 电机免维护, 效率很高, 运行温度低, 电磁辐射很小, 长寿命, 可用于各种环境。 交流伺服电机也是无刷电机,分为同步和异步电机,目前运动控制中一般都用同 步电机,它的功率范围大,可以做到很大的功率。大惯量,最高转动速度低,且随着 功率增大而快速降低。因而适合做低速平稳运行的应用。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 U/V/W 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 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 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 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 (线

图解伺服电机选型实例

伺服电机计算选择应用实例 1. 选择电机时的计算条件 本节叙述水平运动伺服轴(见下图)的电机选择步骤。 例:工作台和工件的 W :运动部件(工作台及工件)的重量(kgf )=1000 kgf 机械规格 μ :滑动表面的摩擦系数=0.05 π :驱动系统(包括滚珠丝杠)的效率=0.9 fg :镶条锁紧力(kgf )=50 kgf Fc :由切削力引起的反推力(kgf )=100 kgf Fcf :由切削力矩引起的滑动表面上工作台受到的力(kgf ) =30kgf Z1/Z2: 变速比=1/1 例:进给丝杠的(滚珠 Db :轴径=32 mm 丝杠)的规格 Lb :轴长=1000 mm P :节距=8 mm 例:电机轴的运行规格 Ta :加速力矩(kgf.cm ) Vm :快速移动时的电机速度(mm -1)=3000 mm -1 ta :加速时间(s)=0.10 s Jm :电机的惯量(kgf.cm.sec 2) Jl :负载惯量(kgf.cm.sec 2) ks :伺服的位置回路增益(sec -1)=30 sec -1 1.1 负载力矩和惯量的计算 计算负载力矩 加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通常由下式算出: Tm = + Tf Tm :加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Nm) F :沿坐标轴移动一个部件(工作台或刀架)所需的力(kgf) L :电机转一转机床的移动距离=P ×(Z1/Z2)=8 mm Tf :滚珠丝杠螺母或轴承加到电机轴上的摩擦力矩=2Nm 无论是否在切削,是垂直轴还是水平轴,F 值取决于工作台的重量,摩擦系数。若坐标轴是垂直轴,F 值还与平衡锤有关。对于水平工作台,F 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切削时: F = μ(W+fg ) 例如: F ×L 2πη

伺服电机及选型完整版

伺服电机及选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servomotor)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伺服电机可以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可把所收到的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输出。 “伺服”一词源于希腊语“奴隶”的意思,“伺服电机”可以理解为绝对服从控制信号指挥的电机:在控制信号发出之前,转子静止不动,当控制信号发出时,转子立即转动;当控制信号消失时,转子能即时停转。因此伺服电机指的是随时跟随命令进行动作的一种电机,是以其工作性质命名的。 伺服主要靠脉冲来定位,伺服电机接收到一个脉冲就会旋转一个脉冲对应的角度,从而实现位移。伺服本身带有编码器,具备发出脉冲的功能,所以伺服电机每旋转一个角度,就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等于是把电机旋转的详细信息反馈回去,形成闭环。这样的话,系统就会知道发了多少脉冲给电机,同时又收了多少脉冲回来,这样就能很精准的控制电机的转动,实现非常精准的定位。 一、伺服电机分类 1、直流伺服 结构简单控制容易。但从实际运行考虑,直流伺服电动机引入了机械换向装置,成本高,故障多,维护困难,经常因碳刷产生的火花影响生产,会产生电磁干扰。而且碳刷需要维护更换。机械换向器的换向能力,也限制了电动机的容量和速度。2、交流伺服 分为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和异步伺服电机。目前运动控制基本都用同步电机。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特点如下: 1、控制速度非常快,从启动到额定转速只需几毫秒;而相同情况下异步电机却需要几秒钟。 2、启动扭矩大,可以带动大惯量的物体进行运动。 ? 3、功率密度大,相同功率范围下相比异步电机可以把体积做得更小、重量做得更轻。 ? 4、运行效率高。 ? 5、可支持低速长时间运行。 ? 6、断电无自转现象,可快速控制停止动作。 7、控制和响应性能比异步伺服电机高很多。 二、伺服电机计算 、电机转矩 电机转矩,简单的说,就是转动的力量的大小。也就是电机可以发出多大的力,转矩是一种力矩,力矩在物理中的定义是: 力矩= 力×力臂 这里的力臂就可以看成电机所带动的物体的转动半径。如果电机转矩太小,就带不动所要带的物体,也就是感觉电机的“劲”不够大。 假设我们是采用滚珠丝杆使工件做平行移动: 假设:

交流伺服电机选型手册范本

ST系列交流伺服电机型号编号说明 1: 表示电机外径,单位:mm。 2:表示电机是正弦波驱动的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 3:表示电机安装的反馈元件,M—光电编码器,X—旋转变压器。 4:表示电机零速转矩,其值为三位数×,单位:Nm。 5:表示电机额定转速,其值为二位数×100,单位:rpm。 6:表示电机适配的驱动器工作电压,L—AC220V,H—AC380V。 7:表示反馈元件的规格,F—复合式增量光电编码器(2500 C/T),R—1对极旋转变压器。 8:表示电机类型,B—基本型。 9:表示电机安装了失电制动器。 SD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器型号编号说明 1:表示采用空间矢量调制方式(SVPWM)的交流伺服驱动器 2:表示IPM模块的额定电流(15/20/30/50/75A) 3:表示功能代码(M:数字量与模拟量兼容) ●交流伺服电机与伺服驱动器适配表 ST系列电机主要参数 适配驱动器 ST系列电机ST系列电机 电机型号额定转矩: 额定转速 额定功率外形尺寸零售价(元) 110ST-M02030 2 Nm3000rpm SD15M SD20MN SD30MN SD50MN SD75MN 】 110×110×158 1500 110ST-M04030 4 Nm3000rpm110×110×1851700 110ST-M05030@ 5 Nm 3000rpm110×110×2001800 110ST-M06020 6 Nm2000rpm110×110×2171900 110ST-M06030 6 Nm3000rpm110×110×2171900 & 130ST-M04025 4 Nm2500rpm130×130×1631800 130ST-M0502 5 5 Nm2500rpm< 130×130×1712100 130ST-M06025 6 Nm2500rpm130×130×181( 24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