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

修订说明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应用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因其研究难度大、周期长,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问题,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工信部科〔2011〕320号),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发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3年)》(工信部科〔2013〕335号)。指南的发布,在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挥指南的指导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热点,研究提出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共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205项,其中,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48项、原材料工业42项、装备制造业49项、消费品工业27项、电子信息与通信业39项。

目录

一、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 (1)

二、原材料工业 (16)

三、装备制造业 (32)

四、消费品工业 (51)

五、电子信息与通信业 (61)

一、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

1.铝电解添加KAlF4高效节能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新型干法四氟铝酸钾(KAlF4)绿色环保合成技术、铝电解添加KAlF4高效节能技术、新型Na3AlF6-KAlF4-AlF3电解质体系应用安全稳定性技术。

2.废旧铅蓄电池循环回收利用方面技术及其高性能铅酸电池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废旧铅酸电池铅膏湿法直接回收电池级氧化铅新工艺技术,实现铅膏中锑、铁、铜、锌、钡等有价金属杂质的高效分离和废铅膏脱硫过程硫酸钠的循环免蒸发结晶,以及脱硫母液的循环回用。研发回收氧化铅的清洁提纯过程和不同晶型控制技术,回收氧化铅制备高性能铅酸蓄电池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废铅酸电池废铅板栅的低电耗精炼和合金技术,锑、锡和钡等重金属杂质元素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3.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无害化处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选择性脱砷技术;酸性含砷废渣铁锰机械活化解毒技术;碱性含砷废渣晶化解毒技术;高砷固废热压固化技术;多种类

冶炼渣协同胶凝固砷技术;含砷废渣解毒胶凝建工建材化技术;固砷体无害化处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

4.NGL炉铜再生冶金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铜料精炼工艺及装备、高效杂铜冷料熔化技术、高负荷氧气卷吸燃烧装置及技术、氮气搅动提高反应速率和还原剂利用率技术、富氧风氧化技术、抑制飞溅物发生技术、冶炼作业期工艺参数(燃料、氧化剂、还原剂和氮气等工业介质流量、炉位角度等)与作业期选择开关的自动化联动控制。

5.湿法锌冶炼废渣绿色高值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究锌渣活化焙烧最佳工艺条件;焙砂浸出最佳工艺条件及浸出过程动力学规律;浸出液中铟提取及浸出液的循环工艺条件;焙砂浸出渣中银、铅提取及浸出液的循环工艺条件;铁资源回收及废渣的应用研究。

6.金川难选硫化铜镍矿选矿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金川典型矿石类型工艺矿物及主要矿物溶液化学理论研究,

多矿相铜镍矿物的同步浮选研究,多矿相铜镍硫化矿物同步浮选新工艺研究,铜精矿、镍精矿产品方案与铜镍分离技术,微细铜镍矿物的选择性聚集-浮选的新药剂与新装备研究。

7.稀土资源高效清洁提取及循环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开发稀土资源绿色高效提取技术及装备,稀土伴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及稀土二次资源绿色高效回收利用;研究突破超低排放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实现酸、碱、盐循环利用,大幅度减少三废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开发特殊物性和组成稀土化合物绿色制备技术,超高纯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批量化制备技术及关键装备。

8.捕集法高效回收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火法熔炼高效铜捕集回收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关键技术;铂族金属富集物氧化吹炼清洁分离及捕集剂循环利用技术;铂族金属多元素高效分离与提纯技术。

9.烧结墙材生产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污泥技术与装备

主要技术内容:

开发烧结墙体材料生产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污泥技术与装

备;利用污泥与生活垃圾的特点,开发优化组合处置技术;解决生活垃圾和污泥处置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尾气处理问题,及与其他原料的均化问题;生活垃圾和污泥厌氧发酵技术;生活垃圾和污泥热解气化技术。

10.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净化空气滤材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具有吸附性能的海泡石、凹凸棒石以及电气石、稀土矿物、纳米二氧化硅等材料的选择、提纯及加工工艺的研究;适宜粘结剂的选择比对研究及涂覆浆料的配方和配制工艺研究;涂覆浆料与PET纤维层的复合工艺研究;新型无机非金属净化空气滤材成型工艺的研究。

11.新型无机非金属保温材料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骨架纤维增强材料的研究和制备;保温主体材料的制备工艺的研究;无机粘结剂的配方研究;新型无机保温材料配方研究及产品制备工艺研究。

12.高性能矿物基太阳能复合储热材料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矿物基储热材料微结构形成、控制与演变理论,构建微结构

与储热性能之间关系,发展微结构可控的绿色制备技术;基于资源-材料一体化的总体构思,以廉价非金属矿物为基体实现矿物基储热材料的低成本化;通过功能性复合矿物材料的高性能加工,实现矿物的高效利用、扩大应用范围,整体提升非金属矿物对现代高新技术的贡献。

13.新型预水化膨润土防渗材料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新型预水化膨润土防渗材料性能评价方法;预水化型膨润土防水卷材性能研究(包括保水防水性能,柔韧性和致密性);系列化开发适应细分市场的新型膨润土防水卷材,使之能广泛应用于市政(地铁、广场)、环保环卫(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池)、水利灌溉、人工湖和园林、石化矿业等领域的防渗防漏工程。

14.典型非金属尾矿资源材料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石墨、高岭土等典型非金属尾矿的矿物高效分离提取技术、矿物干湿法超细分级技术、多种矿物改性复合技术、高效节能脱水干燥技术、低温煅烧活化技术,尾矿材料化制备技术。

15.建筑垃圾资源化成套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建筑垃圾高效破碎技术;轻质物高效分离技术;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高性能优化技术;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生产技术;再生骨料高效利用技术;再生混凝土高效利用技术。

16.含钒资源一步法生产高纯五氧化二钒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含钒资源抑杂高效浸出关键技术;钒浸出液预浓缩及杂质高效分离技术;钒浓缩液深度净化除杂关键技术、高纯五氧化二钒制备及评价技术。

17.制革和毛皮加工主要工序清洁生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结合清洁型化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实现制革和毛皮加工从浸水到铬鞣工段的各工序废液充分循环再生利用;有机鞣制技术、非铬金属鞣制技术及其结合鞣技术。

18.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树脂及水性生态合成革制造技术主要技术内容:

支撑合成革清洁生产的水性树脂(包括多种合成革等制造的水性贴面PU树脂、发泡树脂、改色树脂、超纤含浸树脂、粘接树脂)、与水性树脂配伍的关键助剂(如流平剂、润湿

剂、消泡剂、增稠剂、交联剂等)及适合生态人造革、合成革制造的关键材料(如增塑剂、水性粘胶剂、植绒胶、水性表处剂等)。

19.食品、造纸行业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含盐高浓度废液(水)分离提取、厌氧过程微生物强化、厌氧发酵甲烷转化的技术,及厌氧反应体系甲烷纯化技术和装备等。

20.富硅高铁尾矿深度分选及大宗高值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主要技术内容:

以低成本强磁选技术为核心,有机融合重选、浮选技术及新药剂开发,实现富硅高铁尾矿富硅部分与富铁部分的深度分离及富硅部分尾矿的建材化利用与高值材料化利用。

21.尾矿渣制备高性能微晶玻璃技术冶金熔渣及尾矿协同制备高性能微晶玻璃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一次结晶连续生产技术、尾矿微晶玻璃制品大规模生产成套装备技术、离心铸造法生产微晶玻璃管材成型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硅尾矿用于冶金渣高温熔态调制技术,一次结晶连续

生产技术、尾矿微晶玻璃大规模生产成套装备技术、离心铸造法生产微晶玻璃管材成型自动控制技术。

22.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氮氧化物燃烧过程控制技术、二氧化硫脱除技术、氮氧化物脱除技术、脱硫脱硝一体化系统集成技术与装备。

23.锅炉窑炉高效燃烧器、换热器

主要技术内容: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氮燃油、燃气燃烧器。

24.锅炉窑炉效率与污染物实时传输及监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究工业锅炉热效率、煤耗、排水率、污染物排放等数据的远程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专家知识库的工业锅炉远程监测与运行指导平台建设。

25.燃气锅炉烟气深度冷凝余热回收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通过在燃气锅炉尾部设置节能装置,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研究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开发低阻力高传

热系数的冷凝式换热器;研究尾部受热面防腐技术,开发抗弱酸腐蚀新型材料。

26.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开发高效低污染工业煤粉锅炉燃烧器、烟气除尘、脱硫净化设备;研究原煤预干燥节能系统、煤粉磨制、煤粉运输及配送技术、煤粉安定特性及防爆安全技术、高效煤粉工业锅炉岛燃烧技术优化、高倍率灰钙循环稀相烟气净化技术。研究锅炉容量、煤种适应性、供粉半径、制粉厂容量、总热负荷、煤种的匹配优化技术。

27.面向高附加值装备的绿色深度清洗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基于超声、激光、紫外、高速喷射等技术的清洗技术与装备。

28.复杂装备的再制造损伤评估与无损检测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发多参量多信息融合的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基于高可靠度的再制造剩余寿命预测技术与装备。

29.高端装备的智能化增材再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究基于激光、电子/离子束等高能场的增材再制造技术与装备。

30.冶金与煤电工业固废全产业链协同利用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典型地区铁尾矿和废石资源中有价组分回收与优质建材原料协同优化清洁生产技术;以实时循环回收金属铁微粉为核心的钢渣高效粉磨技术;120级矿渣微粉低成本制备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低碳混凝土整体胶凝材料生产技术;固废比例在90-100%的高性能混凝土大规模制备和应用技术;技术标准与规范。

31.煤化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首先对煤化工废水进行重力沉降、气浮除油等预处理,再结合生物脱氮(A/O)工艺,但要根据不同种类煤化工污水的特点,采用专用特效菌种或固定化生物等生物强化工艺,同时结合新型深度处理工艺,新型材料的吸附及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等,彻底的降解一些难降解物质,最后结合膜分离技术,形成有效的灵活的组合工艺,真正实现中水回用,实现煤化工污水资源化处理。

32.反渗透浓水膜蒸馏工艺

主要技术内容:

膜蒸馏(MD)技术是一种采用疏水微孔膜,以膜两侧蒸汽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分离过程,在高盐度废水处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膜蒸馏技术可以算是迄今为止脱盐效率最高的膜技术,脱盐率高达99%以上。膜蒸馏操作温度比传统蒸馏操作温度低得多,在实际运行中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温泉、工厂余热和温热的工业废水等廉价能源。

33.超疏水高亲油海绵体材料用于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主要技术内容:

利用超疏水高亲油海绵体材料为有机物吸附剂,作为滤料,建立该种深度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设计滤料再生的方法,经过该装置处理的不含油的污水,再经过一个分子筛过滤除去污水中的Ca2+、Mg2+,含油污水处理后可用于油田水驱配注、聚驱配置聚合物、三元驱配置三元体系溶液。

34.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组分的高值化利用

主要技术内容:

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组分的高值化利用是指利用温和分离技术实现原料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高效分离,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进行组分定向转化,以满足我国在生

物基材料、生物质能源及化学品等领域的需求。

35.后处理装备与材料的智能生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自主开发适用于不同载体类型、不同催化剂材料特性的自动化成套涂覆生产设备,具备全自动上/下料、定位、涂覆、称量控制、烘干和烧结、成品(次品)分拣功能的生产线;车用尿素水溶液智能化网点生产加注单元的定义和设计以及功能优化,批量投放市场应用示范;制订标准化管理和作业流程。

36.镉离子高效智能化回收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物理场强化置换反应促进锌镉包裹体破壳技术;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反应器3D数值模拟优化放大技术;工艺过程智能调控技术。

37.锌锰湿法冶金行业电解过程重金属废水智能化源头削减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电解槽系统主要重金属元素物理化学过程实时观测技术;机器人系统与电解过程重金属微观粒子信息正负反馈调控技

术;重金属废水源削减技术;阳极泥减量技术;自动清槽技术;双机械手出入槽技术。

38.选冶联合清洁炼锌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磁化焙烧分解铁酸锌新技术,磁选分离回收铁资源技术,低铁焙砂弱酸浸出并富集回收稀贵金属新技术。

39.硫化镍铜矿新型高效选冶工程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硫化镍铜伴生矿酸性介质选矿工艺技术;镍铜选矿尾矿高浓度(或膏体)输送与堆存技术研究;镍锍精炼浸出新工艺;新型高效湿法冶金设备技术;连续羰化合成羰基镍技术。

40.低成本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程化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低成本红土镍矿湿法冶炼新工艺;红土镍矿高效湿法冶炼设备工程化技术。

41.大型智能可控稀土熔盐电解槽及配套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设计开发结构科学、配置合理的50kA以上智能熔盐电解槽;

研究稀土金属低能耗、低排放电解工业制备技术;研究稀土电解智能控制系统及相关技术。

42.绿色制溶解浆工程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利用离子膜电催化作用及多元耦合低温催化作用,配以辅助药剂,使得天然高分子发生快速断裂反应,制浆过程由原来的高温、低浓、间歇过程变为低温、高浓、连续过程。

43.茶皂素印染前处理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茶皂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表面活性剂改性物,不含APEO等有害物质,用于织物前处理,可替代传统精炼漂白工艺中使用的各种助剂,一般织物使用时不必添加烧碱、双氧水及其他化学助剂,特殊织物使用少量的双氧水,满足织物前处理要求。

44.采用半水-二水法工艺对现行二水法湿法磷酸工艺改造主要技术内容:

半水-二水法湿法磷酸生产工艺采用二次结晶技术,比传统的二水法工艺具有能耗低、磷的回收率高、磷石膏品质好的优点,是湿法磷酸生产转型升级的方向。

45.乙炔氢氯化无汞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乙炔氢氯化合成氯乙烯无汞催化剂的配方及生产制备技术,催化剂生产制备的工业放大技术,催化剂在电石法聚氯乙烯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46.H-酸连续法生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采用液萘为主原料,经过磺化、硝化、脱硝、(三辛胺溶剂)萃取、(氢气)还原、碱熔、(综合利用萃取工序的硫酸)离析、过滤、干燥等反应制得。生产过程连续操作,缩短了工艺路线,提高了收率,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且采用先进的DCS系统自动控制生产合成车间,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47.橡胶促进剂MBT微反应管道连续法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MBT微反应应用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实现无废水排放),管道连续法工艺技术。

48.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焚烧回收盐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通过鳞板式焚烧炉对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进行焚烧处理,同时对盐进行回收。焚烧温度达800-850℃,有机物焚烧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盐焚烧后为热态盐,通过在鳞板上运行转变为冷态盐,对冷态盐进行回收,进一步处理,形成工业盐。焚烧后的尾气经过尾气净化系统,达标排放。

二、原材料工业

(一)钢铁

1.高效、绿色钢铁制造流程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通过钢铁流程结构优化和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网络集成构建,对涉及高炉-转炉长流程和废钢-电炉短流程关键界面匹配、二次能源高效转化、低品质余热回收利用、低碳绿色制造、钢铁制造流程三个功能价值提升等模式优化与关键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实现钢铁材料及其流程的高效化、绿色化制造。

2.基于大数据的钢铁全流程产品工艺质量管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钢铁企业工艺质量大数据平台、全流程工艺质量数据集成技术;高速工艺质量参数采集与存储技术;工艺过程综合监控及预警技术;板坯、钢卷等质量在线评级技术;产品工艺参

数追溯分析技术;跨工序产品质量交互分析与异常诊断技术;机械性能在线检测技术;产品晶粒度在线检测技术;表面质量缺陷三维检测技术;面向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批量定制技术;全流程工艺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新产品研发技术。

3.高品质特殊钢生产应用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特殊钢新型强韧化机制与高可靠长寿命机理;制备及服役过程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及其定量化描述;特种软磁合金性能调控机理等基础研究。以及耐高温、应力、腐蚀等服役环境适应性的材料设计技术;特殊钢高洁净度冶炼、夹杂物精确控制、均质化与组织精细化控制、精确成型与加工等产品质量稳定控制技术;低成本制造及简化流程技术等关键技术。

4.高品质海洋工程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自升式平台用690MPa级特厚板、大口径无缝管,460MPa级别导管架平台用钢及配套焊材,可大线能量焊接平台用厚板及配套焊材,大壁厚深海隔水管、管线钢,南海岛礁基础设施用耐候钢、耐海水腐蚀钢筋,海水淡化、化学品船用特种双相不锈钢、高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深海集输系统用耐蚀

大数据及其产业发展方向与趋势(3)

大数据及其 产业发展方向与趋势(3) 胡经国 四、从历史变革中认识和发展大数据 大数据的概念从问世到现在已有9年历史。这个概念从诞生到发展,在全球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热潮,经久不衰。有关研究者提出从历史变革中来认识和发展大数据。 1、从历史和全局战略认识大数据 ⑴、从历史角度认识大数据 大数据发展至今,有两个重要因素起着推动作用。第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信息的渴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时间里,信息一直是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但是,为什么直到9年前才“突然”出现大数据这一概念呢?那就是由于第二个重要因素——以传感技术、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获取、利用、集聚在数量上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由于技术和信息内在的联系,我们会看到技术和信息这两支力量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现。这是历史的角度。 ⑵、从全局角度认识大数据 我们还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一下大数据。在2011年大数据概念产生的时候,当年4月份英国《经济学人》刊登了一篇专题文章论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指出大数据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真的是这样吗?至少我们看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产业互联网、工业4.0、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到中国制造2025,从电子商务到3d打印,从远程治疗到智慧治疗,从远程教育到智能教育;这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概念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从这样的发展变革中看到,所有这些变化背后都有大数据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⑶、大数据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为什么我们要从历史和全局这两个角度去看大数据呢?这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基础性技术力量和新的资源概念正在诞生。这个新的基础性技术力量使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我们从产品服务、生活管理等方面有了一个迈上新台阶的生产力构建。在这个新的生产力构成的背后,是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由物质和能

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

关于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 年)》的通知 工信部科 [2011] 32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 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我部组织编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发展指南( 2011 年)》,现印发你们。请积极组织做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二-一年七月一日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2011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年 7 月 、八— 前言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 升级和结构优化,我部组织编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2011 年)》,用于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 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工业和通信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2011年) 一、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 二、原材料工业 三、装备制造业 四、消费品工业 五、电子制造业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下面是有关于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一起来看看。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新材料作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已成为全球经济迅猛增长的源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

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在新材料产业中分布情况 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信息材料是最活跃的新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将以硅材料为主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主要集中在激光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 XX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加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蓝光功率型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90m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封装的功率型白光LED发光效率超过30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上海、大连、厦门、南昌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民营资本投资近37亿元人民币,我国LED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XX年我国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发泡材料行业报告

发泡材料产业调研报告 一、行业管理与法律政策 高分子发泡材料属于新材料行业,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承担主要的行业管理与监督职能,具有制定行业政策,提供技术改造指导等职能。行业引导及服务职能由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主要负责技术指导与交流,供求关系调查,装备与原材料情况调研,经济评价与调研,协调行业内企业关系等方面。本行业内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的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根据加工设备,我们主要进行发泡塑料和结构泡沫材料的开发。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9月2日颁布的《国家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国统字[2002]044号),我们拟将生产的软质发泡塑和结构泡沫材料属于塑料制品业(二级目录代码为30)下的泡沫塑料制造(四级目录代码3040)。 新材料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而高分子发泡材料是我国新材料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鼓励项目并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 1、2000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修订发布《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目录指出:高分子材料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化领域。 2、2000年9月15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将“有机高分子材料”列为国家优先支持发展的新材料产品。 3、2005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目录指出: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及低成本化、新型塑料合金生产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4、2007年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修订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搞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指出当前高分子材料领域是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5、2007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指出:“新材料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 6、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将一系列高分新材料相关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 二、基本理论与行业简介 发泡材料的分类方法较多,常见的有3种分类方法。 (1)按硬度分类可分为软质、硬质和半硬质3类。在23℃和50%的相对湿度下,各类泡沫塑料的弹性模量如下:软质泡沫塑料,弹性模量小于70MPa;硬质泡沫塑料,弹性模量大于700MPa;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模量为70-700MPa。 (2)按密度分类可分为低发泡泡沫材料、中发泡泡沫材料和高发泡泡沫材料。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3631698.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30项关键共性技术

一、30项关键共性技术: 根据浙江各主要行业的技术水平及其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趋势,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重点,突破30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具体的产业或行业技术创新重点和关键共性技术如下。 (一)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以系统级芯片为重点的专用集成电路;开发嵌入式软件、软件中间件、信息化支撑软件、信息安全及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以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下一代网络、光通信产品、宽带接入设备、智能网系统为代表的网络及通信产品;开发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音视频监控产品、流媒体应用技术产品及数字摄录放产品;开发光电子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电子产品。 关键共性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开发应用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技术。 (二)医药工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定向合成、手性合成、生物工程等新型药物,开发药物的质控技术;开发中药提取、浓缩、杂质控制等新技术;开发仿制药物的工艺创新、晶型创新和剂型创新的新技术;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生化诊断试剂和生物疫苗,开发针对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系统、艾滋病、慢性乙肝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的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类生物技术产品;开发一批生物工程原料药;开发新型药用辅料和医疗器械。 关键共性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手性合成技术;新型辅料的

开发生产应用技术。 (三)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高档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微纳电子材料、信息传输线等电子信息新材料,工程塑料,纳米材料和其它特种新材料;在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磁性材料、合金材料、包装材料、氟(硅)等化工材料等领域里取得技术上的实质性突破,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关键共性技术:纳米材料的应用技术。 (四)化学工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氟精细化学品、高端氟聚合物,有机硅单体、硅油、硅橡胶、硅烷偶联剂;开发高效低毒、安全的化学和生物农药新品种以及农药新剂型;开发高效催化剂,各类新型助剂,高档颜料、染料、涂料和农药、医药中间体;开发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学品、粘合剂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 关键共性技术:新型的分离和混合技术;新型催化及合成技术。 (五)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自动控制系统及仪表、现代光学仪器、高性能传感器等高技术产品,提升汽车仪表和电工仪表、流量仪表等公共计量仪表,发展科学测试仪器、环境监测仪器、轻工专用仪器等产品。 关键共性技术: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高性能传感技术。 (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经济型轿车、高档客车整车;开发车用发动机,自动变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举措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举措 摘要: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石油”。随着大数据的 兴起,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产业已成为抢占全球科技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本文在分析大数据产业分类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探索更明晰的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举措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产业已成为抢占全球科技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大数据产业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信息服务业,适时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国家治理模式和企业决策流程重塑,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早日建成。 一、大数据产业分类及特点 (一)大数据产业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大数据产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一是二分法。根据占有大数据情况不同,大数据产业可以分为自身生产数据或获取数据的产业和为大数据产业生产基础设 施和技术支持的大数据衍生产业;二是三分法。根据数据的营销模式不同,大数据产业可以分为数据产品销售,为用户

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服务类产业、整合数据为用户提供整套服务的产业以及通过专业化分析为用户提供产品销售和广告 推介的产业;三是五分法。根据价值模式不同,大数据产业可以分为五种模式:内生型、外生型、寄生型、产品型以及云计算服务型。 (二)大数据产业特点 一是产业服务个性化。据相关调查显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企业不仅在销售额上比未运用数据分析的企业增长 百分之二十,而且在企业增长率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高达百分之五十。由此可见,种类广泛、数量庞大的大数据不仅能够挖掘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创造巨大的价值,而且还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生产率,获得更高的经济受益。换句话说,大数据产业已成为企业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二是产业决策智能化。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能促进劳动与资本一体化,提升企业自身的决策智能化发展水平,而且还能推动生产组织去中心化,为行业决策智能化提供平台。过去,局限于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企业只关注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对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还不足企业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大数据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其在推动企业决策智能化和科学化发展过程中未能发挥领头羊的 作用。三是产业技术的高创新性。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渗

2020年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社会责任及EHS手册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2020-1-1实施 1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专项20*年度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国家质量基础(NQI)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共同构成,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NQI支撑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特征鲜明,不仅被国际公认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NQI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凸显。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推进我国NQI的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升,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 1

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13个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思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和典型示范应用5个方向设置11个重点任务: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标准、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中国标准国际化,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重要产业检验检测技术、基础认证认可技术、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和典型示范。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我国NQI总体水平达到并跑,在部分领域达到领跑水平:为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做出实质性贡献,研制计量基标准和测量装置100~120 台/套,研制国家标准物质500~600 项,计量科技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研制国际标准200 项以上,实现超过100 项中国标准走出去,研制基础通用、社会公益和产业共性国家标准1000 余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的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填补社会公益和重要产业领域检验检测新方法和核心技术300 项,新装置51 台/套,诊断产品70种,实现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核心技术突破;建立6 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方案,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5 套以上全链条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 2

大数据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大数据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迫切希望在由普通机器组成的大规模集群上实现高性能的以机器学习算法为核心的数据分析,为实际业务提供服务和指导,进而实现数据的最终变现。与传统的在线联机分析处理OLAP不同,对大数据的深度分析主要基于大规模的机器学习技术,一般而言,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可以归结为最优化定义于大规模训练数据上的目标函数并且通过一个循环迭代的算法实现,如图4所示。因而与传统的OLAP相比较,基于机器学习的大数据分析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24]。图4 基于机器学习的大数据分析算法目标函数和迭代优化过程(1)迭代性:由于用于优化问题通常没有闭式解,因而对模型参数确定并非一次能够完成,需要循环迭代多次逐步逼近最优值点。(2)容错性:机器学习的算法设计和模型评价容忍非最优值点的存在,同时多次迭代的特性也允许在循环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模型的最终收敛不受影响。(3)参数收敛的非均匀性:模型中一些参数经过少数几轮迭代后便不再改变,而有些参数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收敛。这些特点决定了理想的大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其他计算系统的设计有很大不同,直接应用传统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应用于大数据分析,很大比例的资源都浪费在通信、等待、协调等非有效的计算上。传统的分布式

计算框架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信息传递接口)[25]虽然编程接口灵活功能强大,但由于编程接口复杂且对容错性支持不高,无法支撑在大规模数据上的复杂操作,研究人员转而开发了一系列接口简单容错性强的分布式计算框架服务于大数据分析算法,以MapReduce[7]、Spark[8]和参数服务器ParameterServer[26]等为代表。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7]将对数据的处理归结为Map和Reduce两大类操作,从而简化了编程接口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容错性。但是MapReduce受制于过于简化的数据操作抽象,而且不支持循环迭代,因而对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支持较差,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机器学习库Mahout需要将迭代运算分解为多个连续的Map 和Reduce 操作,通过读写HDFS文件方式将上一轮次循环的运算结果传入下一轮完成数据交换。在此过程中,大量的训练时间被用于磁盘的读写操作,训练效率非常低效。为了解决MapReduce上述问题,Spark[8] 基于RDD 定义了包括Map 和Reduce在内的更加丰富的数据操作接口。不同于MapReduce 的是Job 中间输出和结果可以保存在内存中,从而不再需要读写HDFS,这些特性使得Spark能更好地适用于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等需要迭代的大数据分析算法。基于Spark实现的机器学习算法库MLLIB 已经显示出了其相对于Mahout 的优势,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近年来,随着待分析数据规模的迅速扩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以下是出guo实用资料栏目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供您参考,请点击出guo()查看。 化工新材料,即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以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复合材料。从物质结构看,主要是有机材料,也包括部分无机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的纳米粉体材料);从产品工业类别看,包括:新领域的高端化工材料—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氟硅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等、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木塑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 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已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最活跃的市场,据测算xx年市场规模达3300亿元人民币,但是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尚未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为此,化工新材料相关产品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基础原材料主题。 十一五期间发展成就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xx年全行业总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企业和科研单位数量达2000家,从业人员在100万左右。化工新材料各个领域主要品种中国均有生产,所有小品种均开始着手进行了研究,

部分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少量出口,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生产大国。 针对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培育了一批化工新材料产业。如中国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由xx年的132.7万吨增长到xx的271.7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1.0%,超过中国合成橡胶40多年产能发展的总和。中国已成为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大国,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多年来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了中国功能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在,全国从事功能膜研究的院所、大学近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有300余家,工程公司超过1000家,在功能膜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国都开展了工作。 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及产业需求,突破了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制备技术并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碳纤维一直是航空航天重要的配套材料,这一材料生产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产业化突破。威海拓展公司和中复神鹰公司均已建成千吨级碳纤维(相当於日本东丽T300级)生产线。丁基橡胶在汽车内胎、轮胎气密层、药瓶橡胶塞中大量使用,以往长期依赖进口。 “十一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开发出聚合级异丁烯生产技术,形成了万吨级丁基橡胶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紧缺的丁基橡胶生产空白,使中国七大通用合成胶种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聚苯硫醚(PPS)工程塑料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突破。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十五”千吨级加压法合成线性高分子量PPS树脂生产线基础上,不断突破工程化放大技术,目前已形成超过3万吨的树脂合成规模,装置能力居世界第一。

2021年上海市新材料发展指南项目征集填报表

附件1 2021年上海市新材料发展指南 项目征集填报表 项目名称: 材料(产品)主要应用领域: 申报单位: 单位负责人:职务:电话: 项目负责人:职务: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电话:

填表说明 1、新材料应用研发类项目指为实现材料自主保障,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开展的研发和中试的创新项目,新材料首批次项目指新材料产品的首批次销售业绩,相关定义及要求可参照已发布的《上海市工业强基专项支持实施细则》(沪经信法〔2017〕232号)和《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专项支持办法》(沪经信规范〔2020〕3号)文件相关内容。本征集表是作为编制2021年度这两个支持指南的前期信息收集,请根据贵单位实际新材料的研发、产业化、市场化销售情况进行填写。具体专项支持申报还将根据当年度发布的支持指南和申报通知进行相应的正式申报。 2、《2021年上海市新材料发展指南编制项目征集填报表》共有四个部分。在建或拟建应用研发类项目和首批次新材料产品均需填写表格的第一、二部分。第三部分仅在建或拟建应用研发类项目填写,第四部分仅首批次新材料产品填写。 本表格第一页的“材料(产品)主要应用领域”,请优先在以下领域选择填写“信息技术材料、航空航天及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及军民融合材料、节能环保及绿色化工材料、前沿新材料”,如均不符合请自主填写。 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参考GB/T 37264-2018《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具体分级说明:1级:材料设计和制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形成;2级:将概念、原理实施于材料制备和工艺控制中,并初步得到验证;3级:实验室制备工艺贯通,获得样品,主要性能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4级:试制工艺流程贯通,获得试制品,性能通过验室测试验证;5级

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_

INDUSTRY OF CHINA 52 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九三学社中央 2002年,一位韩国记者写了一本《以新中国的速度前进》的书,书中说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只管开发这座工厂里的技术就可以了”“只要我们保持高一档次的技术优势,中国就永远是我们的黄金市场”。几年前,德国一个州的机械行业协会委托某研究机构对中国的机械行业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称:被调查的中国企业研发水平与欧洲相比落后一到两代;大多数企业认为西方企业的技术优势无法突破;企业往往没有研发中心,甚至认为没有必要技术创新。结论是:“中国企业在近期内不会成为竞争对手”。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大量的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亟待研究,而单个企业或无力承担、或无心承担重大技术研发,行业技术创新主体缺失,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低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科研院所转制后,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主体缺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行业研究机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但同时也暴露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一些问题。1999年,我国对原行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进行了改革,或转制为企业,或进入国资委,采用企业化管理的方式,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手段,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同时形成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主体缺失的局面。这些转制科研院所迫于资产增值保值 的压力,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行业标准制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公益性工作。二是缺乏对转制科研院所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长期稳定支持。重大技术创新,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长期的积累。但目前转制科研院所承担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主要是通过项目竞标参与,项目完成后,研究活动就中止了,研究团队也散了;竞标参与新的项目后,研究团队又不得不改变研究方向,没有形成国家持续稳定的技术创新支持机制。这种状况使得转制科研院所很难在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也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研人才,并导致科研条件建设投入不足。三是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2007年,国家组建了钢铁、煤化工、农业机械、煤炭开采等众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的是整合科技资源,推动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并向全行业扩散。但由于至今没有针对产学研结合的专门法规,致使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财政拨款主体、知识产权归属、合作利益纠纷等均无法可依,制约了这种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提高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深化转制科研院所的改革。对转制科研院所的职能定位进行梳 理,将主要承担公益性研究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转制科研院所,或转制科研院所中承担相应任务的科研人员,重新组建为事业性质的公益类科研机构。 二是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总院,以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研究总院下,可根据行业分设若干分院。其主要任务是承担行业技术标准、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行业公益性服务。研究总院为国家级事业单位,运行经费和研究经费由国家财政拨付,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比照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确定。同时,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扩展研究经费渠道,要加强相关法规建设,鼓励研究总院与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合作,通过共同研发,提高行业及地方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设立“国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基金”,用于支持竞争前沿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形成对包括转制科研院所在内的行业共性技术开发研究持续支持的机制。设立“国家产业自主创新条件建设基金”,用于转制科研院所科研设备、检测设备的建设。 四是改进和完善对转制科研院所的考核方式。建立适应转制科研院所特点的考核方法,改变以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的考核制度,增加有关科技创新的指标并加大相应的权重,如承担国家、行业的科研项目、科技投入的增长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等。在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时,扣除非经营性资产的因素。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思考

拓尔思总裁施水才在第七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作主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10-16 2017年10月12日-13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CIIS2017第七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在广东顺德隆重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为主题,中国人工智能学术界和产业界著名学者、顶级专家和业界精英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发展的科技创新与行业变革战略,破解人工智能创业和商业模式的密码。李德毅院士、李伯虎院士、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拓尔思总裁施水才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施总的演讲主题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思考”。 施总在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是精彩要点: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邀请我在大会上做分享报告。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思考。 第一点,我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比对非常有意义; 第二点,针对“人工智能+行业”和“行业+人工智能”,谈一下个人理解和认识;

第三点,我认为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仅有计算能力、数据和算法是不够的,需要加入其他重要因素; 第四点,探讨人工智能现在的几个方向中,哪些还有大机会; 最后,讲一讲拓尔思基于NLP平台的一些人工智能应用实践。 大数据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四大启示 一方面,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数据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数据驱动的商业比智能驱动的商业更符合产业本质,大数据产业的落地能力强于人工智能产业,因此观察大数据产业发展对人工智能产业很有意义。 目前大数据产业发展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仍然是大数据投资和创业的最好时机,但数据魔咒难破局,数据霸权、数据质量、灰色数据等问题凸显,中国大数据变现之路是垂直行业下的场景服务。 大数据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启示:人工智能产业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数据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问题也不少;应用场景才是驱动力;垂直行业才是大部分参与者的机会所在。 行业+人工智能是智能产业发展的主流 在智能产业发展中,“行业+人工智能”占了90%,而“人工智能+行业”则占10%,可以看出,“行业+人工智能”仍然是智能产业发展的主流。

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八大行业分别是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 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选择合理的组织模式和组织机制进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并提高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效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科研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发生了新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将为新时期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建设和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历史演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与产业共性技术相伴而生并且在不断演进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大致经过了个发展时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计划‘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科研经费由政府统一安排和支配政府所属研究机构完全按照国家统一计划进行。指令性研发”科研成果由政府向相关企业无偿推广使用。这种以行政、计划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在不长的时期内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发挥了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作用。年我国制订了第一个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至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指导方针。以任务带学科”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批关键性问题确保我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与国防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该种模式也开始显露出。类国有企业”的弊端科研机构职能不清、机构庞杂、科研积极性不高及效率低下。同时市场需求的扩大和经济利益动机的增强导致原有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体系难以为继。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新旧体制过渡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为解决科技与经济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国家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的指导方针为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体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拉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为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相继设立和实施了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从国家战略层面组织研发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瓶颈性、前沿性技术问题。这一时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显著特点是逐渐摆脱计划体制影响从服从“计划要求”向适应。市场需求”过渡一方面计划体制的惯性继续发挥作用例如政府要求研究机构。

新材料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产业概况新材料的分

新材料: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1.新材料产业概况 新材料的分类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中的、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材料或者有特殊功能的一些材料;或者通过新技术的处理,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获得的性能显着提高或产生了新功能的材料;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被纳入新材料的范畴。 作为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样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跟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按性能特征、材质和应用领域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从材料性能来看,新材料可以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两类。功能材料是指通过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及其相互转化功能,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研发出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的材料。新型结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金属工程结构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新型材料按材质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从应用领域和当前新材料的研究热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新材料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新材料: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2009年11月,温总理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将新材料产业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要求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网络信息、海洋空间、生命科学及地质勘探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在加速成形中。作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材料犹为瞩目。不难发现,新材料涵盖了其它六大新兴产业的大部分内容,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和先导。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是国家顺利发展新兴产业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从需求看,包括大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以及三网融合、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需要应用各种新材料,其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额也逐年攀升。 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等7个专项计划来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材料领域的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在各项科技计划中都占到15%~30%。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加之政策的支持,新材料将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优先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能源、生物、电子以及建筑等众多领域的飞速发展,新材料产业正进入一个充满机遇的黄金发展阶段。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强劲复苏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拉动下,未来我国新材料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重点行业分析 按照应用领域,我们把新材料分为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环境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六大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