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藏工程新进展论文

油藏工程新进展论文

油藏工程新进展论文
油藏工程新进展论文

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CO2驱油机理、针对低渗透油藏CO2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行性分析、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优点和实施方法以及CO2提高采收率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1.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1.1降粘作用

CO2与原油有很好的互溶性,能显著降低原油粘度,可降低到原粘度的1/10左右。原油初始粘度越高,降低后的粘度差越大,粘度降低后原油流动能力增大,提高了原油产量。

1.2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CO2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原油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水碳酸化后,粘度提高20%以上,同时也降低了水的流度,油和水的流度趋向靠近,改善了油与水流度比,扩大了波及体积。

1.3膨胀作用

CO2注入油藏后,使原油的体积大幅度膨胀,一般可增加10%-100%。原油体积膨胀,不但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还有利于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地层水及岩石表面的束缚,变成可动油,致使驱油效率升高,从而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1.4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

在一定压力下, CO2混合物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不同组分的轻质烃,降低原油相对密度,从而提高采收率。CO2首先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质烃,随后较重质烃被汽化产出,最后达到稳定。萃取和汽化现象是CO2混相驱的重要机理。

1.5混相效应

混相效应是指两种流体能相互溶解而不存在界面,消除了界面张力。CO2与原油混相后,不仅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轻质烃,而且还能形成CO2和轻质烃混合的油带。油带移动是最有效的驱油过程,可使采收率达到90%以上。

1.6分子扩散作用

多数情况下,CO2是通过分子的缓慢扩散作用溶于原油。分子的扩散过程很缓慢,特别是水相将油相与CO2气相隔开时,水相阻碍了CO2分子向油

相中的扩散并且完全抑制了轻质烃从油相释放到CO2中。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使CO2分子充分扩散到油相中。

1.7降低界面张力

CO2驱油的主要作用是使原油中轻质烃萃取和汽化,大量的烃与CO2混合,在油层内发生混相时,束缚原油的毛管力就会消失,原油会重新获得流动能力而被采出。

1.8溶解气驱作用

大量的CO2溶于原油中具有溶解气驱的作用。降压采油机理与溶解气驱相似,随着压力下降, CO2从液体中逸出,液体内产生气体驱动力,提高了驱油效果。另外,一些CO2驱替原油后,占据了一定的孔隙空间,成为束缚气,也可使原油增产。

1.9提高渗透率作用

CO2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其化学反应为:

CO2+H2O=H2CO3

H2CO3+CaCO3=Ca(HCO3)2

H2CO3+MgCO3=Mg(HCO3)2

碳酸水与油藏的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氢盐。碳酸氢盐易溶于水,导致碳酸盐尤其是井筒周围的大量水和CO2通过的碳酸岩渗透率提高,使地层渗透率得以改善,上述作用可使砂岩渗透率提高5%-15%,同时CO2还有利于抑制粘土膨胀。另外,CO2-水混合物由于酸化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无机垢堵塞、疏通油流通道,恢复单井产能。

2.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施方法

目前CO2—EOR的实施方法主要有CO2混相驱、CO2非混相驱和CO2吞吐,其中CO2混相驱应用最为普遍。另外,CO2—EOR实施中也有热CO2驱、碳酸水驱、就地生成CO2技术等其他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对目前国内外CO2—EOR的实施方法及研究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对油田开发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CO2混相驱一般采用CO2与水交替注入储层的方法,具体注入方法取决于储层的性质,主要有连续注入、简单注入、锥形注入等(图1)。实施过程中首先注入CO2,由于连续注CO2驱替油层时宏观波及系数很低,因此注水改变二氧化碳的驱油速度,扩大CO2的波及效率。基本机理是CO2和地层原油在油藏条件下形成稳定的混相带前缘,该前缘作为单相流体移动并有效地把原油驱替到生产井,由于混相,多孔介质中的毛细管力降至为零,理论上可使微观驱替效率达到100%。混相驱要求油藏压力高于或等于CO2与原油完全混相的最低压力(MMP)。由于受地层破裂压力等条件的限制,该方法通常用于原油相对密度小于0. 89 g/cm3,油层温度小于120℃的中、深层油藏。通过CO2混相驱,原油采收率比注水方法提高约30%-40%。根据以往的经验, CO2混相驱对开采下面几类油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不合适水驱开采的低渗透油藏。

(2)水淹后的砂岩油藏。

(3)接近开采经济极限的深层、轻质油藏。

2.2 CO2非混相驱

CO2非混相驱效率次于混相驱,但高于水驱或惰性气驱,一般以重力稳定CO2注入方式生产,将二氧化碳注入到圈闭构造的顶部,使原油向下及构造两边移动,在构造两边的生产井中将原油采出。主要采油机理是对原油中轻烃汽化和抽提,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降低,界面张力减小。另外,CO2还可以提高或保持地层压力,当地层压力下降时, CO2就会从饱和了CO2的原油中溢出,形成溶解气驱,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适用于非混相驱的油藏类型主要有:

(1)重油或高黏油油藏。

(2)压力衰竭的低渗透油藏。

(3)高倾角、垂向渗透率高的油藏。

2.3 CO2吞吐

CO2吞吐的实质是非混相驱,采油机理主要是原油体积膨胀、降低原油界面张力和黏度,以及CO2对轻烃的抽提作用。该方法的一般过程是把大量CO2注入到生产井底,然后关井几个星期,让CO2渗入到油层,然后重新开井生产。CO2吞吐增产措施相对来说具有投资低、返本快的特点,能在CO2耗量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增加采油量。这种单井开采技术不依赖于井与井间的流体流动特性,适用范围很广,一般对开采下面几类油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井间流动性差,其他提高采收率方法不能见效的小型断块油藏。

(2)裂缝性油藏、强烈水驱的块状油藏、有底水的油藏等一些特殊油藏。

(3)不能承受油田范围的很大前沿投资的油藏。

Orr等人在进行CO2驱细管实验时提出:采收率曲线中的转折点不一定表示由不混相状态到动态混相状态的转变,而可能表示是“近似混相的”。CO2近混相驱的特点是,驱替压力低于并保持在MMP附近,注入的CO2与油只是接近混相状态。近混相驱在现场较容易实现,且有较高的驱油效率。有研究表明,大多混相驱项目基本实现的是近混相,但由于近混相驱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尚不成熟,而仍沿用着混相驱评价系统。研究近混相驱驱油机理,确定近混相驱条件,是以后油田设计CO2—EOR开发项目的发展方向。

2.5热CO2驱

热CO2驱是热力采油和混相驱油的联合应用,其驱油机理是热CO2加热油藏及CO2与原油部分混相。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热CO2, CO2的加热温度取决于油藏温度及原油性质,但必须高于其临界温度。热CO2驱广泛适用各种原油和油藏类型,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目前热CO2注入方法主要有热CO2连续注入,热CO2、水交替注入,热CO2注入后注蒸汽。

2.6碳酸水驱

利用CO2溶于水的性质,将CO2和水溶液注入到储油层,水中的CO2在分子扩散作用下与地层油接触并驱油(图5),但此扩散过程较慢,与注入纯CO2相比,采收率较低。计算表明,向油层注入5-6倍孔隙体积的3%-5%碳酸水,驱油效率增加10%-15%。该方法通常作为一种辅助性方法使用。

2.7 CO2泡沫驱

CO2泡沫驱是通过加入发泡剂,使得CO2气体在地层中形成泡沫体系,增加其流动阻力,提高波及效率。国外许多经验和研究表明, CO2泡沫驱的性能优于CO2驱,特别是用于非均质油藏效果更加显著。但由于地层中压力很大,泡沫在运移过程中气体向液膜及地层水中的扩散,实际上很难形成理想的泡沫体系。

2.8就地生成CO2技术

就地生成CO2技术是向地层中注入反应液,反应液为低浓度酸和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的混合液,这种混合液能够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在高渗透层中,产生放热化学反应生成CO2。由于开发该项技术在地层中就地产生CO2驱替剂,不需要使用过多的地面设备,不会对设备产生腐蚀,所以具有优先推广优势。

3.低渗透油藏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应用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美国是CO2混相、非混相驱项目开展最多的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依旧保持稳步上升的势头,目前有注CO2项目82个,低渗油藏65个(渗透率小于50豪达西),占79%,CO2驱增加的原油产量由1984年的0.448×104t/d增加到2006年的0.33×105t/d,如沃森油田的威拉德(渗透率1.5豪达西)、Antelope油田和LostHills油田(渗透率0.08豪达西)注CO2等项目。我国江苏富民油田(渗透率7. 5豪达西)1996年开展了CO2吞吐试验,累计增油1 500 t。大庆外围油田(渗透率小于2豪达西)注CO2驱矿场试验,胜利油田1998年开始进行CO2驱油效果的试验,平均单井增产油量200 t以上;吉林油田自1995年开始就进行CO2驱油试验,累积增油1 420 ;t以上低渗透油藏绝大部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我国CO2资源勘探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黄骅坳陷、苏北盆地、三水盆地等东部油气沉积盆地相继发现了大量的CO2气藏。其中,松辽万金塔气田,其储量约3×109m3;江苏黄桥气田地质储量为6. 24×1010m3,南海莺-琼盆地也发现了一批储量巨大的CO2气藏,储量预计可达1×1012m3。因此,随着我国CO2气源的不断发现, CO2混相、非混相驱及CO2单井吞吐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低渗透油藏大规模进行CO2驱及CO2单井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条件。

4.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优点

(1)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成本低廉,成效显著,可回收重复利用,能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有利于环境保护。

(2)二氧化碳与原油有较好的混溶性,是驱油的一种良好介质,通过多次与原油接触,可以实现与原油混相,从而驱出原油。

(3)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易水敏等特点,采收率较低,注CO2气体可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4)注气流压低于注水流压,有利于避免裂缝张开,防止产生窜进现象。

(5)无水质问题,可避免一整套比较复杂的处理水质的工艺流程设备。

(6)因水质腐蚀和泥岩膨胀而造成的套管损坏问题较轻,报废井较少。

(7)注井见注入气的情况比见注入水的情况简单,比较容易管理。

(8)随着CO2资源不断被发现,为低渗透难动用油藏注CO2气驱提高采收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CO2提高采收率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5.1 MMP的确定

混相驱是油田CO2—EOR中应用比较广泛的驱油方式,混相驱更有利于驱出原油。实现混相驱的基础条件为油藏压力高于MMP。因此,大量研究工作集中在MMP的测量和预测上。目前,确定MMP的方法有实验室确定法和理论计算法。

(1)实验室确定法:实验室确定法主要有细管实验法、界面张力消失法和升泡仪法。目前,细管实验法仍然是最可靠的实验室确定方法,但细管实验法也有其自身局限性,被广泛应用是由于普遍认为没有其它的实验方法比细管实验测得的混相更精确。

(2)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主要有经验公式预测法、多次接触法、数值模拟法、状态方程法、系线分析计算法。其中预测MMP最简便的方法是经验公式法,该方法有计算简单、迅速的特点。目前,在确定MMP的各种方法中,细管实验法仍被认为是最可靠的确定MMP方法,且应用最广泛。

5.2防腐问题

腐蚀是CO2驱最严重的生产问题。由于没有作好防腐准备,而导致生产暂时中断或项目失败已有很多先例。CO2对钢材的腐蚀可分为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两类。其中,局部腐蚀的穿透率很高,通常可达每年几毫米,局部腐蚀主要包括点蚀、缝隙腐蚀、应力龟裂。国外在CO2—EOR实施中积累了较丰富的防腐经验,主要有两个经验措施:

(1)采用塑料内衬或水泥内衬油管。

(2)定期注入防腐剂。

通常以两种措施的结合使用最好。

5.3改善CO2波及效率

在地层条件下, CO2的黏度仅为0. 03~0. 10mPa·s,黏度远低于大部分原油的黏度,流度比很不利,在CO2驱油过程中很容易过早突破,波及效率很低。目前,如何控制注CO2开发的流度比以及增大CO2的波及系数,是CO2—EOR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据文献报道,目前主要思路有:

(1)水气交替注入。采用水气交替注入的方法(WAG法),注入CO2段塞后,交替注水和注CO2,可使CO2更充分溶解在水中,使水黏度增加,同时CO2可降低原油的黏度,其综合作用的结果可改善CO2的波及效率。该方法虽能改善波及效率,但由于水阻隔了油的流动,使CO2

的驱替效率变差。

(2)加入发泡剂。这种方法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目前有些油田已经加以应用。其思路是通过加入发泡剂,使得CO2气体在地层中形成泡沫体系,降低CO2气体的流动性能,从而提高波及效率。

(3)加入稠化剂。该方法是近些年开展起来的,其技术思路是通过寻找到合适的聚合物,使得这种聚合物能充分溶解于CO2中,增加CO2黏度,使油气流度比降低,以控制CO2气体黏性指进,达到扩大CO2波及效率的目的。

冶金工程论文

冶金工程的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钢铁冶炼耗能逐渐加大,面对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钢铁企业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行钢铁冶金行业的清洁生产,在能源结构调整、冶金工艺优化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本文重点介绍了高炉废塑料喷吹、干熄焦、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关键词:清洁生产;钢铁冶金;能源效率;综合利用 引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面对日趋恶化的环境、日趋短缺的资源,我们不得不对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彻底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推行行业的清洁生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钢铁冶金企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众多清洁生产的措施中,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应用是实现这种目的关键因素和有效途径.近年来,许多国家围绕着清洁生产不断地开发出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带来的结果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工艺的优化革新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能源结构调整 能源密集、能源消耗大是钢铁冶金生产的主要特点之一.推行清洁生产需要调整能源结构:一方面采用新技术工艺改革原有资源和能源的比例结构;另一方面开发应用替代能源. 1.1能源和资源比例结构调整 在钢铁联合企业中,在铁前系统的成本和能耗占企业成本和能耗的70%左右,作好这一环节的资源和能源比例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环节,一切围绕高炉生产展开. 1.1.1铁前认真贯彻精料方针,不断优化炉料结构 实现人炉料“高、净、匀、稳”.提高高炉熟料比,保证高炉全精料人炉,改善高炉炉料结构,为高炉增产、节焦提供了物质基础.相应地,焦化厂提高焦碳

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记录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文献,也是学生申请学位的基本依据。为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制定《沈阳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格式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结构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结构是: 1.前置部分:包括封面、任务书、选题审批表、指导记录、考核表、中(外)文摘要、关键词和目录等。 2.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 (一)前置部分 1.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 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由各教学单位负责安排,并根据已确定的论文(设计)课题下达给学生,是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依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学生姓名、下发日期、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和起止时间等。 3.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4.论文(设计)指导记录 5.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表 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审意见分别由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填写,答辩委员会意见、评定成绩以及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等材料应由答辩委员会填写。 6.中(外)文摘要 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及结论的简明概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其内容包括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试(实)验方法、结果、结论和意义等。中文摘要不少于400字;英文摘要必须用第三人称,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7.关键词 关键词均应为专业名词(或词组),注意专业术语的通用性,数量一般为3-5个;外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8.目录 目录由论文(设计)的章、节、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二)主体部分 1.前言(引言或序言) 简要说明本项研究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学术、实用价值),本项研究的前人工作基础及其欲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方法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2.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核心部分,应占主要篇幅。正文内容

传热学读书报告

传热学读书报告 姓名:何连江学号:2010301470004 院系:动力与机械学院班级:自动化一班 1 、传热学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 1)物体内只要存在温差,就有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热量就会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由于自然界和生产技术中几乎均有温差存在,所以热量传递已成为自然界和生产技术中一种普遍现象。 2 、热量传递过程 根据物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热量传递过程可分为两类:(1 )稳态传热过程;(2 )非稳态传热过程。 1 )稳态传热过程(定常过程) 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热传递过程均称稳态传热过程。 2 )非稳态传热过程(非定常过程) 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热传递过程均称非稳态传热过程。 各种热力设备在持续不变的工况下运行时的热传递过程属稳态传热过程;而在启动、停机、工况改变时的传热过程则属非稳态传热过程。 三、传热学的特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 、特点 1 )理论性、应用性强传热学是热工系列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之 一。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在热量传递的理论分析中涉及到很 深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2)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热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启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时间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3 )教育思想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传热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表达方面从以往单纯的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服务转变到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这是传热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 2 、研究对象 传热学研究的对象是热量传递规律。 3 、研究方法 研究的是由微观粒子热运动所决定的宏观物理现象,而且主要用经验的方法寻求热量传递的规律,认为研究对象是个连续体,即各点的温度、密度、速度是坐标的 连续函数,即将微观粒子的微观物理过程作为宏观现象处理。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一、导热(热传导) 1 、概念 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称导热。 固体与固体之间及固体内部的热量传递。 2 、导热现象的基本规律 1 )傅立叶定律(182 2 年,法国物理学家) 一维导热问题,两个表面均维持均匀温度的平板导热。 根据傅立叶定律,对于x 方向上任意一个厚度为dx 的微元层,单位时间内通过该

冶金论文

浅谈湿法炼锌浸出液净化除钴方法及其优劣性 陈健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湿法冶金中浸出工序是一道极其重要的工序,而锌精矿的浸出只会得到一种含有铜、镉、钴等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除了钴离子以外其他离子能通过锌粉置换法较容易除去,但除钴则需要添加添加剂,本文主要对湿法炼锌浸出液净化除钴方法及其优劣进行讨论。 关键词:湿法冶金;炼锌;浸出液;净化;除钴 一、前言 目前,湿法炼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炼锌方法,世界上85%--90%的锌通过湿法生产,湿法炼锌浸出的结果只能得到一种含有铜、镉、钴、镍、铊、砷、锑、锗等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这种成分复杂的溶液,会给下一步电积法提取锌带来困难,为满足锌电积的要求,必须在电积前将浸出液中的杂质离子净化至允许含量之下。铜、镉、镍、铊、砷、锑、锗等杂质离子能通过锌粉置换法较易除去,从Co/Co2+与Zn/Zn2+的标准电极电势来看,锌粉应该能置换出浸出液中的2价钴离子,理论上浸出液中的钴的起始浓度能降到5×10-12mg/L,但在实际生产中,浸出液中仅加入锌粉时钴浓度并不能降到锌电积所需要的程度。所以除钴需要加入添加剂。 二、浸出液的净化除钴方法及其优劣性 1.砷盐净化法 砷盐净化原理如下,在没有Cu2+存在的条件下,含钴的硫酸锌溶液中加锌粉置换钴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加锌粉置换钴的主要反应是CuSO4与锌粉的反应,亚砷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这个反应的进行。由于铜很容易被锌粉置换出来,这样在锌粉表面沉积的铜微粒就会与锌粒共存,形成微电极的两极,在铜阴极上发生下列反应: As2O3+12H++12e→2AsH3+3H2O Co2++2e→Co 2H++2e→H2 而在锌粉阳极上发生溶解反应: Zn→Zn2++2e

冶金 论文

选课课号:(2009-2010-2)-BG11191-600026-1 课程类别:公选课《冶金工程概论》课程考核 (课程论文) 题目:关于冶金自动化发展趋势的探讨 学生姓名:唐永均 学号:2009441394 授课教师:张明远 班级:自普本0901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0年5月中国重庆

关于冶金自动化发展趋势的探讨 摘要:在人类出现不久后,就开始冶炼金属了。金属的应用标志着人类有了相当高的文明,冶金在对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21世纪下世纪初叶冶金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冶金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冶金的工作效率,有效的节约了成本,促进了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冶金自动化装备在系统技术、检测仪表、人工智能应用和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和促进我国冶金自动化装备技术和工程承包能力的对策。总之,冶金的发展离不开自动化的支持。 关键词:21世纪冶金自动化发展对策 Abstract: In humans there shortly after the start of the smelting of metal. Application of metal with a very high mark of human civilization, metallur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gress and civilizatio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tallurgy,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etallurgical work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efficiency of metallurgical and effective cost savings,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Metallurgical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the system technology, instrument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and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China Metallurgical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and project contracting Ability. In short, metallurgy can not develop without automated support. Keywords: 21st Century Automation Development Metallurgical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消化吸收引进的冶金自动化技术和同国外著名电气公司的技术合作中,冶金自动化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除板形控制、薄板坯连铸连轧中某些新技术外,在成熟技术方面国内冶金自动化的工程能力同国外著名电公司相比主要有3个差距。 收稿日期;2010-05-5 修回日期: 2010-05-9 作者简介:唐永均,男,四川资阳,汉,本科,学生,学习方向自动化 。 1 检测仪表的发展 检测仪表的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用于质量检测的仪表如铁水定硅、定硫探头,钢水的定碳、定磷、定氧、定氮探头,型钢尺寸检测仪,钢板涂油层厚度仪,钢板表面缺陷检测仪,板、管超声探伤仪,线棒椭圆度仪,激光测厚仪等专用仪表增加较快。新一代的检测仪表主要特点是智能和数字。这些检测仪表均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可以自动校零、线性化、补偿环境因素变化,配置图形显示装置,直观表达测量的结果。存储瞬变信息和历史数据,自测试、自诊断甚至包括模型运算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如测量冷轧钢板表面缺

农业技术方面的毕业论文

农业技术方面的毕业论文 浅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问题 一、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水资源更是缺一不可。但是我国 人口众多,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随着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用水问题凸显,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下和灌溉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 为43%,单方水粮食生成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 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一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 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节水灌溉的内容大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 水管理技术。 二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 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 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 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 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 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 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 开发。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大型冶金总承包工程风险管理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大型冶金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 一、冶金总承包工程的基本特点 冶金工程项目与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较,具有工艺流程复杂,参与专业多,投资大,工期紧,安装量大,施工工艺专业化高等特点。冶金工程,其设计占主导地位的程度高,采用总承包方式有利 于工程的一体化管理。 二、冶金总承包工程所面临的风险 工程项目风险,它是指工程项目在设计、采购、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可能遭到的风险,可定义为:在工程项目目标规定的条件下,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不确定型、可 变性、相对性(主体相对和大小相对)、阶段性等特性。工程总承包 项目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 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 的承包。所以,总承包工程所面临的风险具有项目风险的所有特性。冶金总承包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外风险 (3)经济风险:冶金新建项目的所在地一般环境较差,包括硬件 环境(如交通、电力供应、通讯条件)和软件环境(如地方政府对工程的建设态度)。冶金项目的工期较长,可能面临原材料如钢材价格的 不正常大幅上涨等。也可能面临通货膨胀幅度过大所引起的其他变化。 2工程项目内风险 (1)技术风险:因技术条件的不确定而引起可能的损失或工程项 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工程方案的选择,工程设计,

工程采购、工程施工及开车等过程中。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基础 数据不完整,不可靠;预测结果不准确。设计阶段,设计内容不全, 设计存在缺陷、错误或遗漏;规范、标准选择不当;未考虑设备制造 或施工的可能性等。 (2)非技术风险:是指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非技术条件的 不确定所引起工程目标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如在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适当,关键岗位人员变换;目标不适当,控制能力差;不适当的项目策划或安排;没有有效的项目沟通程 序等。进度管理方面,因管理不力,造成设计的图纸滞后,施工安 排不当,缺乏劳动力或劳动效率底下等等。费用控制方面,如工期 延误、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款支付;不适当采购策略等等,都可能使工程置于风险之中。 三、风险应对的方法 冶金总承包项目的风险来源广,风险因素多。识别风险需抓住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加强合同管理,系统分析相关各方的利益和风险。合同是项目 实施的第一依据,在合同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 冶金总承包项目涉及的范围广,一个联合企业的总承包,会包括铁 钢轧多个系统及其相关的水处理系统,除尘系统等公辅设施,工期长,专业性强,可能签订的分包合同有上百个,涉及分包单位几十家,如何有针对性的在合同中争取自己正当利益,转移相关风险至 关重要。如一些项目外的风险,和业主有密切的关系,在合同中应 尽量的转移给业主或共担,加强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 2加强技术风险管理。技术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通过加强 管理和沟通协调是可以避免或降低的。对于设计与采购、施工之间 的协调是总承包中很易发生问题的地方,一旦发生问题,势必给工 程的进度和费用造成损失。一般的设计认为,发了图纸即完成任务,其实在管理中,把设计的任务后延,加强与采购和施工的衔接,可 以避免风险的出现。 四、小结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重庆科技学院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对冶金工程的认识 专业班级:机设16-2 姓名:刘涛 学号:2016441920 成绩:(五级制) 教师签名: 2017年12月12日

对冶金工程的认识 一·我眼中的冶金 所谓的冶金就是从矿物中提取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将金属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冶金的技术主要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电冶金。 火法冶金:火法冶金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冶金过程。矿石或精矿中的部分 或全部矿物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形态的化合物或单质,分别富集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中,达到所要提取的金属与脉石及其它杂质分离的目的。实现火法冶金过程所需热能,通常是依靠燃料燃烧来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来供给的,比如,硫化矿的氧化焙烧和熔炼就无需由燃料供热;金属热还原过程也是自热进行的。 火法冶金包括:干燥、焙解、焙烧、熔炼、精炼、蒸馏等过程。 湿法冶金:湿法冶金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冶金过程。湿法冶金温度不高,一般 低于100℃,现代湿法冶金中的高温高压过程,温度也不过200℃左右,极个别情况温度可达300℃。湿法冶金包括:浸出、净化、制备金属等过程。浸出用适当的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要提取的金属成某种离子(阳离子或络阴离子)形态进入溶液,而脉石及其它杂质则不溶解,这样的过程叫浸出。浸出后经沉清和过滤,得到含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和由脉石矿物绢成的不溶残渣(浸出渣)。对某些难浸出的矿石或精矿,在浸出前常常需要进行预备处理,使被提取的金属转变为易于浸出的某种化合物或盐类。例如,转变为可溶性的硫酸盐而进行的硫酸化焙烧等,都是常用的预备处理方法。 净化在浸出过程中,常常有部分金属或非金属杂质与被提取金属一道进入溶液,从溶液中除去这些杂质的过程叫做净化。 制备金属用置换、还原、电积等方法从净化液中将金属提取出来的过程。 电冶金:电冶金是利用电能提取金属的方法。根据利用电能效应的不同,电冶 金又分为电热冶金和电化冶金。电热冶金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进行冶炼的方法。在电热冶金的过程中,按其物理化学变化的实质来说,与火法冶金过程差别不大,两者的主要区别只饲冶炼时热能来源不同。 二·冶金现状 从近几年冶金设备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行业仍然处于稳步发展的时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行业内从业人员数量上涨,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2015年,我国冶金设备制造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资产和收入规模均有所扩大。 2014年我国冶金设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468.24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14.71%,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黑色金属行业发展增长快,带动我国冶金设备行业发展,2015年我国冶金设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率达到8.97%,"十二五"期间我国冶金设备行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

冶金论文

选课课号:(2012-2013-1)-BG11191-320401-1课程类别:必修课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考核 (课程论文) 题目: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姓名:谢安静 学号:2011443343 授课教师:张明远 班级:酒店管理11-1 教师评语: 成绩: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2年11月中国重庆

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谢安静酒店管理11-1 2011443343 摘要:我国冶金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面对差距,我们需要认清现状,我们应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积极因素,着力解决当前冶金行业运行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其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现状、问题、发展

1.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 1.1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逐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为主转向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保护环境。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是缩短生产流程,减少工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技术进步中有两大主要趋向:一是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工艺的新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二是现有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完善化。两大技术进步趋向互相竞争、相互渗透,促使钢铁工业不断提高钢材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走向集约化。 1.2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种“冷态”下间歇式生产的工艺流程。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10多个大型钢铁厂都是采用这种工艺流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业已逐步将上述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成为现代化“热态”连续生产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具有高效、连续、紧凑、智能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开发成功接近最终钢材产品形状的连铸、连轧技术,如带钢、型钢的连铸连轧等。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生产周期短、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厂投产以来, 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8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厂共56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已超过5 500万吨。我国现已有5个钢铁企业建成8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又有5个钢铁企业正在建设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不久的将来总生产能力将达2000万吨,预计届时将占全世界同类生产线能力的1/4以上。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2001年我国连铸比达到89.71%,已经超过了200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达到了96.96%,目前,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中,连铸比达到99%以上的企业已达41家。 带钢连铸连轧技术是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开发应用的一项重大钢铁生产前沿技术,它将是21世纪钢铁生产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1.3钢铁产量不断增长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范文一: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一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加强重视自身的管理职责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在管理上,管理人员应重视农业的经济发展,重视农业 经济的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管理职责与任务,采用规范的方式实施管理工作。在随着新农 村建设的到来,当地政府应清晰的认识到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 对当地的农业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才可上岗,并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教育,让管 理人员清晰的认识到农业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与重要性,使管理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管理工作,明白自身的职责。 二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管理都需要有一套明确而严格的制度才能将其管理妥善,没有了制度其管理 就像一盘散沙,没有任何管理顺序与约束,其管理目的也较难达到。因此,当新农村建设 逐渐开始建设后,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与指标,是加快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渠道。为了使加快新农村的发展,农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是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首先,农业经济的管理制度要随着时代进行创新与改革,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跟随新农村时代改变管理方针,制定一个符合时代和与当地发展相 符合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变,第一是改 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向,融入经济结构转变农业传统结构,让农业进入更快速的经济发展 模式,以此促进农村的整体经济发展。第二方面是通过加工改变传统农产品外形,现代人 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安全,合理的农产品包装能够有效的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从而拓展在市 场上的影响力,提高销售量,使产业链不断的延伸,让农产品有跟多的发展渠道。第三方 面是提高农业的科技发展,在农业事业中融入科技产品后能够有效的提高当地农业的产量,迅速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也使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当地农业之间的竞争力,使得农业经济提高实现高速发展。 三重视民众利益,加强完善利益管理机制 经济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民众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人物。在现代许多农 村中可以发现,许多农村当地政府在面对民众的诉求以及矛盾时常常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这与当地机制不完善有着很大关联,因此,为了让今后这些现象能够得到妥善处理,政府 应及时的完善管理机制,重视民众利益,使民众的权益受到维护,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 能够有效的改善民众的矛盾现象,使民众在出现这类事件时既能得到权益的维护,又能快 速的瓦解矛盾。 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

传热学课后小论文

测定2 CO在微细管道内的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 X X (XXXXXXXX学院城建系热能与动力工程 XXXXXXXX43) 为了测定2 CO在微细管道内的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采用对实验管道直接通电加热的方法。假定电流产生的热量所形成的内热源均匀分布,记为Φ ,管道的内外径分别为d与D,外表面绝热良好(见附图), 通过管壁的导热可以作为一维问题处理。实验测得管外壁面温度为 ) (x t wo,试导出据测定的外表面温度 φ 及 ) (x t wo确定官职内壁面温度 ) (x t wi的计算式。 摘要:随着自然工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系统中气体冷却器的换热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高的换热效率是提高系统尸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明了超临界流体换热研究的处理原则和分类方法,并重新定义了临界区范围利用修改的方程计算得出了临界区的物性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获得超临界换热关联式的理论求解方法最后,建立了超临界管内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为求解其换热规律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本实验通过将实验模型简化为一维导热问题处理,利用仪器测得的数据及简化的模型确定微分方程,从而推导出细管内壁面温度。在由牛顿冷却公式推导出hx。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细微管道冷却 DETERMINATION OF MICRO PIP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SURFACE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Jiang Jun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0319243)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frigerants, system of gas cooler heat exchange problem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this is because of the high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is to improve the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clarifies the important factors on the heat transfer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rocessing principles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redefines the critical zone range using the modified equation to calculate the critical areas of the physical changes, and analyzed the obtained supercritical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 theory method finally, established a supercritical tube cooling process for solv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heat transfer law provides a method and basis.Through thi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model is simplified to one-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using the instrument measured data and simplified model for determi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us derive the tube wall temperature.By Newton cooling formula deduced by hx.

热轧带钢毕业论文综述

综述 摘要: 热轧板带钢是钢铁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同时作为冷轧、焊管、冷弯型钢等生产原料,其产量在钢材总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在轧钢生产中占统治地位。在工业发达国家,热连轧板带钢占板带钢总产量的80%左右,占钢材总产量的50%以上。宽带钢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发展中需求量很大。世界各国近年来都在注重研制和使用连铸连轧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来生产板带钢。 本设计所用钢种为:普碳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 论文主要容包括: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制定、典型产品工艺计算、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选择,并且对主要设备(轧辊和电机)的能力进行了校核,对车间主要经济指标、生产车间布置和环境保护,进行了设计和规划。以及进行相应的绘图和外文文献的翻译。 第一章热轧板带钢生产方式 1.1传统热连轧方式 一般将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热轧带钢连轧成为传统带钢热连轧,年产量可达30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有半数左右的带钢是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传统热连轧方式自1924年第一套带钢热连轧机(14700问世以来,其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热连轧带钢生产初级阶段,称为第一代轧机,其主要特征是轧制速度低、产量低、坯重轻、自动化程度低;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

创快速轧制技术,使带钢热连轧进入第二代,其轧速达15-20m/s,计算机、测压仪、X射线测厚仪等应用于轧制过程,同时开始使用弯棍等板型控制手段,使轧机产量、产品质量及自动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热连轧板带发展进入第三阶段,特点是计算机全程控制轧制过程,轧速可达30m/s,使轧机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连铸连轧紧凑型、短流程成产线的发展,以及正在测验中的无头轧制,极大的改进了热轧生产工艺。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新技术,从节省能源、提高产量、提高质量和成材率四个方面综合了热连轧板带生产中出现的心技术。 1.2 热轧带钢的生产工艺过程 传统的热连轧机生产过程包括坯料选择和轧前准备、加热、粗轧、精轧和冷却及飞剪、卷取等工序。 1.板坯的选择和轧前准备 热轧带钢生产所用的板坯主要是连铸板坯,只有少量尚存初轧机冶金工厂采用初轧坯。 板坯的选择主要是板坯的几何尺寸和重量的确定。板坯的厚度选择要根据产品厚度,考虑板坯连铸机和热轧带钢轧机的生产能力。一般板坯的厚度为150-250mm,最厚为300-350mm。板坯的宽度选择决定于成品宽度,一般板坯宽度比成品宽度大50mm左右。目前板坯宽度可达到2300mm。 板坯的轧前准备包括板坯的清理和板坯加热工序。板坯加热的送坯方式有板坯冷装炉、板坯热装炉、直接热装炉、和直接轧制四种。板坯入炉前要进行检查,一般可达到15-25kg/mm,最终可达36kg/mm。

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项目名称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传热学论文

地球的温室效应分析:原因及其对策 内燃1301 赵坤摘要:地球自有人类出现至今, 已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条件, 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地球的开发利用,使得地球正遭受着毁灭性破坏。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升温,全球气候不断恶化,, 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对策 何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 象”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 ,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 温室效应的一般机理温室效应是由太阳——大气——地球系的物理学相互作用造成的, 包含以下关键因素。 (1)太阳的温度大约为5800K它外发射光线,产生许多波长的光,波谱范围从紫外线到红外线,在550卩m左右的可见光部分最大。 (2)这些光线的大部分通过大气传到地面, 其中一部分被陆地或海洋表面吸 收。 (3)地球表面也发射辐射, 地球辐射的波长范围从接近红外线区域到远离红外线区域,峰值大约为10卩m,比太阳光的波长长得多。如果没有大气存在,这个通量将与太阳入射通量平衡。 (4)无云的大气层对太阳光是相当透明的,但对于地球的红外辐射的透明程度则小得多, 因此, 大气被加热了, 随后地球表面也显著增暖。 (5)大气中含有吸收红外辐射的所谓“温室气体” , 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臭氧和一些浓度更低但仍强烈吸引红外辐射的气体, 如氯氟烃类。所有这些温室气体都在一个或多个狭窄的波长范围内吸收红外辐射, 形成红外吸收带。由于含有自然吸收红外辐射气体的大气造成了大气的整个较低部分变暖, 升温幅度超过30K,这一现象常常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这种增温还可以被认为是由于发射红外辐射的有效高度增加而产生的。大气低层对于红外辐射不再是透明的, 所以地球向外辐射就从更高的高度上发射, 结果使得地球表面变得更暖。 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人类活动使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主要有六种, 包括: 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氟烃类物质。关于每种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原因, 具体分析如下: (1)二氧化碳(CO2)。在对大气释放CO2方面,最重要的人类活动是交通、电力等部门对化石燃料的消耗, 全球每年因此接受到的碳量 1 9世纪中期为1亿吨左右,到本世纪80年代已达57亿吨。CO2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地球陆地植物系统的破坏,近几十年来,森林的砍伐和破坏日益严重,导致大气中C02浓度增加。 (2)一氧化二氮(N20)。海洋是一氧化二氮的一个重要来源。无机氮肥的大量使用和石化燃料及生物体的燃烧也能释放出一定量的一氧化二氮。工业革命前一氧化二氮的浓度为288cm3? m-3,目前已增加到310cm3? m-3。据以往的观测结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专业名称煤矿开采技术 姓名范利军 学号 完成日期 2015 年5月15日

目录 4 4 4 5 (一)、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5) 6 9 10 10 11 12 六、13 七、14 八、15

论文摘要: 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关键字: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 一、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

冶金工程论文冶金工程论文

冶金工程论文冶金工程论文 计算机技术在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摘要:针对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计算机的角度出发,在课程的讲述模式、课件的制作、7台金流程的3D演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实际的,台金过程真实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毕业后独立从是冶金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73 文献标识码:A 冶金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有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技能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所有的课 程教学中最重要环节之一,要求学生对整个冶金过程的的流程、反应、原理等进行掌握,是学生日后从事冶金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直以来,由于冶金工程一般存在流程长,反应复杂,反应器庞大,反应大多为高温高压高腐蚀的恶劣环境,学生很难对整个流程及内部的情况有透彻的了解,而在教学中常以流程框图的方式进行教

学,往往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对重点缺乏掌握,学习积极型降低,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不断提高冶金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计算机的角度出发,在课程的讲述模式、课件的制作、冶金流程的 3D虚拟现实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1.课程的讲述模式 传统冶金工程专业课程的讲述以教师口头讲述结合黑板板书为主,尽管教师的经验丰富,专业知识也很扎实,但要将所有的内容直观的表述出来是比较困难且费时费力的。而且现代冶金生产由于生产规模庞大、设备大型化、现代化程度高等特性,因此教师的授课模式需要进行革新,这是保证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一。 为此,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及目前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发展,提出一种多维授课方式,包括教师课堂讲述、多媒体课件展示、企业工程师网络远程视频操作演示及小组专题讨论等授课方式。 1)课堂讲述 教师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对于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师来说,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讲述过程中,不但要结合书本,更要结合实际,例如将传统冶金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穿插讲解,

钢铁冶炼论文

简要评述了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传统连铸技术的发展,薄板坯连铸技术发展以及薄带坯连铸技术发展。对提高连铸机生产率和连铸坯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 主要对连铸生产的工艺流程、车间组成和工艺布置进行设计,并对连铸机的几个主要工艺设备:钢包及其运载设备、中间包及其运载设备、结晶器及振动装置、拉矫和引锭装置、切割装置进行了设计计算。除此之外对连铸车间的一些主要附属设施进行了选择并给出了其技术性能参数。 另外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工艺特点和非正弦振动在板坯连铸机上的应用进行专题论述。非正弦振动方面介绍了安钢引进的VAI板坯连铸机液压振动的振动特点 ,讨论了非正弦反向振动的各项振动参数 ,降低结晶器摩擦阻力、提高保护渣耗量 ,而且可以在低拉速下保证较低的振痕深度 ,又能在高拉速下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并结合生产实践 ,指出该振动形式对防止粘结漏钢和改善铸坯表面质量有明显作用。 关键字:连铸;薄板坯;连铸车间

摘要 (2) 目录 (3) 前言 (4) 1我国连铸技术发展 (5) 1.1连铸比速增长 (5) 1.2连铸机数量增长较快 (5) 1.3高效连铸技术普遍应 (5) 1.4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应用(TSCR) (6) 2传统连铸技术的发展 (7) 2.1提高连铸机生产率的途径 (7) 2.2提高连铸坯质量技术 (10) 3薄板坯连铸技术的发展 (12) 3.1板坯连铸工艺的发展 (12) 3.2薄板坯连铸的发展与应用 (13) 3.3薄板坯连铸凝固特点 (15) 3.4薄板坯连铸工艺设备特点 (16) 3.5薄板坯连铸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16) 4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技术发展 (19) 5薄带连铸技术发展 (21) 5.1薄带连铸技术开发 (21) 5.2薄带连铸技术工艺特点 (22) 5.3薄带连铸技术发展 (22) 6结语 (24) 7参考文献 (26) 8感谢 (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