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食品腐败与食品保藏_食品微生物学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89
《食品微生物学》习题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编写者:陈江萍绪论微生物与食品安全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学?2.什么是食品微生物学?它与微生物学有何异同?3.你认为微生物学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发现?为什么?4.你认为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任务包括哪些方面?阐明你的理由。
5.请举例说出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6.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第三章非细胞生物一、填空:1.细菌的形态十分简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
2.细菌是以----------方式繁殖,并是一种---------性较强的------核微生物。
3.鞭毛是微生物的--------器官。
4.细胞的特殊结构有--------------,----------,----------,---------------。
5.真菌一般包括-----------,-----------------,-------------三种。
6.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包括---------,--------,---------,----------,-----------五个阶段。
7.原生质体和球状体有几个共同特点,主要是-------,细胞呈-----状,对-------十分敏感。
8.异染粒功能是---------和----------,并可---------。
9.放线菌是一类呈----------,以----------繁殖的革兰氏-----性细胞。
10.微生物胞内酶作用的最适PH多接近_,而细胞质膜上的酶及胞外膜作用的最适PH则接近--------。
11.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是在-------或-------中吸有合适的培养基,其中还加有--------。
12.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和几个阶段。
13.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和三个群体。
14.同步培养技术是指设法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尽可能的都处在-------中,然后分析此群体的各种--------特征,从而了解单个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食品微生物学》2022年思考题(讨论)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5、微生物分类依据有哪些?6、谁提出了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如何表示学名(书写规则)?7、名词解释:微生物、种、亚种8、试论述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答:(1)微生物与食品生产的关系①应用微生物菌体。
如食用菌、单细胞蛋白、某些微生态保健品等。
②应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酸乳、酒精饮料等。
③应用微生物的酶。
如果胶酶用于果汁澄清、淀粉酶用于糖化等。
(2)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①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前后的消长变化引起食品的各种腐败变质。
②微生物可以病原菌或其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食物中毒。
(3)微生物与食品贮藏通过加热加工、低温保存、干燥、辐射灭菌、糖盐腌制、加入化学防腐剂等方法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以便延长食品的保藏时间。
(4)微生物与食品检验检测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卫生检验检测的重点。
9、何谓菌种的俗名和学名?如何表示学名?第二章微生物学实验技术1、微生物研究存在什么问题?2、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为什么要时刻强调无菌概念?3、请简述微生物研究的5个基本技术。
1.名词解释:荚膜、鞭毛、芽孢、菌落、菌苔、畸形、衰颓形、古菌等名词。
2.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3.试比较G和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简要说明其特点和化学组成的区别。
4.试述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5.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有哪些生理功能?6.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7.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的结构。
8.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9.伯杰氏分类系统主要针对哪一类微生物?简述《系统手册》第2版的主要构成部分。
10.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11.染色法的主要步骤与操作要点?需注意什么问题12.食品领域中常见和常用的细菌是哪两种形态的菌?13.鞭毛的基本结构、化学组成、功能与特点?14.什么是S-型菌落、R-型菌落?荚膜的成分与功能?15.如何检查细菌的运动性在没有电子显微镜时,如何证实细菌具有鞭毛16.细菌芽胞有何特性,为何具有这些特性第四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2、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的六大共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3.1969年,Whittaker将生物界划分为动物界、植物界、_________、真菌界和_________五界系统。
4. 试述巴斯德、柯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5. 细菌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__。
A、巴斯德B、柯赫C、列文虎克D、李斯特6.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__。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柯赫D、李斯特7.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__。
A、个体微小B、营养类型与呼吸类型多样C、有的可形成休眠体D、应为A、B、C三者8.微生物分布广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微生物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929年,Fleming发现了_________;1944年Waksman S.A发现了_________。
11.我国酿酒工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碳源是_________.,能源是通过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而获得的。
8. 病毒的复制周期(繁殖过程),基本上可分为连续的6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病毒首先是由_________国_________发现的。
10. 第一个用化学结晶方法提纯的病毒是_________,是在_________由_________完成的。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组长:总学分值:总学分:2学分,其中理论2学分,实验实践0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实践0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先修课程: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与定位: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根据课程特点,理论课部分主要讲授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微生物生理,微生物生态,各类食品上的微生物分布,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造成的危害和各种食物中毒,食品保藏的原理及方法等。
微生物实验技术部分主要开设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学分析基本方法等。
该课程是粮食、食品加工、储藏、食品安全检验,饲料加工、储运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基本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了解食品防腐、保藏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措施,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食品质量控制学、食品保藏学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与难点: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代谢和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食品中存在的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引起的腐败、预防和消除;有益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等知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微生物2.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和任务3.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教学要求:1.要求掌握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微生物所包括的主要类群2.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和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重点:微生物的特点。
难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4学时)教学内容1.细菌⑴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⑵细菌的细胞结构(详讲)①细胞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结构与功能、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机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使用专业:食品工艺与检测参考学时:60制定单位:执笔:审核:审定:制定时间:2011年10月10日一、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学》是依据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设置的,是该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是学生接受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
介绍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历史、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其生长的基本知识,以及微生物代谢与菌种保藏;致病性微生物;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的安全性及质量控制以及由食品传播的疾病等食品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很好地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学习食品中常见微生物与致病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与食品的关系,了解微生物既可以在食品制造中起有益的作用,又可通过食品给人类带来危害。
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前沿动态,开阔微生物食品产业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本学科研究的能力和典型微生物食品集约化、现代化加工工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四、教学条件(一)教师任职条件1.专任教师(1)从事与食品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熟悉食品生产、检验的技能与知识;(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能够示范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过程;(3)能够指导学生开展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2.兼职教师(1)从事食品生产与研发工作多年,精通食品生产与检验的标准与方法体系。
(2)能够指导学生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二)实践教学条件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在校内实训楼进行,实训楼具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设备。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实验操作为主,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讨论及专题讲座相接合。
有选择地讨论微生物食品的最新加工技术和工程设计以及与食品安全、卫生、保存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
食品防腐保藏技术(2)食品的气调保藏在冷藏的基础上,调整环境气体的组成以延长食品寿命和货架期的方法。
适合于鲜肉、果蔬保鲜,还可用于谷物、焙烤食品、鱼产品及其他方便食品的保鲜或保藏。
食品的气调保藏原理:控制食品贮藏环境气体组成,如增加环境气体中CO2、N2比例,降低O2比例,抑制食品本身引起食品变质的生理生化过程或抑制食品中微生物活动过程,达到延长食品保鲜或保藏期的目的。
气调冷藏技术的核心:使空气组分中CO2浓度升高,而O2浓度下降。
食品的辐照保藏用放射线辐照食品,借以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技术。
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食品经辐照可以延迟某些生理过程(如发芽和成熟)的进展;起到杀菌、消毒等防霉防腐作用,延长保藏时间。
食品的辐照保藏辐照保藏食品的优点照射几乎不产生热,对于食品的色、香、味、营养及质地无明显影响;射线的穿透力强,可处理包装和冷冻食品,杀灭深藏于食品内部的有害生物;辐照是物理加工过程,不需添加防腐剂,不会留下残留,可避免污染;食品的辐照保藏辐照保藏食品的优点可改进某些食品的品质和工艺质量;节约能源;效率高,可连续作业。
食品的辐照保藏原理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这些高能射线引起食品及微生物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其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破坏,从而食品的保藏时间得以延长。
食品的高渗透压保藏提高食品的渗透压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常用的有盐腌法和糖渍法。
原理通过提高食品的渗透压,降低水分活度,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或使之死亡,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的高渗透压保藏食品的干燥保藏法原理:食品通过干燥大大降低食品中的水分活性,提高渗透压,使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食品本身的酶活性也受到抑制,从而达到较长时间的保藏目的。
食品的干燥保藏法通过日晒、阴干、减压蒸发、冷冻干燥等实现。
利用化学防腐剂保藏食品食品的化学防腐保藏具有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可用于食品防腐保藏的化学物质称为食品防腐剂。
利用化学防腐剂保藏食品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防腐剂:山梨酸及其钾盐或钠盐丙酸及其钙盐或钠盐苯甲酸及其钠盐乳酸链球菌素溶菌酶利用化学防腐剂保藏食品山梨酸及其盐类原理:山梨酸分子能与微生物细胞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防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