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塑料缠绕膜复合膜新标准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pe缠绕膜检测标准
以下是pe缠绕膜的检测标准:
1. 外观:pe缠绕膜应表面平整、色泽一致,无明显气泡、斑点、皱褶和划伤等缺陷。
2. 厚度:pe缠绕膜的厚度应符合要求,不能过薄或过厚,以免影响缠绕效果和包装强度。
3. 拉伸强度:pe缠绕膜应具有一定的拉伸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压力,保证包装物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粘性:pe缠绕膜应具有足够的粘性,能够紧密地贴合在包装物品表面,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5. 热收缩性:pe缠绕膜应具有适度的热收缩性,能够在一定温度下收缩紧贴包装物品表面,起到防尘、防潮的作用。
6. 化学稳定性:pe缠绕膜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耐受各种化学物质的腐蚀和侵蚀,保证包装物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 安全性:pe缠绕膜应无毒、无味、无刺激性气味,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环保要求。
这些是pe缠绕膜的一些检测标准,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能会有不同的检测标准和要求。
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和检测,以确保pe缠绕膜的质量和可靠性。
食品复合卷膜包装质量标准应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外观、厚度、密封性能、耐压性能、卫生性、印刷精美度、材质、尺寸稳定性、无毒无味等。
下面将对这些标准进行详细说明:1. 外观:食品复合卷膜的外观应整洁、无皱褶、无气泡、无撕口、无破损、无水迹斑点等影响产品外观的因素。
同时,包装上的图案和文字应清晰可见,颜色鲜艳,无明显色差。
2. 厚度:食品复合卷膜的厚度应符合产品要求,且在一定范围内均匀一致。
过薄的薄膜容易破裂,而过厚的薄膜则不利于包装和运输。
3. 密封性能:食品复合卷膜的密封性能应良好,以确保在高温、高湿度等环境下,产品不会受到污染和变质。
可以通过检查包装的封口处是否紧密、无气泡等方式来评估其密封性能。
4. 耐压性能:食品复合卷膜包装的耐压性能应符合产品要求,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产品不会受到压力的影响。
可以通过测试包装的抗压性能来评估其耐压性能。
5. 卫生性:食品复合卷膜包装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以确保产品不受污染。
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同时应对生产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6. 印刷精美度:食品复合卷膜上的图案和文字应清晰、精美,符合产品品牌形象要求。
印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印刷精美度是包装质量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7. 材质:食品复合卷膜的材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产品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食品级塑料是常用的包装材料之一,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包装袋。
8. 尺寸稳定性:食品复合卷膜的尺寸稳定性是指包装在高温、高湿度等环境下不变形、不收缩或膨胀。
尺寸稳定性对于包装的美观度和密封性能非常重要,因此应选择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的包装材料。
9. 无毒无味:食品复合卷膜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或刺激性气味,以免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应选择无毒无味的包装材料,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健康。
10. 包装完整性:食品复合卷膜包装应保持完整,不应出现撕裂、破损等现象。
bopa复合膜标准
一、外观质量
1.复合膜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明显的气泡、皱纹、斑点、破损等现象。
2.复合膜的颜色、光泽、纹理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一致性。
3.复合膜的尺寸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不得有过大的波动。
二、物理性能
1.复合膜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正常的使用压力和摩擦力。
2.复合膜的耐温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能够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使用。
3.复合膜的阻隔性能应符合要求,能够有效地保护内层材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4.复合膜的耐磨性能应符合要求,能够经受多次使用而不损坏。
5.复合膜的抗老化性能应符合要求,能够在长时间使用中保持性能稳定。
三、化学性能
1.复合膜应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抵抗常见的化学物质侵蚀。
2.复合膜的耐腐蚀性能应符合要求,能够经受各种腐蚀性物质的侵蚀。
3.复合膜的阻隔性能应符合要求,能够有效地隔离内层材料与外界环境的影响。
四、卫生性能
1.复合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2.复合膜的生产过程应符合环保要求,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3.复合膜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不会对食品等产生污染。
五、环保性能
1.复合膜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应具有环保性,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2.复合膜应可回收再利用,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复合膜的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含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
多层复合食品包装膜、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多层复合食品包装膜、袋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铝箔、镀铝薄膜(聚丙烯镀铝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镀铝薄膜)为基材,经印刷、干法复合制成的多层复合食品包装膜、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037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1038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T6672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B/T6673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7707凹版装潢印刷品GB/T880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96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480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T23887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BB/T0030包装用镀铝薄膜QB/T2358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3分类按材料结构不同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G类,共七类,见表1。
表1分类类别结构备注A类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OPET)/低密度聚乙烯(LDPE)内层材质为聚乙烯B类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OPET)/铝箔(AL)/低密度聚乙烯(LDPE)内层材质为聚乙烯C类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O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镀铝(VMPET)/低密度聚乙烯(LDPE)内层材质为聚乙烯D类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镀铝(VMPET)/低密度聚乙烯(LDPE)内层材质为聚乙烯E类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未拉伸聚丙烯(CPP)内层材质为聚丙烯F类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未拉伸聚丙烯镀铝(VMCPP)内层材质为镀铝聚丙烯G类双向拉伸尼龙(BOPA)/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镀铝(VMPET)/低密度聚乙烯(LDPE)内层材质为聚乙烯4要求4.1原辅料4.1.1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BOPET)卫生指标应符合GB4806.7规定。
lldpe缠绕膜标准一、概述lldpe缠绕膜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包装材料,具有防潮、防尘、耐压、环保等特点。
为了规范市场,提高lldpe缠绕膜的质量和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lldpe缠绕膜标准。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这些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二、标准内容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乙烯(PE)为主要原料,添加各种助剂,经混炼、拉伸、缠绕、定型等工艺制成的lldpe缠绕膜。
2.术语和定义:标准中明确了缠绕膜、拉伸比、热合等术语和定义,方便行业内理解和交流。
3.技术要求:包括物理性能、卫生要求、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规定。
4.试验方法:详细描述了各种试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检验规则:规定了检验的类别、抽样方法和判定原则,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6.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说明了产品的包装方式、标志内容、运输方法和储存条件等。
三、标准意义lldpe缠绕膜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市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时的参考依据,有助于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
其次,标准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最后,标准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不合格产品对环境的污染。
四、实际应用案例某市一家lldpe缠绕膜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产品质量稳定,深受客户好评。
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国内知名的lldpe缠绕膜生产企业之一。
此外,该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注重环保,采用可回收的包装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五、总结本篇文章介绍了lldpe缠绕膜标准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通过执行标准,企业和消费者都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够关注并遵守这些标准,共同推动lldpe缠绕膜行业的健康发展。
修订履历修订日期版次修订页次修订内容修订原因修订人2020-05-13 A0 / 初版发行首次发行魏效会签: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一、产品实物图:一、产品尺寸图:二、技术要求:材质LLDPE全新料尺寸要求单位:mm , 参照图纸要求,标注“*”为重点管控尺寸,未注尺寸公差±2mm外观要求外观检验以目测为主,于正常光源下,30cm距离处正视观察;颜色透明表面无气泡、穿孔、破裂,无僵块、白印、异物等缺陷;断头≤1个;晶点尺寸<0.6mm,且≤8个/m2;薄膜表面基本平整,允许有轻微的活褶,允许有少量膜边超出端面,但不得影响使用。
外包装膜卷或包装上应有标签,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类别、生产日期、垫行标准、规格、制造商、质量等级等;每批产品应附产品合格证并标有批号、检验员印章。
测试要求测试项目测试要求判断标准【√】规格尺寸使用卡尺、千分尺或直尺,按图纸要求测量尺寸符合规格要求【√】材质厚度按材质要求测量材质厚度(0.01±0.002mm) 符合规格要求【√】净重量使用电子称测试重称(2±0.04Kg)符合规格要求【√】拉断力按BB/T0024-2018《运输包装用拉伸缠绕膜》6.4.1方法测试纵向≥7.0N横向≥3.5N 【√】断裂伸长率按BB/T0024-2018《运输包装用拉伸缠绕膜》6.4.1方法测试纵向≥300%横向≥400% 【√】黏性按BB/T0024-2018《运输包装用拉伸缠绕膜》6.4.2方法测试未拉伸≥2.5N拉伸≥2.0N 【√】永久变形按BB/T0024-2018《运输包装用拉伸缠绕膜》6.4.3方法测试流延膜<30%吹塑膜≤40% 【√】弹性恢复按BB/T0024-2018《运输包装用拉伸缠绕膜》6.4.3方法测试流延膜≥70%吹塑膜≥60% 【√】拉力保持按BB/T0024-2018《运输包装用拉伸缠绕膜》6.4.3方法测试流延膜≥75%吹塑膜≥70% 【√】F力值按BB/T0024-2018《运输包装用拉伸缠绕膜》6.4.3方法测试流延膜≥3.0N吹塑膜≥5.0N 【√】抗刺穿按BB/T0024-2018《运输包装用拉伸缠绕膜》6.4.4方法测试破裂力≥10.0N延伸量≥55.0mm 【√】水蒸气透过量按GB/T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方法测试≤18g/(m2*24h)【√】透光率、雾度按GB/T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方法测试(仅限厚度0.03mm以下和透明无色的产品)透光率≥90%雾度≤2.0%环保要求【√】RoHS 【√】REACH指令【√】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94/62/EC要求【】无卤要求【】其他:安规要求【】UL三、贮藏要求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阴凉、通风、干燥、无易燃物品的仓库内,外包装应使用瓦楞纸箱或者平板托盘,并摆放整齐,防止机械碰伤,不能与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和其他有害物质接触。
Q/ZKYB企业标准Q/ZKYB 1—2020 多层复合包装膜、袋2020-12-01发布2021-01-01实施多层复合包装膜、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多层复合包装膜、袋(以下简称“膜、袋”)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不同塑料材料、纸基或铝箔为基材用干法复合(含无溶剂复合)工艺制成复合膜、袋。
本标准不适用于湿法复合以及直接用共挤复合工艺制成的塑料复合膜、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037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 103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 1040.3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试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B/T 6673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 7707 凹版装潢印刷品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T 8809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96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0006 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GB/T 12904 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GB/T 14257 商品条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GB/T 14258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T 18348 商品条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 3160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GB 3160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 31604.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QB/T 1130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QB/T 2358 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3 产品分类3.1 按使用温度分类按使用温度分为:普通级、水煮级、半高温蒸煮级和高温蒸煮级。
xx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目的:建立药用复合膜、袋质量标准,确保所用药用复合膜、袋的质量。
二、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药用复合膜、袋的质量控制。
三、责任:xx生产区、xx生产区、xx生产区。
四、内容:
1.标准来源:
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YBB00132002-2015药用复合膜、袋通则;
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YBB00172002-2015聚酯/铝/聚乙烯药用复合膜、袋;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YBB00182002-2015聚酯/低密度聚乙烯药用复合膜、袋2.技术要求
2.1 质量标准:
2.2不同缺陷的允许限度:
3.贮存条件:用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密封,保存于清洁,通风处。
4.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药用复合膜、袋检验操作规程(SOP-ZL-JG(BC)-005)、物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ZL-QA-001)。
5.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药用复合膜、袋。
6.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详见产品所对应的药用复合膜、袋物料代码。
7.经批准的供应商:见合格供应商目录。
8.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样稿:见包装材料样稿。
9.注意事项:标准中未明确的项目,以包材标准样张为准,每批产品需与标准样张进行核对。
10.复验期:执行“物料有效期及复验期管理规程(SMP-WL-008)”相关规定。
11.文件附件:共0份。
12.修订及变更历史:。
多层复合包装膜、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生产的以PET/PE、BOPP/VMCPP、PET/VMCPP、BOPP/VMPET/PE、PET/AL/BOPA/RCPP、PET/AL/PE等多层复合包装膜、袋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亚光双向拉伸聚丙烯(MOPP)、涂布双向拉伸聚丙烯(KOPP)、未拉伸聚丙烯(CPP)、聚酯(PET)、涂布聚酯(KPET)、聚乙烯(PE)、双向拉伸聚酰胺(尼龙)薄膜(BOPA)、铝箔(AL)、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VMCPP)、真空镀铝聚酯(VMPET)等为基材,经印刷、干法复合、分切、制袋等工序而制成的多层复合包装膜、袋(以下简称膜、袋)。
产品主要适用于食品、日化产品等轻型包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 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的测定机械测量法GB/T 6673-2001 塑料薄膜和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 7707-2008 凹版装潢印刷品GB/T 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T 8809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 3160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GB 3160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 31604.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QB/T 1130-1991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QB/T 2358-1998 塑料薄膜包装热合强度测定3产品分类3.1按结构分类产品按结构分为四类,详见表1。
国家塑料缠绕膜复合膜新标准规定
推荐性国家标准《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10004-2008)正式实施。
软包装印刷企业今后将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
新标准达到国际通行水准
该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自8月1日起实施,原标准《耐蒸煮复合膜、袋》(GB/T10004-1998)和《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GB/T10005-1998)同时废止。
该标准规定了由不同塑料材料用干法复合和挤出复合工艺制成的包装用缠绕膜、袋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其中,该标准将溶剂残留总量指标由原标准的≤10mg/m2修改为≤5.0mg/m2。
其中,苯类溶剂残留量指标由原标准的≤3mg/m2修改为不检出(苯类溶剂残留量&l
有专家认为,目前仅有15%的软包装企业的工艺水平能达到溶剂残留总量≤5.0mg/m2、苯类溶剂不检出的标准,就国内软包装印刷行业的实际情况而言,新标准显然有一些超前。
董金狮解释,标准是有些超前,因这个标准目前还只是推荐性标准,但他希望企业尽量符合标准的要求。
毕竟对于消费者的健康而言,越严越好,越安全越好。
该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标准又称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董金狮指出,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但推荐性标准一经企业接受并采用,或经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供需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也就是说,软包装企业可以不实施该标准,但是,如果上游企业要求软包装企业执行新标准,软包装企业同意执行,那么标准就要执行到位。
因为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的同时必然会导致成本的提高,包装企业可以向客户提出适当提高价格的要求。
如果软包装企业一下子做不到,或能做到但价格上不去没法合作,那就要进行谈判和沟通,找到让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法。
当然,实在不行就要做大的改变,企业千万不要因急功近利而硬上,以至承担法律责任;特别是食品包装,关系到百姓生命健康,更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