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有机化学 第十四章 糖类
- 格式:ppt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68
有机化学第14章糖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有机化学第14章,主要讲述糖类这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具体包括:糖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特点;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光合作用和糖酵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了解各种糖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理解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
3. 使学生了解糖的生物合成途径,提高其对生物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
2. 教学重点:糖的结构特点,糖的生物合成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糖果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糖果中的糖类物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 知识讲解:(1)介绍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讲解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特点。
(3)阐述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
(4)讲解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光合作用和糖酵解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糖类结构的题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糖类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特点。
3. 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
4. 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光合作用和糖酵解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答案: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根据分子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糖的命名通常以糖的分子结构为基础,如葡萄糖、果糖等。
2. 题目:请描述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特点。
答案: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酯键连接而成,如蔗糖、乳糖等;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等。
二糖和多糖一、二糖二糖是两分子单糖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糖苷。
按照脱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还原性二糖和非还原性二糖。
还原性二糖: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单糖的醇羟基脱水成苷,其分子中仍含有一个半缩醛羟基,因此性质类似于单糖,可以形成开链结构、有变旋光现象、具有还原性,能成脎;苷键可以被麦芽糖酶或苦杏仁酶水解。
因其具有还原性,所以称还原性二糖,如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
非还原性二糖: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脱水成苷,其分子中不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不能形成开链结构、无变旋光现象、无还原性,不能成脎;但可以被麦芽糖酶或苦杏仁酶水解。
因其无还原性,所以称为非还原性二糖,如蔗糖。
(一)还原性二糖1、麦芽糖(1)组成麦芽糖是2分子D-G脱水而成,其中1分子用C1上的半缩醛羟基,另1分子用C4上的醇羟基,形成α–1,4 –苷键:OHOHα -1,4-苷键表示构型不确定(2)性质麦芽糖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可以形成开链结构、有变旋光现象、具有还原性,能成脎,也可以被麦芽糖酶水解(麦芽糖是α-苷)。
2、纤维二糖(1)组成纤维二糖是2 分子D-G脱水形成的β–1,4 –苷:OH OH+β -1,4-苷键(2)性质纤维二糖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可以形成开链结构、有变旋光现象、具有还原性,能成脎,也可以被苦杏仁酶水解(麦芽糖是β-苷)。
3、乳糖(1)组成乳糖是β-D-半乳糖用半缩醛羟基与D-G 脱水形成的β–1,4 –苷(半乳糖与葡萄糖是C4差向异构体):OHOHβ -1,4-苷键β -D-半乳糖D-葡萄糖差向异构(2)性质乳糖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可以形成开链结构、有变旋光现象、具有还原性,能成脎,也可以被苦杏仁酶水解(乳糖是β-苷)。
(二)非还原性二糖(蔗糖) 1、蔗糖组成蔗糖是α-D-G 用半缩醛羟基与β-D-果糖C2上半缩醛羟基脱水形成的α, β–1,2 –苷:2OH既是α-D-G 苷又是β-D-F 苷2、蔗糖性质蔗糖分子中不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不能形成开链结构、无变旋光现象、无还原性,不能成脎;但可以被麦芽糖酶和苦杏仁酶水解(既是α-葡萄糖苷,又是β-果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