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治疗仪—血透内瘘修护仪
- 格式:ppt
- 大小:542.00 KB
- 文档页数:16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在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作用。
方法选择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处于内瘘养成期的患者20例,首次使用内瘘时间为术后50 d,观察期为使用内瘘2个月,即术后110d内穿刺者固定同一组护士。
2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排序,单数分在对照组共10例,双数分在实验组共1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2 w拆线后使用握力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后3 d起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内瘘侧手臂,随透析频率,3次/w,照射40 min/次,照射时内瘘的手臂距离发热源高度20 cm,患者透析结束前1h避免使用。
结果远红外线治疗仪的红外线具有改善血管暗沉及纤维化、使血管明显浮现、易于穿刺、减少重复穿刺疼痛的功能。
结论远红外线治疗仪能提供给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全面保护,并且操作简单、经济,对皮肤无刺激,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远红外线;动静脉内瘘理想的血管通路是确保透析充分的前提,長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通路有较大的优越性[1]。
所谓内瘘成熟是指是在动脉血流的冲击下,内瘘静脉管壁扩张增厚,一般术后4~6 w为新瘘养成期[2],成熟后的内瘘达到一定血流量才能正常使用。
虽然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仍有很多患者的瘘管无法顺利养成,或是养成后无法维持使用,内瘘失功需要重新手术,使有些患者可能不断地接受手术,最后形成没有血管可开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引[3]表明,应用远红外线照射内瘘血管能降低失功率,增加血流量。
本院自2015年3月使用台湾宽谱公司生产的非热康谱治疗仪(简称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新建动静脉内瘘血管促进其成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处于内瘘养成期的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6~8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3例,多囊肾1例。
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讨论揭示针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能。
方法:2021年2月-2022年3月,将我院104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2例,参照组综合护理,研究组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指标、SDS评分指标和GSES评分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护理前,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SDS评分指标,以及GSES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
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GSES评分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能获取优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综合护理;临床效能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属于终末期肾脏器官疾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其能净化患者血液,帮助患者排出机体内部的代谢废物,控制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调节生理机制和酸碱平衡调节生理机制的稳定状态[1-3]。
文章以我院部分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调查对象,为其开展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测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2月-2022年3月,将我院104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2例。
参照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介于45-70岁,平均(53.83±17.13)岁。
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44-72岁,平均(52.81±17.11)岁。
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未见差异(P>0.05)。
1.2临床护理方法参照组综合护理,研究组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
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对其血管及内瘘状态的改善评价【摘要】:目的:分析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3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65例/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
比较各临床指标。
结果:观察组各动静脉内瘘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可以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及内瘘状态。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血管;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常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但由于需要长期进行穿刺、拔针等创伤性操作[1],容易出现内瘘狭窄甚至闭塞的情况,影响疗效,需要加强保护内瘘,提高血液透析效果。
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以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送到深层组织[2],且可持久稳定其温度,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应用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对患者血管、内瘘状态的改善作用,共选择13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共纳入血液透析患者130例(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
纳入标准:①患者意识清晰且可以正常与他人交流;(2)每周透析三次;(3)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接受相关治疗;(4)病史清晰。
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低血压;(3)合并老年痴呆等精神类疾病。
根据是否应用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分为2组,65例/组。
对照组:男:女=35:30;年龄:30-71(52.26±9.15)岁;原发病:29例尿毒症、22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
观察组:男:女=36:29;年龄:31-72(52.41±9.32)岁;原发病:28例尿毒症、23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
组间各项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即p>0.05。
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在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中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维持性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替代肾脏功能,帮助患者维持生命。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关键通道之一,但内瘘的长期保留和使用容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静脉狭窄、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带来一定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在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效果,并评估其在改善透析瘘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
通过对比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和传统护理方法的效果,以验证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在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措施。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全面的指导,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3 意义动态内瘘是维持性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管理至关重要。
红外线照射治疗仪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康复和治疗中。
本研究旨在观察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在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意义,对于促进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红外线照射治疗仪的作用原理红外线照射治疗仪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照射作用,促进皮下微循环的改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速度,提高组织的氧气供应和代谢能力。
红外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够深入皮肤组织达到一定深度,对组织细胞产生热效应,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和再生。
远红外线照射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远红外线照射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6-4到2017-4月收治的共86例血液透析患者。
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远红外线照射法。
结果: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优于参照组,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vWF因子比参照组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spKt/V比参照组提高,两组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远红外照射法治疗后,可以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血流量,还可以降低患者因血液透析导致的并发症,不仅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护理人员的工作也相对减轻。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远红外线照射法;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近几年,由于快节奏生活的兴起,导致人们生活作息不规律,从而使人们的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尿毒症就是常见的一种肾脏器官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不仅会对人们的肾脏器官有很大的危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1】。
目前,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而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就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所以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2】。
其优点是维持通畅的时间长,患者不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而且出血少、流量大等。
但是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以及患者自身的体质,极易出现血栓、局部肿痛、栓塞等并发症,如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血管畅通率成为了关键所在,所以加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尤为重要的【3】。
在临床上对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护的方法基本上都是热敷,但是治疗效果不显著,极容易出现感染和烫伤,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经医学研究者的研究,远红外线照射法对动静脉内瘘的维护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
远红外线治疗:改善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畅通率的新型疗法Far Infrared Therapy: a Novel Treatment Improving the Access Blood
Flow and Unassisted Patency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HD Patients
Chih-Ching Lin,* Chao-Fu Chang, Ming-Yu Lai,* Tzen-Wen Chen,* Pui-Ching Lee, and Wu-Chang Yang
发表于2007年《美国肾病杂志》
实验重点说明
本实验将透析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每次透析时照射远红外线40分钟;B组没有照射远红外线;观察一年期间,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畅通率* (Unassisted patency of AVF),并比较第12个月时两组
患者的内瘘畅通率*:
A组(远红外线治疗组):85.9% (55 of 64)
B组(对照组):67.6% (46 of 68)
两组比较P<0.01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瘘管畅通率:指一定期间内,瘘管没有进行任何侵入性
治疗(包括通血管、气囊扩张术、瘘管再造等)的人数比。
结论
●远红外线治疗是一种方便、非侵入性治疗,可改善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及
畅通率的新型疗法。
●远红外疗法产生的功效与远红外线的热效应(造成血管扩张)及非热效应(可能通
过增加eNOS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氧化压力)有关。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请你输出中关于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和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不同照射频率下的效果差异。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提高透析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远红外线治疗仪的功效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血液透析内瘘成熟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提供科学依据,为广大透析患者带来更多益处与希望。
2. 正文2.1 远红外线治疗仪的原理及作用远红外线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的治疗仪器,它能够发射远红外线辐射,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远红外线的辐射,促进人体细胞内分子的振动和摩擦,从而产生热效应,提高组织细胞的代谢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等。
远红外线治疗仪除了具有传统的理疗作用外,还具有特殊的远红外线效应。
远红外线可以有效穿透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对深层肌肉产生热效应,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
远红外线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内环境温度,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对一些慢性疾病和炎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远红外线治疗仪通过其特殊的远红外线效应,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有着积极的影响。
2.2 远红外线治疗仪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的影响研究表明,远红外线治疗仪可以促进血管内瘘区域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内瘘的通透性,加速内瘘通道的扩张和成熟。
这种治疗仪利用红外线的温热效应,可以刺激血管内瘘区域的血流循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速内瘘通道的愈合和成熟过程。
远红外线治疗仪还可以起到减轻内瘘区域疼痛和肿胀的作用,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血液透析成为了这部分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而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非常重要的血管通路,它可以为患者提供便利的透析通路,因此对内瘘通路的成熟和保持至关重要。
远红外线治疗仪是一种无创伤和无痛苦的治疗仪器,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微循环和调节神经功能等功效,那么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会有怎样的影响呢?1. 远红外线治疗仪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治疗仪是通过发射远红外线波长的红外光线,能够渗透皮肤深层,作用于人体内部的各种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健康保健的目的。
远红外线治疗仪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照射作用促进微循环,改善细胞代谢,进而提高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并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对血管内瘘通路的成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促进内瘘内血管壁的生长和再造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可以促进内瘘通路内血管壁的生长和再造,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内瘘通路处的血管再造和修复,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从而加速内瘘的成熟过程。
内瘘通路的成熟主要取决于内瘘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远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促进这些细胞的生长和再造,从而促进内瘘通路的成熟。
(2)改善内瘘通路周围的组织氧供(3)减少内瘘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内瘘通路的成熟程度不仅影响透析质量,还与内瘘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紧密相关。
而远红外线治疗仪的照射可以促进内瘘通路的成熟,降低内瘘与周围组织之间的阻力,使内瘘通路的血流更加顺畅,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内瘘闭塞、感染等。
(4)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内瘘通路的质量和长期可用性直接关系到他们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
内瘘通路不成熟或者出现并发症影响了透析的进行,会使患者的透析效果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热敷后喜辽妥涂抹在血透患者内瘘使用初期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10T01:43:15.4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月16期作者:彭保华万秀娟[导读]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热敷后喜辽妥涂抹在血透患者内瘘使用初期中的应用彭保华 万秀娟(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淮南232000)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热敷后喜辽妥涂抹在血透患者内瘘使用初期中的应用。
方法:我科选取12例使用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透析患者,内瘘建立时间均在12周以上且在16周以内,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双数分在对照组,共6例,单数分在观察组,共6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方法以外,使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内瘘侧手臂,随透析次数,每周三次,每次照射40分钟,照射时远红外线治疗仪距离内瘘20cm,透析过程中照射,透析结束前60min停止照射,透析结束24小时后用湿热毛巾清洗并热敷内瘘侧手臂15分钟后,按正确方法涂抹喜辽妥,涂抹时按摩促进吸收。
对照组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护士为一名固定护士。
结果:观察三个月,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对比对照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高。
结论: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初期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热敷后喜辽妥涂抹,提升了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远红外线治疗仪;血液透析;喜辽妥;使用初期;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最好的选择[1],动静脉内瘘是否保护良好,延长其使用寿命与关透析病人的存活质量和时间息息相关。
在临床上,由于患者内瘘建立初期内瘘成熟度[2]不高,血管壁较脆,加之如果没有很好的保护和锻炼内瘘,或者对内瘘的护理不全面,导致内瘘功能不良,并发症多,这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增加了透析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透析质量及生存质量。
非热康谱治疗仪对老年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非热康谱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辽妥对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
方法收集了我院52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龄64~86岁,平均年龄(71.4±5.2)岁。
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
观察组采用非热康谱远红外照射联合喜辽妥软膏外用,对照组采取单纯喜辽妥软膏涂抹。
在治疗8个月后,观察两组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在血管充盈度、血流量及肿胀疼痛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发现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非热康谱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辽妥有效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硬结、狭窄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可有效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结论非热康谱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辽妥软膏外涂对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作用较强,可有效增加血流充盈度、血流量、减少硬结、红肿、血管狭窄等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非热康谱远红外线治疗仪;老年;喜辽妥;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最为常用的透析血管通路,被视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老年透析患者日趋增多,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
对于老年透析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导致内瘘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易破等情况,如何保护好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非常重要。
非热康谱是台湾宽谱公司生产的一种修护内瘘的远红外线治疗仪,有研究表明[2],其通过辐射方法传递热,热量能到达深层组织从而提高皮肤血流量,其温度稳定持久,是内瘘修复最佳装置。
台湾各大医院及90%以上血透净化中心采用,已造福台湾5万多名透析患者,解决了透析医疗长期以来的难题,在英国、美国、韩国、法国、瑞典、土耳其等国家投入使用,并获得高度评价[3]。
我科于2014年5月引进非热康谱远红外线治疗仪,对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辽妥软膏外涂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2014年5月~2015年1月在我科长期维持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老年患者,每周三次透析、每次4~4.5h。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及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疗法的临床效果,评估对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及预后产生的影响。
方法抽检样本入组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选对象均为本院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者,共计60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应用优质护理,观察组以优质护理为基础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内瘘成熟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手术前,对照组、观察组内瘘成熟度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内瘘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测定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所得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可促进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关键词]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熟;预后血液透析属于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所采取的重要替代疗法,而动静脉内瘘作为常用血管通路突出了寿命长、并发症的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为6-8周,成熟质量对于透析血流量、首次使用时长、血管通路弹性具有直接影响,随着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增加,内瘘过早失用、成熟过晚、并发症等问题逐步增多,不仅限制内瘘使用还对预后产生了不利影响[1]。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能够保证新建内瘘的成熟度,在降低动静脉内瘘失功率的同时增加血流量,本文为深入分析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应用于血液透析期间取得的效果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内容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主体,抽检样本为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且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评估其基本信息。
对照组入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区间于44~73岁,平均(58.36±2.44)岁;观察组性别构成为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4±3.05)岁。
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8月收治的2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历史对照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10)与观察组(n=10)。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予以远红外线治疗仪干预,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内瘘成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远红外线治疗仪干预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能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缩短内瘘管首次使用时间,值得应用。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远红外线治疗仪前言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已高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自体动静脉内瘘,将自体临近动、静脉通过手术缝合用于血液透析的一种血管通路。
因其可以满足患者每次透析所需的血流量、且具有易反复穿刺、安全、有效、感染机会少、使用期限长等特点。
它又被称为是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正常透析的生命线,但该血管通路建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达到成熟标准后方可使用。
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2]。
促进患者内瘘成熟,缩短内瘘成熟时间。
此次研究则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干预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探究其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2022年11月-2023年8月在我院治疗2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以2022年11至2023年3月,1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以2023年4-8月,10例患者为比较两组术后AVF的临床成熟及超声成熟情况。
即观察组(n=10)与对照组(n=10)。
其中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为25-74岁,平均年龄为(42.45±1.03)岁;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为28-69岁,平均年龄为(41.16±1.15)岁。
透析病人内痿用红外线治疗仪参数
1、用途:主要用于血透病人内痿照护,对疼痛和炎症的治疗,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消除肿胀,加速创面愈合。
2、治疗仪方面在医学期刊上发表过文献证明,能预防动静脉内痿血栓,有效延长血透病人内痿寿命及通畅率,促进内痿成熟,有效保护内痿,延长内痿寿命。
3^波长范围:能量波长主要分布范围0.4um-25um o
4、有效照射面积:>200Cm2。
5、照射区域皮肤温度不超过40摄氏度,避免烫伤。
6、强度可调节,如高中低档。
7、升降方式:高低升降调整治疗高度,最大治疗高度2130cm。
8、治疗头调整:可上下左右旋转,水平旋转角度290°,竖直旋转角度290°方便不同部位照射。
9、定时模式:电子定时,1-99min内可调,以Imin为间隔。
10、具有过热保护装置和倾倒断电保护。
11、具有软件升级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