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跨区域调配(一轮)
- 格式:pptx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2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的西气东输与南水北调)(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传统火电厂的湿冷系统是利用大量自然状态水对锅炉水蒸气进行蒸发冷却。
建在新疆戈壁滩上的五彩湾火电厂是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也是我国疆电东送配套工程之一,其新型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五彩湾火电厂选址新疆戈壁滩的主要原因是( )A.距离市场近B.地价便宜C.原料产地近D.交通便利2.五彩湾火电厂采用新型制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煤炭利用效率B.减少发电用水量C.降低工程建设成本D.减少废气排放量3.疆电东送项目的实施有利于( )①改善电力输入区大气质量②缓解新疆与东部地区间交通压力③缓解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④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C 2.B 3.B[第1题,火电厂对煤炭消耗量大,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五彩湾火电厂选址新疆戈壁滩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产地近,C正确;戈壁滩地广人稀,距离市场远,A错误;戈壁滩地价低廉,但不是火电厂选址在此的主要原因,B错误;戈壁滩交通并不便利,D错误。
第2题,新型制冷火电厂利用空气进行冷却,传统火电厂用水进行冷却,故与传统火电厂相比,新型制冷火电厂耗水量少,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采用新型制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发电用水量,故B正确,A、C、D错误。
第3题,疆电东送给东部地区提供了电能,可以减少输入区的煤炭消费量,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电力输入区大气质量,①④正确;输出电力与输出煤炭相比,输出电力可以缓解新疆与东部地区间的交通压力,②正确;疆电东送不能缓解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③错误。
故B正确,A、C、D错误。
] 中俄两囯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正向纵深发展。
随着中国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俄罗斯天然气在中国进口天然气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
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如下图所示)向中国供气。
读图,完成4~6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A.宁、陕、晋、川、鲁B.甘、宁、陕、晋、豫C.青、甘、宁、内蒙古、豫D.新、青、陕、晋、豫解析:选B。
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向东穿过9个省(市、区),其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有甘、宁、陕、晋、豫五省区,西气东输工程不经过内蒙古、山东、青海。
2.图示区域内全国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①西气东输②北煤南运③南水北调④西电东送A.①②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图示区域显示的全国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
3.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①西气东输②北煤南运③南水北调④西电东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分别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天然气、电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可减少CO2的排放量。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
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4~6题。
4.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解析:选D。
浦东新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缓解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二是以浦东开发为切入点,促进上海的发展,从而带动长江流域的发展。
5.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A.交通不便B.自然资源少C.耕地资源少D.人口众多解析:选A。
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成渝位于四川盆地,四周被山地包围,境内多丘陵,地势地形不利于修建交通线,使其与外界交通联系不便,严重制约其经济发展。
6.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会处,交通便利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解析:选C。
考纲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原因)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分布不均)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对与该区域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需求不均)二.西气东输工程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主干管道建设、三部分。
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为目标市场,建设从新疆至、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1)的地区差异大A.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资源却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不足)B.西部地区因其经济水平的限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小,使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消费量小于生产量能源剩余)(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的消费比重,提高的消费,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我国陆上四大天然气区: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的。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有利于调配的状况,优化我国以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A、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B、将转化为,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东部状况,优化东部地区结构,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促使西部的优势与东部的优势相结合④对环境的影响:A、对东部地区:B、对线路沿线地区:C、对沿线地区的居民:推广的使用,减少其对的需求量,从而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保护环境【能力提升】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著名的调水工程:我国的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世界的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等。
3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习目标】1.能说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入地区和输出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回顾】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__________,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②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________。
(2)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______________。
(供小于求) ②西 部 地 区:受__________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供大于求)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______为主,带来一系列________问题。
②矿产资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____________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______。
③长期以来____________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______,发展______。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要点解析】 1.西电东送能源供 需矛盾【思考】读西电东送三条线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北线中,将内蒙古和山西等省的煤炭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运煤相比有哪些优越性?(2)南线中,为什么红水河流域的水能资源却十分丰富?2.西气东输3.晋煤外输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4.南水北调(1)南水北调三线方案图示(2)工程建设的背景条件(3)三线方案的比较【思路1】为什么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分析目前水资源分布情况(供求关系):1、我国水资源……(供)2、北方地区,农业……(需求)。
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分布很不均匀。
②人类的需求: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①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②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3)我国重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思考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影响。
答案①影响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个方面;②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有差别,并对全区域带来一定影响;③对不同区域都是利弊共存,只不过是程度各有差异。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工程组成线路气源地消费地一线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上海二、三线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福州四线新疆伊宁宁夏中卫(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产生影响。
(1)有利影响区域西部地区(调出区) 东部地区(调入区)对社会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环境保护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调出区及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对整个区域: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造成破坏。
特别提醒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等优势,属于低碳能源。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设计思路】本节教材从实例探究入手,主要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为例,讲述“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共涉及南水北调的必要性、线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制约的。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
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一课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二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可行性。
三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材料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找出知识的缺漏,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及沿线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点是归纳总结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图1调出区调入区调配原因(分布不均、供需矛盾)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利弊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利弊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水、电、气、煤等)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符合2019~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④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更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下列能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③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④结合国情增加煤炭消费比重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答案】1.D 2.A“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
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
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A.缓解西安的用水惊慌状况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难D.增加关中平原浇灌面积4.“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①断裂下陷②地壳抬升③流水积累④流水侵蚀⑤风力积累⑥风力侵蚀A.①③B.①⑤C.②④D.②⑥5.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答案】3.C 4.A 5.D读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图,回答6~7题。
6.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有( )A.彻底变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B.与交会的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平安系数D.提高我国能源平安保障系数7.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通道( )A.油源相对不足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C.运输连续性较差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答案】6.D 7.C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乌审旗后进入靖边、延安北、韩城北,经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荆门、荆州,湖南岳阳后止于江西吉安,全长约1 860千米。
第3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生用书P219]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微点1“水资源”“水力资源”与“水利资源”的区别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来说的。
水力资源是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又叫水能资源,是从发电的角度来说的。
水利资源泛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效能的利用。
微点2世界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美国北水南调: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
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
通过调水,使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西水东调: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
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西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侧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
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
(4)以色列北水南调: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
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学生用书P220](高考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A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