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诊断学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11.99 KB
- 文档页数:135
诊断学复习重点绪论1、症状: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主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
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正常体①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口腔3温7.3℃~37.2℃。
②低热37。
3℃~38。
0℃,中等度热38.1℃~39.0℃,高热39。
1℃~41。
0℃,超高热41。
0℃以上.③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即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或数天,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回归热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即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波状热提问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氏菌病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2)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