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服务心理学 第二章 酒店顾客的消费动机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59
《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酒店服务心理学》学时:80(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研究酒店行业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它阐明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对学生今后做好服务接待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对提高服务工作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学好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顾客的需要特点,初步掌握对消费者鉴貌辨色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消费者进行心理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内容具有理论性、实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具体企业中的现实问题,并不断充实所学的知识。
(1)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知识点设计上,本课程标准既注重理论的讲解,又注重实践的应用。
(2)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及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体会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顾客需求,换位思考,实现满意服务。
2、相关标准与资源(1)积极建设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专业网站等。
本课程授课时配有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多媒体课件进行预习复习。
教师的联系方式及电子邮箱对学生公开,为在线及时答疑与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利用多种突进和平台,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2)合理开发校内课程资源。
本课程还配案例以及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学校图书馆也有相关课程的专业刊物和数据资源,方便学生的阅读和对此课程的深入学习。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课程的目标本课程将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相结合,面向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对学生基本酒店管理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认识酒店服务心理学在酒店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掌握宾客消费心理、酒店管理心理以及酒店服务心理的一般规律;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酒店服务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对人的消费行为进行准确预测;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提高酒店服务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心理素质;为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酒店服务心理学教案第一章:酒店服务心理学概述1.1 酒店服务心理学的定义1.2 酒店服务心理学的重要性1.3 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顾客心理分析2.1 顾客的心理需求2.2 顾客的心理期望2.3 顾客的心理反应与行为第三章:服务人员心理素质培养3.1 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3.2 服务人员的情绪管理3.3 服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第四章:服务场景与心理氛围4.1 服务场景的设计与布局4.2 音乐与声音的心理影响4.3 视觉与嗅觉的运用第五章: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提升5.1 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5.2 顾客满意度的衡量方法5.3 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策略第六章:服务失误处理与心理应对6.1 服务失误的类型与影响6.2 服务失误的处理流程6.3 服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管理第七章:投诉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7.1 投诉背后的心理需求7.2 投诉处理的心理技巧7.3 投诉后的心理疏导与自我调整第八章:团队协作与心理沟通8.1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8.2 团队内部的心理沟通技巧8.3 团队冲突与管理第九章:领导力与心理辅导9.1 领导力与心理学的关系9.2 领导者的心理素质要求9.3 领导者的心理辅导技巧第十章:酒店服务心理学的实际应用10.1 酒店服务心理学的实践案例分析10.2 酒店服务心理学在各个环节的应用10.3 酒店服务心理学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酒店服务心理学概述补充说明:酒店服务心理学在提升服务质量、增强顾客体验和提高酒店业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顾客心理分析补充说明:了解顾客的心理需求和期望有助于酒店提供更个性化、贴心的服务,从而提升顾客满意度。
三、服务人员心理素质培养补充说明:服务人员的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对酒店服务质量和顾客体验有直接影响,需重点培养。
四、服务场景与心理氛围五、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提升补充说明:顾客满意度是衡量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满意度数据可以找到提升顾客满意度的有效策略。
《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酒店服务心理学》学时:80(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研究酒店行业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它阐明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对学生今后做好服务接待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对提高服务工作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学好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顾客的需要特点,初步掌握对消费者鉴貌辨色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消费者进行心理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内容具有理论性、实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具体企业中的现实问题,并不断充实所学的知识。
(1)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知识点设计上,本课程标准既注重理论的讲解,又注重实践的应用。
(2)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及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体会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顾客需求,换位思考,实现满意服务。
2、相关标准与资源( 1)积极建设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专业网站等。
本课程授课时配有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多媒体课件进行预习复习。
教师的联系方式及电子邮箱对学生公开,为在线及时答疑与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利用多种突进和平台,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2)合理开发校内课程资源。
本课程还配案例以及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学校图书馆也有相关课程的专业刊物和数据资源,方便学生的阅读和对此课程的深入学习。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序号后续课程名称需要本课程提供的主要能力1懂得如何根据客人心理需求做好餐饮部门接待餐饮服务与管理服务工作。
2懂得如何根据客人心理需求做好前厅部门接待前厅服务与管理服务工作。
3懂得如何根据客人心理需求做好客房部门接待客房服务与管理服务工作。
酒店宾客的消费动机宾客的消费动机1. 生理性消费动机人对基木生活资料的需要是产生生理性消费动机的基础。
宾客在饭店消费的动机首先是生理性动机,因此饭店提供给宾客的各种服务应充分考虑其使用价值,满足宾客讲求实惠心理。
此外,还有部分宾客是由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而来到饭店消费的,这就要求饭店提供相适应的消费内容。
2. 心理性消费动机由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所引起的消费动机,包括理智动机、感情动机和惠顾动机。
理智动机是经过分析、比较和深思熟虑之后才产生的消费动机,如宾客对饭店的选择、对餐饮品种的选择、对旅游景点的选择等。
感情动机是由宾客自身的情绪或情感来决定消费的一种动机。
如对洒店装饰的评价、对服务员仪表的评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等。
惠顾动机是宾客由于感情与理智的经验,对饭店或某项服务产生偏爱、信任而产生的一种消费动机,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忠诚顾客这一动机的产生是酒店的信誉、服务质量、价格、环境、管理、创新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一个饭店能否在宾客中广泛激起惠顾消费动机,是洒店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3. 社会性消费动机由社会文化、风俗、道德、审美、群体等因素引起的消费动机,包括种族(民族)动机、地域动机、职业动机等。
正因为宾客存在社会性消费动机,酒店的服务项目和档次和就应有差异,服务员更应掌握相关知识,使服务工作有针对性。
环境策略。
如根据酒店地理位置确定市场定位、创造自己的品牌产品、突出广告效应等。
接待策略。
如酒店设施完善、服务员接待艺术、服务技能熟练、服务方式灵活、语言水平高超等。
价格策略。
如价格定位准确、薄得多销、名牌高价、优惠打折等。
人才策略。
主要是对饭店人才的培训、考察、使用、造就并相对稳定基木队伍。
多种经营策略。
如开展旅游服务、出租车服务、快餐服务、礼仪服务、物业管理等。
2.巩固宾客信念的服务方法信念是坚信某种现实的正确性、并支配个体行为的个性倾向。
信念的基础来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确信正确才产生的。
酒店顾客的需求心理学一直以来,酒店业是服务业中的领袖,它不仅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设施,更是具有引领服务潮流的力量。
而当下,随着企业客户和消费者的多种需求,酒店业也在努力改进服务行业的标准,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为此,对于酒店业服务的需求心理学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提高客户关系,更可以帮助酒店业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其业绩及盈利能力。
首先,要了解酒店服务的需求心理学,就要搞清楚顾客的需求。
顾客的期待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态度,另一是服务质量,最后还有价格。
对于态度,顾客希望能得到友好的服务,服务人员要认真负责,并且能够给予及时的回复;对于服务质量,顾客希望酒店的服务风格规范,环境优雅,并且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从而满足多种口味;最后,顾客期待价格比较合理,否则将会影响酒店的客户粘性。
此外,对于酒店顾客的服务,它也受到顾客属性的影响,也就是酒店业者必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例如,年轻客户更注重酒店的娱乐设施,如剧场、网吧等;老年客户则更看重酒店的医疗服务,如按摩、护理等;而商务客户则更关注酒店的商务设施,如会议室、秘书服务等。
这些都是酒店业者必须考虑的顾客需求。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酒店业的发展,以及酒店客户的需求。
例如,客户服务来源,如旅游公司、旅行社等;客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如海滨城市、内陆城市等;客户当时的心情,如愤怒、不满、皱眉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客户及客户对服务的期待。
最后,酒店业服务的需求心理学还必须考虑客户的反馈,如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等,以便及时调整酒店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及酒店的综合效益。
以上便是酒店顾客的需求心理学的概述,为了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引领服务潮流,酒店业者必须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以确保客户满意,并及时调整服务,从而赢得客户青睐,这样才能发挥酒店业的最大价值。
酒店服务心理学-副本《酒店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培养方案适合酒店管理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及同等水平的培训人员。
酒店服务心理学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适应酒店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兴学科,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酒店服务业的应用性学科。
它与管理学、接待服务、酒店经营管理等课程紧密联系,有较强的逻辑体系和综合应用性。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酒店管理专业综合素养,建构学生的酒店管理心理观,用心理学的话语体系来认识和理解酒店服务业、顾客、酒店管理、酒店服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了解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在酒店工作中把握顾客的心理,做到服务工作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把握顾客心理和谐处理酒店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心理互动关系,结合职业活动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心理调适,为顾客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一)理论教学内容分述第一章心理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学的起源发展;掌握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了解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心理的本质,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同重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二节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三节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第四节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的基本原则;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章感觉与知觉【教学目标】了解感觉、知觉的概念,分类及其规律;理解感觉知觉与酒店宾客的行为关系;掌握根据宾客感知觉如何做好酒店服务工作,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理解感觉知觉与酒店宾客的行为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宾客感知觉如何做好酒店服务工作,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酒店服务心理学》习题答案项目一个性1.选择题(1)D (2)B (3)C (4)C (5)C (6)B(7)A2.判断题(1)错误(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6)正确3.简答题(1)影响个性的因素有: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基础,对个性的影响程度因个性要素的不同而异。
②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③自我调控因素。
个性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影响个性发展的内因。
(2)酒店在接待抑郁质顾客时,应做到:①态度要温和,言语要谨慎,注意细节,不要与顾客开玩笑。
②为顾客安排安静但不偏僻的客房,以便于随时关注他们。
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窃窃私语,以免引起他们的猜疑。
④遇事多与顾客商量,讲清理由,取得谅解。
(3)酒店在接待理智型顾客时,应采取以下服务策略:①在推荐服务项目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并尊重顾客的决定。
②当为顾客提供的服务项目发生变动时,主动与顾客商量,积极听取顾客的建议。
酒店在情绪型顾客时,应采取以下服务策略:①用真挚的情感感化顾客。
②向顾客推荐新奇、参与度高的服务项目。
③主动与顾客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
酒店在意志型顾客时,应采取以下服务策略:①保持自信,获得顾客的信任。
②多推荐具有挑战性、能够使顾客获得成就感的服务项目。
(4)需要的类型如下:①按照需要的起源划分,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类型。
②按照需要的对象划分,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种类型。
(5)激发顾客消费动机的策略如下:①保证服务质量。
②提供个性化的、具有特色的产品或服务。
③加大宣传力度。
项目二感觉与知觉1.选择题(1)B (2)B (3)A (4)D (5)B (6)A 2.判断题(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3.简答题(1)感觉的类型有:①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②内部感觉。
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顾客知觉的内容有:酒店硬件环境、酒店员工、酒店服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