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2017.11.14
- 格式:ppt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2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语:由于一些环境、饮食和其他的原因,如今患有肿瘤的人数正在逐年的增加,对于身体健康和生命都是有很大的危害的。
肿瘤的种类很多,垂体催乳素
由于一些环境、饮食和其他的原因,如今患有肿瘤的人数正在逐年的增加,对于身体健康和生命都是有很大的危害的。
肿瘤的种类很多,垂体催乳素腺瘤就是其中的一种,是比较严重的疾病。
那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药物治疗
对不同的腺瘤治疗方法不同。
① 微腺瘤的治疗。
主张用溴隐亭疗法,先从小剂量开始,于进餐中或睡前口服,以减少恶心、呕吐、无力、鼻塞、位置性低血压等反应,渐渐加大剂量,继用2~6月患者溢乳消失,月经恢复正常,血PRL水平下降至正常,腺瘤缩小,且能受孕生育。
② 大腺瘤的治疗。
对无严重蝶鞍周围组织受压患者亦可用溴隐亭治疗。
患者妊娠后一般继续用药至分娩。
若停用药物必须严密观察在妊娠过程中肿瘤有无增大。
2.手术治疗
若肿瘤甚大,视交叉和下丘脑压迫明显,考虑垂体放疗,甚至手术治疗,根据临床情况选用经蝶或经额途径垂体瘤切除术,目前经蝶手术对侵袭性腺瘤的治愈率仅达50%左右。
学者认为在手术前应用溴隐亭治疗一阶段,使肿瘤缩小,便于手术切除。
对希望妊娠的大腺瘤患者,有的学者主张先给一疗程垂体放射治疗,仅为手术或溴隐亭的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垂体泌乳素瘤垂体泌乳素瘤是什么垂体瘤有很多种,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垂体瘤。
垂体泌乳素瘤的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发在20~40岁之间,女性患者的几率会比男性多大。
泌乳素腺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垂体内一种细胞不是只能分泌一种相应的激素。
垂体泌乳素腺瘤通常是稀疏颗粒的单激素分泌性腺瘤。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月经稀少、闭经、不孕、泌乳、性欲减退、病程长久者骨质疏松等。
但一般是高泌乳素内分泌症状、肿瘤压迫症状均有表现,而隐匿性泌乳素腺瘤是没有症状表现的垂体泌乳素瘤肿瘤占位的表现,与其他垂体瘤一样、增大的垂体瘤尤其是巨大的肿瘤可压迫、浸润邻近组织结构,出现头痛、偏盲型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海绵窦综合征。
垂体泌乳素瘤的症状垂体泌乳素腺瘤通常分为微腺瘤(<10mm)和大腺瘤(>10mm),微腺瘤一般出现在女性泌乳素腺瘤患者身上,男性的泌乳素腺瘤患者一般就诊年龄会比较大、肿瘤也大、泌乳素水平高和肿瘤侵袭性生长等。
隐匿性泌乳素腺瘤是没有症状表现的。
高泌乳素内分泌症状、肿瘤压迫症状有以下症状:1、如果是生育期的泌乳素患者,主要表现是月经稀少、闭经、不育、雌激素水平低、溢乳、性欲减退、黄体期短、不排卵等。
2、绝经后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唯一症状是性欲减退和溢乳。
3、男性患者的症状主要是性欲减退和性功能受损,也会有毛发稀少,睾丸较小等。
部分男性患者也会有泌乳症状。
4、骨质疏松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并发症。
垂体泌乳素瘤的病因泌乳素腺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
泌乳素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下丘脑性障碍。
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等将会影响泌乳素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减少,泌乳素释放因子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将会导致泌乳素增加。
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垂体肿瘤,因为肿瘤是由分泌泌乳素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失控状态的时候会无节制地分泌泌乳素,同时,垂体柄受压等原因也会造成泌乳素升高。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一)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概述•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肿瘤,主要由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增生或肿瘤引起。
•本文将介绍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泌乳素腺瘤。
临床表现•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表现与泌乳素过多相关,常见症状包括:–闭经或月经紊乱;–乳房分泌乳汁;–不孕或不育;–性欲减退。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泌乳素腺瘤,常用检查包括:–泌乳素水平检测:正常泌乳素水平一般低于20-25 ng/mL;–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垂体肿瘤。
诊断标准根据《垂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泌乳素腺瘤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有典型临床表现,如闭经、乳汁分泌等;2.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且血清泌乳素水平超过正常值;3.排除其他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如妊娠、垂体功能低下等;4.垂体MRI显示垂体肿瘤。
鉴别诊断•泌乳素腺瘤需及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妊娠:妊娠时泌乳素水平升高,需通过其他检查排除;–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也可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需通过垂体刺激试验进行鉴别。
治疗•对于泌乳素腺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治疗。
•药物疗法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卡莫西汀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可耐受的患者,常采用经鼻腔或经蝶鞍切除术。
结论•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肿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泌乳素腺瘤。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及时进行规范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以上是对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泌乳素垂体瘤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多巴胺能药物如溴隐亭(bromocriptine)或卡莫拉芬(cabergoline),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和垂体瘤生长。
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包括通过经鼻蝶形孔手术或经颞颅后侧手术切除肿瘤。
手术治疗通常对于肿瘤直径大于1厘米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有效。
放疗治疗:放射治疗通常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复发的垂体瘤患者,其效果较为缓慢,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年以上,但是患者通常能够长期控制疾病。
治疗方案应该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prl瘤诊断标准
PRL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全称为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瘤。
该瘤通常由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发展而来,其主要症状为女性乳房分泌物增多、月经不规律、男性乳房增大等。
目前,PRL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
PRL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分泌物增多、月经不规律、男性乳房增大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应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进一步进行检查。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PRL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规检查包括血清泌乳素水平、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
如果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且其他检查结果正常,应考虑PRL瘤的可能性。
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PRL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
MRI、CT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等信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PRL瘤诊断的最终手段。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瘤体的组织类型、恶性程度等信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PRL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对于疑似PRL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垂体泌乳素腺瘤诊疗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刘阳;连伟;王任直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5(20)11
【摘要】垂体泌乳素腺瘤是导致高泌乳素(prolactin,PRL)血症的常见原因。
垂体PRL腺瘤一方面可以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等肿瘤压迫症状;另一方面,高PRL血症会引起一些特殊的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如女性患者继发性闭经、不孕、泌乳等,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不育、男性乳房女性化、泌乳等。
虽然垂体PRL腺瘤的诊疗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总页数】4页(P698-700)
【关键词】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断;治疗
【作者】刘阳;连伟;王任直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R651.11
【相关文献】
1.CDMA网络优化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之我见 [J], 陈海荣
2.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时的常见问题 [J], 魏俊吉;王任直
3.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经蝶手术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J], 霍钢;郑安锡;郑履平
4.消化内镜诊疗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J], 李恒英;王静
5.兽医临床诊疗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J], 刘艳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乳素瘤诊疗常规【概述】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D 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以高泌乳素血症、溢乳症或溢乳一闭经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男性少见。
【病因】本病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
【临床表现】1、青年女性的典型症状为闭经一溢乳一不育三联症。
溢乳者常伴闭经,但也可无闭经,只是月经量少而不规则,甚至正常。
患者多不育。
2、60%的病人有性欲减退或缺少、性高潮丧失、交媾痛等;30%有流产。
3、病人还可有肥胖、水钠潴留等代谢障碍。
4、男性泌乳素瘤较少见,早期有阳萎、性欲减退,伴精液减少,精子缺乏。
男性也可伴乳房发育、溢乳,睾丸软小,不育等。
泌乳素瘤检查:【诊断】1、PRL>100ug∕L者高度考虑泌乳素瘤;>200u g∕L绝大多数为泌乳素瘤;PRL<100ug∕L者多考虑高泌乳素血症.PRL抑制试验口服L-多巴500mg,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2、3及6h测PRLo正常服药后l-3hPRL水平抑制到4ug∕L 以下或基础值的50%以上,以后逐渐回升,泌乳素瘤患者不被抑制。
2、TRH兴奋试验基础状态下静注TRH200ug,于注射前30min,注射后15、30、60、120及18OnIin分别测PRL。
正常及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峰值大多出现在注射后30min,峰/基比值>2,泌乳素瘤患者峰值出现延迟,峰/基比VL5。
3、灭吐灵兴奋试验服灭吐灵前及服药后1、2及3h分别测PRL。
正常及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峰值在一2h,峰/基比值>3。
泌乳素瘤患者峰/基比值44、其他激素检测;促性腺激素正常或偏低,对GnRH兴奋试验呈增强反应;女性患者雌二醇低下;男性睾酮降低。
5、影像学检查:蝶鞍X片大多正常。
垂体CT扫描或MRI 可发现微腺瘤。
【治疗】泌乳素瘤的治疗,决定于瘤体大小、PRL增高的水平、症状及生育要求。
(一)药物治疗:首选浪隐亭,开始睡前L25πιg,每隔2—3天增加1.25-2.5mg,每日有效量为5-7.5mg。
垂体泌乳素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垂体泌乳素瘤由垂体泌乳素瘤引起垂体泌乳素细胞瘤泌乳素分泌过多(PRL)下丘脑-垂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闭经、溢乳、不孕(育儿)、高泌乳素血症和垂体占位性病变。
泌乳素微腺瘤有临床症状,一般不会生长为大腺瘤。
有些腺瘤具有侵袭性、腺瘤增大和血液PRL上升。
垂体功能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垂体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多的泌乳素引起的。
明确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一方面,垂体可以与下丘脑调节PRL另一方面,细胞的功能障碍也可能与垂体有关PRL分泌细胞的原发性内泌细胞有关。
高泌乳素瘤引起的高泌乳素瘤PRL由于性别、年龄、高度,血症的临床症状PRL血症的持续时间和肿瘤的大小是不同的。
多见于女性,常表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PRL浓度呈正相关。
1、女性PRL瘤女性PRL肿瘤见于20~30岁的年轻女性,常为微腺瘤。
闭经是典型的临床表现。
-乳溢-不孕症三联征。
青春期前女性的主要症状是青春期延迟、生长发育迟缓和原发性闭经。
青春期后,女性表现为月经缩短、月经稀少或过多、月经延迟、性欲下降或缺乏、性感丧失、性高潮缺乏、性交疼痛、流产、不孕等。
体征可见乳房萎缩、阴毛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等。
2、男性PRL瘤男性泌乳素瘤较大,多发展到鞍上,相对罕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性欲下降、阳痿、男性乳腺发育、男性不育、精子数量减少等完全或部分性功能下降。
症状进展缓慢,不易引起注意,治疗较晚,影像学检查多为大腺瘤,神经压迫明显。
体检发现,青少年患者可出现青少年发育停滞、体态异常、乳房发育和触发泌乳、睾丸小、胡须稀疏、乳房发育和触发泌乳、阴毛稀少、睾丸柔软。
3.肿瘤压迫综合征晚期PRL肿瘤和其他类型的垂体腺瘤、下丘脑和鞍旁肿瘤由于巨大的肿瘤向鞍上扩展,阻断PIF,引起高PRL对于血症患者,常见的局部压迫症状是头痛和视觉异常。
头痛的原因是颅内压升高,伴有恶心和呕吐。
PRL肿瘤患者头痛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
泌乳素瘤的诊断标准有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临床表现、X线平片、CT和MRI检查等。
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主要检查体内PRL的浓度,催乳素瘤血液中PRL的基础浓度一般小于20μg/L,TRH兴奋试验和抑制试验可用于诊断催乳素瘤。
正常人进行两种检查时,血液中的PRL在一定时间内是基础值的2倍以上,而催乳素肿瘤患者注射TRH后,血中PRL 值无明显改善,峰值低于正常人。
2、体格检查:会发现乳腺溢乳,不触及肿块,其他无异常。
3、临床表现: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溢乳、反复流产和不孕等。
男性泌乳素瘤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男性乳腺发育、精子数量减少,甚至生殖器萎缩等。
4、X线平片:大部分正常,直径大于1.0cm,可出现蝶鞍增大变形,床突破。
5、CT和MRI检查:当鉴别鞍区囊性肿瘤和空泡状蝶鞍时,脑池造影CT扫描可得到明确诊断。
MRI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更好地观察垂体瘤内组织和细胞的病变,以及垂体瘤是否引起视交叉、颈静脉窦等病变。
催乳素瘤患者应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并定期随访,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治疗期间一定要均衡合理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远离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烟、酒、咖啡、浓茶、辣椒、生洋葱、芥末等,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以便早日恢复健康。
中国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是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一种,是导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的主要原因。
以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FT3)水平增高、血清TSH水平不被抑制并伴有不同程度甲状腺毒症表现和甲状腺肿为临床特征。
TSH腺瘤罕见,发病不足1·百万人-1·年-1[1],占垂体腺瘤的0.5%~3.0%[2],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较少[3,4,5,6]。
近年来,随着TSH检测技术敏感性不断提高、磁共振(MRI)等影像技术的普遍使用,TSH腺瘤的发现和诊断率明显增加[7]。
TSH腺瘤常常被误诊为原发性甲亢,特别是误诊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病),并被误治,给予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或放射碘治疗,这样反而促使TSH 腺瘤增大。
因此,针对TSH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指导和规范非常必要。
本共识参考了欧洲甲状腺学会2013年颁布的《2013年欧洲甲状腺学会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诊断和治疗指南》,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和经验进行了编纂。
一、TSH腺瘤的临床表现TSH腺瘤好发于中年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相当,但也有儿童TSH腺瘤的报道。
多数隐匿起病,慢性病程。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3个方面:(1) TSH 分泌过多引发甲状腺毒症及甲状腺肿大的相关临床表现:TSH分泌过多致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引发患者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甲状腺毒症表现,包括心悸、多汗、大便次数增加、体质量下降、易激惹、失眠及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并伴有结节等。
有些患者并发甲亢周期麻痹[4]、甲亢心脏病和甲亢危象[8]。
一般不伴有突眼、黏液性水肿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表现。
而有些患者甲亢表现甚轻,易被忽视。
(2)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多表现:TSH腺瘤可以同时分泌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是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引发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也有合并泌乳素分泌过多,引发闭经泌乳综合征。
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诊治
牟永告;陈忠平;陈明振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年(卷),期】2006(4)1
【摘要】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常见,其诊治较为复杂.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血清内分泌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三方面综合分析,口服溴隐亭为其主要治疗方式,手术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可以作为备选方法.
【总页数】6页(P57-62)
【作者】牟永告;陈忠平;陈明振
【作者单位】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垂体瘤诊治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高泌乳素血症 [J], 钱玉宁;施曼珠
2.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多模态MRI:3D VISTA T2WI与常规序列的比较 [J], 郭睿;肖运平;杨鹏;冯善臣;周海洋;刘寿堂
3.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现状及MRI研究进展 [J], 郭睿;杨鹏;李智晞;肖运平
4.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现状及MRI研究进展 [J], 郭睿;杨鹏;李智晞;肖运平
5.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的疗效比较 [J], 吴胜华;陈景海;王小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