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祥文化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885.50 KB
- 文档页数:25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先民们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
透过这一个个纹饰、图案、符号,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宗教情怀和民族性格。
时至今日,吉祥符号、吉祥图案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无人不用。
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
吉祥符号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心灵慰藉。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
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
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的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红火起来。
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枝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
“二十五,糊窗户”,这是春节民俗中贴窗花的日子。
中国人一向认为窗花是喜庆、吉祥之物,能给来年带来好兆头。
其实除了窗花,还有年画、春联、福字等,吉祥符号把年烘托得红红火火,让人感到欢欢喜喜。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
我国民俗专家王作楫说,中国的吉祥符号大致分为吉祥神灵、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数字、吉祥语言等八大类。
“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企盼美好生活、追求心理愉悦心态形成的文化。
”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
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的。
中国吉祥文化丰富多彩,而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吉祥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中的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祥文化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工作、信仰等方方面面,被视为人们追求幸福吉祥的重要精神支柱。
吉祥符号的涵义吉祥文化中的各种符号通常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龙、凤、瑞、麒麟等动植物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物,代表着权力、尊贵和吉祥。
而“福”、“寿”、“喜”、“财”等汉字和图案也经常被看作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幸福、长寿、快乐和财富。
吉祥文化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中融入了丰富的吉祥文化元素。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贴春联、挂红灯笼、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都是为了带来吉祥和祥和的气氛。
在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中,也有寄托吉祥愿望的风俗传统,如吃月饼、包粽子等。
吉祥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吉祥文化不仅在传统节日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新婚夫妇结婚之时常以“囍”字为图案,寓意新婚生活幸福美满;在生意场合,人们常常使用“招财进宝”、“财源广进”等吉祥话语,表达对财运的期盼。
吉祥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吉祥文化正在不断融入当代生活中。
现代的设计师、艺术家们不断创造出各种现代化的吉祥符号,使传统的吉祥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各种具有吉祥寓意的产品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吉祥物、吉祥手链等。
在当代社会,吉祥文化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了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
通过对吉祥符号的传承和创新,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也可以不断开拓吉祥文化的新境界,为现代社会注入更多吉祥与美好的力量。
因而,吉祥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追求幸福、向往吉祥的精神寄托。
愿吉祥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为人们带来更多幸福与祥和。
吉祥文化理解吉祥文化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吉祥吉利和幸福顺遂的具体文化表达方式和象征意义。
吉祥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内容,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吉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道德伦理、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和“天人感应”的信仰。
因此,在吉祥文化中,往往出现一些象征和意境,以此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平安吉利。
这些象征物品或意象往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吉祥物,如福字、龙凤、瑞兽、麒麟等。
吉祥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是福气。
福字被中国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吉祥符号之一。
福字能够代表幸福、幸运和福气。
中国人传统上会在春节期间贴上福字来祈求一年的好运和吉祥。
其次是龙凤。
龙和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吉祥意义的动物。
龙代表着权威、勇气和帝王之象征,凤则象征着美丽、善良和高贵。
这两种动物经常出现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品中。
再次是祥和。
中国人很重视家庭的和睦与和谐,因此关于夫妻和和谐的象征也常常出现在吉祥文化中。
最后是瑞兽和麒麟。
瑞兽和麒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动物,被认为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
吉祥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象征和信仰,它还与人们的行为和习俗紧密相连。
中国人传统上会根据吉祥文化的要求来做一些特殊的事情,以求得吉祥和幸福。
例如,中国人通常会在新年期间给家中的门窗贴上红色的春联和福字,以期在新的一年中带来好运。
此外,在中国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上红色的婚纱。
红色被认为是一种热情、吉祥和幸福的颜色。
还有,中国人在选择日期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吉祥和生肖的因素。
吉祥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中国人民对于吉祥和幸福的追求和渴望的体现。
吉祥文化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还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它使人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带给人们希望和勇气。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吉祥文化仍然处于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承载了人们深深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吉祥文化实用知识点总结一、吉祥文化的概念及意义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
吉祥文化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关于幸福、美好、吉祥、祥瑞的文化内容和符号。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独特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之一,反映出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吉祥文化以符号、仪式、习俗等形式作为载体,为中国人带来了幸福和福祉,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吉祥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传统价值观念的体现。
吉祥文化对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纯正性和传统价值观的延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美好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二、吉祥文化的特点吉祥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符号化:吉祥文化主要以符号的形式存在,如龙、凤、麒麟、瑞兽等,还有一些吉祥的图案和图腾,包括如意、莲花、八宝、福字等。
这些符号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建筑、绘画、服饰、工艺品等。
2.传统性:吉祥文化承载着中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国人民的推崇和传承。
3.继承性:吉祥文化是代代相传的,它在中国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4.功能性:吉祥文化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功能作用,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幸福、和谐和祥瑞。
三、吉祥文化的主要内容吉祥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吉祥物:吉祥物是吉祥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龙、凤、麒麟、瑞兽等,这些吉祥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幸福、祥瑞和美好的象征。
2.吉祥图腾:吉祥图腾是吉祥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如意、莲花、八宝、福字等,这些图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象征着幸福、福祉和美好。
3.吉祥信仰:吉祥文化中还包括了一些吉祥信仰,如风水观念、祈福祭祀等,这些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追求平安幸福的重要方式。
《福禄寿——中国吉祥文化》封建社会中,不同阶层、地位的人对“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于农民来说,有自己的土地,春种秋收,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就是福;而平民百姓常年遭遇苛政、战争或灾荒的境地,能合家平安,生存下来就是福;商人却往往算盘黄金万两、财源茂盛达三江才是福;文人学士的“福”又有不同,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金榜题名”是最大的“福”;老年人把健康、长寿、有子孙膝下承欢看作是最大的“福”。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随着民俗文化的丰厚,福的内容也愈加丰富。
福寄托着民间百姓所有的美好憧憬,作为吉祥文化的主要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人们的理想与愿望,祈福的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各种民俗活动与神灵崇拜之中。
古人对福的认识是现实的也是辩证的。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
”这就是说,一种因素中往往潜伏着对立的另一因素,祸、福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老子在《太上感应篇》中进一步阐述道:“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认为祸、福虽难以预测,但可以靠人的努力去转化、维护,从而争取福的美好结局。
在吉祥图案中,福的基本图形标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神崇拜中的神,如天官、三星等神;另一类是借音阐义的吉祥符号和图形,如蝙蝠、佛手、云纹等。
禄星司职禄星文昌,文昌有六星,其中司禄星,纬书《春秋元命苞》称“司禄赏功进士”,主文人之功名利禄。
禄星来历及转变1. 主官禄的文昌星禄星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的,他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文昌宫,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
到了北宋,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
2. 随科举制度受到欢迎进入隋唐时期以后,科举制度的兴起让禄星开始走红。
科举考试使平民百姓第一次有机会靠读书做官,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这是一条太过狭窄的羊肠小路。
欲求却不得,自然会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文昌宫里的那颗禄星就显得特别明亮了。
到了北宋,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
中国的十大吉祥文化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而其中吉祥文化更是渗透进中国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百姓逢年过节、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离不开吉祥文化。
一、文字吉祥吉祥文字就是表示美好的文字。
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说白了,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比如福祺、寿考、富贵、康宁、龙凤、六八等文字。
就单字讲,“福”是古今人间最美好的字,是吉祥意义最丰富、最淳厚、最集中、最典型的字,包含有幸福、福气、福运等义。
福之所至,小到个体,大到人类。
《韩非子》中说:“福者,备也。
备者,百顺之名也。
无所不顺者谓之备”。
吉祥符号、吉祥物、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道具。
二、数字吉祥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不仅仅表示多少,同时隐含着吉祥。
吉祥数字也不只人们常说的“三、六、九”和“八”,从一到十、百、千、万,数字都有吉祥含义。
比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遂、万事如意等。
有偶数吉祥,也有奇数吉祥;有大数吉祥,也有小数吉祥;有引伸义吉祥,也有谐音吉祥。
三、生肖吉祥十二生肖都是动物,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鶏戌狗亥猪,全是吉祥的。
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深受人们喜爱。
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
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四、灵异吉祥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恒定认同吉祥物。
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
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
吉祥文化传统文化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化被赋予了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它贯穿于中国的历史和民俗之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化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鲤鱼跃龙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等,这些象征着吉祥的符号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吉祥文化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春节的红包、年画、灯笼等,都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吉祥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化被视为一种美德,人们通过吉祥文化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传承着古老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吉祥文化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祝福,是一种对亲人和朋友的关怀和祝福。
吉祥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吉祥文化传统文化,让它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和精神力量,让它成为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和支撑。
愿吉祥文化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永远熠熠生辉,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无尽的力量和希望。
中华民族服饰中的吉祥文化(讲课提纲)一、吉祥文化、吉祥物和吉祥纹样(一)吉祥古代吉祥祈福观什么是吉祥文化?表现人们祈福求吉、辟祸却凶的行为模式和心理追求的文化现象。
吉祥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1,吉祥语约定俗成、较为固定、表达吉祥意义的短语。
又叫“吉利话”。
问候语;祝福语;喜庆语。
破灾语。
2,吉祥神在民俗中有关广泛影响的、以祈福辟邪为追求的民间信仰神灵。
佛:弥勒佛、散财童子、观音菩萨。
道:钟馗、送子娘娘、八仙。
民:月下老人、和合二仙、灶王爷、财神、门神。
3,吉祥物中国吉祥文化的主体构成部分。
(二)吉祥物和吉祥图案1,现代意义的吉祥物现代国际大型体育盛会设置的具有举办地特色的卡通吉祥物,它是一种标志,渲染活动气氛,祝愿盛会圆满成功。
这类吉祥物也用在大型文艺活动及某些商业性节会场合。
英文为mascot,意为吉样的人、动物或东西,即被认为会带来好运者.这是现代意义的吉祥物。
2,吉祥物的定义传统吉祥物是以自然或虚拟的事物或形象寓意的一种象征物,是人们在事物固有属性、特征的基础上经过着意加工而成,体现了追求美好愿望和理想吉祥观念,表达出求致、获取对于人有利的一面,抵御、驱除、镇避对于人不利的一面。
象征物喜爱物崇拜物。
吉祥物具有十分明显的民俗性。
中国吉祥物的构成方式一是延长事物的自然属性及特点。
意祝福健康.二是取意汉语同音、谐音,构成吉祥语词。
三是利用神话传说,提炼加工。
3,吉祥图案做为吉祥物,一定要体现出吉祥的寓意。
吉祥物的表现形式,是吉祥图案.所谓吉祥图案,又称作“吉利画”,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装饰纹样图案。
汉族中,不能用吉祥图案表现的,不能看作是吉祥物。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流变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十分发达,这是中国吉祥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吉祥语词以图案的形式来表现,构成了中国传统象征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
商周及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灵物纹样。
秦汉瓦当和织绣品中的吉祥文字。
四灵及瑞兽。
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刻于甘肃成县鱼窍峡摩岩上的《五瑞图》,绘黄龙、白鹿、连理枝、嘉禾、甘露,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幅吉祥图案画。
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一) 吉祥文化的形成原因原始人类活动是通过实践和精神两种不同方式的相互透,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交织来掌握世界。
几千年的漫长岁月,我们的祖先在战胜自然地过程对人类疾病,死亡,瘟疫的迷惑,恐惧使他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力量来驱逐妖魔,消灭灾害,保佑平安。
他们认为“人寿年丰”就会有吉兆瑞应,于是通过祭祀、巫术,创造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图形符号与装饰纹样,借此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是最早开始使用吉祥纹样的国家,古时以祭祀为“吉事”,祭祀之礼为“吉礼”,称善者贤人为“吉人”,帝王卜居之地为“吉土”,好日子为“吉日”“吉月”等。
“吉祥”本意为美好的预兆,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
由此可见,吉祥具有理想的色彩,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
(二) 吉祥文化的特点1 用语的系列化中国人向来都比较含蓄而且内敛,吉祥用语用象征,双关、借喻、比拟、隐含的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吉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
如把月份与吉祥系列用语联系进行设计,一月:一步登天、二月:双喜临门、三月:三羊开泰、四月:四通八达、五月:五彩祥云、六月:六六大顺、七月:七夕相会、八月:八仙过海、九月:九星揽月、十月:十全十美、十一月:十一分关怀、十二月:十二分平安。
通过这些吉祥系列用语,观者就不会觉得图形的牵强附会了,而会更觉意义深远。
2 中国吉祥文化内容大体为“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
蝙蝠与“遍福”、“遍富”谐音,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取其寓意有:“福中有福”、“福在跟前”、“五福献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等。
其它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 。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连年有余”“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
吉祥文化的概念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深厚。
它包含了吉祥图案、吉祥物、吉祥语言等多个方面,是中国人民祈求幸福、吉祥和好运的文化象征和表达方式。
吉祥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与中国的宗教信仰以及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被视为各种神灵的象征,人们相信通过祈祷和祭祀,可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因此,吉祥的符号和图案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品以及祭祀仪式中。
中国人民对吉祥文化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吉祥文化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如龙、凤凰、麒麟等,被视为祥瑞之兆,代表着权力、财富和好运。
同时,中国人民也将各种自然物象征与吉祥文化联系在一起,如花卉、果实、鱼等,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人们相信通过展示和接触这些富有吉祥含义的符号,可以为他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除了图像和符号,吉祥文化还体现在语言和习惯上。
中国人民经常在吉祥的场合使用吉祥语言来表达祝福和吉祥的愿望。
例如,新年贺词中常出现的“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都是对人们未来生活的祝福。
此外,中国人还有许多传统习俗与吉祥文化相关联,如结婚时使用红色,传统节日时贴春联等。
这些习俗既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向幸福和吉祥发出的信号。
吉祥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人们依然喜欢在建筑物、家居装饰、衣服以及礼品中使用吉祥符号和图案,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许多企业也将吉祥文化与产品进行结合,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同时,吉祥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演出和文化节庆活动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然而,吉祥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滥用吉祥文化的符号和标识,破坏了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一些人对吉祥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也存在不足,他们可能只是追求其表面的吉祥寓意,而忽视了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中国福文化中国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大文化的分支,是中华大文化的根本和归宿。
翻开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考究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展望中华民族的明天蓝图,一个“福”字,一个涵盖了亿万人民的向往和理想的“福”字,一个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悬挂张贴千家万户的“福”字,可以告诉你一切。
中华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蓬勃生机,使任何文化都相形见绌。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中国福文化——她是中华文化的天然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伟大信念和不懈追求;中国福文化,生生不息,是流淌于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精神血液。
因为福的维系,勤劳勇敢、崇尚和平的中华民族方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福文化是一个活泼的文化体系,它要求我们将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成为造福于世人和荫庇后代子孙的民族主流文化。
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中国古代,人首先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因此如何处理好社会关系,就成了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一个追名逐利的现实社会中,如何能做到“和”呢?孔子说过:“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可见孔子认为求利并不就是坏事,关键在于把利放在什么位置。
我们常见世面上销售的“中国结”上挂着一双鞋,就是取和谐之意。
祝福图画中的“和和美美”,以“荷”谐“和”,以“梅”谐“美”;成语中的“和颜悦色”。
这种象征比比皆是。
南方著名泥塑家“阿福”,一种个头不高、体态丰满、端庄质朴的吉祥人物,他慈眉善目,面含微笑,和蔼可亲,身着金线牡丹袍,手捧“和气致祥”的横幅,浑身上下充满着和气。
生意人总爱买了送礼,以示和为贵,和气生财。
谦和成了人与人之间友好的纽带,祝福成为人们最频繁的礼仪。
清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中国人希望和合二圣给人带来和谐,和合如意,和合美满,和睦相处,永远的和合。
中华文化首先要从“福”字谈起。
从“福”字的构造和意义上就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福”文化。
中国吉祥文化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英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德华.泰勒1861著《原始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文化定义)我国传统吉祥文化总体上讲分物体吉祥(传统吉祥物)和行为吉祥(祈吉习俗及行为).国家皇权有国盛民强、王道仁政;民间百姓有加官晋爵、子孙满堂、长命富贵。
吉祥的主要内容为添福、增寿、多子。
《尚书.洪范》: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
后世五福又指福、禄、寿、喜、财。
祈福纳吉有:五福捧寿、天官赐福、福在眼前交合化育有:凤穿牡丹、喜鹊登梅、麒麟送子延年增寿有:子孙万代、鹿鹤同春、麻姑献寿招财纳福有:金玉满堂、招财进宝、刘海戏蟾功名利禄有:马上封侯、一路边科、加官晋爵驱邪禳灾有:百事大吉、镇宅神虎、钟馗辟邪吉祥文字: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中国结、方胜、云纹、如意纹、回纹等;吉祥语言: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寿比南山、子孙满堂:吉祥行为:放爆竹、戴长命缕、撒枣子、偷瓜送子等。
 一.中国吉祥文化概说《诗经.卫风.木瓜》木瓜桃李与《诗经.郑风.溱洧》芳兰芍药为古老的传情方式. 投瓜掷果延续下来《晋书.潘岳传》;后来演化成抛莲子、掷荷包,五代皇甫松《采莲子》。
瓜果为子孙繁多、家族兴旺、绵延不绝的象征。
《诗经.大雅.绵》;吉祥图案瓜瓞绵绵(长满瓜果藤蔓上有蝴蝶点点)祝贺子孙昌盛、万代绵绵,寓生生不息、兴盛不衰,又寓财源滚滚、兴旺发达。
后有偷瓜送子、吃瓜得子的祈子习俗(清《乾州厅志》《凤凰厅志》故事)。
俗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瓜熟蒂落等。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四灵:龙、凤、龟、麟(《周礼.春官.大司乐》《礼记.礼运》),为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夏为蛇、商为燕、东部民族凤、东夷中部民族为龟。
河南濮阳出土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及河姆渡文化中出现丹凤朝阳的雏形。
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民俗文化
吉祥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分类,是吉利象征和文化象征的汇集。
它从
生活和正俗礼仪,到宗教朝圣和儒家礼仪,甚至现代体育和游玩各种活动,实践着各种吉
利和祥和、喜乐、安全等文化诉求。
古今中外朝暮节日,春节蛋挞,元宵花灯,清明踏青,端午节赛龙舟,中秋月饼,重阳踏凉,把各种祥和的节庆、民间文化,浓浓的吉庆气氛穿
织成网。
涉及吉祥文化的痕迹,遍布中国古今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要素,丰富多彩,充
满活力。
比如鞭炮声,把繁复无聊的日子点缀得不可一世,把欢乐的喜庆烘托得淋漓尽致;红色的的色彩和新年的气息,象征着吉祥,祝愿人们和睦家睦和,物质和精神上蒙福;或
者五彩斑斓的灯笼,让把节日的欢庆晃坠的无限灿烂;还有九节线,五结线,可以在新婚
把入聚喜把旧步缠绕一圈,把吉祥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
另外,字形设计也体现了吉祥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经常会体现吉祥文化的“鸡”、“吉”、“福”、“寿”等字,形象地表达着好运、健康、安康、长寿等文化传统;而在
衣袂、对联、春联上,可经常看到翰墨如流、动感饱满的汉字,在冬夜中间,传递出温暖、和谐的文化气息,把吉祥呈现得淋漓尽致。
把传统的文化,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文化,吉祥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们这一代更是要把它发扬光大,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新的吉祥文化。
在新的体验里,
创造出新的爱与语言,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新颖博大的姿态去发展,让我们更和谐自在。
中国吉祥文化简介在中国,吉祥符号、图案似乎很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无人不用。
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
似乎没有人说得清,中国的吉祥文化产生于何时,源自哪里,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当人有了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的愿望时,它们便被创造出来。
而且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了解了吉祥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国文化、中国人很重要的一面。
1简介“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
”这是天津杨柳青印木版年画的老艺人曾经流传的口诀。
对年画有如此的要求,是因为年画不仅仅是用来看画儿,还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过春节时必不可少之物:院门有门神,家门有财神,堂屋有中堂,墙上有墙画,床上有床画,灶上有灶王爷的画,甚至牛廊马厩都不能落下。
年画如此铺天盖地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年画是喜庆、吉祥之物,能给年带来好兆头。
除了年画,还有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红衣裙、红窗花、红福字等等,到处一片红火,把年烘托得热热闹闹,让人感到欢欢喜喜。
其实细想一下,吉祥文化岂止只在过年时。
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
近时,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
比如在南京举办的中国第十届全运会的吉祥物“金麟”,是一只金麒麟,既是古都“金陵”的谐音,同时也是传统吉祥物麒麟。
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虽然采用的是中国印,但仍然使用了吉祥色中国红。
而2008年奥运会的一组吉祥物福娃更与传统吉祥符号有密切关联。
中国社会这种浓厚的吉祥观,可谓是鲜明的中国特色。
为什么中国人的吉祥观特别强烈?为什么“鹿”、“蝙蝠”、“牡丹”、“大象”等等、从动物、植物到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甚至语言文字之类,都可以成为吉祥符号?为什么有不少传统文化已渐渐消失抑或死亡,而吉祥文化却从未衰退甚至还有新发展?多年来我徜徉在民间文化的海洋里,常常会思考这些以及与此相关的许多问题,有的似乎可以解答,有的也许未必。
按图索骥它们为什么是吉祥符号?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
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说白了,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
趋吉避害,人皆有此心。
而吉祥符号、吉祥物、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道具。
其实灯笼、绳子、鞭炮之类的东西本是客观之物,它们与水、电、火之类一样,都是没有是非善恶的物质,怎么就有了吉祥之意?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
2吉祥物种类中国结众所周知,“中国结”是近几年非常时兴之物,很多人把它作为礼物赠送。
其实从绳结的角度看,类似的东西早就存在,只不过不叫“中国结”。
例如女孩儿头发上系的蝴蝶结,中式服装用的盘扣,都是结的一种。
结与吉祥有何关联?用绳子就必定要打结,在文字出现之前,古人要记录某些值得纪念的事情就以“结绳记事”,并且是“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
后来,古人喜用锦带绾成连环回文式的结子,来表达相爱的情愫,并取了个美妙的名字叫“同心结”。
梁武帝诗词有云:“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唐代温庭筠《织锦词》云:“锦中百结皆同心,蕊乱云盘相问深。
”唐代教坊乐曲竟有《同心结》这一词牌名,看来当时的人比现代人还要罗曼蒂克,用结表达同心的情感与愿望。
结是什么?《说文》说“以两绳相勾连也”。
看来问题的本质就在这里,“相勾连”,也就是结在一起永不分开。
那么但凡希望某种关系永不分开、中断,就都会联想到“结”。
比如两人相好定终身称“结发夫妻”、两国友好称“结盟”,还有“团结”、“结婚”、“谊结同心”等等,概出此意。
一根可以随意弯曲的线绳,捋直了就是一条直线,中间没有间断,来路清晰,缠来绕去,自始至终环环相扣、顺理成章、连绵不断,这不正是生命应有的图像吗?周而复始,同心永结,永不中断。
对于追求生命无限延长的人类而言,这样的意象自然极其美好。
所以由一根绳子编结出来的图形,都有了吉祥的含义,比如盘长。
其实盘长就是中国结的俗称。
小时候姑姑教我用一笔画“盘长”,姑姑说盘长又叫“盘肠”,像盘起的肠子,但这个称呼不吉利,所以改叫“盘长”。
盘长有8个环节,所以又叫“八结”,“结”与“吉”谐音,故又叫“八吉”。
佛教法物有“八吉祥”,都是神佛所佩戴,其中也有盘长,并附会说“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
其实盘长的花样相当丰富,可衍生出万代盘长、百吉盘长、四合盘长、梅花盘长等等。
在陕北,窑洞的门窗称“窗格格”,上面的装饰有“羊盘长”、“蛇抱十颗蛋”。
这“蛇抱十颗蛋”就是盘长纹,因其线条走势颇似一条蜿蜒缠绕的蛇,中间的10个空白处就是十颗蛋。
而且不管窗格格的外形如何,都有严格的中心点,这个窗心陕北人认为是人的“心窝窝”,不能用铁钉钉,他们说“人不能钉心,钉心会死的”。
陕北秧歌又叫“阳歌”,而脚底下走秧歌的脚印连起来竟也是各式各样的盘长图,所以有专家叫它阳歌、阳图。
与此类似的还有陕北转九曲,又叫转灯场,它的轨迹类似迷魂阵,有些走的也是盘长图。
类似于盘长这样因为其意象美好而成为吉祥符号的在中国有很多,如方胜、如意、元宝、寿字、龟背、喜字、八卦、古钱、银锭、万字等等,数不胜数,并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比如释迦牟尼胸前的万字,称“瑞相”,佛经译为“吉祥海云相”,这是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是太阳或火的象征。
唐代慧范《华严音义》称万字“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其实远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饰有不少连贯的万字。
在民间,老百姓习惯称之为“喜相逢”、“推磨式”、“万字流水”、“万字不断头”,并创造了无数生生不息、回旋不断的吉祥图案。
叹为观止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一根直线演绎成吉祥符号,其间的过程如此有趣又合情合理。
透过这个过程我们看到了什么?应该是这个民族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将万物与美好都勾连在一块儿的联想力吧。
其实何止于此,在创造各种吉祥符号时,中国人将比喻、比拟、隐喻、暗示、谐音、象征、借用、双关等等手法运用得是如鱼得水,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象征的手法各民族皆有,但似乎没有中国来得丰富、普及和深奥。
牛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牛吉祥图(2张)有一头挺身崛起、劲头十足的公牛塑像,据说象征股市的“牛市”,也就是涨市。
牛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就是个吉祥物,不过中国银行的门前左右却是两头狮子。
在中国,狮子与钱无关,却与威严、权贵有关。
这很有趣,掌管金钱、金融的机构如果门前摆放的是财神爷,似乎更合适,而安放狮子,其意味就大不相同了。
狮在中国古代,有太师、少师这样的职位,他们分别是辅佐皇帝、太子的大官,官位显赫,官高禄厚。
因为“狮”与“师”谐音,狮子也就与官爵相连。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上常有画了一大一小两只红狮子的帽筒,帽筒是以前用来放官帽的,“大”与“太”、“小”与“少”音相近,大小两只狮子又叫“太狮少狮”,也就是“太师少师”,那么这种帽筒也就成为象征富贵和权势的吉祥物。
狮子不仅仅与加官晋爵有关,在陕北,更多的与镇宅祈福有关。
在神木的栏杆堡不仅狮子多,雕刻狮子的石匠、安放狮子的“平事”即阴阳先生也多。
狮子的造型五花八门:有回头狮子、直面狮子、村头狮、山头狮、墙头狮、大门狮及炕头狮。
用哪一种造型也很有讲究,因为窑洞面对的方向不易调整,那么就用狮子来破解。
比方窑洞正北面向壬字、癸字,坐字没有子字,那么就将狮子做成回头状,用来疗破补救,才能保平安;如果窑洞面向石崖,狮子就要雕成直头,为震威狮子。
安放狮子时,还要将震邪之物用黄纸包好,以黑字书写吉语,点上朱砂,镇压于狮子座下。
震物包括十二味精药和七种名香,十二味药是避殃砂、鬼见愁、鬼箭草、雄黄、砂根、细心、远志等;七种名香是丁香、沉香、藿香、木香、檀香、安息香、金香。
放好震物后还要念安狮符咒、元始安震咒。
至于陕北窑洞旁的狮子拴马桩、炕头的拴娃狮子更是千姿百态,随心所欲。
自然中的狮子、老虎虽然一般人不常见,其习性却为人所知,因此其威猛凶悍便成为人们将它作为趋吉避凶的吉祥物的一个因素。
小时候我就曾听爷爷说,人若随身带一块虎骨可以避邪。
这就是一种借用的手法了。
借用的手法不仅用于现实存在的动物,而且还会被用于传说、想象中的动物身上。
比如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神兽麒麟。
四灵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动物。
它有鹿身、牛尾、马蹄、鱼鳞。
而这四样动物皆为中国人的崇拜物或吉祥物。
有人说,把自己珍爱的动物的优点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出来的动物身上,说明了中国人“集美”的思想和心中强烈的愿望。
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性情温和,它武而不危害百姓,勇而不践踏生灵,猛而不折损树草,与龙、凤、龟并称四灵。
为了表现麒麟的仁性,麒麟还与圣人孔子关联到一起。
在民间传说中,孔子降生时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即告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
还传说孔子生活的年代礼崩乐坏,有人看见麒麟在荒郊野外为人残害,孔子慨叹麒麟“出非其时”,所撰写的《春秋》也就此绝笔,因而《春秋》有“麟经”、“麟史”之称。
作为仁兽象征的麒麟被赋予了什么样的吉祥含义呢?《毛诗义疏》说:“王者至仁则出。
” 《太平御览》引《春秋感精符》说:“王者不刳胎、不破卵,则出于郊。
”“王者德化旁流四表,则麒麟臻其囿。
”这些意思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麒麟只有在有德之王创造了太平盛世的时候才会出现,否则,麒麟不为世人所见。
那么由此推理,古人之所以创造麒麟与期望太平盛景有关。
在这一点上,麒麟和凤凰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在神学家看来凤凰是盛乱兴衰的晴雨表。
所谓:“王者上感皇天则凤凰至”,“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则凤凰巢”。
联想到中国漫长的历史,似乎可以找到麒麟、凤凰这样的祥瑞与太平盛景之间的关联:因为经受了太多的战乱、灾荒、饥馑,所以中国人才特别向往太平祥和的生活环境,于是便创造了一个不曾有的神兽、神鸟来表达老百姓内心的愿望,也提醒统治者:只有你是个有德的统治者,天下太平,仁兽才会出现啊,否则即是王无德。
写到此,忽然有些感慨,对于不掌握话语权的平民百姓来说,也只能借用暗示、隐喻的手法来传达心声了。
当然麒麟、凤凰也还有其他的意思。
比如我们常见的麒麟送子图和“麟吐玉书”,都是寓意祥瑞降临和圣贤诞生。
意即麒麟出现,会给那些积德而无子嗣的人家送子,而麒麟送的童子长大以后必是贤良忠臣,能辅佐帝王治国。
所以有时,在麒麟送子图上还附有一幅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
东借西用无可厚非的实用主义毫无疑问,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
这么说当然有点绝对,但是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没有其他国家可比。
例证可以信手拈来。
比如人们对数字“8”的痴迷,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