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探讨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高等级沥青路面是指采用高级沥青材料铺设的道路,具有坚固、耐久、光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高级公路等交通路网的建设中。
然而,高等级沥青路面也存在早期破坏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了解这些破坏原因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解决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一些主要原因。
首先,材料质量问题是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沥青路面所选用的沥青材料质量不过关,会导致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耐久性差。
例如,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粘结剂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者沥青中混入了不合格的杂质等,都会导致路面早期开裂、剥离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路面设计和施工不合理也是导致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因素之一、路面设计应该针对具体的交通流量、载荷及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沥青的温度、压实度和厚度等参数,以确保路面的质量和均匀性。
如果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缺陷,如未能充分考虑交通量的增长或未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将会导致路面早期破坏的可能性增加。
此外,交通载荷是造成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车辆的交通载荷的作用,特别是重型车辆的作用下,路面会发生弯曲和变形。
如果路面设计和施工不合理,无法承受这种交通载荷的作用,就会导致早期破坏的现象出现。
此外,车辆行驶时的变速、刹车等行为也会给路面带来额外的冲击和损坏。
最后,气候因素也对高等级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都会对路面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路面沥青可能会软化和变形,而在寒冷的环境下可能会变脆,这些都会导致早期破坏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材料质量、路面设计和施工、交通载荷以及气候因素等。
在路面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以上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科学合理的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及根据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沥青路面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27科技咨询导报Sci en ce a nd Tec hn ol og y Co ns ul t i ng Her al d 工程技术2006NO .14Sc i e nc e a nd Te chn ol og y Con su l t i ng H e r a l d 科技咨询导报热拌沥青混合料以下简称沥青混合料作为性能优良的道路建筑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城市道路和各等级公路建设但由于沥青路面长期直接承受行重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而产生各种病害使路面早期损坏保证路面质量提高路面的使用耐久性减少路面早期损坏等问题一直是广大公路建设者不断探讨的课题沥青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比较复杂因各地环境地理及气候条件不同出现病害的方式或程度也各不相同陕南商洛山区属于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条件变化异常恶劣有些公路建成通车不久就出现了早期损坏现象比较常见的病害如泛油车辙松散及坑槽等现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1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1.1原材料的影响矿料:矿质原材料对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作用石料的强度酸碱性岩石结理情况是在矿料选材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矿料加工的级配颗粒形状表面纹理或粗糙度是保证合成矿料间相互嵌挤形成较好内摩擦力的主要物理指标其中矿质材料分档材料级配和合成比例直接决定了合成矿质混合料级配好坏对提高设计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设计好的沥青混合料首先应认真抓好矿质原材料的选材严格控制矿质原材料备料质量沥青沥青的稠度感温性和含蜡量等指标直接影响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并由此影响沥青路面的强度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商洛山区公路特别是312国道因重载超载车辆和渠化行车作用一般宜选用稠度大感温性小软化点高含蜡量低的重交石油沥青以增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粘聚力这对预防和提高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很有效掺加料:沥青混合料的掺加料通常多指填料使用比较多的如矿粉消石灰水泥等此外还有用于沥青改性目的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的掺加料当沥青用量一定时填料的比面积及掺量决定了沥青膜的厚度矿料之间滑动变形随填料的增加而减小对陕南商洛山区这种气候而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选用水稳性好的填料并保证填料足够的掺加量以减小沥青膜的厚度和自由沥青含量是十分必要的1.2材料组成的影响矿质混合料设计矿料的合成比例决定了矿质混合料合成级配J TJ 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矿质混合料合成级配应使包括0.075m m 2.36m m 4.75m m 筛孔在内的较多筛孔的通过率接近技术规范级配范围的中值但规范未区别各地气候差异道路交通条件和不同油面层位的功能要求进行合成矿料级配调整设计时片面强调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矿质混合料这类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通常表现为低温抗裂性和密水性较好高温抗变形能力差陕西商洛山区地处半湿瑞季风性气候热区通常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时应综合高温稳定性密水性和表面层防滑抗裂性要求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和最佳沥青用量选定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与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选定息息相关而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的选定范围直接决定了沥青用量选定实践证明设计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流值比较容易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决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选定的主要控制性指标是目标空隙率沥青饱和度范围残留稳定度和动稳定度标准等1.3施工控制的影响施工配合比的控制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为了保证设计沥青混合料各层的结构功能优化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时对目标配合提出了较明确的要求并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了各冷料仓材料比例和沥青用量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为尽量提高拌和楼的产量减少拌和过程中的待料溢料现象应使生产配合比各热料仓矿料合成级配与目标配合比合成矿料级配尽量吻合以此保证拌和楼冷料仓同热料仓平衡供料并真正使目标配合比优化设计的意图得到落实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合料应保持连续匀速地摊铺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一般中下油面层宜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平行摊铺表面层宜选用一台宽幅摊铺机整幅摊铺以消除纵向接缝可能出现的不平整和结合部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而引起松散碾压过程:碾压达到的密实程度将直接影响沥青路面使用耐久性和稳定性当碾压欠密实时沥青混合料矿料间未形成规定密实状况时应达到的嵌挤强度在高温和行车荷载作用时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车辙同时由于压实未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沥青混合料内部的空气率增大光照热空气等长时间作用使沥青混合料发生了老化雨水渗入孔隙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空隙内部动水作用增强使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水稳性降低沥青路面因此出现松散凹陷和破坏2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防治措施浅析山区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及防治措施朱江锋1郭琳2(1.陕西商洛公路管理局机修厂726000; 2.陕西华通公路工程公司726000)摘要:结合沥青路面普遍存在的早期损坏现象,从热拌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和施工控制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防治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534(2006)10(a )-0027-012.原材料质量控制切实抓好矿质原材料选材备料生产和质量检验从源头上对原材料备料质量加强管理油面料碎石备料时建议采用反击式破碎机振动筛设备并统一破碎机和筛分设备的规格型号筛孔尺寸保证分档碎石有较好的颗粒形状和级配2.优化设计对各油面层沥青混合料进行优化设计矿质混合料设计时应采用骨架密实结构最佳沥青用量应根据不同层位油面层需要的功能谨慎选定为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商洛地区施工采用的沥青用量应按最佳沥青用量O A C 降低0.1%~0.3%选用中下油面层宜取低限重载道路或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议对中上面层使用沥青进行SBS 改性2.3加强拌和楼的现场管理严格监督拌和楼按监理批准的生产配合比准确配料控制好沥青和骨料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出料温度保证拌和楼生产的沥青混合料质量2.4选择配套机械设备科学合理地选择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及其配套设备的选型组合方式和配置数量并通过试验段检验选用设备及组合方式的适用性2.5加强公路营运期间的养护管理公路投入运营后管理单位应经常性对公路进行病害和缺陷情况调查及时对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处理办法使病害做到被早发现早处治避免病害的发展和蔓延尽快使路面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总之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病害有多的原因就其使用性能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质量而施工质量又依赖于性能优越的原材料先进的施工机具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良好的施工环境在施工机具和材料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则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的工序控制则对路面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格规范施工注意从多方面考虑抓好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控制好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消除产生早期病害的每一个薄弱点杜绝以上各种不利因素发生就可有效预防各种病害提高混凝土路面的工程质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养护措施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高效能红外线就地加热技术,解决了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纹,坑槽,网裂的修补和冬季日常养护的问题,提高了沥青路面的质量。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分析养护措施中图分类号:u415.52+8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28 -01 造成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有很多,如沥青路面渗水,汽车超载运输,路基施工技术不当等等。
沥青路面大面积的损坏主要表现为沥青路面结构性的损坏和出现坑槽,其主要原因是沥青路面渗水造成磨耗层以下石料上的沥青膜表面脱落,导致石料之间互相摩擦,以致造成沥青路面结构性的损坏和出现坑槽。
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纹和裂缝往往会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渗水,以及沥青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不良横接缝和纵接缝,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损坏。
1、沥青混凝土裂纹和裂缝出现的原因和现状沥青路面结构、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自然气候条件、基层材料、施工工艺、材料的配合比以及车辆超载行驶等诸多因素是形成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纹和裂缝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温差大地区、寒冷地区,出现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其表现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横向裂缝就是第一种情况,有些路段隔30米就会出现一道横向裂缝,严重的路段隔10米的距离就会出现这样裂缝,甚至有些裂缝横七竖八、贯通整个路面宽度,这使养护工作更加困难。
即便是目前采用了国外前进的扩缝灌缝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价格不菲的密封材料和填充材料,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纵向裂缝是第二种情况,纵向裂缝发生一般都是在高填方的路基上。
一般是由路基填方时填方材料的不均匀性和填方密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造成的。
纵向裂缝长度、宽度一般都较长,且深度也较深。
纵向裂缝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给沥青路面造成很大的损害。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灌封机来做灌缝处理,但灌缝处理后沥青路面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灌缝痕迹,这样会使沥青路面外观形象受到影响,沥青路面验收等级也会降低。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伴随着沥青路面结构在高速公路中广泛使用的同时,其耐久性和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主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原因措施1 路面早期破坏施工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1.1 原材料不佳引起的路面早期破坏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尺寸的碎石都是从市场上多个碎石场采购的,由于国内大型石料场较少,大部分石料来自于个体户开的石料场,规模小,设备落后,质量控制缺乏必要的手段,这些小碎石场所用的轧石机常是单一的颚式破碎机,有的配有锤式或圆锥式破碎机,但规格不一样。
所用的筛分设备有的用振动筛,有的用圆筒筛。
所用筛网,有的买自专业生产厂,但规格不一致,有的自制,有些破烂后仍在使用。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对石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石料厂购买了反击式轧石机,但由于该类产品产量低,能耗大成本较高,有些个体老板在取样时,拿出的石料是颗粒状良好的优质碎石,一但订了货,特别是石料使用高峰时,便将一些其它类型的轧石机生产出来的碎石混在一起送到工地,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有些施工单位p由于在路基施工当中,压实度控制不好在横向不均匀容易引起路面纵向开裂,严重的在裂缝处形成1~2cm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
要避免由于路基压实度不足造成的路面早期破坏,一定要重视其压实度,在台背回填时对回填材料要严格控制粒径,分层碾压厚度最好能控制在15cm,且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以确保其压实度。
对涵洞和箱通开挖要扩大其断面,斜坡应挖成台阶,分层回填碾压,开挖的宽度能容压路机碾压轮宽。
对于开挖埋设管线形成的管沟回填,可采用二灰碎石料或素砼回填确保该处的回填质量。
1.3 严重离析造成了路面早期破坏施工不当造成路面面层离析会引起路面早期破坏,如一个一个孤立的水破坏造成的网裂,形变和坑洞,局部严重车辙、局部泛油、横向裂缝多,新铺沥青面层表面构造深度忽粗忽细,以及路面优良初始平整度迅速恶化。
浅析沥青路面离析现象成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摘要:沥青路面的离析现象会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是引起路面水损坏现象的基本原因, 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中离析原因的分析, 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 离析; 防治;引言沥青路面的离析是指在路面局部区域内沥青混合料主要性质的不均匀,包括沥青含量、级配组成、路面的空隙率等。
离析现象会引起路面强度下降、水稳定性减弱、抗车辙能力降低,使路面产生早期损坏,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降低路面使用寿命。
一、沥青路面离析类型成因分析与检定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包括沥青、集料、添加剂、空隙4部分。
因此离析大致有三种类型:粒料级配离析、混合料温度离析、集料与沥青离析。
1.粒料级配离析。
主要由施工配合比控制及工艺控制不佳造成。
级配离析的粗骨料较为集中的地方沥青路面的空隙率较大,沥青含量低,导致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及耐久性降低,从而产生疲劳裂缝,坑洞以及剥落等病害:细集料较为集中的区域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小、沥青含量大,容易产生车撤,泛油等病害。
形成该类离析主要原因有:沥青混合料装车时,因高差原因锥形料堆致使大骨料滚落,形成粗集料第一次集中;运输车里的混合料卸向摊铺机时,大骨料滚落在摊铺帆半厢,形成粗集料的第二次集中;摊铺机送料器在送料过程中,先将中间集料送于布料器,剩余粗集料留存在料斗中,摊铺机收斗时,形成粗集料的第三次集中。
该类离析可根据严重程度采用视觉观察法、铺砂法、钻芯法、核子密度仪法等方法进行监测鉴定,以便及时采用纠正措施。
2.混合料温度离析。
温度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储存、运输及摊铺中受天气、施工机械影响,由于热量损失而出现温度差异的状况。
混合料的温度离析,会导致路面压实度不均匀,温度较低的区域,路面的空隙率较大、纹理深度也较大,这些区域的路面易出现早期损坏。
温度离析造成的后果与级配离析一样严重,都会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及防治]一、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0~15年,如果通车1~3年内就发生严重病害和较大面积损坏,可视为早期破坏。
早期破坏类型归纳为:1水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长期下雨后,轮迹处路面向两边推挤而隆起,轮迹处继续沉陷,再发展,靠近轮迹的隆起部分破损,很快就出现面层松散、剥落、坑槽等。
这是典型水损害现象。
通常水损害产生的原因有下列几种:1.1路面排水系统不健全;1.2路面压实度不足;1.3路面离析;2.2裂缝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
其中包括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两部分。
2.1横向裂缝,横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
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
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
2.2纵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
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
纵向裂缝,多发于半填半挖路基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2.3龟裂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形成龟裂。
主要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
二、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发生早期破坏和损坏的原因分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在运营期间出现早期损坏现象,影响正常运营。
现在总结分析的原因可归纳为:1车辆超载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上的货车今天能够量增长非常快,某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超载严重,甚至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超载严重是造成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225-01
摘要:本文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类型,重点分析了路面早期损坏产生的原因,为今后控制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提供借鉴。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0 引言
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约80%都采用了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作为道路直接与车辆轮胎接触的界面,保证其工程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大型化、渠道化,且趋向超载,致使公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
许多高速公路由于不能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
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十分复杂,是环境、荷载、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
1 早期损坏的类型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1]。
国外习惯上按照损坏现象将早期损坏分为裂缝、修补和坑洞、变形、表面损坏及其它损坏,水损坏则作为早期损坏的主要现象单独讨论。
国内的相关研究
按照损坏的成因把早期损坏分为十余种,即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沉陷、路基压实不够导致的损坏、基层质量不好破坏、水损坏、车辙、泛油、横向裂缝、反射裂缝、平整度迅速衰变等。
国外的习惯分类虽然综合性比较好,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没有将现象与其成因联系起来。
国内的分类较复杂,不易于归纳。
因此,综合这些现象后,可将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为裂缝、车辙、表面损坏和水损坏四大类。
2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造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包括环境、荷载、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法等因素,但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都难以成为主要因素。
综合分析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后,可将其分为两类,即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2.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人为因素所不能控制的,恶劣环境会直接导致新建路面早期损害。
例如:气温的变化,沥青具有热胀冷缩特性,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温度反复的骤升夜降会导致沥青路面疲劳,原因是温度骤降会导致路基上层土体冻结,但是路基下部土体温度仍然比较高,水分在土体内由温度高处往温度比较低处移动,使路基上层土体水分增多并随着温度降低冻结成冰。
此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0℃以下时不断冻结,形成晶体,继而引发冰晶体接触的土颗
粒表面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作用,移动到冰晶体上面冻结,这样,该处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许多表面能,增加了从水膜能较厚土粒处吸湿的能力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从而温度高处的水分不断向温度较低处的冰晶体移动而形成冰晶,而冰晶体的体积越积越大,形成冰胀作用,使路基路面产生冻裂,冻胀隆起现象[2]。
另外,夏季的连续高温是出现严重车辙的重要环境因素。
而降雨量的大小和高速行车是出现严重水破坏的重要因素。
2.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在路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原材料选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同时在公路通车运营后的公路管理及道路维护等方面有待改善。
2.2.1 超载现象普遍
近年来,高速公路上的车辆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货车超载现象普遍,重型货车数量明显增多,使沥青路面反复承受较大轴载的作用,成为促使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或过早破坏的重要原因[3]。
2.2.2 路面设计不合理
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上,一方面对公路交通量的预算和评估值偏低导致路面厚度设计不足,结果路面投入使用初期即发生破损;另一方面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导致路面积水或者是积水下渗破坏路基,导致路面很快出现下陷或者坑洼。
此外,设计中采用的铺设材
料不达标,沥青和沙石材料类型差异较大,导致路面质量降低和寿命缩短,有些路面在使用初期已经出现破损。
路面设计中有些设计参数的选取不尽合理。
如路面材料设计参数与实际路用性能缺乏关联性。
国外研究表明,路面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室内性能与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好的相关性。
而我国的设计人员更偏重于材料性能,忽视使用性能,通常仅通过取规范推荐的材料参数中值的简单办法进行设计,说不上建立路面材料室内力学性能与实际路用性能的关系。
2.2.3现行公路设计规范存在不足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贯穿了以路面弯沉为主要指标的设计思想。
路面结构设计是以满足设计年限内允许通过的预测交通量要求的路面整体刚度,及提高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为目的,兼顾结构的抗疲劳能力[4]。
但实际上,路面结构的抗疲劳能力不是一个质量控制指标,路面结构的长期使用性能和维修养护的综合经济分析也没有考虑周全,现行设计规范中尚有诸多问题值得商榷。
例如设计指标(主要指弯沉)缺少相关性。
弯沉是一项整体性、综合性和表观性的指标。
但弯沉无法与具有多种破坏类型和破坏标准的不同路面结构建立统一、协调和稳定的关联,特别是无法反映和包容路面结构的多样性及各种破坏类型。
同时,沥青面层底面或半刚性基层底面的应力状况和大小,主要随上下层的刚度和层间接触条件而变,受弯沉影响很小。
2.2.4道路施工和养护管理问题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是道路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重要保证。
如果道路修建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势必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使路面发生早期损坏。
例如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摊铺不均匀,压实达不到设计要求,从而导致裂缝、车辙等病害的发生。
路面早期养护措施不及时、不完善等也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原因。
允许超载车辆进入公路或对超载车辆控制不严则更是早期破坏的直接原因。
3 结论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找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而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并非某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因此,不仅要在道路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入手,更要在道路的养护管理入手,才能减少或避免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唐云伟等.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公
路交通科技,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