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一类砂岩储层,其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一直是油气地质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本文旨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及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沉积环境等因素。

1.成岩作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岩作用会导致砂岩体孔隙度的减小,矿物胶结物的生成以及孔隙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过程中,成岩作用通常较为显著,导致储层渗透率较低。

2.构造作用:构造作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构造作用会引起砂岩的断裂、节理发育以及孔隙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储层的渗透性。尤其是构造变形较大的地区,低渗透砂岩储层相对较多。

3.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决定储层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沉积环境会导致砂岩的成分、结构及孔隙度的不同,从而影响储层的渗透性。在一些特殊的沉积环境中,低渗透砂岩储层相对较多,如盆地内部、深海环境等。

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一些特殊的地质特点,主要包括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孔隙结构复杂等。

1. 渗透率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通常较低,这是其与常规砂岩储层的显著区别之一。这意味着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更高的开发成本和更复杂的开发技术。

2. 孔隙度小: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较小,这直接影响了储层的吸附能力和储层容积,增加了油气的难采性。

3. 孔隙结构复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包括孔隙形态复杂、孔隙连通性差等特点,这使得储层的渗透性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受到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正确评价储层的潜力、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储层中裂缝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具特有的成藏规律,研究中涉及到的资料繁多,分析方法复杂,评价困难。所以尽早的认识裂缝系统的作用并掌握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的系统方法,对裂缝油气藏的有效评价和预测是至关重要的。 标签: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 在低渗透砂岩的优质储层中发育残留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当埋深较浅、压实作用较弱时,原生孔隙易保留。另外,孔隙流体中的绿泥石等矿物结膜于碎屑颗粒之上,提高了抗压实能力,有利于保存原生孔隙;在成岩过程中,长石和岩屑等颗粒被溶蚀,由于这些不稳定颗粒含量较高,所以会形成较好的次生孔隙带;在酸性孔隙流体条件下,方解石等胶结物被溶蚀同样会形成次生孔隙带;裂缝的发育受岩性、褶皱和断层等影响,当砂岩致密硬脆时,断层两盘常发育裂缝带。 1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 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典型特征为: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结构差;储层物性差;压力敏感性强;裂缝发育和非均质性强。 1.1岩石学特征 低渗透砂岩的岩石类型多为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矿物和结构成熟度较低,黏土矿物或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高。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是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勘探开发的典范,在油田南部,砂岩主要为细粒—中粒长石砂岩,粒径为0.1—0.35mm,分选中—好,以次棱状为主;颗粒支撑,线接触,薄膜—孔隙式胶结;颗粒成分以长石为主,平均含量为51.3%;填隙物以绿泥石和浊沸石为主,含量较高。 1.2孔隙结构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多为粒间孔,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溶蚀孔。孔隙形状多为不规则多边形,喉道细且以管状和片状为主,这种小孔隙-细喉道的孔隙结构较差。 1.3物性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基本特征是物性较差(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基质孔隙度小于10%,基质渗透率小于40mD。对于气田,基质孔隙度一般小于10%,基质渗透率小于0.5mD。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作为天然气的主要储藏之一,其成因和特征备受。本文将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作为主题,探讨形成该储层的主要因素及特征,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是指以砂岩为主要储集岩石,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低,储层压力较高的天然气储层。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 沉积环境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特定的沉积环境导致砂岩沉积物的沉积方式和沉积厚度会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例如,在盆地中心和盆地边缘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大,但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而在盆地边缘和斜坡上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小,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 成岩作用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砂岩沉积后,会发生压实、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这些作用会改变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例如,压实作用会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渗透率显著降低;胶结作用也会降低砂岩孔隙度,但渗透率降低程度较小;重结晶作用会改善砂岩的孔隙度,提高渗透率。

构造运动和古气候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构造运动会影响砂岩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古气候则会影响砂岩沉积物的成分和粒度,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砂岩储层的特征和发育。因此,在研究和应用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储层的特征和发育。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识别和开发难度较大。因此,研究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识别方法对提高天然气开采 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类型: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砂岩。这些岩石类型具有较细的粒度和较高的密度,导致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复杂性和隐蔽性。 结构: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结构复杂,包括层状、块状、不规则状等多种类型。其中,层状储层通常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块状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一类砂岩储层,其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一直是油气地质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本文旨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及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沉积环境等因素。 1.成岩作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岩作用会导致砂岩体孔隙度的减小,矿物胶结物的生成以及孔隙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过程中,成岩作用通常较为显著,导致储层渗透率较低。 2.构造作用:构造作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构造作用会引起砂岩的断裂、节理发育以及孔隙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储层的渗透性。尤其是构造变形较大的地区,低渗透砂岩储层相对较多。 3.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决定储层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沉积环境会导致砂岩的成分、结构及孔隙度的不同,从而影响储层的渗透性。在一些特殊的沉积环境中,低渗透砂岩储层相对较多,如盆地内部、深海环境等。 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一些特殊的地质特点,主要包括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孔隙结构复杂等。 1. 渗透率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通常较低,这是其与常规砂岩储层的显著区别之一。这意味着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更高的开发成本和更复杂的开发技术。 2. 孔隙度小: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较小,这直接影响了储层的吸附能力和储层容积,增加了油气的难采性。 3. 孔隙结构复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包括孔隙形态复杂、孔隙连通性差等特点,这使得储层的渗透性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受到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正确评价储层的潜力、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摘要:矿物含量高;成岩成熟度高,毛管压力高,孔半径小;沉积物成熟度低 等是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如果进行开采、钻井以及完井的工程,就 会引起巨大的危害,通常来说,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反映的都是低电阻率,所以,对这个类型油藏的开采与认知难度系数较大。本文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几个主要 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然后讨论了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怎样形成的,最后介绍 了裂缝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地质特征 引言:低渗透砂岩的优质储层中会进行发育,并留存着次生孔隙、原生孔隙 以及裂缝。若想简单的就可以留存原生空隙,满足的条件是压实作用低、埋深浅。在孔隙流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矿物质,其中绿泥石能够起到结膜的作用,大多数 情况下都在碎屑颗粒中,这种现象将抗压实性大大增加了,能够较好的保留原生 孔隙;成岩中会出现溶蚀的情况,主要是将岩屑与长石等进行溶蚀,其中有很多 稳定性低的颗粒,从而使得次生孔隙带状态稳定;次生孔隙带再次出现的因素为 方解石等胶结物溶蚀后以酸性孔隙流体为基础;影响裂缝的有断层、岩性以及褶皱,断层周边之所以时常出现裂缝带,是由于砂岩致密硬脆时才可以。对此类储 层的认识时间我国是比较早的,在十八世纪初,就探寻到了典型的特低渗油藏, 即延长油矿。在我国的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气藏的占比为三成。 1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 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压力敏感性强;结构与成分成熟度低;裂缝发育 以及储层物性差等都归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性当中。 1.1岩石学特征 在低渗透砂岩中,岩石特性各不相同,类型也多种多样,长石砂岩与岩屑砂 岩在低渗透砂岩中分布的最为广泛,并且有较低成熟度的结构与矿物,碳酸盐胶 结物与黏土矿物在其中的含量多。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在低渗透砂岩储 层的探究中优势大,开发便捷,成本低,效率高,南部油田的砂岩较为细腻,直 径大约零点二毫米,称之为中粒长石砂岩,呈次棱状;颗粒多、薄膜等是孔隙式 胶结的特性;颗粒的成分大多数是长石,含量大约在百分之五十;浊沸石与绿泥 石占填隙物的比例大。 1.2孔隙结构特征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孔隙的状态一般为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与原生粒 间孔都包含在内。孔隙形状不规整,一般的形状为多边形,喉道细是其的特征, 片状与管状占多数,其孔隙结构差。 1.3物性特征 在我国低渗透油田中,基质渗透率在四十毫升以下,基质的孔隙度在百分之 十以下。根据气田来讲,其基质渗透率在零点五毫升以下,基质的孔隙度在百分 之十以下。 1.4裂缝特征 成岩裂缝与构造裂缝这两个天然裂缝都出现在低渗透砂岩中,它们的储集性 能低,不过在渗透通道中是主要通道。 1.5非均质性特征 裂缝的发育趋势不同、裂缝的出现等是导致孔隙非均质性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裂缝的发育状况各不相同,从而让裂缝的渗透率差别越来越不同。

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的分析与研究

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为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滚动开发效果,改善油田低渗透非主力层系的开发现状。在储层特征分析、室内实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敏水锁分析数学模型和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外来固相颗粒等损害程度诊断经验公式,从而实现对储层分析的合理判断。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储层分析 伴随着油田开发难度不断增大,目前辽河油田等东部老油田大多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伴随高节奏地滚动勘探开发,开采难度不断增大;而油田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中高渗透主力油层进入高含水期开采,调整挖潜的重点也逐渐转向中低渗透储层。如何在新油田滚动开发的初期就针对储层分析的潜在因素尽早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何在油田根据储层分析的类型和损害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实施增产增注措施,是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基本思路 储层分析就是根据已开发油田的资料和积累的的经验,借助一些基本的储层信息,早期定性判断待开发油田类型,并定量估算可能的程度,改变以往依赖大量的室内分析和一系列流动实验进行评价,致使措施建议滞后于滚动开发生产实际需要的状况,从而实现油田的合理开采。众所周知,储层是油藏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即油藏本身的潜在损害因素,外因即开采过程中任何能够使储层分析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外部条件。储层分析研究是针对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评价其产生的结果,为解除已有的提供依据,即对已开采油田在储层潜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藏的开采历史和油水井生产动态资料,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及机理,评价所受的类型及程度,指导采油生产实践的有效技术。 二、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低渗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低孔、低渗、低孔喉,针对低渗透油藏潜在的主要损害类型,并根据相应的储层物性资料及配套的敏感性评价数据建立水敏水锁预测模型和流体评价预测模型。所谓水敏是指与储层不配伍的流体进入储层后,引起粘土矿物膨胀、分散运移,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的下降。水锁效应是指毛细管中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产生的附加阻力,主要表现为表面张力。下面以水敏为例说明建模过程。 引起储层水敏损害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内部的粘土矿物,而水敏损害程度则取决于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状态和储层的物性及孔喉结构。通过对水敏损害后渗透率恢复值与有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水敏损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某一单一的影响因素并无确切的函数关系。为确定储层水敏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选择由代表性的配套岩心试验数据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所谓聚类分析就是对事先不知道其相互关系的分类对象按照物以类聚的原则,根据分类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经分析,与水敏损害有关的主要参数是气体渗透率值、孔隙度、主要孔喉半径、粘土矿物含量、伊利石含量和分布状态、伊蒙混层含量和分布状态、绿泥石含量。为了建立水敏损害程度的定量预测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水敏损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适合低渗和特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砂岩储层。由于其储层条件较差,开发难度较大,但在当前石油勘探开发中,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意义重大。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孔隙结构、渗透性、成岩作用、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几个方面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研究。 一、孔隙结构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孔隙度较小。由于孔隙度较小,使得储层的有效储层厚度降低,储层的孔、隙介质相对封闭,孔隙连接性差。与高渗透储层相比,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孔隙度分布不均匀,孔隙类型多样化,这就增加了储层的开发难度和开发成本。 二、渗透性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性较小,压力梯度较大。由于孔隙度小,孔隙空间封闭,流体渗流路径复杂,孔隙连通性较差,这些因素导致储层的渗透性较小。在开发低渗透砂岩储层时,需要采用一系列增渗措施,如水力压裂、酸化处理等,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提高开发效率。 三、成岩作用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低渗透储层由于长时间的成岩作用,孔隙结构逐渐被胶结物填塞,孔隙度减小,渗透性降低。在勘探时需要对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定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量分布规律,指导勘探开发工作。 四、储层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储层特征主要表现在可压缩性大、孔隙结构复杂、油气运移困难等方面。由于孔隙度较小,油气在储层中的运移受到一定的限制,造成了储层的储集性能较低。由于油气的可压缩性较大,导致储层开发过程中易发生储层压缩引起的油气减产和提高开发成本。 五、形成机制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制是指储层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条件。通常情况下,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与古地貌、成岩作用、构造变形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沉积环境、沉积作用、流体作用等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深入研究储层的形成机制,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指导勘探开发方向,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一、引言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一般渗透率小于0.1md。由于渗透率低,传统的原油开采技术通常无法有效开发这类储层,因此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储层岩性特征、渗透率分布规律、成因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有效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储层岩性特征 1. 岩石组成 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由石英、长石、云母、伊利石等矿物组成,其中石英矿物含量较高,占据储层的主体成分。 2. 孔隙结构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晶间孔、晶内孔、溶孔等。溶孔是储层中最主要的孔隙类型,其分布不均匀,对岩石的孔隙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孔隙连接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连接性较差,孔隙之间的连接通道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储层的渗透率较低。 三、渗透率分布规律 1. 渗透率非均质性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分布通常呈现出非均质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垂向和平面上的变化。在同一水平层面上,不同井段的渗透率有时相差甚远。 2. 渗透率分布规律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岩石孔隙结构、岩性组成、构造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成岩作用等。渗透率分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四、成因分析 1. 地质构造

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受到多期次的构造变形作用,包括褶皱、断裂、隆起等。地质构 造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具有重要影响,构造对储层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2. 成岩作用 低渗透砂岩储层经历了多期次的成岩作用,其中包括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这些成 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油气充注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油气充注是影响储层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油气充注会改变储层的 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因此对开发潜力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五、总结 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复杂的岩性特征、非均质的渗透率分布规律和多种成因影响。在 实际开发中,需要综合考虑储层的这些特点,采用合适的开发技术和方法,才能有效开发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潜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促进油气资源的有效利用。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地下油藏中的石油开采到地面,并进行加工、运输和销售的过程。而低渗透砂岩是一种油田储层的类型,其开发技术一直是油田开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将对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一、低渗透砂岩概述 低渗透砂岩是指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在这种储层中,石油被储存在岩石的微小孔隙中,导致油气的开采困难。目前全球石油资源消耗加速,高品位储层资源已经逐渐枯竭,而低渗透砂岩储层由于其储量大、分布广、潜力大等特点,成为了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1. 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垂直井的基础上延伸出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来增加油管与注水管的接触长度,提高油井的产量。这种技术通过改变井眼的方向,使油管和注水管沿着低渗透砂岩层的方向延伸,增加了与油层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开采效率。水平井技术还可以减少地面井口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2. 酸化技术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石油往往难以自行流出。通过酸化技术可以改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促使石油流出,提高了开采效率。酸化技术主要通过向井下注入酸液,溶解岩石中的碳酸盐和铁笋等物质,扩大岩石的孔隙度,增加储层的渗透率,从而提高了石油的开采效率。 3. 气体驱替技术 气体驱替技术是一种通过向储层注入气体,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流动性来推动石油流向采油井口的一种开采方法。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而言,采用气体驱替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采收率。通过注入CO2、天然气或氮气等气体,可以改变储层中油水界面的张力,并推动石油流向井口,从而提高了采油效率。 5. 植物根系渗透技术 植物根系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渗透作用来改善地下水环境和土壤结构的一种技术。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中,通过向井下注入植物根系渗透液,可以促使石油流向井口,提高了采收率。植物根系渗透技术还可以改善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结构,从而提高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华池地区长8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华池地区长8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 化 廖朋;王琪;唐俊;郝乐伟;田兵;韩元红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5)009 【摘要】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线衍射和常规物性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华池地区长8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展开研究,同时结合埋藏史分析,恢复了储层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长8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2亚期,主要经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烃类侵位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根本原因,它们分别使平均孔隙度损失17.2%和14.7%.在孔隙演化过程中,早成岩阶段A期的压实作用和中成岩阶段A2亚期的自生黏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造成孔隙度大幅降低的2期成岩作用;早成岩阶段B期因持续时间较短而损失较少的孔隙度;早成岩阶段A期产生的次生孔隙基本上都被微晶方解石充填,而中成岩阶段A1亚期的有机酸溶蚀作用有限,仅产生约0.6%的孔隙度.定量孔隙演化过程与油气充注史的结合显示出研究区长8“先成藏后致密”的特点,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奠定基础. 【总页数】11页(P3200-3210) 【作者】廖朋;王琪;唐俊;郝乐伟;田兵;韩元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内

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 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4.6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J], 王妍芝;陈石虎;杨超 2.华池油田华152区长3油层组砂岩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李群;郭建华;郭宇航 3.华池油田华152区长3低渗透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J], 汤子余;李群;吴正伟;张顶学 4.致密砂岩孔隙演化特征及其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南延长组长8储层为例 [J], 肖晖; 王浩男; 杨引弟; 柯昌艳; 折海琴 5.储层特征与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储层为例 [J], 刘林玉; 王震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1.引言 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md)的油田,其压裂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相对困难。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研究是提高油气产量、减少资源浪费的关键一环。本 文将重点探讨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2.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岩性、渗透率、孔隙度和裂缝发育等。低渗透油藏 常见的储层岩性有砂岩、白云石和页岩等,渗透率通常在1-10 md之间,孔隙度往往较低,大多数低渗透油藏的孔隙度在5%以下。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情况复杂,对油田的开发提出了挑战。 3.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1)压裂技术 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施工注入液压力将岩石破碎裂开, 增加储层连通性,提高孔隙中的油气流动性。常用的压裂技术有液体压裂、气体压裂和酸 压裂等。 (2)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技术通过钻探一条倾斜井眼并延伸至储层中心,增大油水接触面积,提高井眼 周围储层的采收率。水平井技术能有效改善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果,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率。 (3)油藏改造技术 油藏改造技术是通过注入石油烃类、表面活性剂等物质来改变低渗透油藏的物性,提 高渗透率和孔隙度。常用的油藏改造技术有溶解烃改造、表面活性剂改造和聚合物改造 等。 4.低渗透油田地质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研究是为了深入了解储层特征和裂缝发育情况,为油田的开发和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渗透率和孔隙度的测定、 地层分析和沉积地质学研究。 (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研究是低渗透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油藏周围的断裂、背斜和沉陷状况,为压裂设计和井网布置提供依据。 (2)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是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岩芯分析、测井和岩石矿物学研究,了解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和溶解特征,为压裂设计和油藏改造提供依据。 (3)渗透率和孔隙度测定 渗透率和孔隙度是评价低渗透油田储层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实验室测定和地质工程方法,获取准确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数据,为油田开发和模拟提供依据。 (4)地层分析和沉积地质学研究 地层分析和沉积地质学研究是了解低渗透油藏沉积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地层划分、相序分析和颗粒粒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储层的来历和分布规律,为油藏改造和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作者:许小溪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0期 [摘要]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是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和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但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等多因素的影响,低渗透储层成因复杂、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了低渗透储层评价的精度。因此在低渗透储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储层特征研究,明确成岩相及微观孔隙结构的展布特征,对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结构;低渗透储层 中图分类号:TP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63-01 1.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致密、不均一性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成岩作用的研究深化了碎屑岩储层地质学理论、精细描述了油气储集空间形成机理和次生孔隙发育带,加快了油气勘探和开发的进程。目前国内学者对成岩作用的研究主要参照应凤祥等对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定义。研究思路一般包括分析地质背景,了解沉积相展布特征;岩石薄片分析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类型及特征;成岩阶段划分、成岩相分析及孔隙演化特征等方面。成岩阶段主要在中成岩阶段,中期成岩作用改变和影响砂体的储集性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粘土的转换主要发生在低温向高温的稳定转换时期,例如高岭石转换为迪开石;高岭石到伊利石,蒙脱石到伊利石;磁绿泥石,钛云母,三面八体蒙脱石转化为绿泥石。 2.斜长石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 3.孔隙充填胶结的形成,例如铁白云石,钛白云石,方解石,菱铁矿,石英此生加大,重晶石,硬石膏,粗晶黄铁矿胶结。 4.地层格架中的颗粒溶蚀与碳酸盐和硫酸盐的胶结。 5.石英颗粒的压溶作用,这些是由于云母和伊利石的出现而加速了这个过程。 2.成岩作用早期对深部储层质量有好坏两面,积极作用包括通过早期的孔隙附着胶结物来抑制压实作用和石英后期胶结,消极的影响包括胶结物和早期形成的高岭石充填孔隙,这些高岭石含有钾长石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伊利石的残余物,这些可能依靠他们的结构来阻塞毛孔与孔喉。绿泥石晶体比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孔喉阻塞,特别是在中粒-粗粒砂岩中。 3.在中期成岩作用过程中,石英胶结是一个对储层质量不利的过程,同时还会造成砂岩非均质性。石英胶结的分布很大程度与前面讨论的颗粒膜层,成岩矿物等有很大联系,因此在层序地层背景下可能得到预测。石英胶结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包括前面详细讨论的硅质物源。石英颗粒的压实溶解被认为是在埋深超过3千米的砂岩重要的硅质来源。石英颗粒的压实溶解沿着以下位置得到加剧(1)缝合线位置,这主要发育在粘土纹层与富云母,泥内碎屑纹层附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砂岩储层,由于 其特殊的地质特征,使其开发和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低渗透砂岩储 层的特征研究对于有效开发和利用这类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渗透砂岩 储层逐渐进入开发后期,而低渗透砂岩储层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低 渗透砂岩储层的储量巨大,但由于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开发难度大,需要深入研究其特征和开发技术。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背景包括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 地质构造特征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对于目前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现 状和面临的挑战也需要全面了解,才能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效 的参考和指导。通过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 实践,提高开发效率,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油气储集层,由于其孔隙 度低、渗透率小,使得油气开发难度大,需要针对其特殊的地质特征 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意义在于提高油气勘探 开发的效率和技术水平,为优化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和性质,可以有效指导储层评价、改造和开发工作,为油气生产提供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支撑。 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还有助于提升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水平,推 动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储集规律和勘 探方法,可以帮助优化勘探开发方案,提高勘探成功率和资源采收率。深入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对于推动我国油气产业转型升级,实 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 2.1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分析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一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油气储层, 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工程性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往往比 较复杂,主要由微孔、裂隙和胶结体组成,孔隙度通常在1%以下,渗透率在0.01~1mD范围内。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存在细小颗粒物的堆积,导致油气运移困难,油气储集不易形成。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石 力学性质较差,容易发生压裂破坏和岩溶塌陷等现象。 针对以上特征,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储层孔隙结构、岩石颗粒组成、物性参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 更好地了解该类储层的特点,为后续的评价和开发工作提供依据。深 入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油气藏,提高勘探 效率,为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 低渗透砂岩储层评价方法

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杨朝蓬;高树生;刘广道;熊伟;胡志明;叶礼友;杨发荣 【摘要】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是开发致密气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进展进行调研,总结了目前致密气渗流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苏里格致密砂岩气田的岩样进行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结合目前低渗砂岩气藏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的展望.致密气的有效应力表达式、压裂气井的高速非达西渗流、含水致密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水膜厚度对气藏开采的影响,致密气的储层物性分析是今后研究的方向.%The percolation mechanism of tight gas reservoir is the basic theory of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ight gas reservoir was surveyed. The stress sensitivity of core samples in Sulige gas field was studied through experiment. In the meantime, the progress of percolation mechanism of tight gas reservoir was presented associated with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 The expression of effective stress of the tight gas reservoir, the non-darcy seepage flow of the fractured gas well, the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the water film thickness and the petrophysical analysis of the tight gas reservoir need are will studied in future.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2(012)032 【总页数】8页(P8606-8613)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应力;滑脱效应;高速非达西;启动压力梯度;水膜厚度

西湖凹陷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差异成因

西湖凹陷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差异成因 黄导武;段冬平;刘彬彬;刘英辉;黄鑫 【摘要】西湖凹陷X气田花港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储层整体为低渗-致密,内部发育常规物性“甜点”.从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包括孔渗、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等)出发,评价了研究区储层微观特征,细分了储层沉积微相并总结出不同微相的差异及成因,进一步预测了“甜点”的分布.研究区共发育5种沉积微相,其中粗粒心滩和砾质辫状水道微相带岩石抗压实作用强,原生孔保存好,溶蚀作用发育且黏土矿物以衬里型绿泥石为主,共同抑制破坏性成岩作用,从而形成“甜点”;细粒微相带岩石抗压实作用弱,流体流通不畅,溶蚀作用的产物迁移受阻,在原地形成搭桥状-丝缕状伊利石,从而造成储层致密化.粗粒心滩为研究区最佳的沉积微相,粗粒心滩型“甜点”广泛发育于辫状水道中,在研究区东部与南部发育,可进行井位部署.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19(031)003 【总页数】9页(P99-107) 【关键词】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甜点”成因;西湖凹陷 【作者】黄导武;段冬平;刘彬彬;刘英辉;黄鑫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335;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335;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335;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335;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3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 近年来,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北美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和开发程度较高,自2008年进行规模开发以来,其产量持续保持在1 200×108m3左右,而我国致密砂岩气藏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也已经实现规模开发[1-2]。近年来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部发现了多个大型低渗-致密砂岩气田,储层为多套单层厚逾百米的大型辫状河沉积体[3],物性表现为常规-低渗-致密复合的强非均质性特征。受制于较高的环境、技术和经济成本,更为详实可靠的储层研究和评价是海上低渗-致密砂岩气田经济有效开发的前提。 近年来,低渗-致密砂岩气储层的地质特征、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是研究的热点[4-7]。西湖凹陷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分析表明,沉积环境、压实作用、黏土矿物类型及含量、溶蚀作用、异常压力和深部热液等因素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8-10],但不同研究区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成岩作用增加了储层物性的不均一性[11]。本文以西湖凹陷某气田花港组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137 m连续取心的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不同岩相的发育概率及其控制的物性分布区间,系统研究沉积微相、岩石结构、成岩作用、黏土矿物演化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强非均质储层内部“甜点”的宏微观特征并总结其成因差异,落实“甜点”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1 研究区概况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的中部,是目前东海地区已发现油气规模最大的凹陷,面积为5.18×104km2;总体呈北东方向,自西向东可划分为西部斜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