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第三章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导教案

【学习目标】

考纲点击热门提示

1. 农业区位因素 1.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4. ※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区种类及主要粮食作物散布特

点。

【要点难点】

1.要点:农业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种类。

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区种类的形成。

【学法指导】

1.经过事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剖析农业地区种类形成的主要原由和主导因素,建立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点。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生产活动的定义:

(学生活动:察看、对照图 3.1 和 3.2 ,认识不一样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别;理解农业区位

的含义)

2、农业区位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这些因素就是。

农业的区位选择,本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

(学生活动:剖析图 3.3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

3、( 1)区位选择的本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影响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等。(详见补

充部分)

二、农业地区的形成

1. 形成动植物的不一样地区散布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区差别

2.本质:就地取材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特色:同一农业地区内,农业生产的条件、构造、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拥有同样的特

征。

实例剖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假如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著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种植,但成效不好。

()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严寒,为何农业种类不一样。( d )(4)一山有四时,十里不一样天。()

(5)杭州市四周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6)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7)20 世纪 80 年月以来,我国有计划地成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以下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进行搭配:

A.古巴的甘蔗( 1)浇灌水源

B.黑龙江省的大豆( 2)酷热的天气

C.河西走廊的粮棉( 3)地形

D. 横断山区立体农业( 4)土壤

E.江南丘陵的茶树

阅读课本P44 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千篇一律的。

4、在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一般来说因素是比较稳固的,而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跟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类能够改造和利用自然因素,进而削弱了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某个区位因素发生变化会致使其余区位因素变化,特别

是、、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愈来愈重要。

二.农业地区的形成:联合课本44 页事例达成 P44 活动题

1、观点:农业地区是指在必定的和必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

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2、标记:同一农业地区内,农业生产的、、、等拥有相同的特色。

3、形成:农业地区的形成,是发展农业、合理利用的结果。

4、澳大利亚混淆农业:该国家农业主假如和相联合的农业地区种类。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市场的主要供给国,也是世界的主要产地之一,仍是世界

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其领土东南部的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读课本45 页图: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混淆农业形成和散布图,剖析其形成区位因素。

1、澳大利亚混淆农业生产特色:

项目

生产方式

经营方式

科技应用

农业专业化

2、澳大利亚混淆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位条件区位优势自气候

然地形

因土壤

素水源

区位条件区位优势

社人口密度

会交通

经市场

济机械化

因科技

素政策

【讲堂练习】一、选择题

1.以下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是

()A.东北平原发展耕种业,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

B.我国南方和东北的很多山区,适合发展林业

C.我国南方水分和热量充分,合适发展水稻栽种业

D.在北京、上海等四周,常常形成以生产农副产品为要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2.欧洲北海沿岸多种甜菜、马铃薯等作物,极少种谷物,形成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生产习惯B.市场需要C.地形特色D.天气条件

3. 决定以下农业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区位因素挨次是()

①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②上海郊区的乳畜业③古巴的甘蔗④长江三角洲设商品粮基地

A.①天气②市场③政策④地形B.①地形②市场③天气④政策

C.①地形②土壤③科技④政策D.①水源②政策③天气④市场

4.决定农业生产种类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交通运输条件B.市场需求量C.国家政策 D .光热和降水

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类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天气B.水源C.地形 D .市场

6.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胜的区位条件是()A.天气酷热,终年润湿多雨B.地势平展,土壤肥饶

C.劳动力资源丰富D.临太平洋,便于商品经营

7. 19 世纪中叶从前,环地中海地区水果、蔬菜、花卉不可以大批生产的主要原由是()A.自然条件不合适花卉生长B.交通不便 C .花卉生产技术水平低 D .没有浇灌水源8.我国有“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记录, 造成这类差别的主要原由是()

A.土壤性质不一样

B.天气条件不一样

C. 地形条件的差别

D.市场需求不一样

9.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详细是指()

A.某事物的地理地点B.某事物的构成因素

C.某事物的地理地点与某事物与其余事物的空间联系D.某事物与其余事物的时间联

10、适合水稻生长的天气条件是()

A .夏天酷热干燥,冬天平和多雨C.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派平均

B .夏天或整年高温多雨D.季民风候以及地中海天气

二、综合题

11、影响某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好多,此中必定会有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

(主导因素)。找出以下某地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主导因素农业生产主导因素农业生产

A 珠三角的三季稻,东北的甜菜 D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B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E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C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F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种植

12.读右图,该镇四周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五种

农业,请在 A、B、C、D、E 五个区位安排这五种农业,并说明原

由。

13.以下图是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劳力数

C D量质量

天气

社会经济因素

农产品

A 因 E

加工厂

农业生产

水源

B

废渣、废水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农业区位因素:

A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 D __________E

(2)除图中列出的各样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等。

( 3 )世界各地农业生产受不一样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____________种类。同一种类内,农业生产的条件、构造、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拥有同样的特色。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当按照_____________ 原则。

(4)假如对 A 、B 等自然因素利用不妥,简单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5)写出以下农业种类的最主要区位因素。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________ 新疆的长绒棉生产:_________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 ___________ 海南岛的橡胶园: ____________

14.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区种类,

并说明原由。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剖析农场在P 农田栽种花卉的有益条件:

参照答案

1-5 DDBBC 6-10BBBCB

11、A 热量B水源C地形 D 市场 E土壤F科技

13、( 1)地形土壤政策交通运输市场(2)科技(机械)(3)农业地区

就地取材( 4)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等(5)地形光照市场热量14、( 1)混淆农业该农场同时经营栽种业和畜牧业,栽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农场收入

中各占必定的比率( 2) P 农田邻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水源充分。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3. 能够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3. 人文因素: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 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2. 概念解释: 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以及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自然因素: 讲解不同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通过案例分析不同自然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人文因素: 讲解不同的人文因素,包括农业技术、交通、市场和政策等。通过案例分析不同人文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5. 综合分析: 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地区进行研究和分析。 6. 总结: 通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组织讨论法: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不同区位农业生产影响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和总结等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班级内设立小组或班级竞赛,以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 1. 农业区位因素 2. 自然因素 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3. 人文因素 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7. 经典案例: 江南水乡地区 自然因素:充沛的雨水和湿润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人文因素:古代农业技术水平高,发展了灌排系统。现代市场需求大,水稻的收购、加工等环节比较完善,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总体评价:江南水乡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加持,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熟记农业区位的含义; 2.记忆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并能根据资料分析出影响某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3.能举例说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及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4.通过案例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 【基础导学】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同一农业地域内, 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反馈练习】 1.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 D A.农作物的合理分布 B.对气候资源的合理作用 C.对农产品市场的正确选择 D.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图为 “新疆2001~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 变化图”。据图完成第2~3题。A 2.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B

A.市场狭小 B.水资源紧缺 C.价格低廉 D.劳动力严重短缺 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据 此完成4—5题。 4.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B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5.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 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 与自然状态相比 B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6.环地中梅地区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主要得益于C ①市场条件的变化②机械化的推广③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④水源条件的改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读下图,该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五种农业,请在A、B、C、 D、E五个区位安排这五种农业,并说明理由。 A理由 B 理由 C 理由 D 理由 E 理由 1—6 DABBBC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3.1.1农业区位因素学案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的区选择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学会判读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重点) 3.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 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 知识点一:农业1.农业:是人类利用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的物质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 特点举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季节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区位的含义 区位绝对区位 相对区位 ①以为主(如、) ②以为主(如、乳畜业)

日温差影响作物的品 质 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瓜果糖分积累多,品质好 地形海拔影响农 业生产 的类型、 规模及 机械化 程度 平原地区一般地势 平坦,适宜发展种植 业;山地、丘陵坡度 较大,适宜发展林 业、畜牧业 ①江西省鄱阳湖平原成 为稻米产区,而赣南丘陵 则发展了林果业; ②东北平原农业生产规 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坡度 土壤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土壤结构、肥力、土层 厚度以及酸碱度等影 响作物的生长 根据不同的 土壤类型,种 植适宜生长 的农作物 ①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 酸性,适宜种植茶树、柑 橘;②碱性土壤适宜种植 沙棘、枸杞等 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 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 保证,而干旱半干旱地 区发展农业则需要急 定的灌溉水源 旱地区的农 业主要布局 在河湖水、地 下水和冰雪 融水等灌溉 水源丰富的 地方 我国新疆地区的绿洲农 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 择的影响 实例 市场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 类型、_____和_____关注市场动 态,种植市 场需求量大 的农作物 城郊地区距城市 近,多种植蔬菜、 花卉、水果等农产 品 技术良种 培育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 量,增加作物产量,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 产范围 农业技术通 过改善自然 条件和社会 经济条件来 影响农业的 区位选择 ①杂交水稻的发 明;②美国中部平 原农业生产机械化 水平高,劳动生产 率高③温室大棚的 使用使反季节蔬菜 得到普及 农机 使用 科学 灌溉 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 运人和农产品运出对产品保鲜要求高的乳畜业和园艺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地区 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劳动力丰富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导学案 (8)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标 解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结合材料,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 自主学习 基础填空 1.农业及其特点 (1)农业:人们利用① 的自然生产力,栽培② 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特点:③ 性、季节性和④ 性。 2.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2)含义:一是农业所选定的⑤ ,二是农业与相关地理因素的⑥ 。 3.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⑦ 、⑧ 、土壤等。 (2)人文因素:包括市场、⑨ 、政策法规、资金、 、 、历史、 文化、政治等。 4.农业区位选择:要做到 ,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自主学编号 31116 班级: 姓名:

自我检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因此要遵循因时制宜原则。() 2.农业区位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3.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主要受政策法规的影响。() 知识整合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 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 的气候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 种和耕作制度 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 业;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 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 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 展畜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 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如东南丘陵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 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 导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2.人文因素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评价某种农业地域的区位条件 二、案例情景 情境:欧洲的菜篮子——西班牙埃尔埃希多在数万公顷的山坡上和一望无际的地中海滩涂中有许多塑料温室,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穿过星罗棋布的新兴小城镇,路上昼夜奔驰着满载新鲜蔬菜的冷藏集装箱运输车。这里是有“欧洲蔬菜之都”称号的西班牙南部阿尔梅里亚省埃尔埃希多地区。谁能相信,这里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不景气的牧场,收获微薄的葡萄园,毫无价值的地中海滩涂,就是当年这里的资产。然而,几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辛勤的人们却在这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绿色奇迹。目前这里每天平均向欧洲国家运送400个冷藏集装箱的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不间断。 图1为阿尔梅里亚省在西班牙的位置图2为埃尔埃希多在阿尔梅利亚省的位置 (一)过去篇:走进埃尔埃希多,看清农业区位之优劣材料一:大部分地貌为山地、丘陵和沿海滩涂。这里曾经是土壤贫瘠、烟稀少的荒芜之地。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材料二:图3为埃尔埃希多地形,图4为该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图 图3 埃尔埃希多地形图4 该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二,评价埃尔埃希多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二)现在篇:深入埃尔埃希多,探究农业发展之出路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西班牙政府颁布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吸引本地以及外地农民和外国移民从事土地开发。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从以色列等国引入滴灌技术,同时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改良: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过去的荒芜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然而温室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温室农业迅猛发展还导致西班牙沙漠增多,据2000年会议所提供的数据,西班牙1/5的土地被严重破坏,已逐渐荒漠化。 (2)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地区针对缺水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6分) (3)说明“三明治”式土壤改良方法的合理性。(6分) (4)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三、课堂小结(构建知识体系)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 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教学重难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是指与其他事物的。 2、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3、农业是指直接从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条件密切相关。 4、从广义上说农业包括、、、、。 5、农业生产的特点:、、。 6、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7、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 . 8. 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 9、农业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0、农业的区位因素之中:因素是比较稳定的,而和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课堂导学案】 一、农业自然区位因素 【合作探究1】 阅读教材59页,回答下面问题。 1、农业生产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完成课本60页活动题。 二、农业技术经济因素 【合作探究2】 1、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分别对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

三、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61页,完成62页活动题。 【归纳总结】自己归纳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体系图。 【当堂检测】 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是 ( ) A.东北平原发展耕作业,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 B.我国南方和东北的许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C.我国南方水分和热量充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D.在北京、上海等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农副产品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2.欧洲北海沿岸多种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很少种谷物,形成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生产习惯 B.市场需要 C.地形特点 D.气候条件 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区位因素依次是 ( ) ①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②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③古巴的甘蔗④长江三角洲设商品粮基地 A.①气候②市场③政策④地形 B.①地形②市场③气候④政策 C.①地形②土壤③科技④政策 D.①水源②政策③气候④市场 4.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 ) A.交通运输条件 B.市场需求量 C.国家政策 D.光热和降水 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 6.我国有“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记载,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性质不同 B. 气候条件不同 C. 地形条件的差异 D. 市场需求不同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原卷+答案)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 (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________,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________、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________、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②水源:临近________,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缺乏水源不能进行________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③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________有所不同。 ④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 ①市场:消费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交通:农产品运往________,需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________、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其他因素:资金、________、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市场:________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2.科技: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________、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1) 农业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利用图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重难点】 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重点)1、运用所学原理学会合理选择、评价农业区位。(难点) 导学流程:【了解感知】 一、农业区位因素 :包括________、交通运输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 ___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2) ______________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教材P60 活动·思考 ①气候、土壤。(甘蔗的生长习性是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古巴气候湿热,土壤肥沃,适宜甘蔗生长。) ②光照。(吐鲁番盆地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对长绒棉和葡萄优良品种的形成非常有利,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长绒棉和葡萄生长良好。) ③地形。(天山位于纬度较高的西北内陆,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明显。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

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甸(夏季牧场);冬季牲畜过冬的牧场则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圈棚中饲养。) ④地形。(由于其海拔不同,热量分布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生长期越短。因此,不同海拔地区的农作物的品种也不同。) 二、教材P61 活动·思考 ①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改良基因。 ②高度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度机械化,农业机械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向发展,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农业工人。) ③先进的滴灌、喷灌技术。 (以色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为20~500毫米,且分布不均。水资源严重贫乏,灌溉成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一方面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将北部水资源输送到南部甚至深入沙漠,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连成一张巨大的网;另一方面,以色列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至植物最需要水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使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三、教材P62 活动·思考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扩展。 ②荷兰素有“鲜花王国”和“郁金香王国”的美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鲜花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其鲜花的销售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③市场(上海市人口众多,在郊区形成一些乳牛场,为市民供应鲜奶和奶制品。丹麦奶牛的奶质优良,饲养来自丹麦的奶牛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 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⑤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之经营规模就会缩小。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了1996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严重的滞销情况。 【深入学习】 一、农业区位分析 (1)宏观角度分析原则 根据经纬度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习性进行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林业——山地与丘陵;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或水库。 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湿润的亚热带;甜菜——气候温和的中温带;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或水分充足的沙漠绿洲;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甜菜、沙棘、枸杞等。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一、明确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判断某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并识记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难点: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 1、农业分类:、、、、。 2、农业生产特点:、、。 3、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1)气候:、、、等条件影响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及产量。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应根据温室效应原理,推广______生产,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__因素,调节、、等因素,生产反季节蔬菜。 (2)土壤:是农作物所需的主要来源,因此土壤的对农业的影响较大。 (3)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平原适合发展;山地适合发展 ) (4)水源:是、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农业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4、农业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和。 (2)交通运输: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3)政策:政府用来、的重要手段。 (4)劳动力:劳动力的和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5)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使土地 大幅度提高。 5、特别提示 主要因素:指区域符合某种农业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若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的分布。 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的限制性因素。 (当这个制约因素得到满足、改善时,该因素往往成为主导因素。) 填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1)天然橡胶种植园。 (2)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3)大城市郊区乳畜养殖基地。 (4)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5)冬季,南方的蔬菜出现在东北。 (6)我国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7)以色列的无土栽培蔬菜。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学习目标] 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难点] 农业区位因素 预习案 I课前预习 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受到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II、课前自测 1.宁夏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劳动力 C.气候 D.市场 3.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政策B.交通运输 C.科技D.市场需求量 4. 下列关于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不科学的是() A.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B.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业 C.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 D.由于农产品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园艺业和乳畜业的区位将不受交通条件的制约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出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探究一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导区位因素: (1)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 (2)我国取消了农业税,使粮食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3)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4)海南水稻一年三熟 (5)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 (6)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供应基地 (7)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8)单产相同的条件下,海南水稻产量比东北高 (9)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探究二

读上图,讨论分析:乳牛业、花卉、小麦三种农业生产活动应分别分布在图中A 、B 、C 何处?理由是什么? 探 究 三 读“我国北方某镇周围农业布局图” A 、 B 、 C 、 D 四处发展棉花 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A 处宜发展______,因为这里地形______,耕地面积____; ②B 处宜发展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 ③C 处宜发展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为市民提供新鲜产品;④D 处宜发展______生产,因为______地形不便耕作。 探究四 读下图,回答问题。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1)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2)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3.2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及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过程及方法 (1)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主要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三、教学难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分析 2 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及区位选择 四、主要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谈话法 五、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内容。想一想人类主要从事哪些生产活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三大产业活动中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师】什么是农业?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1、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PPT】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师】农业生产的对象是什么?(动植物)动植物生长受什么条件影响最大(自然因素) 【PPT】景观图片:我国农业的空间格局体现出南稻北麦,冬耕西牧的特点,反映出农业有什么特点?(地域性)农民一年当中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反映出农业生产还具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 【过渡】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以后,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农业格局能不能调换一下?(不能)为什么?(农业生长受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板书】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类比这个方法我们想一想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从大的方面有哪些?(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经济因素)这三大类因素具体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我们接下来重点分析。 首先学习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提起自然因素,大家说自然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呢?(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熟悉自然因素各个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PPT】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大,有利于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昼夜温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导学案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1)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自主学习】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含义: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 (1)自然条件: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 (2)科学技术: ①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②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③信息化: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社会经济: 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其中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二、农业布局 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3.原则: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4.世界农业的变化特点: (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6)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判断正误 (1)苹果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水果,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 ) (2)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 (3)冬天北方地区居民可以吃到海南的西瓜,得益于交通的发展。( )

高中地理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导学案

高一地理课时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编号: 第1页

第2页 训练展示学案 学生笔记合作探究 先独立完 成训练展 示题,然 后小组讨 论。 【探究1】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为“奇异果”(乙图)。 奇异果在生长过程中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中。新西兰的奇异 果高度集中种植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 世界第一。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甲图为新西兰北岛地形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 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 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 【探究2】 山东省寿光市是冬暖式大棚的发祥地。海南是全国的蔬菜基地。图1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北京市蔬菜供应地寿光及海南的运输路线图,图2是山东半岛的地形及交 通分布图;图3为冬季暖式大棚模式图,据此回答问题。 (1)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2)与山东寿光相比,海南岛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 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第3页 当堂检测学生笔记 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当时的县委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 A.光热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2.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旱涝灾害频繁 B.种植经验缺乏 C.劳动力 D.机械化水平低 3.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湖众多②政策引导③兴修水利④科技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慕尼黑(德国南部城市)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据此完成4-5题。 4.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A.高度发达的交通网 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C.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5.与一般郊区农业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 A.种类多 B.成本低 C.新鲜度高 D.品质佳 海水稻其实并不是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它生长在海边海水短期浸泡过的盐碱地中,所以被称为海水稻。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据此完成6-7题。 6.即使生长在盐碱地中,海水稻仍然获得高产,其主要原因是() A.水源充足 B.科技水平高 C.劳动力丰富 D.土壤改良 7.推广海水稻种植可以使我国() A.大量出口稻米 B.农业结构优化 C.人口素质提高 D.人口容量增加 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生长适宜温度为10 ℃~22 ℃。兰州市郊(海拔2 000~2 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下图示意兰州市区(海拔1 520 m)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主产区娃娃菜品质优良的原因有( ) ①水源充足②气候冷凉 ③土质疏松④空气潮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为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该主产区最 适宜种植娃娃菜的时段是( ) A.2~5月 B.5~8月 C.6~9月 D.9~12月先独立完成训练展示题,然后小组讨论。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导学案 (20)

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区位条件。 2.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分布及特点。 3.运用资料,分析影响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区位因素及发展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1.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对标导学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季风水田农业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为什么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二、自学静悟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2.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方式如何? 3.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是什么?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三、合作学习 【探究一】比较中美两国商品谷物农业 2017年3月21日,中美两国商会发布《充分释放中美农业合作的巨大潜力》报告,呼吁中美两国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释放两国农业合作的巨大潜能,提高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国际竞争力。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1.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美国玉米带中国玉米带纬度37°N~45°N42°N~46°N 地形平原平原 土壤有机质3%~6%2% 降水量/mm500~700450~650 无霜期/天160~200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50%50%~60% 玉米单产/(kg·hm-2)7500675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探究二】大牧场放牧业 材料一: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这些国家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早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在澳大利亚、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大牧场放牧业具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材料二: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 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 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 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就 在这里自由地放牧。欧洲人到来之后,潘帕斯草原逐渐 被四周围有铁丝网的大型牧场所分割,粗放的自给自足 的放牧业被密集的商品牧牛业所取代。 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铁路的贯 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为了保证潘帕斯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潘帕斯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 1.据材料一,总结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及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地理必修二学案NO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第七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以寿光农业为例人类产业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深受地理环境影响,地理环境为产业活动提供了资源和空间。人类通过各种产业活动,成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寿光是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先行区,多年来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外开放和农村改革等方面,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本单元以寿光农业为例,探讨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与农业的发展方向。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寿光农业发展的历程,能准确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通过对区位的学习,能够归纳出分析某种产业区位条件的一般思路。 单元学习任务 本单元要走进寿光,感受科技给当地农业带来的影响,分析寿光成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原因,寿光农业经济再腾飞路在何方呢? 【核心任务】 评价寿光农业区位发展条件,归纳分析产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思路。根据某地区位条件,预测一种新的产业部门。 【任务路径】 【核心任务】 评价寿光农业区位发展条件,归纳分析产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思路。根据某地区位条件,预测一种新的产业部门。 【任务清单】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设计一个推介会,向大家介绍你比较熟悉的某一特色小镇(如寿光市稻田镇),说明影响该地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设计并完成一次家乡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研学旅行。 【评价量规】 表现推介会星星口袋 水平一 能够收集与产业相关的人文地理信 息,开展社会调查;简单辨析日常生活区 域内某产业的部分区位因素和特点。 ☆ 能简单介绍特色小 镇,并大体上说明影响该 小镇布局的区位因素。 ☆ 同学们,本 单元的学习即将 结束,请你根据 自己的真实水 平,点亮左侧星 级评级卡里的星 星,并盘点一下 自己的真实表 现! 得星总数 水平二 能够参与社会调查,能够归纳寿光农 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主辨识寿光农业的 区位因素。运用实例说明寿光农业区位的 时空变化过程,并设计出思维导图。 ☆☆ 能清晰条理的介绍特 色小镇,并具体说明影响 该小镇布局的区位因素。 ☆☆ 水平三 设计的思维导图能够准确地反映出 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发展变化,并能够形成 分析产业区位的一般思路。 ☆☆☆ 能根据该特色小镇的 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 资源,预测该特色小镇未 来的发展方向。 ☆☆☆ 水平四 根据某地区位条件,预测一种新的产 业部门,并推测其发展前景。 ☆☆☆☆ 研究寿光农业发展历程分析农业区位因 素及变化评价区位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

①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②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和条件。 ③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学会分析影响农业活动的区位因素 一、课前预习 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阅读P59-62整合答案) ⑴农业是社会经济活动,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 或饲养 ,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人类活动。 3、对农业影响因素的改造:对温度、水分、湿度因素的改造,如 农业; 影响 农业的区自然条社 会 经济⑵ 气候: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它决定了农作物所获 得的 、 、 的多少。因此,发展农业生产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水源: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源。特别是缺水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要解决灌溉水源。 地形:(坡度和高度)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 业。 山地、丘陵适合发展 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农作物。如南方丘陵地区适合种植茶树、杉树等。 国家政策:鼓励或限制性的政策、税收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 市 场: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 。 交 通:现代农业特别是商品农业必须要考虑交通因素。特别园艺业、乳畜业 必须要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科学技术条件: 素质、 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品种改良、技术装备等.

对自然条件因素的改造,如在丘陵缓坡上修。 4、案例分析: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P60活动) 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5、案例分析: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P61活动) ①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②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③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6、案例分析: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P62活动) ①产自阿根廷折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②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③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④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⑤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7、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条件,发展的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