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合自己专业,选一件经典作品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结合自己专业,选一件经典作品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结合自己专业,选一件经典作品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2.选择经典作品: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

3.阐述《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4.分析《红楼梦》的审美价值

5.总结: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正文

一、引言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过程,它涉及到对艺术作品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在艺术鉴赏中,个人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本文将结合个人专业,以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为例,详细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二、选择经典作品:以《红楼梦》为例

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我选择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为阐释对象。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

三、阐述《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1.人物塑造:《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个性鲜明。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

2.情节安排:《红楼梦》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品通过一个

个生动的故事,描绘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

3.艺术表现:《红楼梦》在诗词歌赋、建筑园林、服饰美食等方面都有精湛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分析《红楼梦》的审美价值

《红楼梦》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价值:《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精湛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社会关怀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2.历史价值:《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 18 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文化价值:《红楼梦》在诗词歌赋、建筑园林、服饰美食等方面的精湛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五、总结: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通过对《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艺术鉴赏的条件及鉴赏流程

艺术鉴赏的条件及鉴赏流程 作者:刘日晖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鉴赏包括对艺术品的鉴别和欣赏,艺术鉴赏是人们在接受艺术品的过程中,多艺术进行再创造,用人们复杂的心理如感觉、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在这复杂的作用下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同时使我们获得审美享受和精神活动。因此,艺术鉴赏并非被动的接受,也不是“画的真好”、“唱的真好”等简单的欣赏,而且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并且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主体在鉴赏活动中获得了审美享受,同时也获得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升华的心理满足,所以不得不承认艺术鉴赏是一种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复杂精神活动。 一、艺术鉴赏的基本条件 (一)主观条件 1.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鉴赏者的艺术素养包括对艺术作品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想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无过于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的一种特定类型的美,很明显,这种艺术素养是后天大量艺术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去训练出来和培养出来的,并且这种艺术素养在集体的艺术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提高。 2.鉴赏者需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鉴赏者需具备一定文化修养,也就是主体鉴赏者须有知识水平,只有了解艺术品当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才能够对作品创作的意图有所了解与体会,也

就不会导致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不明白乃至形成误解和偏见。任何艺术品都是在一定的时代氛围中产生的,完全不了解作者的时代和精神世界就会导致对作品的认识不明确。 3.鉴赏者需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的短浅会给我们对作品的鉴赏增加很多障碍。对此鲁迅曾说;“但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既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极要紧及精彩处,而读者不能感到,后来自己也经历了类似的时,这才了然起来。” (二)客观条件 1.艺术品有审美价值作为主体的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这个对象来说,艺术品必须要有艺术上的魅力和审美上的内涵,审美价值越高的艺术品就越能唤起欣赏者的美感和兴趣。只有美妙的音乐才能唤起人们在情绪上的感动,诗词在赏析的过程中能“品尝出味道来”才是好的诗篇,普普通通的“声音”或“噪音”,根本无法给鉴赏者带来审美上的愉悦。 2.实际环境的条件的要求在生活的实际环境条件也可能会形成对欣赏活动的制约不如无法亲眼看见画家如何绘画或如何写作的,看不见他们的原作是怎么完成的等等。 (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就是说一件艺术品只有在欣赏的过程中才能作为真正的审美对象,而在这同时主体的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中必须抱有一种不同于日常心态和趣味的审美心态和趣味,只有这样主体和客体这种关系才能真正地建立起审美关系。

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

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第一章绪论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 践的辩证关系?) 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 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 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 真正前提? 4.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5.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 6.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 7.如何评价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的意义?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 3.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美学史上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5.谈谈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6.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7.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人生实践性质。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1.简谈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历程。 2.什么是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3.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4.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5.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 6.审美心理结构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7.谈谈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第五章艺术论(一) 1.简释: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模仿说;形式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载道说;娱乐说。 2.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区别何在? 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哪些联系? 4.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5.什么是意象?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6.意象有哪些主要类型? 7.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意象是如何物态化的? 8、艺术意象主要有哪些特征? 9.什么是意境? 10.艺术中审美功能的作用及其意义。 第六章艺术论(二) 1.试述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2.在艺术作品中,意象是如何生 成的? 3.天才的艺术家有哪些特征? 4.什么是灵感? 5.谈谈对艺术技巧作用的看法。 6.艺术分类的主要原则。 7.各门艺术的审美特征。 8.在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欣 赏者是如何实现意象的重建的? 9.谈谈对艺术品鉴赏过程的理 解。 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1.概述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历 史线索。 2.结合中西方美育思想说明美 育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3.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 育、艺术教育的主要区别。 4.美育功能是什么? 5.怎样理解审美教育的最高目 的就是造就审美的人? 6.怎样理解审美教育对于人生 境界的提升作用? 7.简述席勒的美育观(席勒对于 美育理论的贡献)。 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答: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 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 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 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 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①审美关系不是理智关系,而是 情感体验关系。它通过对对象外观 “形式的关照,返回到主体内心,以 自己的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 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进而达到一 种物我两忘”圆融一体的境界。比如 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 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 敬亭山。”在诗中,李白在一种孤独 中与敬亭山相看,并且互相都不觉得 厌倦。在这种相看中,李白达到了一 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分不清何者为 我,何者为物。 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 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比如王维曾写道:“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诗中有画,是一种对大 自然的直观的把握。 ③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的自由 关系。比如李白在喝酒时,常常招呼 月亮来同饮。他写道“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在诗中,人与月亮之 间的隔阂被打破了,人与世界形成一 种很自由的,超越一切限制的审美关 系。 ④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主,客 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 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比如我们只能 在“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审美 关系中,才能把陶渊明定为审美主 体,把南山定为审美客体。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 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答:以中国国画为例,分为四个 结构层次: ①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 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 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舞台, 铅字,银幕,胶卷,录像带等。它是 就艺术品首先作为物质实体,是各种 物质材料构成的存在而言的。比如中 国传统的泼墨山水,如果不是用宣纸 而用别的纸张,就不能造成那种酣畅 淋漓的艺术效果,即使同是用宣纸, 还有生宣熟宣之分。所以说,物质实 在层是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 和媒介。 ②形式符号层——各类艺术都 有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 符号,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 旋律,词语等,它们构成艺术品的第 二层次。中国传统国画大致可分为写 意画、工笔画,两者的根本区别反映 在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次是十分明 显的,两者因为笔法运用、色彩调用、 结构布局等技巧上的不同,营造出截 然不同的审美效果。这说明了形式符 号层次是艺术的直接性物质存在。 ③意象世界层——指建立在两 个层次基础上、非现实的、展现人类 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 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就是艺 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物质实在层 次仅仅是艺术品在物理时空中的存 在层次,而意象世界层非实在的精神 性存在,是艺术动态结构最为重要、 最为核心的层次。就国画而言,其物 理时空意义上物质实在与单纯的形 式符号本身并不意味着审美价值,而 意象世界中,就有了鲜活的精神性存 在,或青山绿水,乡野村郭,或浩渺 烟湖,远山淡水,纯然的精神性寻在 战胜了物质实在性,消解了形式符号 的外在性。 ④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 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 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超越人 类特定经验领域的形上之境,艺术品 由物质实在、形式符号向意境层次的 深化,意味着艺术品从物理时空的存 在状态向心理时空存在状态的转化, 而从意象世界向意境世界的深化,则 更将艺术品推向人生哲理的更高层 次,进入了“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的至境。国画中的笔画、墨意、是艺 术家情感与人格的表现,它不去模拟 现实实物,亦不纯粹抽象,而是表现 出各个时代的生命情调与文化精神, 画中表现的意境是一种非经验的存 在,即超验层次的存在。 从国画的例子可以看出,艺术品 这四个结构层次是一个动态的、开放 的、不断生成的结构系统,又是一个 内在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层 次相互联系,相互依凭,层层相衔, 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它们只有在整 体的结构系统中才有其存在价值与 各自的地位,离开了整体,每一个单 层次都毫无意义。 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 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 识。 答: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 的过程,其中“阶段性”的变化在于接 受者随着艺术品的符号和意义的关 系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的感受 的变化,我们可以初步把这个接受过 程分成观、品、悟三个阶段。 “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 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 建形象,例如无意中在一本画册里面 发现了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虽然从 前完全不了解所谓抽象表现主义,对 于这位画家也比较陌生,但是却可以 感受到线条里面的运动性,一下子可 以抓住其中的简单明快的美感。应该 说这是凭借着主体的理解力,而达到 的一种比较浅层次的审美感受。 “品”是对艺术品有了直观的了 解后,必须将接受活动进一步展开与 深化,才能使意象的重建得以实现, 要实现这个转换,需要主体意识的积 极参与,全神贯注,用心专一,静心 体味。且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例如进入音乐会的大厅,屏息凝神, 开始专注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这个时候抽象的音乐元素直接全面 地刺激大脑,激起听众内心的波澜。 “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 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 感悟。由于接受主体完全进入意象世 界,于是形式符号被克服了。例如阅 读《悲惨世界》,在有的地方被那种 崇高的人性力量深深震撼,被那波澜 壮阔的社会和人生画卷深深感染,不 由自主地进入了那个世事纷杂而又 充满激情与痛苦的世界。 应该说明,在实际的艺术接受活 动中,接受者由于经验和素质水平的 不同,以及当时艺术品质量与品位的 不同,不一定都能达到“悟”的境界。 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 点。 答:①诉诸感性。与一般的教育 方式相比,美育的基本特点首先在 于,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征,通过丰 富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悦耳悦目, 并打动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共鸣,达 到提示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心 灵。从而激发共鸣,达到提升人的精 神境界、丰富人的心灵的目的。人们 进行审美时,首先展现在人们眼前的 是具有吸引力的感性形象。感性形态 的审美价值给人的感官享受中,包含 着与人的生理同结构的节奏和韵律; 美育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价值;美育的 过程便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 的过程,而艺术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 表现作者感情的。比如李白的《静夜 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读此诗 时,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月光, 霜,举头,低头等形象而举头低头” 也有和人的生理同构节奏和韵律,这 种场景具有普遍性,是我们得到思念 故乡的感情的升华。 ②前移默化。不论是儒家追求精 神解放,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还 是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要求达到更高 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还是禅宗注重 自身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领悟,我 们总能前移默化的受到其影响。比如 我们读了杜甫的诗,就会生优国忧民 之心。读了苏轼的词,就会有人生豪 迈之情。这就是美育给我们的前移默 化的影响。 ③能动性。比如主体在审美中能 有自觉的追求,并在主体会在参与审 美活动中体现能动性。 第一章绪论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 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 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 开,就是审美活动。美学应当是研究 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 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 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 要对象。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 科? 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 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 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 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 不相同。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 哪三个阶段? 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 登创立的。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 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审美 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 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 步的发展。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 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 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 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 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 活来理解人的存在。这是区别于其他 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 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 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 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 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因 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 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 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 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 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的基 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 式。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 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 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人的理想存在 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 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 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 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 步发展的。 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 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 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 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马 克思是在实践论与存在论的整体框 架内统一思考自由问题的。人的存在 是社会性存在,决定人类生存自由与 否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关系、社会制 度,只有改变现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 度的革命实践所取得的自由,才是本 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 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 (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 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 践活动,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 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 少的部分。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是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扎根在我们 的人生实践之中。审美活动本身就起 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审美就是一种 人生实践。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 展,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 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活动极 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 的进化。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 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 大的精神自由。人们需要借审美活动 来帮助我们摆脱有限性,获得现实中 得不到的精神自由和享受。没有审 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 活,人性和人格就会被扭曲、分裂和 异化。马克思提出人要全面地上有自 己的本质力量,强调自然的彻底的人 道主义和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就是 要塑造健全的充实的人。而审美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 作用。正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审 美,所以审美活动必然要进入人生实 践,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 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 实践为源泉的。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 离不开人生实践。审美活动需要在实 践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 起来。审美活动扎根于人生实践之 中,是我们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之 一。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 动这种实践就是不可或缺的。 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 级的人生境界? 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 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 实践。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 内在性和生成性。审美境界有一个基 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 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 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 不太可能是审美的。审美境界也有高 低不同的层次。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 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 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 悟。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 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 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 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审 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 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 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 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 的审美境界。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 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 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人生境界 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 义上才是相通的。 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 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答:首先,美学自诞生起就从属 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从 来没有脱离过哲学,直到当代各种有 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都有相应的 哲学思想为背景。 第二,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 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 具有当下的一次性特征的精神活动, 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 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以洞悉审 美的真谛,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 他任何方法都力不能及的。 第三,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 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 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 感悟、冥想、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 握。 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 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 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 感的沟通,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 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 离不开哲学思考。因此,美学的核心 方法应是哲学的方法。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 足是什么? 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 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 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①游戏说。代表人物:柏拉图、 康德和席勒。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 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 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艺术鉴赏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项活动。艺术鉴赏不仅有助于增强艺术家的创造力,也有助于帮助观众体会作品中作者的意图,有助于在理解、思考和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审美心理过程是指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在观看和评价艺术作品时所经历的过程。在审美心理过程中,主要有接收、反映、分析和平衡四个主要步骤。 首先,接收意味着从艺术作品中接收作者要表达的信息。它要求观众在看作品的时候,要有详细观察的技能,这样才能读懂作品。此外,也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情节。 接着,反映是指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主观看法、感受或想法等的反映。反映的大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文字反映,观众以文字形式反映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观点或主观看法;另一种是口头反映,观众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分析结果或评论。 其次,分析是指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具体形式、内容和风格进行细节分析,以便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分析的重点要放在对各种元素的研究和讨论上,如:作者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作品中的观点或思想?作品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 最后,是平衡。鉴赏艺术可不是非此即彼,它需要掌握一定的标准,以此来对作品进行评判,也就是平衡这一过程。艺术平衡可以包括比较、综合、选择和评价等多个步骤。比较是指比较作品的不同部分或特征;综合则是把作品的不同部分或特征综合起来进行评价;选

择则是挑选出作品中的某些部分、特征或细节,作为主要的鉴赏对象;最后是评价,对作品进行总结分析,来把握作品的总体特征,也就是反映艺术家的创作水准。 总的来说,审美心理过程涉及接收、反映、分析和平衡四个主要步骤,它为鉴赏艺术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引,是观众了解作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

结合自己专业,选一件经典作品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结合自己专业,选一件经典作品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2.选择经典作品: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 3.阐述《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4.分析《红楼梦》的审美价值 5.总结: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正文 一、引言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过程,它涉及到对艺术作品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在艺术鉴赏中,个人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本文将结合个人专业,以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为例,详细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二、选择经典作品:以《红楼梦》为例 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我选择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为阐释对象。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 三、阐述《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1.人物塑造:《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个性鲜明。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 2.情节安排:《红楼梦》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品通过一个

个生动的故事,描绘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 3.艺术表现:《红楼梦》在诗词歌赋、建筑园林、服饰美食等方面都有精湛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分析《红楼梦》的审美价值 《红楼梦》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价值:《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精湛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社会关怀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2.历史价值:《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 18 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文化价值:《红楼梦》在诗词歌赋、建筑园林、服饰美食等方面的精湛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五、总结: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通过对《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与审美追求

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与审美追求 美术鉴赏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是审美主体运用视觉感知以及自身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审美过程,是鉴赏主体对美术作品展开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也是鉴赏主体对艺术作品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是一个以感知激发情感(审美感知与观照)、以情感驱动想象(审美感兴与体验)、以想象感悟意蕴与价值(审美感悟与升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审美认识过程。 一、审美感知与观照:有意注意与无意触发 在美术鉴赏中,鉴赏主体首先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有意无意地去感受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观照美术作品的整体概貌。审美感知与观照所需要调动的审美心理主要是“注意”和“感知”. 感知作品首先要“审美注意”,一切相对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都是由“注意”开始的。“审美注意”是指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在审美对象上的集中和停留。感觉和知觉是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并进行各种高级精神活动的基础,感觉和知觉是完成审美注意的生理条件。审美注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注意”,一种是“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鉴赏主体带着鉴赏的目的去注意美术作品,调整好心态、清空掉杂念,做好进入鉴赏活动的准备,从而进入了“审美期待”;“无意注意”则是在不自觉、无目的的情况下,由于感觉器官受到了外部的一些刺激,鉴赏主体被对象吸引并产生了激动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从而进入审美活动。一般而言,“审美注意”集中和停留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而美术的外在形式就是美术对外表达的艺术“语言”符号,比如:点、线、面、形体、空间、色彩、光影、比例等形式要素及排列组合。这些美术特有的艺术“语言”符号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美术作品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形式美。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使鉴赏主体的视觉器官受到了刺激,引起鉴赏主体对作品的审美注意,从而进一步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直接作用在审美主体的感觉器官上,在审美主体的头脑中所产生的对审美对象的各个部分的整体性反映。在审美的这一层面上,感觉通过感觉器官去感受、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则对感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1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审美过程 艺术最终要通过鉴赏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如果说艺术创作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那么艺术鉴赏便是悦目偷耳、娱心怡神的精神消费,比起艺术创作来,要更为广泛、持久、深刻。作为精神消费的艺术鉴赏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揭示艺术鉴赏的心理奥秘,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艺术鉴赏水准、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发挥艺术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鉴赏是接受主体利用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想象以审美对象为客观基础, 同时又调动起丰富的表象记忆。在这当中, 审美情感、情绪是审美想象的内驱力,己决定和制约着表象的复现、分解和综合。 一、审美——艺术鉴赏的开端 我们认为审美是整个艺术鉴赏活动的开端和基础。要谈审美,就要先从美学谈起。就美学研究的内容来说,美学首先要研究的是现实存在的美,即现实美。现实美既是美感的基础,又是艺术美的源泉。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美的更多的追求。 美是什么?美这一概念很难用三言两语表述清楚,这也就是为什么柏拉图慨叹“美是难的”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变化,对美的认识就更丰富不定。亚里士多德承认形式上的“秩序、匀称与明确”、和谐感与节奏感等是美的重要因素,但他更把文艺作品须是有机整体的原则提高到最高的地位。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就是要在事物的体积与部分的安排中,体现出合乎它的本性与发展规律的比例的和谐与秩序来。艺术美也是美学所研究的对象。对美的认识只能是美的存在的反映,是客观现实的美作用于人的感官和意识的心理或精神的活动。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美是依靠直觉能力来认识的”,“美的欣赏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直接性”。大脑中没有丰富的表象的储存, 进行艺术创作, 形象必定干瘪呆板;进行艺术鉴赏, 想象也不能飞腾。只有产生审美,才能进入艺术鉴赏。

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式鉴赏(构图、线条、色彩、空间等)、内容鉴赏(主题、情节、象征意义等)和综合鉴赏(结合历史背景、艺术家生平、时代特点等)。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让他们体验到欣赏美术作品的乐趣,学会通过色彩表达个人情感,并敢于自由地创作和表达。 3.认知目标:了解和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认识美术作品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实施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初步感受作品的魅力,引发他们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和求知欲。 环节二:初步感知与形式鉴赏 -实施方法: -分析具体作品的点、线、面、色彩、形状等基本视觉元素及其组合关系。

-对比不同作品的构图方式,如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平面化处理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节奏、平衡、对比等美学原则。 环节三:深入解读与综合鉴赏 -实施方法: -讲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艺术主张。 -组织讨论,让学生尝试从多维度解读作品的深层含义。 -利用案例分析,对比鉴赏中西方美术作品的不同特色和表现手法。 环节四:实践操作与创新表达 -实施方法: -设计实践活动,例如模仿名作的构图或色彩,创设装饰图案,或创作一件反映个人情感的装饰画。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提升审美交流能力。 环节五:课后拓展与反思 -实施方法: -安排课外参观美术馆、线上浏览艺术资源,或撰写美术鉴赏报告。

-回顾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鉴赏过程中获得的新知和感悟。 教学评价: -结合学生参与度、讨论发言、作品创作、鉴赏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注重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和审美进步。

古代艺术作品的阐释与鉴赏

古代艺术作品的阐释与鉴赏 古代艺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源头,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 解到人类一些最原始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艺术作品的阐释和鉴赏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还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 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 一、艺术作品的阐释 古代的艺术作品可能没有文字的说明和注释,所以要想理解这 些作品,就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一种方法是通过作品的形式来 理解它的内涵,比如可以从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来理 解它的主题和意义。另一种方法是从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出发,了解当时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将这 些信息与作品进行对比,从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中国的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 古代的艺术作品都以春节为主题。一幅画中描绘的春联和年画都 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价值观。如果从作品的 形式出发,可以看到这些作品都非常繁华和富丽堂皇,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这是因为春节是中国年度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

都想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望。 二、艺术作品的鉴赏 艺术作品的鉴赏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但是对于普通 人来说,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首先,要学会观察艺术作品,注意作品的色彩、线条、形式等 方面的变化,从中寻找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其次,要了解作品所 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 价值。再次,要学会从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出发,尝试理解作品背 后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更好地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欣赏古代中国的山水画时,可以注意一幅画中的山、水、云等元素的变化,从中了解到不同的山水画派别和风格。同时,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体现 出的文化价值观和精神内涵。最后,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理解作 品表达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体会这幅画作给人带来 的情感体验。

精神的投射,审美的观照

精神的投射,审美的观照 中国艺术官网中国艺术官网是综合文化艺术服务平台;以艺术家、团体、机构、画廊、演出、舞台美术、培训院校等为主要服务对象。关注本文作者 2016-05-03 11:26 在不久前开幕的《木兰舟:文明漂流》艺术展上,我看到在展厅的醒目位置,悬挂着两件陈铸的系列作品《大道无极》,这两件作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是这两件作品具有一定的体量,大漆的红色的基调在展厅中特别吸引观者的视觉;更重要的是,这两件作品在绘画材料的探索方面,具有某种探索和实验的性质,凸显了陈铸个人对综合材料绘画的思考和理解。 大道无极系列之四(1.2m×2m) 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近年来,综合材料绘画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很快成为艺术界的热门话题。综合材料绘画究竟是怎样一种艺术样式,目前尚无定论,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它的蓬勃发展势头。以十二届全国美展为例,综合材料绘画已经单列为一个画种和展区,出现了许多具有先锋意识和文化内涵的探索性作品。从某种意义而言,综合材料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材料和媒介在语言表现上的单一性、局限性,丰富了画面语言形式,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表现力。艺术家通过对材料的运用,拓展了材料本身的物质性,用材料自身隐匿的文化内涵,在不同语境中表达出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与哲学思考,进而呈现出作品更深程度的叙事性与反思性。

大道无极系列之三(2m×1.2m) 陈铸作为新一代年轻的艺术家,在中央美术学院访学期间,师从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领域首屈一指的名家张元教授,结合自己对综合材料绘画的理解,持之以恒,多元探索,不断实验,求新求变,从而发现了综合材料绘画具有的可以承载个人思想和哲理意义的可能性。陈铸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与众不同,这种不同表现为,他的作品的图像元素大多来自于传统绘画,来自强大的东方文化,他以个人的修辞方式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元素很好地并置在一起,同时也突出了尊崇传统文化与注重个人内心静观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陈铸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体现了他的学术追求。 大道无极系列之六(2m×1.2m) 艺术痕迹学意义上的审美探索 陈铸近年以《大道无极》的总命题创作了一大批作品,这些作品的艺术走向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表现为具有艺术痕迹学意义上的审美探索。换言之,其作品对材料观念性认识开始从材料外部形态向材料内部蕴涵的意义转化 , 使材料本身的内在语言被挖掘、被发现、被张扬和被材料意志化。所谓的艺术痕迹学是指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受到来自自然界和人文界的各种元素的启迪而在画面上有意或无意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来自自然界的大量的新鲜生动的元素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在众多的灵感源泉中,“痕迹”, 不论是自然形成的痕迹 , 还是人为造成的痕迹 , 都能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启迪。因迹生象, 落笔成迹, 通过研究自然界中大量充斥的“痕迹”进行艺术创作从而有所表达是陈铸艺术追求的一个方向。让痕迹为我所用,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痕迹中发现其蕴含的许多自然天成的元素和肌理符号让陈铸找到了自己绘画中的抽象语言和神秘的东方色彩。以陈铸的作品《大道无极系列之落日熔金》为例,这幅200x440cm的作品从艺术痕迹学的角度而论,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咋一看上去,既似泼彩国画,又似抽象油画,画面肌理密密麻麻,十分丰富,大胆采用自然山林图像与手绘涂抹两种语言方式。显而易见,这里的创作手法肯定受到自然痕迹的启示。尽管落日熔金似乎令人费

浅谈艺术审美鉴赏

浅谈艺术审美鉴赏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姓名: 系别: 班级: 学号:

浅谈艺术审美鉴赏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艺术欣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它包含两个方面:审美对象(艺术形象)与审美主体(欣赏者)。当代作家秦牧在《虾趣》一文中曾具体地描述了一个故事。他写道:“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虾画,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妇来倒人尿肥,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来,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一面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这表明,所谓艺术欣赏,一方面由于作品艺术描写的生动性,唤起了欣赏者的某些形象的记忆,印证了她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她的审美情绪,从而获得了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一种美的享受“竟着了迷”;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对客观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农妇把画里的虾与自己在生活中曾见过的虾作了比较,得出结论:“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农妇在看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接受了画家对生活美的发现和评价。 艺术的审美创造构成美的艺术作品,形成艺术作品应有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一切事物的性质及其价值和意义又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才能显示和实现出来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满足社会审美需要的审美对象,其性质和意义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关系才能显示和实现出来。这种关系就是人们对艺术的接受,特别是审美鉴赏接受。只有通过艺术接受,艺术作品的性质才能得以显示,价值和意义才能实现,功用才能得以发挥。 艺术接受是指一定时代、社会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文化和心理要求在鉴赏、读解、阐释和评论艺术作品过程中,对艺术作品的选择性认同和创造性实现。这种接受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它包含着欣赏者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及再创造等等心理活动。按照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观点,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两极:一极是艺术的,即创造主体生产的文本——未经读者鉴赏的艺术家的“一度创造”的产品;另一极是审美的,即接受主体对文本的具体化或实现——经过读者阅读、品评、鉴赏等检验的作品,它是接受者在“一度创造”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的产物。接受者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并现实地鉴赏作品和实现作品的过程,就是艺术接受。 艺术接受的性质大约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艺术接受具有不可穷尽性。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很难确定的,而且,艺术家的自白也不能成为阐释艺术作品创作意图的惟一根据;二是艺术接受具有不可言传性。艺术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具有不可言传性,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也具有不可言传性,因为艺术作品传达的情感是极其微妙、复杂和丰富的;三是艺术接受具有主观差异性。艺术接受的主体由于审美兴趣、思想感情、生活经验的差异,对同一艺术作品可能具有不同的艺术感受,并作出不同的补充和发现。 我们知道,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是艺术接受的一种主要形式。审美鉴赏是指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凭借审美知觉对作为审美对象的物(如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发现和判断,并从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鉴赏具有下列特点与性质:第一,审美鉴赏具有直觉性。审美经验告诉我们:对审美对象的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判断,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无论是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都不是先有理智的判断,逻辑的解析,然后才获得美感的。“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夏夫兹博里([英]1671—1713)把这种“马上见出美”或“立刻认识美”的感官称为“内在的眼睛”,也即另一位英国美学家哈奇生(1694—1747)说的“内在感官即审美感官”,

从艺术鉴赏的含义、艺术鉴赏的规律等方面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

从艺术鉴赏的含义、艺术鉴赏的规律等方面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 答: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它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被动接受,更是对艺术作品的主观解读和再诠释。以下将从艺术鉴赏的含义和艺术鉴赏的规律两个方面来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 首先,艺术鉴赏的含义是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意义解读。它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不仅要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和认识,还要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验。艺术鉴赏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被动接受,更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活动,需要观众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 其次,艺术鉴赏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审美经验是基础:观众在进行艺术鉴赏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语言和技巧的认识和理解,也包括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感知和体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经验,观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2. 主体性是核心:艺术鉴赏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审美活动,它需要观众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对作品的解读和诠释上,也体现在对作品的理解

和体验上。观众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心智来感知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 3. 再创造性是关键: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需要观众在理解和体验作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不仅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知力和理解力,还需要将自己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情感体验等因素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 4. 多元性是特征:由于不同的观众具有不同的审美经验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艺术鉴赏过程中,不同的观众会对同一件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诠释。这种多元性是艺术鉴赏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体现了观众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和体验。同时,这种多元性也促进了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之,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它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不仅要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和认识,还要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验。通过这种活动,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艺术的审美性

论述题 1、艺术的审美性 答: 艺术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性,审美性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又必须注意,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艺术品。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之艺术品。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作为艺术的一种特性,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美和艺术的表现力,从而使得艺术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2.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1)形象性。文学、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 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 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 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 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 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但无论 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2)主体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 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 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 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 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融入 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 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 和创新性。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 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 和艺术欣赏。 (3)审美性。艺术还有一个基本 特征就是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 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 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 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 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 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3.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 活动的密切关系? 答: 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 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 分化出来的。人类最初的艺术品 常常同生产劳动实践有着直接的 联系,它们或者是劳动工具如精 致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劳动 成果如用来作为装饰品的兽皮、 兽牙、羽毛等。只是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 生产才逐渐独立出来,这些劳动 产品也逐渐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变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 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 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 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 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 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 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建 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答: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 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又总是以 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 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 涵。中外古今的建筑,可以称得 上是千姿百态,由于历史的悠久, 数量的众多,风格的差异,民族 和时代的特色,使得这些建筑具 有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和文化价 值。 古代北京及其宫殿鲜明体现 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发展的 专职集权意识和后期儒学一整套 宗法礼制观念;欧洲中世纪哥特 式教堂体现了神权在生活中的绝 对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和 大自然的融合,欧洲园林则要“强 迫自然服从均称的法则”,重视人 对大自然的征服; 5.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 式是什么? 答: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 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 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 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