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读书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赏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

阅读原著或青少版,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先给大家听一段音乐,是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头曲。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神话小说《西游记》是最受我们小学生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动画卡通片。前段时间,同学们读了这部作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了解阅读情况:

老师了解一下:读原著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表扬你们,原著中有许多不容易认的字,有许多不容易懂的词,你们能坚持读下来,有毅力,真了不起!)

总结:现在我们读改编自原著的青少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著内容,降低读原著的难度,但不能完全代替读原著。

三、整体感知:

1、谁来概括一下《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

(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幻灯片显示: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三藏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小说的前七回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了取经的缘起。从第十三回到全书结束,写的是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阅读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

(奇、妙、好、美等。)

总结:《西游记》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殿堂。

四、情节:

同学们认为《西游记》好,首先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好,哪些情节好呢?(师板书“情节”)

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例: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情节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孙悟空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这大闹天宫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教师总结: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作为小说,情节生动(板书:生动)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五、人物:

1、除了情节之外,吸引大家的还有这部神魔小说塑造的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师板书“人物”)

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

幻灯片显示:神魔剧照(玉帝、如来佛、菩萨、太上老君、二郎

神……)

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牛魔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

2、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这节课主要来议一议这师徒四人。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别人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老师也摘抄了一些能表现他们特点的句子,帮助你回忆。

孙悟空

谁先来谈谈孙悟空?

幻灯片显示: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学生交流

例:我喜欢孙悟空。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

幻灯片显示:

孙悟空

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

理想英雄:敢于斗争、有勇有谋、无私无畏、积极乐观

凡人弱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作弄人

我们来欣赏一首赞美孙悟空的歌,知道题目吗?(课件)

教师总结: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理想英雄特征和凡人弱点的有机结合。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下面我们来谈谈猪八戒。

幻灯片显示:

“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儿,你拿了去罢。”

猪八戒气不忿,在旁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学生交流

例:我喜欢猪八戒。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我反对,他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

幻灯片显示:

猪八戒

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

本性憨厚纯朴,呆得可爱;能吃苦,关键时刻能发挥重大作用。

好吃懒做,迷恋女色,使乖弄巧,搬弄是非,贪图安逸,好占便宜。

教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是需要克服改正的,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但这一个丑角丑得可爱,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和真实感,在艺术上具有了美感。

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幻灯片显示:

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学生交流。

幻灯片显示:

沙僧

道德的典范,是粘合剂,调和剂

恩怨分明,坚持原则,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不善言辞缺乏个性

唐僧

幻灯片显示:

在这四个人当中,我们或赞赏孙悟空的英勇,或喜欢猪八戒的活泼,或敬佩沙和尚的踏实,但更多时候却讨厌唐僧的迂腐、懦弱,经常流眼泪,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唐僧呢?

幻灯片显示:

三藏答曰:“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

三藏勒马道:“悟空,切莫伤人,只吓退他便罢。”

纷纷落泪,魂飞魄散,坐不稳雕鞍,翻跟斗跌下白马。

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学生交流。

幻灯片显示:

唐僧

精神境界崇高,实干能力不足。

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执迂腐,懦弱无能。

4、教师总结: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充分体现了个性美。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

(评价人物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以偏概全。)

六、环境:

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海外的仙山,天上的宫殿,水中的龙宫,阴间的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师板书“环境”)

教师提问: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谈。

1、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灵台方寸山,我认为这段很美。

幻灯片显示:果是好山——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

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这哪里是小说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

2、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的景色描写。

幻灯片显示:

但见那——夭夭灼灼,颗颗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左右楼台并馆舍,盈空常见罩云霓。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

他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3、比如:“三打白骨精”中的一段:(幻灯片显示影像资料)

4、教师总结:景物的描写,一般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作用。景物我们先品到这里。当然还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这样的句子真的是一种享受!

七、总结:

1、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西游记》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幻灯片显示:

生活链接:唐僧师徒克服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在我们生命的日子里,其实也是一样,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平川坦途,也有无舟之渡,无径之山。那么,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磨难”呢?

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

2、结束语:(幻灯片显示:《西游记》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节课的解读只能是一个引子,大量的阅读、学习,更多的思考还需要我们在课后去完成。让我们在《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曲中结束我们的愉快之旅,让我们把更多的感悟,留在课后,留在每一次的名著解读

中。)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阅读准备: 1、学生自带《西游记》。 2、课件一套。 三、阅读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 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 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

物? 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 4、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5、学生代表发言。 (三)精读片段贯穿全书 1、指导精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⑴交流描写白骨精“三变”的句子,穿插介绍原著的精彩描写,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⑵交流描写孙悟空“三打”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情节描写精彩的特点。 2、体会全书反复叙事的写法。引导可用精读的方法读《西游记》中其它精彩故事。 四、鼓励探究拓展延伸 1、讨论:唐僧师徒各有特点,你欣赏谁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结合理解三藏做事有恒心的特点。 出示原著中描写猪八戒的句子,鼓励课后探究阅读。

阅读指导课说课稿《西游记》

阅读指导课说课稿《西游记》 第一篇:阅读指导课说课稿《西游记》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东马营镇田宜屯小学贯丹 大家好,根据“引领快乐阅读,营造书香校园”这一阅读指导宗旨。我校采取的基本做法是: 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由语文老师负责。 二、保证课外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低年级的阅读量为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三、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将图书室资源,转变成自己的知识财富。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办手抄报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自愿地“读”。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阅读指导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指导的是四年级图书阅读指导课。主题是“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我选的图书是四大名著中的经典代表作《西游记》。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二、学生情况

根据哈佛大学凯瑟琳·斯诺的研究成果,3-4年级是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期。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是:(1)孩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面更加开阔。(2)仰慕英雄,渴望友谊。小学中年级儿童已经能逐渐把自己与他人加以区分,克服自我中心,并形成左右的空间概念。随着朋友增多,伙伴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重要。所以推荐图书时,我们可以选择中篇的童话或者儿童小说、难度大一点的神话、寓言故事、短小的人物励志故事等题材,内容富有一定内涵的图书。这个时候一般会加上一些科学实验类的图书,让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会运用。 2、在具体的故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2、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具体的故事,进行阅读体验。 2、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白龙马》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上课之前我用一首孩子都很熟悉的歌曲来导入新课,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 1、我首先向学生提问:拿到一本书你会先看哪些东西?以此来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少年版)的基础上,熟知故事,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营养。 2、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西游记》 1、课前背诵诗歌。 2、琅琅书声,朗朗乾坤。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板书: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板书:四大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3、生回答。师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的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引出师徒四人: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取经画面,整体感受。 4、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学生交流人物特点,那我们就来看看他可爱的样子和动作。播放猪八戒、《西游记》里说“俺老猪不是嘴长,耳大、脸丑,俺也是一个好男子呢?”那咱来看看悟空的

“火眼金睛”(悟空动画片)这次他看出的是谁? 5、生回答:白骨精。《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二、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8分钟) 1、故事有趣,同学们讲得更精彩,老师也佩服大家。要把这么厚的小说看完,实属不易,你读的时候顺利吗?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困难的?把你知道的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请教别人。 三、研读精彩片段 1、同学们真是了不起,知道西游记的许多知识,下面咱们就一起来了解《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板书)。现在请同学们读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片段,并思考:(1)白骨精的目的是什么?(2)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使用了什么方法?读后交流(迷惑计、离间计) (一)解读“迷惑计” 就让我们一起来领教领教她的“迷惑计”吧!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在八十年代,有一首歌曲非常流行,可谓是家喻户晓,男女老少都会哼唱。大家想听吗?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来唱。这首歌就是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 (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哪些同学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这部剧的主要人物是哪几个?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初步交流书中的主要人物,简单说说几个人物形象。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 2、看来大家都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那你们对他一定很了解啦!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请听好: 课件出示: (1)孙悟空的家在哪里?(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 (2)孙悟空的师傅是谁?(西牛贺州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内

菩提祖师)…… 师:孙悟空就是大家的偶像,可这两个问题让大家有些为难,让我们看看《西游记》原著里是怎样介绍的: 出示课件:第二回中,混世魔王说过:【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什么上下?】由此可见孙悟空身高不足4尺,以1尺=0.3米大略算一下,孙悟空身高约有1米2,不愧是猴子啊,真的很矮,而他的兵器金箍棒呢? 出示课件:第三回中,【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丈二长,竟然是孙悟空身高的三倍……,约有3.6米长,一层楼高,现在试想这样的场景,一个矮个子的猴子,挥舞着一根长度足有一层楼高的竹竿,可以说影视作品的孙悟空形象是导演在原著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 (三)、品评孙悟空形象 过渡:通过刚才的两段文字,我们对孙悟空的身高及兵器有了初步感知,可孙悟空究竟是个怎样的神话人物,我们还需走进原著,在字里行间中品味体会。 1、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七回“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的这个片段。出示原文,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试着读读这个片段,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一个代表发言。 2、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展示交流? (1)追问:《西游记》原著是半文言文小说,与我们的现代白话文有所区别,你是怎样读懂的?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跳读、猜读、想象电视剧或动画片情节、查阅工具书、请教他人……)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读书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赏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 阅读原著或青少版,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先给大家听一段音乐,是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头曲。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神话小说《西游记》是最受我们小学生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动画卡通片。前段时间,同学们读了这部作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了解阅读情况: 老师了解一下:读原著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表扬你们,原著中有许多不容易认的字,有许多不容易懂的词,你们能坚持读下来,有毅力,真了不起!) 总结:现在我们读改编自原著的青少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著内容,降低读原著的难度,但不能完全代替读原著。 三、整体感知: 1、谁来概括一下《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 (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幻灯片显示: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三藏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小说的前七回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了取经的缘起。从第十三回到全书结束,写的是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阅读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 (奇、妙、好、美等。) 总结:《西游记》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殿堂。 四、情节: 同学们认为《西游记》好,首先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好,哪些情节好呢?(师板书“情节”) 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例: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情节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孙悟空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这大闹天宫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教师总结: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作为小说,情节生动(板书:生动)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五、人物: 1、除了情节之外,吸引大家的还有这部神魔小说塑造的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师板书“人物”) 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 幻灯片显示:神魔剧照(玉帝、如来佛、菩萨、太上老君、二郎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 2.了解《西游记》的成书来历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欣赏《西游记》中精彩故事,体验读书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了解《西游记》的成书来历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兴趣,体验读书乐趣。 教学准备: 有《西游记》的学生,带好这本书。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猴哥》,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2.《西游记》电视剧大家一定看过好几遍了,这些人物大家一定认得。

3.电视剧精彩,其实作者吴承恩笔下的故事更精彩,这一节课,让我们来走进《西游记》。揭示课题:阅读《西游记》。(板书:阅读《西游记》) 二、介绍《西游记》及作者 1.交流《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西游记》有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写唐僧身世及取经缘由,第三部分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捉怪,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成了“正果”。 《西游记》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色。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书中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西游记》的语言生动、流利,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 《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起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 2.了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吴承恩(越1500~约1582),中国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阅读准备: 1、学生自带《西游记》。 2、课件一套。 三、阅读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 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 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 4、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5、学生代表发言。 (三)精读片段贯穿全书 1、指导精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⑴ 交流描写白骨精“三变”的句子,穿插介绍原著的精彩描写,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⑴ 交流描写孙悟空“三打”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情节描写精彩的特点。 2、体会全书反复叙事的写法。引导可用精读的方法读《西游记》中其它精彩故事。 四、鼓励探究拓展延伸 1、讨论:唐僧师徒各有特点,你欣赏谁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结合理解三藏做事有恒心的特点。 出示原著中描写猪八戒的句子,鼓励课后探究阅读。 2、师小结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㈠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语言表达,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 3、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㈡阅读准备: 1、学生自带《西游记》。 2、课件一套。 ㈢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㈣教学课时:1课时 ㈤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幻灯)(齐读)《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代代相传。今天我们首先阅读《西游记》。 二讲故事 先看一段录像。(电视剧片断)刚才这段录像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断--孙悟空大闹天宫。 看来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同学迫不及待地想给大家讲讲小说中的精彩故事。 (学生讲故事)

三交流读书方法 故事有趣,同学们讲得也很精彩。《西游记》80万字,要把一本很厚的小说读完确属不易。你是怎样了解这些故事的?在阅读过程中你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一起交流感受和体会。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板书) 观看前言或简介,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 浏览目录了解有哪些故事情节。 采用跳读法,选出自己喜欢的故事章节读,对喜欢的故事情节仔细分析,全面了解。 遇到不懂得问题打个问号,先接着往下读,等有时间可对问题细细揣摩,或参考注释和译文,搞清不懂的问题,或请教老师、同学和父母。 ...... 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教师指导品读经典片段 下面我们一起品读分析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也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精彩片断。 在艺术上,本段中人物形象最为突出,而且分别对照,个个鲜明,即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唐僧都各有特色,绝不相同。 下面我们抓住主要情节和关键句,分析本段体现了各自的什么特点? 白骨精三变 1变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2变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 3变好妖精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 白骨精阴险狡诈,诡计多端。 孙悟空三打

名著《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两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读书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写作特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或青少版,养成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一、歇后语引入 猪八戒照镜子——花果山猴子——猪八戒的武艺——猪八戒的后背——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猪八戒吃人参果——《西游记》剧组开会—— 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游记》。板书:西游记 二、回顾阅读方法 1、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当你拿到这样一本的书,你通常是怎么读它?说说你的读书方法,或有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的。老师总结了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四点。 幻灯出示: (整本原著——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③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④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作批注或摘记。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主要内容。 《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之前你们都从哪些渠道了解过这本书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幻灯显示:小说的前七回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八到十二回交代了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最后,写的是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和八戒沙僧护送唐僧,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的真经。 2、看目录、说情节、知人物

五年级《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五年级《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xx老师。今天我要说的是小学五年级阅读指导课。说课的内容将围绕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展开,题目为《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大家请看!这是我的说课流程图,下面我将从设计意图、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广泛阅读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因此更要尊重学生阅读的自由性,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思考、质疑、发现和创造,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鉴于以上考量,我选取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作为阅读教材进行阅读指导教学的说课。 二、教材分析 我选的图书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

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课外知识面不广。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课外辅导不够。学生回家有的不主动看课外书,有些不知如何看,有的看课外书的方法不正确,还有的看课外书的目的性不是很强,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仅寄托在课外进行,在课内我们更要努力开展好阅读指导课。而且我认为,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更要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目标 (根据对上述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会运用。 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故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总结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主题班会:《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教案大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阅读准备: 1、学生自带《西游记》。 2、课件一套。 ●三、阅读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 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 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 4、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5、学生代表发言。 (三)精读片段贯穿全书 1、指导精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⑴ 交流描写白骨精“三变”的句子,穿插介绍原著的精彩描写,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优质课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优质 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少年版)的基础上,熟知故事,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营养。 2、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西游记》 1、课前背诵诗歌。 2、琅琅书声,朗朗乾坤。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板书: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板书:四大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3、生回答。师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的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引出师徒四人:

XXX、XXX、XXX、沙和尚。课件出示XXX师徒取经画面,整体感受。 4、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学生交流人物特点,那我们就来看看他可爱的样子和举措。播放XXX、《西游记》里说“俺老猪不是嘴长,耳大、脸丑,俺也是一个好男子呢?”那咱来看看XXX的“火眼金睛”(XXX动画片)这次他看出的是谁? 5、生回答:XXX。《西游记》里除了XXX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二、指导名著整书欣赏的方法。(8分钟) 1、故事有趣,同学们讲得更精彩,老师也佩服大家。要把这么厚的小说看完,实属不易,你读的时候顺利吗?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困难的?把你知道的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 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着《西游记》(少年版)的基础上,熟知故事,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营养。 2、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着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西游记》 1、课前背诵诗歌。 2、琅琅书声,朗朗乾坤。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板书: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着(板书:四大名着)。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3、生回答。师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的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引出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取经画面,整体感受。 4、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学生交流人物特点,那我们就来看看他可爱的样子和动作。播放猪八戒、《西游记》里说“俺老猪不是嘴长,耳大、脸丑,俺也是一个好男子呢?”那咱来看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孙悟空动画片)这次他看出的是谁? 5、生回答:白骨精。《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二、指导名着整书阅读的方法。(8分钟) 1、故事有趣,同学们讲得更精彩,老师也佩服大家。要把这么厚

的小说看完,实属不易,你读的时候顺利吗?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困难的?把你知道的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 2、xx共同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着——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请教别人。 三、研读精彩片段 1、同学们真是了不起,知道西游记的许多知识,下面咱们就一起来了解《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板书)。现在请同学们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片段,并思考:(1)白骨精的目的是什么?(2)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使用了什么方法?读后交流(迷惑计、离间计) (一)解读“迷惑计” 就让我们一起来领教领教她的“迷惑计”吧! 1、读读文章,找出白骨精的“三变”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服,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 过了一会儿,只见从山后走来一个老婆子。那婆子拄着竹杖,口中喊着寻女儿。 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头儿,手持拐杖,来找唐僧。 (1)白骨精的魔爪一次次地伸向唐僧,出现在唐僧面前的是——(读句子)。 xx看到的是: 一位xx的村姑。读—— 就是这样一位美丽的村姑,她美的背后还藏着什么?(学生回答:狡猾、奸诈等) 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一、阅读方法指导: 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二、给学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原著(尽量不要是简装本) 这一作业在寒假期间就布置下去。鼓励学生即读即批,还可做读书卡片。也可把读原著和看改编的电视剧或影视结合起来。新学期开始一个月内,没读完的在这期间务必全读完。老师可采取简单办法抽查,如让叙述某一章或某一回的大致情节。 三、开学第二个月着手让学生自主做一次名著专题展示。 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定展示的大方向,可以让学生主要抓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 如:孙悟空从何物诞生? 孙悟空被招上天庭后初封为何官,后封为何官? 孙悟空在何处炼就了火眼金睛? 你能一口说出孙悟空五个以上的本领吗? 唐僧俗名为什么?被唐太宗赐名为什么? 唐僧师徒一行取回真经历了多少年? 你能依次说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形象吗? 四、开展多层次对话,探讨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可提供句式:“从书中页情节(语句)中可看出是个的 形象。” (可再安排5―7分钟时间交流一些神佛和妖魔的形象,如观音菩萨、如来、玉帝、黄袍怪、白骨精、牛魔王、红孩儿等。)

五、问卷调查: 你最喜欢小说中哪个形象,为什么喜欢? 你认为小说中哪个形象刻画最成功?为什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一、导入新课: 1、由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 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理清小说结构、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懂得对名著进行情感体验,结合名著谈感受。 三、自主学习: 1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小组讨论 2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 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四、合作探究: 1、分析主要情节 同学们可以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比如:原因是 学生可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

课外阅读-西游记

大家,行不行?谁来出题? (三)趣人妙事我来说。 1、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播放精彩片段) 、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组先交流一下吧 、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名著可以使我们增加文学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促进语文成绩提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阅读名著。 (一)读 1.初读,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这本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 的,它讲的是什么,书中有哪些人物? 2.再读,欣赏精彩篇章。在这本书中哪些篇章扣动了你的心弦。 让自己融入作品中,感受作品的精妙,那些扣动了你的心弦的篇章可以一读再读。 3.三读,从书中的角色走出来,看看他要反映怎样深刻的内涵, 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4.四读,假如是我,我会怎样去写,用什么方法去表达你的所 感所思。 也许在第五次拿起的时候你会质疑了,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每一次给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中国有句古话说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告诉我们书读的遍数多了,意思也就自然理解。 因而我们要:读通-读懂-读活 (二)看: 看名著影视片段,比较影视作品和原著有何区别?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影片直观形象,有声音,有图象,很受学生朋友喜爱;但是它不能代替原著,人物形象容易定格在人的大脑中。原著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原汁原味,可以提供读者一个想象的平台,其诗词歌赋及有些内容影视作品无法表现。 (三)评品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体会。 四、探讨人物形象 1、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述情节、演片段。 2、联系书本结合实际思考问题 (1)人物评价题: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 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红孩儿 2、请学生上台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任选一个) ①美猴王②大闹天宫③智擒红孩儿④三打白骨精 组织学生结合小说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师生归纳: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 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

五年级《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精选文档 . 五年级《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讲课稿 五年级《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讲课稿 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 xx 老师。今日我要说的是小学五年级阅读指导课。 讲课的内容将环绕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睁开,题目 为《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大家请看!这是我的讲课流程图,下边我将从设计企图、 教材解析、学生状况、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教课准备、 教法学法、教课过程、板书设计、教课反省等几个方面进行 讲课。 一、设计企图 《新课标》要修业生课外阅读总量许多于260 万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宽泛阅读兴趣,他们才 会主动去阅读。阅读既是一个认识世界和思虑世界的过程, 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所以更要尊敬学生阅读的自 由性,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思虑、怀疑、发现和创建,从 根本上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培育他们健全的人品。基于以 上考量,我选用了人人皆知的《西游记》作为阅读教材进行 阅读指导教课的讲课。 二、教材解析

我选的图书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绚烂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勇敢的 艺术想象眼前惊讶不已。《西游记》不单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异的艺术想象、生动波折的故事情节,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风趣风趣的语言,修建了一座独具特点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三、学情解析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课外知识面不广。很多学 生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课外指导不够。学生回家有的不主 动看课外书,有些不知怎样看,有的看课外书的方法不正确,还有的看课外书的目的性不是很强,也都没有养成优异的阅 读习惯。所以,我们不可以把课外阅读仅寄望在课外进行, 在课内我们更要努力睁开好阅读指导课。并且我以为,阅读 指导课的教课内容不单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更要着重学 生优异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四、教课目的 (依据对上述教材和学情的解析,我拟订了以下三个教 课目的:) 知识目标:经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会运用。 能力目标:在详细的故事中,让学生进行思虑、领会, 培育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经过认识故事情节,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4篇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1 学习目的: 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 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 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 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2 1、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阅读《西游记》教案

阅读《西游记》教案 精选阅读《西游记》教案三篇 阅读《西游记》教案篇1 设计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课时安排:两课时。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合作学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交流品评。 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理清情节、熟悉内容。 第二课时:分析形象、培养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预习课文,查阅《西游记》,画一幅“孙猴子”的画; 教师方面:制作课件,下载《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 第一课时 第一步:为文本解读提供背景:(由学生课前收集、课上交流) 5分钟 1.简介《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 2.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 第二步:学生自学课文,理清情节: 12分钟 1、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齐读课文,思考,划分段落层次。

第三步:熟悉内容,品评文本与影视艺术: 18分钟 1、情节细读课文、默记段落大意。 2、放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的有关剧情。 3、学生品评。 第四步: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提高朗读能力。 5分钟 第五步:布置作业。字词积累与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1、激趣创境导入。 听一首歌曲《猴哥》、学生可以应和。 2、猴、人、神 教师:这首歌赞颂的是谁? 学生:猴哥/孙悟空/孙大圣/美猴王(莫衷一是)。 教师: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孙悟空本是石猴,因发现水帘洞,改善了“猴群”的住房条件,得了第一个名份叫“美猴王”;接着,谁知道他得的第二第三个名分是什么? 学生:孙悟空、齐天大圣、(孙行者)。 教师:“孙悟空” 和“齐天大圣”这名字怎么来的? 学生:孙悟空是菩提祖师起的;“齐天大圣”是他大闹天空时自封的。 教师:中国人对名字是格外重视的:素有名如其人的说法。从名字看,“美猴王”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一只饶有本事的猴子。 教师:对。是聪明的猴子。从孙悟空看呢? 学生:孙指儿童,加悟空法名,可见是一修行的人。 教师: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人自然比猿猴厉害,“孙悟空”自然比“美猴王”风光;但最风光、也是最让“石猴”最自豪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