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排水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2.57 KB
- 文档页数:4
建筑给排水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和验收标准。
3. 能够分析解决给排水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工程概述给排水工程的定义给排水工程的组成给排水工程的作用2. 给排水工程设计原则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流程3. 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施工准备施工流程施工要点4. 给排水工程验收标准验收依据验收程序验收要点5. 给排水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常见问题分析解决方法与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给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和验收标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排水工程中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给排水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了解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建筑给排水工程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讲解。
3. 案例素材:收集给排水工程实际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4. 施工现场:联系相关单位,安排学生参观。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考试成绩:测试学生对给排水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评价:评价学生在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的表现。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分配:共计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8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建筑给排水工程概述(2课时)给排水工程设计原则(4课时)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6课时)给排水工程验收标准(4课时)给排水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课时)实践教学(参观施工现场,4课时)七、教学实践环节1. 参观施工现场:组织学生参观正在施工的给排水工程,了解施工工艺和流程。
2. 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给排水工程设计案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方案。
建筑给排水工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原理;3.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和作用1.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定义;2.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作用;3.建筑给排水系统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第二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原理1.建筑给水系统的构造和原理;2.建筑排水系统的构造和原理;3.建筑给排水系统与城市下水道的关系。
第三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流程1.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流程;2.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流程;3.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第四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1.建筑给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2.建筑排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3.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定义、作用、构造和原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给水管道的安装和排水管道的维修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和设备:1. PowerPoint投影仪;2.电脑;3.示范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和作用(30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定义;2.介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作用;3.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给排水系统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第二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原理(40分钟)1.通过PPT展示,介绍建筑给水系统的构造和原理;2.通过PPT展示,介绍建筑排水系统的构造和原理;3.分组讨论,总结建筑给排水系统与城市下水道的关系。
第三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流程(50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流程;2.通过PPT展示,讲解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流程;3.示范给水管道的安装和排水管道的维修。
建筑给排水工程教案第一章:建筑给排水工程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组成和分类;3. 熟悉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
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定义和作用;2.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组成和分类;3.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了解;2. 讲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定义和作用;3. 讲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组成和分类;4. 讲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5.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应用;第二章:建筑给水工程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2. 熟悉建筑给水工程的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和管道布置;3. 了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备选择和施工要求。
教学内容:1. 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2. 建筑给水工程的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和管道布置;3. 建筑给水工程的设备选择和施工要求。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流程、水源选择、水质处理、管道布置、设备选择和施工要求;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建筑给水工程设计的了解;2. 讲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3. 讲解建筑给水工程的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和管道布置;4. 讲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备选择和施工要求;5.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第三章:建筑排水工程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2. 熟悉建筑排水工程的水源处理、水质保护和管道布置;3. 了解建筑排水工程的设备选择和施工要求。
教学内容:1. 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2. 建筑排水工程的水源处理、水质保护和管道布置;3. 建筑排水工程的设备选择和施工要求。
建筑工程排水施工方案范本一、工程概述本项目位于城市郊区,总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和住宅区。
由于地势较低,周边附近有河流和湖泊,需要进行排水施工,以保证整个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二、施工前准备1. 地形勘测和水文地质勘测: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形勘测和水文地质勘测,了解地面情况和地下水情况,为排水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2. 方案设计:根据勘测结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3. 环境影响评估:对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4. 资金和人力准备:准备充足的资金和人力,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排水方案设计1. 地表排水:采用雨水口和排水沟进行地表排水,将雨水引导至指定的排水口,避免积水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
2. 地下排水:采用排水管道将地下水排除,避免渗水对地基和地下室造成不利影响。
3. 消防排水:设计合理的消防水系统排水方案,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4. 综合利用雨水: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施工步骤1. 地面排水施工(1)进行地面清理,清除杂物和积水。
(2)施工围挡,保护周围环境。
(3)进行排水沟和雨水口的安装。
(4)接通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2. 地下排水施工(1)进行地下挖掘,开挖排水沟道。
(2)安装排水管道,连接到指定的排水口。
(3)进行地下水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3. 消防排水施工(1)设计合理的消防水排水系统。
(2)安装消防水管和排水设备。
(3)进行排水系统的测试和调试。
五、施工注意事项1. 安全施工: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2. 环保施工:严格执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和工艺的质量,确保施工质量。
4. 进度管理: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保证工程按时完工。
六、验收和保养1. 施工完成后,对排水系统进行全面验收,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一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
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2 教学内容介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组成部分。
阐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功能、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分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概念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简单示意图。
第二章:建筑给水工程设计2.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流量和设计压力。
熟悉建筑给水工程的管道布置、管材选择和设备选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量、设计压力的计算方法。
介绍建筑给水工程的管道布置、管材选择和设备选用的要点。
分析建筑给水工程中的水泵选型和给水系统的水压控制。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用。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给水工程设计原则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一个简单建筑的给水设计流量和设计压力。
第三章:建筑排水工程设计3.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流量和设计坡度。
熟悉建筑排水工程的管道布置、管材选择和设备选用。
3.2 教学内容讲解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量、设计坡度的计算方法。
介绍建筑排水工程的管道布置、管材选择和设备选用的要点。
分析建筑排水工程中的排水系统的水封保护和设备选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用。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排水工程设计原则的理解。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第页一、集水井降水法:施工方法是,开挖基坑或沟槽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或地表水时,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流的上游,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设置集水井,使水经排水沟流入井内,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见图1.16)。
明沟排水法适用于水流较大的粗粒土层的排水、降水,也可用于渗水量较小的粘性土层降水,但不适宜于细砂土和粉砂土层,因为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而发生流砂现象。
要求:(1)排水沟:沿基坑底四周设置,底宽≮300mm,沟底低于坑底500mm,坡度1‰。
(2)集水井:沿基坑底边角设置,间距20~40m,直径0.6~0.8m,井底低于坑底1~2m。
长期用,有护壁和碎石压底等滤水层。
(3)水泵:离心泵、潜水泵、污水泵……流沙现象:流砂:当开挖深度大、地下水位较高而土质为细砂或粉砂时,如果采用集水井法降水开挖,当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坑底下面的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
流砂现象产生的原因:当基坑底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坑底的土就受到动水压力的作用。
如果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重度时,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能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带入基坑边发生流砂现象。
如果土层中产生局部流砂现象,应采取减小动水压力的处理措施,使坑底土颗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
其防止方法有:如条件许可,尽量安排枯水期施工,使最高地下水位不高于坑底0.5m;水中挖土时,不抽水或减少抽水,保持坑内水压与地下水压基本平衡;采用井点降水法、打板桩法、地下连续墙法防止流砂产生。
二、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预先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利用抽水设备不断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到坑底以下,直至土方和基础工程施工结束为止。
井点降水有两类:一类为轻型井点(包括电渗井点与喷射井点);另一类为管井点(深井泵)。
对不同的土质应采用不同的降水形式,表1为常用的降水形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4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第4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4.1.1 排水系统的分类1 生活排水系统2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3 屋面排水系统4.1.2 污废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基本要求:顺通排放+气压稳定+合理布线1 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受水器2 排水管道:器具排水管+横支管+立管+排除管3 清通设备:清扫口(横管)+检查口(立管1.0m)+管堵(横支管端头)+检查井4 提升设备:污、废水提升泵5 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化粪池、隔油池、降温池、小型医院污水处理设备6 通气系统:通气管4.1.3 污废水排水系统的类型1 单立管排水系统2 双立管排水系统3 三立管排水系统4.1.4 新型排水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4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1 压力流排水系统2 真空排水系统4.2 卫生器具、管材与附件4.2.1 卫生器具A 公共场所设置小便器,应采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或自动冲洗装置;B 公共场所的洗手盆宜采用限流节水装置;C 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与生活污水管道或其它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D 医疗卫生机构内门诊、病房、化验室、实验室等处在不同一个房间内的卫生器具不得共用存水弯1 盥洗用卫生器具(1)洗脸盆(2)盥洗槽2 沐浴用卫生器具(1)浴盆(2)淋浴器(3)净身器3 洗涤用卫生器具(1)洗涤盆(池)(2)化验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4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3)污水池4 便溺用卫生器具(1)大便器(2)大便槽(3)小便器(4)小便池(5)倒便器(6)冲洗设备4.2.2 排水管材与附件1 管材(1)排水铸铁管(2)排水塑料管2 附件(1)存水弯(2)地漏(3)清扫口(4)检查口4.3 排水管道系统中水气流动规律4.3.1 建筑内部排水的流动特点1 水量和气压变化幅度大2 流速变化剧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4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3 事故危害大4.3.2 水封的作用及其破坏原因1 水封的作用2 水封破坏(1)自虹吸损失(2)诱导虹吸损失(3)静态损失4.3.3 横管内水流状态1 能量2 水流状态3 管内压力4.3.4 立管中水流状态1 排水立管水流特点(1)断续的非均匀流(2)水气两相流(3)管内压力变化2 水流流动状态(1)附壁螺旋流(2)水膜流(3)水塞流3 水膜流运动的力学分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4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5 排水立管在水膜流时的通水能力4.3.6 影响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1 影响排水立管内部压力的因素2 稳定立管压力增大通水能量的措施(1)不断改善立管水流方向,增加污水向下流动的阻力,消耗水流的动能,减小污水在立管内的下降速度;(2)改变立管内壁表面的形状,改变污水在立管内的流动轨迹和下降速度;(3)设置专用通气管,改变补气方向;(4)改变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的构造形式,代替三通(上部特制配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2)掌握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3)熟悉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要求和施工管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给水系统设计(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3)给水设备的选择和计算;(4)给水管道的布置和计算。
2. 第五章排水系统设计(1)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3)排水设备的选择和计算;(4)排水管道的布置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3. 实地考察法:参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设计问题和施工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案例资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教学;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工程图纸、设计软件等,进行教学辅助和拓展。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情况;2. 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3. 课程设计:布置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4.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第二章:建筑排水系统
任务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一、排水系统的分类
1、按污废水来源进行分类
(1) 生活排水系统(2) 工业污(废)水排水系统(3)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2、按污废水在排放过程中的关系分类
合流制:直排式、截流式
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和非完全分流制
二、排水系统的组成
污水收集器,卫生器具
2
3——包括:排气管、透气管和透气球。
4
提升设备
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
三、排水系统的类型
按系统通气方式和立管数目,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分为:
单立管排水系统双立管排水系统三立管排水系统
任务2 卫生器具的安装
一、常用的卫生器具:
(一)便溺用卫生器具
1、大便器
(1)坐式大便器——本身构造含存水弯,冲洗设备一般用低水箱(2)蹲式大便器——冲洗设备一般用高水箱
2、大便槽
3、小便器设在公共男厕所中,有挂式和立式两种。
4、小便槽
(二)盥洗、沐浴用卫生器具
1、洗脸盆
2、盥洗槽
3、浴盆
4、淋浴器
(三)洗涤用卫生器具——污水盆、洗涤盆、化验盆
(四)地漏及存水弯
1、地漏——排出地面上的积水。
一般用铸铁或塑料制成,本身包含有存水弯。
2、存水弯——P形、S形
(五)冲洗设备——冲洗水箱、冲洗阀
二、卫生器具安装
质量检验的方法:
(1).外观检查:表面有否缺陷。
(2).敲击检查:轻轻敲打,声音实而清脆是末受损伤的,声音沙裂是损伤破裂的。
(3).尺量检查:用尺实测主要尺寸。
(4).通球检查:对圆形孔洞可做通球试验;检验用球直径为孔洞直径的0.8倍。
卫生器具安装的基本技术要求:
(1)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2)铁和瓷的软结合,管钳和器具配件的软加力.
任务3 建筑排水系统的管材、附件和管道的布置敷设
一、管材及连接配件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 D N≤150mm时,采用镀锌钢管;
D N>150mm时,采用非镀锌钢管或给水铸铁管。
生产和消防室内给水管道:一般用非镀锌钢管、给水铸铁管、塑料管。
室内生活污水管道:可采用铸铁排水管或塑料管。
(一)钢管
1、焊接钢管(水煤气钢管)
普通型--工作压力<1MPa
加厚型--工作压力<1.6MPa
镀锌钢管(白铁管)--在黑铁管内、外壁镀锌而成;
非镀锌钢管(黑铁管)
2、无缝钢管
3、钢管的连接方法
(二)铸铁管
(三)管道新材料
二、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1、卫生器具的布置与敷设
在卫生间和公共厕所布置卫生器具时,既要考虑所选用的卫生器具类型、尺寸和方便使用,又要考虑管线短,排水通畅,便于维护管理。
2、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排水畅通,水力条件好
(2)保证设有排水管道房间或场所的正常使用
(3)保证排水管道不受损坏
(4)不影响室内环境卫生条件
(5)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方便
(6)占地面积小,总管线短、工程造价低
3、通气系统的布置与敷设
通气支管有环形通气管和器具通气管两类。
通气立管有专用通气立管、主通气立管和副通气立管三类。
排水立管顶端应设伸顶通气管,其顶端应装设风帽或网罩,避免杂物落入排水立管。
任务4 高层建筑新型排水系统
一、高层建筑排水系统
特点:排水量大、横管多、压力波动大,体积大,沉降量大
技术措施—解决好通气问题
(1)设置专用通气管(2)新型单立管排水系统
1、双立管排水系统
2、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1)苏维托排水系统
苏维托排水系统是采用一种气水混合或分离的配件来代替一般零件的单立管排水系统,它包括气水混合器和气水分离器两个基本配件
(2)旋流式排水系统
(3)芯形排水系统
(4) UPVC螺旋排水系统
二、高层室内给排水管道的布置及安装
要求:
(1)低层排水管应单独排出
(2)尽量采用斜三通、斜四通连接,立管和横管用大于90°弯头连接
(3)增加出户管的坡度,或出户管与检查井不直接相连
1、室内给排水管道的布置——管道井,专用设备房
2、室内给排水管道的安装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管道的安装顺序
给水管:引入管、室内干管、立管、支管
排水管:排出管、立管、辅助通气立管、横管、器具排水支管、通气管、辅助通气横管
三、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噪音与防治
1、噪音与危害和来源
机械设备:水泵机组、空气压缩机、冷却塔等
管道的水流、零件设备、卫生器具及家用设备等
2、噪音的防治
(1)设计上预防噪音的产生
(2)施工中降低噪音
(3)加强管理维修
任务5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
一、常用给排水图例
1、图线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线宽b应根据图纸的类别、比例和复杂程度确定。
2、标高
室内工程应标注相对标高;室外工程应标注绝对标高,当无绝对标高资料时,可标注相对标高,但应与总图专业一致。
3、管径——应以mm为单位
4、编号
(1)当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或排水排出管的数量超过1根时,宜进行编号
(2)建筑物穿越楼层的立管,其数量超过1根时宜进行编号
(3)在总平面图中,当给排水附属构筑物的数量超过1个时,宜进行编号。
(4)当给排水机电设备的数量超过1台时,宜编号,并应有设备编号与设备名称对照表。
常用给排水图例——建筑给排水图纸上的管道、卫生器具、设备等均按照《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使用统一的图例来表示。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主要内容
管道工程图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1. 常用线型
2. 常用管线代号
3. 管道的坡度坡向
4. 管道标高表示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一般由图纸目录、主要设备材料表、设计说明、图例、平面图、系统图(轴测图)、施工详图等组成。
1、平面布置图——给水、排水平面图应表达给水、排水管线和设备的平面布置情况。
系统图——也称“轴测图”,其绘法取水平、轴测、垂直方向,与平面布置图比例相同。
施工详图——凡平面布置图、系统图中局部构造因受图面比例限制而表达不完善或无法表达的,为使施工概预算及施工不出现失误,必须绘出施工详图。
设计施工说明及主要材料设备表
——应列明材料类别、规格、数量,设备品种、规格和主要尺寸。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识读
1、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阅读主要图纸之前,应当先看说明和设备材料表,然后以系统图为线索深入阅读平面图、系统图及详图。
阅读时,应三种图相互对照来看。
先看系统图,对各系统做到大致了解。
看给水系统图时,可由建筑的给水引入管开始,沿水流方向经干管、立管、支管到用水设备;看排水系统图时,可由排水设备开始,沿排水方向经支管、横管、立管、干管到排出管。
(1)平面图的识读
室内给排水管道平面图是施工图纸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图纸,常用的比例是1∶100和1∶50两种。
它主要表明建筑物内给排水管道及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平面布置。
(2)系统图的识读给排水管道系统图主要表明管道系统的立体走向。
(3)详图的识读
2、室外(建筑小区)给排水施工图识读
室外给排水工程图主要有平面图、断面图和节点图三种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