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1
某某省资阳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孔子对子路说:“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B.孔子的“爱”是无等级差别的C.韩非子赞同孔子的观点D.“爱”不可逾越礼制2.商鞅主X“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的是A.奖励耕织 B. 废井田,开阡陌 C. 实行军功爵制 D. 推广县制3.“孝文帝慨幕风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材料说明作者A.肯定了“变夷俗”的积极作用B.认为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农耕文化的的需要C.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D.全面否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4.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B.加重了农民负担C.以失败而告终D.触犯了贵族利益5.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成立的是A.阶级立场不同苏轼词刚健豪放、辛弃疾词悲壮激昂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反思C.高效内燃机推广人类步入立体交通时代D.《贫民卫报》的宣传美国要求“社会公正”的“进步运动”开展6.“一个环绕康、梁精英集团与以X之洞为首的官绅集团……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思想对峙。
这个对峙……是攸关传统政治秩序的义理基础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序幕。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次答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提问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他,理学的集大成者,还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
在阐述理与气的关系时,他说“先有是理。
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他是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3.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以下选项符合材料信息的是A.反对君权B.主张分权C.提倡天赋人权D.提倡法治形成表格所示状况的原因有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②发展农业的需求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④科举取士的促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关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叙述,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北大校徽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A .4个B .3个C .2个D .1个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A .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 .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C .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7.“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 该诗句反映了此类作品的特点是注重A .诗意B .主观情致C .自然景物D .社会现实 8.观察下列人物及其活动的图片。
2016年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由平民出身的刘邦建立的汉室,到了汉武帝时期,提出了“大一统”思想。
其核心内容是“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通‘仰’)治”。
由此可知,“大一统”是指A.君权神授B.独尊儒术C.天下正统D.疆域统一2.魏晋时期,人们常用因果轮回、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等观念解释人世间的现象,遂产生了《幽明录》《冥祥记》《冤魂志》等论因果报应的志怪小说。
这说明了当时A.儒教受到了其它思想的挑战B.战乱的环境导致人们悲观失望C.封建迷信左右了民众的思想D.佛教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3.唐代规定:“其岭南、福建、扬州蕃客(古代中国对外国商旅的泛称),宜委节度观察使,除进贡外,任其来往,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税率”。
由此可见唐代A.允许民间对外贸易B.进贡贸易仍然占据主体地位C.不再征收商业税收D.政府管理国内商贸力度削弱4.明朝时期,晋商的发展造成山西地区“人见半两五铢神通足恃,故日夜惟利是营”,甚至“不知礼义廉耻为何物,甚者子不顺父,亲在而别藉分财,弟不从兄,同室而藏怒蓄急”。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儒学丧失了教化民众的功能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原有的社会观念C.士农工商等级制度彻底崩溃D.资本主义萌芽促使重利轻名风气的形成5.英商输入中国货物的来源地(1775-1833年的每年平均数)货值单位:银两年度进口总值自英国进口价值占总值%自印度进口价值占总值%1775-1779 1795-1799 1830-183********537301573350233714751955320231855829.836.431.68759973417695501646570.263.668.4该表反映了当时东西方国际贸易A.殖民性特征明显B.深受民主革命的影响C.以资本输出为主D.遭到自然经济的抵制6.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的火车、轮船上为了维护“男女之大防”而专设女性包间。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老天爷,你怎不睁眼看看,田地里庄稼都干死完了,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下列选项中,对“天”的理解与上文不一致的是A.“天人相感,阴阳相和”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D.“灾者,天亡谴也;异者,天亡威也”2.右图为王羲之书《丧乱帖》,有关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以汉字文义为内容,以行书字体为形式的艺术品②作者被后代尊为“书圣” ③创作的年代是西晋时期④其书写形式形成于汉末,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
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众A.广泛认同民权主义B.不具备近代民族国家观念C.最为关注民生主义D.拒不接受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5.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驳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2015 年 12 月教课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卷温馨提示:1. 本卷共两大型,和非。
全卷分100 分,考90 分。
2.本卷所有答案均答在答上,写在卷上无效。
第Ⅰ卷部分一、(本大共30 小,每小 2 分,共60 分。
各中只有一个切合目要求。
)1.一前,欧洲开始出两大事集峙场面的志是A. 1879 年德意联盟条B. 1882年德意奥三国联盟正式成立C. 1892 年法俄事定D. 1904年英法定的2.以下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中征兵的歌曲《美国佬来了》的部分歌:“⋯⋯我是猛士。
是猛士之歌,好斗,令国焦土一片,跋涉血海,誓要尽⋯⋯我的影子将是你的死神⋯⋯” 合所学知,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中的表,法不正确...的是A.美国在争中保持中立,居中停,全力世界和平B.争爆后,美国向争两方销售火物,大争横C.跟着美国与国系的加,美国机参,而德国的“无穷制的潜艇”了美国参的借口D.从歌中能够看出美国的好、残忍与争霸的欲望3.威:“我当以本供世界,而以本供世界,就当管理世界⋯⋯。
”以下各体了一思想的是A.放弃中立,参加一B.召开盛会C.凡和D.提出“十四点和平”4. 1919年 3 月25 日,英国首相合· 治“你能够把德国的殖民地走,把它的减到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果是同等的。
假如德国1919 年的合不公正,它将会国行复”。
段资料明①英国反置德国的和②英国《凡和》是不公正的③ 合· 治感觉德国复仇主者的威④《凡和》将致国和国的矛盾激化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5接着,他取了立陶宛的梅梅,同要求得但和波走廊。
”希特勒“所有都吞了下去”的是A.埃塞俄比B.奥地利C.法国D.捷克斯洛伐克6.希特勒:“利用布什主的幽灵来制止凡国,要使他信,德国是反赤的决定性堡。
是我渡危机、脱《凡和》和从头武装的独一方法. ” 此, 希特勒采纳的相举措有A.行广泛兵役制B.莱茵河不防区C.署《反共国定》D.署《德各不相犯条》7.霍布斯姆在《极端的年月》中写道“1929- 1932 年无疑是一道幽谷⋯⋯在思想知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力求霸。
2015—2016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中国社会有“出妇"之道,妇女没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
这种现象根源于()A.宗法制的宗族森严原则B.早期政治制度家国同构原则C.分封制的权力与义务观D.宗法制的父系血缘继承原则2.《荀子•王制》记载:‘伦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是()A.私营手工业分工非常细致 B.手工业者没有人生自由C.手工业产品仅供皇家需要 D.手工业有专职官员管理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观:儒家主张重义轻利,墨家主张义利并重,道家主张利义双弃,法家主张一断以法。
这些不同的“义利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B.不同流派在社会巨变中的利益诉求不同C.平民教育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重焕光彩D.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结束国家分裂掌握政权5.辨析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为我国秦朝疆域图,该图可直接用于研究秦朝的()A.交通发展与风俗变迁B.地方行政与民族关系C.国家统一与文字演变D.文明扩散与民族关系6.纵观几千年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走向,无外乎“封建”或“ 郡县”两大荃本框架。
而汉高祖刘邦则对二者都抱有特殊的感情而难以取舍,其结果是()A.成功解决了血缘与政治的关系B.未泛冽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C.在制度创新方面遭到彻底失败D.维护了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7.汉代法律注重“春秋决狱",凡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使用擂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A.司法审判从重神权到重法治 B.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及其苛刻C.司法审判具有礼法结合特点 D.成文法法律体系已经较完善8.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酸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
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先秦一学者对两位政治人物的评述。
①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②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行正道的国君。
据此表述这位学者应属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影响乾隆应对“霾灾”做法的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3.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有所为有所不为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以上材料反映了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②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③“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②④5.“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
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6页。
全卷共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汉代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
其中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B.监察地方官员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皇帝的咨询机构3.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材料意在说明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历史的分析B.近代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D.不同史观必然得出不同结论4.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BCD5.这是一单抄本中的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
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
”这几句话A.反映了魏源抵学习西方,御外侮的决心B.反映了曾纪泽捍卫祖国领土的斗志C.反映了维新志士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 学(文史类)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全卷共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0.5 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圆22:(2)(1)4C x y -++=,则圆C 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A) (21) 4,, (B) (21)2-,, (C) (21)2-,, (D) (21)2--,, 2.命题“若0m >,则方程20x x m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为 (A) 若方程20x x m +-=没有实根,则0m ≤ (B) 若0m ≤,则方程20x x m +-=没有实根 (C) 若方程20x x m +-=有实根,则0m > (D) 若0m >,则方程20x x m +-=没有实根 3.已知命题3:00p x x ∀>>,,那么p ⌝是 (A) 300x x ∀>,≤ (B) 30000x x ∃,≤≤ (C) 300x x ∀<,≤(D) 30000x x ∃>,≤4.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4π(B) 3π (C) 2π (D) π5.已知变量x与y正相关,且由观测数据算得样本平均数3x=, 3.5y=,则由该观测数据算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能是(A) ˆ0.4 2.3y x=-=+(B) ˆ2 2.4y x(C) ˆ29.5=-+y xy x=-+(D) ˆ0.3 4.46.执行右边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x 为13,则输出y 的值为 (A) 10 (B) 5 (C) 4 (D) 27.在区间[03],上随机地取一个实数x ,则事件“1213x -≤≤”发生的概率为 (A) 14 (B) 13(C) 23 (D) 348.在班级的演讲比赛中,将甲、乙两名同学的得分情况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甲、乙两名同学所得分数的平均分分别为x 甲、x 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x 甲<x 乙,甲比乙成绩稳定 (B) x 甲>x 乙,甲比乙成绩稳定 (C) x 甲<x 乙,乙比甲成绩稳定 (D) x 甲>x 乙,乙比甲成绩稳定9.设m n ,是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 当n α⊥时,“n β⊥”是“αβ∥”的充要条件 (B) 当m α⊂时,“m β⊥”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当m α⊂时,“n α⊥”是“m n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 当m α⊂时,“n α∥”是“m n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0.已知表面积为24π的球体,其内接正四棱柱(底面是正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的高为4,则这个正四棱柱的侧面积为 (A) 32 (B) 36 (C) 48 (D) 6411.已知命题:p 函数2()24f x x mx =-+在[2)+∞,上单调递增;命题:q 关于x 的不等式22(2)10mx m x +-+>对任意x ∈R 恒成立.若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A) (14),(B) [24]-,(C) (1](24)-∞ ,, (D) (1)(24)-∞ ,, 12.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给出以下结论: ① 1AC ⊥平面1A BD ;② 直线1AC 与平面1A BD 的交点为△1A BD 的外心;③ 若点P 在1A BD ∆所在平面上运动,则三棱锥11P B CD -的体积为定值.甲 乙6 7 7 58 8 8 6 84 0 9 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李凡同学学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的历史后,写了评价式学习报告。
下列学习报告的标题准确的是A.《百家争鸣:中国科技繁荣的见证》B.《独尊儒术:秦汉统一的思想保障》C.《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单一文化体制》D.《儒家思想: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2.2010年11月,成都市天府广场出土两块东汉石碑。
其中一块碑文在颂扬郡守李君弘扬文教时,使用了“同心齐鲁,透近儒墨”的词句。
该词句表明当时A.四川地区经济发达,比肩山东B.郡守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四川地区文教昌盛,文明进步D.郡守推行乡举里选,察举孝廉3.下列所倡导学习西方的思想理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B.“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
”C.“信其改从西法,革故取新,卓然能自树立。
”D.“犹谓议院不可行哉?而犹谓中国尚不亟行哉?噫!傎奕!”4.某年夏,书商晏海澜发现八股、诗、赋、楷法等科举应试的旧学书籍无人问津,自己大笔投资折损,于是转而售卖算学、医书等新学书籍,火爆一时。
不料,数月之后,新学书籍又无人问津,旧学书籍重新红火,晏氏新书投资又打水漂。
这一个案一定程度上折射出A.中国近代化深入发展B.晚清出版业受到严厉打击C.弃文从商成为时代潮流D.近代教育转型的艰难曲折5.龙应台说:“革新制度、提升文化,抽丝剥茧地理清问题所在,看准了问题下手,需要…长程的眼光,宽大的器识。
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全卷共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家争鸣时代的某思想家认为,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属于其本来的位置就能够自然的得以保持。
他的伦理建立在两个思想之上:一个是(自身)臻于完善,另外一个就是关怀他人,该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2.《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
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
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A.注重法治,强调依法治国B.注重人治,强调因人而异C.注重以礼入法,强调人伦D.注重等级,强调法分贵贱3.传统民间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三月八,去种瓜”、“过了惊蛰节,整地不能歇”。
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A.只为农业服务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基础上C.精准的预测性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4.有人在评论李贽时说:“他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材料中的环境特指A.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B.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D.军事上被动挨打5.右图是一幅纸质的书法作品,内容是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判断合理的是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因此可能是商代作品B.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有可能是宋代的作品C.这是秦代小篆,但秦代没有纸张,因此可能是汉代的作品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因此可能是民国初年的作品6.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贵宾参观此工程。
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应邀参观。
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本身的是A.崇厚看不起法国的水道工程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D.崇厚认为丢了大清脸面7.有人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维新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B.清王朝的合法性受到维新派的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8.从“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A.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B.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C.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D.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9.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碑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说法B.反思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主张C.否定尊孔复古逆流D.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10.先秦思想有非儒即墨之说。
但秦以后,墨学几成绝学,鲜有学者问津。
20世纪初,墨学再热。
学术界和社会上“人人争言墨”“家传户诵,几如往日之读经”。
20世纪初墨学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是A.墨学民主平等等主张迎合时代需要B.知识分子通过振兴墨学应对民族危机C.西学已渐入末路知识分子反求于中学D.知识分子借墨学提倡社会公平公正11.新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相同之处有①实行耕者有其田②反帝反封建③中国革命两个阶段说④统战理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②对社会主义阶段主要矛盾和总任务的论断③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分析④社会主义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13.“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民权B.民权、民生C.民族、民生D.富国、强国14.“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的客观要求是指A.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免学术问题的政治化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5.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
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A .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B .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创业立业C .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D .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建设国家16.下面漫画《进步与退步》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退步B .计算机的使用淡化了文字的作用C .回归毛笔字时代是历史的进步D .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17.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
这种差异A .由地理环境决定B .由经济形态决定C .与政治制度差异有关D .与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18.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
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 .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B .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C .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D .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19.右表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A .因行称义B .自由平等C .与上帝直接对话D .教随国定20.战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A.基本一致B.相辅相成C.继承发展D.正好相反21.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自我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下列观点能最有力反驳查理一世的是A.三权分立说B.君权神授说C.法治说D.人民主权说22.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清朝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23.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右图所示。
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是A.科学理论推动科技革命B.科技革命造就科学家C.杰出人物推动历史进程D.欧洲是世界科技中心24.20世纪初,某亚洲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其获奖评语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 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该作品①是亚洲第一部获得该奖项的作品②作者是日本人③体现了民族特色与欧美文学的融合④说明亚洲文学已经获得世界的承认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25.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这表明A.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志同道合B.慈禧太后同意有限变法C.光绪帝欲借助改革夺回政权D.慈禧太后支持全面变法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14分)历史对比研究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东西方古代思想源头的对比材料一战国稷下争鸣图雅典学园(二)近代西学东渐与西学原著的对比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
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什么相同的社会氛围?(2分)假设他们此时都在关注“人与社会”关系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思想家会有怎样不同的思考?(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严复译本出现的主要原因。
(4分)27.(16分)文学和艺术以独特的方式记录历史、反映现实。
材料一试看往古来今,一部十六史中,多少英雄豪杰,该富的不得富,该贵的不得贵。
能文的倚马千言,用不着时,几张纸盖不完酱瓿(bù)。
能武的穿杨百步,用不着时,几竿箭煮不熟饭锅。
极至那痴呆懵懂生来的有福分的,随他文学低浅,也会发科发甲,随他武艺庸常,也会大请大受。
真所谓时也,运也,命也。
——明末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三言两拍艺术形象及人数统计出现21 157 52 51 8 25 28 254 6人数材料二右图是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创作于1768年的油画《空气泵实验》。
画面整体呈现暗色,画面正中亮色部分描绘了一场实验。
抽空了空气的玻璃杯中,小鸟已经奄奄一息。
实验者正在仔细观察实验的结果。
他的家人和朋友围绕周围,其中一位朋友平静地向一位妇女及其女儿解释眼前的情况。
妇女用手遮掩着眼睛,不忍观看,女儿紧紧靠拢母亲眼睛望向空中。
坐着的男士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正在观看实验者的操作。
站着的年轻人面带喜色,似乎理解了实验中的道理。
(1)根据材料一,请从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概括明清时期白话小说的特点,(4分)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2)美国学者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没有哪幅作品比英国艺术家约瑟夫·赖特所创作的《空气泵实验》更好地展现启蒙运动了。
”根据材料二,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创作时代、画面内容和明暗喻意三个方面论证此观点。
(8分)28.(20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宋朝的理学、科技、商业、改革都是学者关注的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材料三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