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诗辨》对宋诗的批评析严羽的诗歌创作趣味
- 格式:pdf
- 大小:262.36 KB
- 文档页数:1
南宋严羽批评宋诗
南宋严羽批评宋诗,一般多从明明清清、实验性弱以及命题写作贫乏
等方面来说。
关于明明清清方面,严羽认为宋诗中“字画不在乎斑驳”,有的句子
重复,而常以口号做结尾,词藻更是贫乏,毫无灵性,作品缺乏新意,终究“不入时宜,拙于文章”。
实验性也是存在弊病的,严羽认为宋诗的实验性极差,重复旧题材,
薄弱传统,无论是“长吟”“虚辞”还是“抒情”,都形成了一个根
深蒂固的模式,没有新的创意。
此外,宋诗的命题写作也很欠缺,根本不求新意,改编旧词,严羽劝
阻大家要“莫以古讽今,要以今讽古”,做到新题新词,使作品充满
新意。
总之,严羽对宋诗进行了比较严格的批评,认为宋诗主要存在明明清清、实验性弱以及命题写作贫乏等弊病。
他希望诗人能够提出新意,
写出新题新词,以重回昔日光荣。
南宋严羽批评宋诗
南宋严羽批评宋诗体现在他的《宋书》中,该书收录了严羽的具体实
践主义理论和宋诗的审美和创作标准,是宋朝官方诗歌理论的总结。
严羽认为,宋诗写得陈腐而又费洛,“仅仅是为了装饰而被迫把新的
时代的新内容加入,就成为空洞的字眼,完全无法表现新时代的实情。
”他认为科学、抽象思维以及民众的诗学错误都是宋诗创作出现
困难的原因,“现在的诗多是虚浮的想像,此消彼长,完全不符合要求。
”他还提出,宋诗写作应该把诗歌的精神内容放在第一位,并且
不能成为重复的比喻,而是要通过严谨、准确的表述来表达隐晦的感情。
严羽总结道:“要想写得独特,就必须明确文学、礼仪、讲故事、描绘史实的标准,以及思想论述、文体使用、语言特点的运用,要注
意联想性的表达。
”。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部关于诗歌理论和批评的著作,其中的“诗辨”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内容。
在“诗辨”中,严羽提出了一些关于诗歌创作的重要观点。
首先,严羽认为诗歌创作应该以“吟咏性情”为本,即诗歌应该表达诗人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他反对那种追求形式、技巧和华丽辞藻的诗歌,认为这样的诗歌缺乏真情实感,难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其次,严羽提出了“妙悟”说,认为诗歌创作需要有一种超越理性思考的感悟能力。
他认为,诗歌创作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和知识积累来实现的,而是需要诗人在感性层面上进行领悟和体验。
再次,严羽强调诗歌创作应该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他认为,每一位诗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而不是模仿别人。
只有具备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才能使诗歌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严羽还提出了“以禅喻诗”的观点,认为诗歌创作和禅修有很多共通之处。
他认为,诗歌创作需要像禅修一样,超越世俗的纷扰和杂念,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总的来说,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部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歌创作的重要观点,强调诗歌应该以真情实感为本,注重感性领悟和独特风格,同时也提倡以禅修的方式来进行诗歌创作。
这些观点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羽概括的宋代诗歌的特点1. 严羽说宋代诗歌啊,那可讲究理趣呢。
就好像走在迷宫里,每一步都有个小道理在等着你发现。
像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简单的诗句里藏着深刻的哲理,让你读完就忍不住拍大腿,哎呀,真是这么回事儿啊!2. 宋代诗歌在严羽看来有学问化的特点。
诗人就像一个个知识渊博的老学究,肚子里装满了墨水。
你看黄庭坚的诗,到处都是典故,感觉他把历史书都揉碎了放进诗里,读他的诗就像在和一个古代的学者聊天,得有点学问才能跟得上他的节奏呢。
3. 严羽概括的宋代诗歌呀,重议论。
诗人就像一群爱争辩的家伙,把自己的观点一股脑儿地往诗里塞。
像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哪是单纯写景啊,分明是在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看问题的独特视角,感觉他在诗里和那些反对他的人辩论呢。
4. 宋代诗还很讲究以文为诗呢。
就好比把写文章的方法用到诗里,诗不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小短句。
韩愈的诗就有这特点,读起来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句子结构多样,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受传统诗歌格式的拘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5. 严羽提到宋代诗歌的平淡风格。
这就像是一杯淡淡的茶,初尝没什么特别,但是越品越有味道。
梅尧臣的诗就是这样,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平平淡淡,可你仔细读就会发现,那种平淡中蕴含着真实的生活情感,就像邻家大爷给你讲述他的平凡日子一样亲切。
6. 宋代诗歌的散文化也是个特点。
诗人们像是在做一场文字游戏,把散文的松散自由带进诗里。
杨万里的诗就常常这样,感觉他写诗就像在和朋友聊天,想到哪写到哪,行云流水般自然,一点也不刻板,就像一阵自由的风在诗的世界里吹过。
7. 严羽概括的宋代诗歌有尚意的特点哦。
诗人就像一群执着的追梦人,在诗里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意境。
比如柳永的词,虽然是写儿女情长,但那种对爱情的向往和无奈的意境,透过文字就像一阵忧伤的风吹到你心里,让你感同身受,仿佛你就是那个在爱情里挣扎的人。
8. 宋代诗歌注重诗法。
论《沧浪诗话》的诗悟理论摘要宋代文论家严羽创作撰写的《沧浪诗话》,是宋代中国诗话史上理论性较强、体制较完备的一部诗学著作。
《沧浪诗话》的诗悟理论既保存了前人的诗学精华,又有严羽对诗论的独特见解。
但后人对《沧浪诗话》诗悟理论的很多批评之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诗悟理论缺乏系统性的把握。
本文试图在对《沧浪诗话》全面理解、考察的基础上,将诗悟理论看成一个由各个诗学概念组成的完整的诗论体系,对各个诗学理论进行深入剖析,最终对严羽的诗悟理论进行系统的阐发和新的评价。
研究诗悟理论,最首要的是需要明确《沧浪诗话》的性质,《沧浪诗话》一方面向学诗者讲授了学诗的方法,相当于文学教科书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向读者阐释出什么是合乎最高境界的诗歌审美鉴赏标准,类似于美学著作的性质。
严羽在论诗中灵活变换这两个角度,也是本文阐述诗悟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本文的论述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是对《沧浪诗话》诗悟理论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
诗悟理论一方面广受赞誉,高棵、李东阳的“声调’’论和前后七子的“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都以严羽的理论为尊,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和严羽的诗歌理论大有渊源,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也是推崇备至;另一方面,诗悟理论也遭到了一些学人的贬斥,所贬之处,着眼于其诗歌理论的非独创性、对禅学知识运用不恰当、论说体系混乱等,也有借批评严羽,树立自己的理论主张的。
世纪上半叶, 对《沧浪诗话》的研究作品较少,诗悟理论没有成为独立研究的课题,学者们的研究集中于两点上,对严羽生平的考证和对《沧浪诗话》的校注。
世纪下半叶以来,学者们渐渐重视对诗悟整体的研究,同时也对诗悟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了较为集中专门的论述。
主要集中于三点,一是对诗悟理论各个部分的详细研究,二是有一些学者将诗悟理论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三是研究视角的转变,研究者更多的是从诗学美学角度进行论述,发掘诗悟理论的主要诗学观点的美学价值。
但着一些问题,如研究者在对诗悟理论的各个部分进行阐释时,往往容易以部分代整体,倾向于认为所研究的对象即代表了整个诤陪理论等问题。
南宋严羽批评宋诗南宋时期,诗歌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的主要文学形式。
然而,南宋时期的诗歌却受到了严羽的批评。
严羽认为,宋诗的内容空洞,缺乏真正的情感和思想深度,而且形式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下面是我列举的严羽批评宋诗的十个方面。
1. 缺乏真正的情感表达。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略了情感的真实表达。
他们的诗歌缺乏真正的情感和思想深度,只是一些空洞的词藻。
2. 缺乏独特性。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在模仿前人的作品,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他们的诗歌缺乏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只是一些平庸的作品。
3. 过于追求形式美。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
他们的诗歌缺乏真正的思想和情感,只是一些华丽的词藻。
4. 缺乏真正的文学价值。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为了追求名利和地位,而不是为了创造真正的文学价值。
他们的诗歌缺乏真正的文学价值,只是一些平庸的作品。
5. 缺乏真正的人文关怀。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他们的诗歌缺乏真正的人文关怀,只是一些自我陶醉的作品。
6. 缺乏真正的历史意义。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名利和地位,而忽略了历史的重要性。
他们的诗歌缺乏真正的历史意义,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作品。
7. 缺乏真正的哲学思考。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略了哲学思考的重要性。
他们的诗歌缺乏真正的哲学思考,只是一些浅薄的作品。
8. 缺乏真正的社会批判。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社会的问题。
他们的诗歌缺乏真正的社会批判,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作品。
9. 缺乏真正的文学创新。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在模仿前人的作品,缺乏文学创新的精神。
他们的诗歌缺乏真正的文学创新,只是一些平庸的作品。
10. 缺乏真正的文学精神。
严羽认为,宋诗的作者们往往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名利和地位,而忽略了文学精神的重要性。
1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填空题1.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对宋诗特点的概括是:以________为诗、以才学为诗、以________为诗。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案】文字;议论【解析】《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化年间。
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2.严羽《沧浪诗话》指出:“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
________,非关理也。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诗有别趣【解析】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有一则名言:“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大意是:作诗要别有一副才调,与读书并无直接关系;诗要别有一番情趣与说理并无直接关系,体现了严羽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心得。
二、名词解释1.《沧浪诗话》[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部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
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册,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进行了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材、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
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2.诗有别材[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诗有别材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学观点。
《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别材”就是指诗歌创作者对于诗歌创作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才能,这种才能不是文字、议论和才学的能力,而更主要的体现在“妙悟”上。
严羽以“别材”说反对宋诗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不良倾向。
3.别材别趣[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别材别趣是宋代严羽提出的文学理论观点,出自《沧浪诗话》:“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解读《沧浪诗话.诗辨》在严羽的作品《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贯穿于整个作品中。
而对于“以禅喻诗”,自古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本文首先从内部以及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出现“以禅喻诗”特色的背景原因和“以禅喻诗”的内涵,然后从“以禅喻诗”“入神”“参”“识”以及“妙悟”“兴趣”等多个角度解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最后阐述《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的文学价值。
诗话萌生、发展于唐代,在宋代迎来了其繁荣时期,其中由严羽所创作的《沧浪诗话》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特色对后世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然而《沧浪诗话》的这一特色同样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大家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始终没有统一。
赞同者既肯定“以禅喻诗”这一手法的精妙,也肯定其对后世诗学带来的正面影响,而反对者则对“以禅喻诗”之“喻”字的恰当性提出了质疑。
这种争议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当今学术界对“以禅喻诗”这一特色同样也是争论不休。
一、发生“以禅喻诗”特色的背景原因1.外部原因东汉时期,佛教思想才刚刚传至中国,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颇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佛教思想的发展受了非常大制约。
后来由于玄学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佛教思想才以求蓬勃发展并在南朝时已经开始盛行。
佛教思想的盛行对当时文人的思想、犯罪行为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比较小的影响,而受到佛教思想影响所产生的宫体诗、玄言诗、禅林诗以及山水诗等也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及至后来北宋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诗话,在各种轻易或是间接因素的影响下,禅学也逐渐带入至诗话中来。
同时,禅悦风气的流行以及当时的文化整合思潮也推动了禅学在诗话中的扩散,构成了“以禅喻诗”的特色。
2.内部原因胡晓明指出“以禅喻诗”发生的内部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第一,在不能驳斥感性经验的前提下,禅宗思想给诗话增添了超越性和距实性,境界更加高远;第二,诗话从“物”至“境”的提高与禅宗思想异曲同工,有著思想上的关联;第三,诗话在语言精简方面的经验和禅宗对语言的认知就是相连的。
(完整)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发愤著书_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缘情_ 而绮靡",“赋 __体物_ 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诗经_ 》和《_楚辞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气盛言宜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不平则鸣”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白居易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别是一家_”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南宋严羽批评宋诗南宋严羽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他对宋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
严羽主张注重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对于过于纤细的表达和缺乏独特性的诗作表示不满。
他在《严氏诗话》中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具体的批评,以下是其主要观点。
首先,严羽认为宋代诗歌过于注重修辞技巧,而忽视了情感的真实表达。
他指出,许多诗人过于追求华丽的文字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导致诗歌失去真实感和情感的生动性。
严羽主张诗歌应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花哨和技巧。
其次,严羽批评宋代诗歌存在着相似性和缺乏独特性的问题。
他认为,许多诗人都陷入了相同的格律和形式中,使得他们的作品缺乏个性和独创性。
严羽提倡诗歌要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不宜墨守成规和套路。
此外,严羽还指出了宋代诗歌中的问题之一是过度追求柔美和曲折。
他认为,诗歌应该追求简洁和直接,而不是过度修饰和曲折。
严羽主张诗歌应该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而不是用华丽的文字掩盖。
严羽还对宋代流行的诗题和写作方式提出了批评。
他认为,许多诗人过于依赖于传统的题材和写作方式,导致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都变得平庸和乏味。
严羽主张诗歌应该有新颖的题材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综上所述,南宋严羽对于宋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批评和分析。
他指出了诗歌过于注重修辞技巧、缺乏个性和独创性、过度追求柔美和曲折、依赖传统题材和写作方式等问题,并提出了注重情感真实表达、追求独特风格和表现力、简洁直接的写作方式的主张。
严羽的批评对于宋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