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史记》复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12
2019年10月27日每周一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基础训练1.古诗文默写填空。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江春入旧年。
(5)不知何处吹芦管,。
(6)《<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普通人也能志向坚定的句子是:子曰:,。
2.古诗文名句默写。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含英咀华,一次洗礼,一次收获:李白重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便“我寄愁心与明月,”。
杜甫惜谊,乱世江南逢故交,不禁感慨“,落花时节又逢君”。
《论语》传道,“学而不思则罔,。
”(《为政》)“,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王湾励志,王湾《次北固山下》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积极向上的富有艺术魅力的诗句:,。
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不禁吟诵出了“,”这征人的心声;致远善感,马致远在西风古道中,眼见落日西下,发出了“,”的悲凉嗟叹。
3.古诗文积累与填空。
(1)学而不思则罔,。
(2)夕阳西下,。
(3),百草丰茂。
(4),不亦君子乎?(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6)现在有不少人开口闭口离不开“钱”字,对财富特别推崇。
但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填《<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4.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3),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4),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绿树村边合,。
(王维《过故人庄》)(6),切问而近思。
(《论语》)(7)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后四句...。
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
【甲】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陈谌设喻答客问刘义庆客有问陈季方①:“足下家君②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④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释】①陈季方:即陈谌,陈寔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大哥是陈元方。
②家君:,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词则尊称别人的父亲。
③阿(ē):弯曲的地方,这里指山的角落。
④仞: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1)请根据你的文言积累,将注释②补充完整。
(2)课堂上,师生就选文的词义展开了讨论。
请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积累文言词汇,可以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当斯之时”和“逝者如斯夫”两句中的“斯”都是“________”意思。
小文:但是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词,如“而荷天下重名”中的“荷”应该怎么办呢?老师:你可以借助古汉语工具书,根据具体语境,查找正确义项。
小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荷”有三个义项:①hé 莲;②hè 肩负,扛;③hè 承担,蒙受。
“而荷天下重名”中的“荷”应该选哪个选义项呢?小文:根据文意,选用第________义项,读音是________。
老师:遇上没有学过的词,还可以根据积累的成语来判断意思。
如“桂树焉知泰山之高”中的“焉”,可以联想到成语“________”,从而判断它的意思是________。
小语:谢谢老师!原来学文言字词有这么多方法,太好了!(3)陈季方和陈元方一样善辩。
阅读全文,分析陈季方应答的妙处。
2.课内阅读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辅资料:标点符号使用练习题及答案-可打印精品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1。
答案C【解析】A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
B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
D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xx年“3. 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2。
答案C【解析】A项"表示"后逗号应改为冒号,"任务"后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B项"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D项最后的" "错误,应改为"。
初中语文《史记》选读答案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钦佩jīn战战兢兢kè(正确答案)B、萧瑟xiāo溘然长逝kèC、精湛zhàn 侃侃而谈kǎnD、妊娠rèn 目瞪口呆dèng2、54.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在抗击疫情时期,众多“莘莘学子”通过空中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在家学习。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正确答案) C.夕阳西下,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D.在演讲比赛中,钟明“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表现获得一等奖。
3、1称对方的父亲可用“家父”。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红楼梦》中最早说“乌眼鸡”一词的是谁?( ) [单选题] *A.小红B.凤姐(正确答案)C.晴雯D.探春5、2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网红”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的综合作用。
B.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正确答案)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挺向,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单选题]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确答案)7、下列句子中加括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又公之于众,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推动着工作的真落实,让群众真正受益。
B.新华中学举行中考前誓师大会,庄严的国旗下,十六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引得栅栏外的路人纷纷驻足,交首称赞。
C.公园路夜市熙熙攘攘,一派繁荣的景象,街头作画、架子鼓表演、手工编织……各种摊位(摩肩接踵),夜市摆摊重新兴起,给城市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一、(每小题3分,24分)1.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一组是()A.召有司案图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公子与侯生决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C.侯生果北乡自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骓不逝兮可奈何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韩厥许诺,称疾不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魏王豹谒,归视亲疾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公子闻之,往请请数公子行日我身自请之而不肯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世人皆以赢为小人,以公子为长者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彼以我能成事,故先我死B.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执法在傍,御史在后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C.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D.吾不忍为之民也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赵襄王郊迎甘罗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若幸而男,吾奉之C.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怀其璧,从径道亡武安君南挫强楚D.昔下宫之难不能死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B.即不灭,若无声君不若引兵直走大梁虞兮虞兮奈若何若朋友交游,久不想见C.臣乃敢上璧嬴乃夷门抱关者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敢引兵遂下D.如姬为公子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臣尝为秦昭王伐赵6.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君何以知燕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必为二子所禽矣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以勇气闻于诸侯C.不敢任公子以国政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乃封甘罗,以为上卿我何渡为D.何功之有哉淳于髡说之以隐窃载与之齐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史记》在文末总是用“太史公曰”对所传人物进行评价,7.下列评价对应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题答案文言文重点字词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6、其: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7、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学而时..习之:时常。
11、词性活用:鞭: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善: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
16、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17、重点字词: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心里;拟作:比作;于:在。
河北省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原创卷(一)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 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秋词》一诗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借助想象团聚之景表现当下的孤独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皇帝的新装》是经典的童话故事,它以皇帝想穿一件漂亮的新装为主线展开故事,两个骗子提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的说法。
皇帝为了显示他的称职,穿上并不存在的“新衣”举行了游行大典,他赤身踝体,召摇过市。
这可笑的骗局最终被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以一句真话揭穿。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称职( ) ②不谙(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郑振铎,福建长乐人。
作家、文学史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B .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 .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史记》复习题(新版)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陵③李广④霍去病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武帝④汉宣帝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①韩信②张骞③李广④霍去病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①韩信②张良③萧何④陈平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的汉初功臣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韩信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①英布②卢绾③彭越④樊哙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①英布②韩信③灌夫④窦婴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项羽③荆轲④春申君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①朱英②李园③庄贾④田蚡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①《伯夷列传》②《游侠列传》③《扁鹊仓公列传》④《儒林列传》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韩非③李斯④张汤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斯③李广④张汤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①冯谖②春申君③窦婴④灌夫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①鲁仲连②荆轲③孔子④孟子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①《平准书》②《李斯列传》③《货殖列传》④《魏其武安侯列传》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是下列孔子哪位人物学生所言:①颜回②子路③子贡④子夏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项羽②管仲③屈原④贾谊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①春申君②平原君③信陵君④孟尝君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①苏秦②张仪③伍子胥④楚怀王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文种②张仪③伍子胥④西施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②蒙恬③李斯④韩非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①韩信②彭越③英布④陈平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①伯夷②孔子③孟子④屈原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②蒙恬③项羽④李广28.集中表现出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内在苦痛的《史记》篇目是:①《李将军列传》②《伯夷列传》③《管晏列传》④《淮阴侯列传》29.“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①《李将军列传》②《伯夷列传》③《管晏列传》④《淮阴侯列传》30.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①刘邦②项羽③张良④荆轲31.被人斥为“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的汉儒是:①董仲舒②叔孙通③公孙弘④田蚡32.被人斥为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的汉儒是:①董仲舒②叔孙通③公孙弘④田蚡33.遭汉儒诋毁而被杀的义侠是:①灌夫②聂政③郭解④鲁仲连34司马迁从经济变化角度揭示出汉代由衰到盛,又将由盛到衰这一趋势的《史记》篇目是: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货殖列传》④《平准书》35.司马迁批判汉武以恶为治这一专制政治的《史记》篇目是: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李将军列传》④《平准书》36.司马迁揭露汉武好仙这一病态心理的《史记》篇目是: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李将军列传》④《平准书》37.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38.在右北平战中,“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的汉将是:①李广②李敢③李陵④李闯二、多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1.以下所列,曾惨遭同学毒害的人物有:①范雎②韩非③孙膑④伍子胥2.李广指挥的战斗有:①上郡遭遇战②巨鹿之战③背水一战④右北平之战3.在《史记》中,自杀而死的人物有:①项羽②陈胜③李广④白起4.韩信指挥的战役有:①井陉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垓下之战④潍水之战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劝韩信反汉:①武涉②萧何③陈余④蒯通6.汉初被杀的功臣有:①韩信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7.死于吕后之手的人物有:①韩信②戚夫人③彭越④陈余8.战国四公子是:①春申君②信陵君③孟尝君④平原君⑤成安君9.由“至友”而成死敌的人物是:①韩信②张耳③彭越④陈余10.《管晏列传》叙述了哪些人间友情:①鲍叔牙与管仲②信陵君与侯赢③孟尝君与冯谖④晏子与越石父11.汉武时期与匈奴作战的汉将有:①李广②李陵③霍去病④卫青⑤李牧12.表现出司马迁既重义又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有:①《货殖列传》②《伯夷列传》③《孔子世家》④《越王勾践世家》13.对汉武政策予以批判的《史记》篇目有: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淮阴侯列传》④《平准书》14.歌颂“知己”之情的《史记》篇目有:①《魏公子列传》②《管晏列传》③《伯夷列传》④《张耳陈余列传》15.曾刺杀过嬴政的勇士有:①韩信②荆轲③项羽④张良16.属于李广家族的人有:①李陵②李敢③李广利④李耳17.《刺客列传》所记载的刺客有:①郭解②曹沫③专诸④聂政⑤荆轲⑥豫让1.桃李不言,_________。
2.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又称__________。
3.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___________。
4.“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____________。
5.集中表现出司马迁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是____________。
6.被茅坤称为“兵仙”的军事家是_______。
7.在《赵世家》中,与公孙杵臼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______。
8.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_______。
9.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
10.“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
11.堪称为一篇“鼠传”的《史记》篇目是____________。
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_______。
13.被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的汉之名将是____________。
14.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_______。
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
16.《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_______。
四、标点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2.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之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五、简答、简析题(共18小题,每题10分,共180分)1.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你觉得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哪一点?为什么?2.李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请你对李广“还,赏不行”的原因作出分析。
3.结合《李将军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的描写与评价?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5.简要叙述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的具体战法。
6.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的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
在你看来,司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你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见的高下作出分析吗?8.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最终失败已埋伏于他少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中。
请你说说项羽少时的相关行为,并简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的因果关系。
9.说明范蠡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
10.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他们的“刎颈之交”?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丰富内涵。
13.请你对“制礼义以养之欲”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的解释。
14.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的宿命论有何区别?1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赞语中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的?对于刘邦,司马迁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持有怎样双重的评价?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18.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的人是谁?这个人对项羽的弱点作出了怎样的分析?六、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30分)1.论析韩信的个人才干与品质2.为什么说《李斯列传》堪称为一篇“鼠传”?3.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对哪两对人物的知交之情进行了重点描写?叙述这两对人物知交之情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司马迁这样描写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