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国际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24
SCI,SSCI,EI,ISTP,CSSCI和cscd简介分类:学术常识SCI、SSCI、CSSCI、EI和ISTP论文检索是科研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1.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创建于1961年。
SCI 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
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
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2.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
3.EI是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简称。
EI创刊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出版发行。
EI是工程技术领域内的一部综合性检索工具,报道内容包括:电类、自动控制类、动力、机械、仪表、材料科学、农业、生物工程、数理、医学、化工、食品、计算机、能源、地质、环境等学科。
4.ISTP(科学会议录索引)是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的缩写,创刊于1978年,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中两个数据库(ISTP和ISSHP)之一。
SCI分几个区?SCI有多少分区?SCI分几个区?SCI有多少分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将近年来愈加重要。
SCI是现今最为知名的科技期刊数据库之一。
SCI是英文“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的简称。
它是Thomson Reuters公司(现在是Clarivate Analytics)推出的学术期刊文献、学术会议、专利等资源的文献数据库。
SCI根据期刊影响因子将期刊分为不同领域,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扩展版,即SCI-E),于1964年首次出版。
那么,SCI一共分几个区?SCI有多少分区?SCI分为三个区,分别是SCI核心版(SCI Core)、SCI扩展版(SCI Expanded)、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在SCI Core版中,包含着大部分的期刊,这些期刊被认为是高品质的学术期刊。
随着科研需求的扩大,SCI Expanded于1984年设立,旨在将相关领域的非核心期刊包括在其中。
SCIE区则是在SCI Expanded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分类,有更多的期刊被包含进来,例如生命科学、物理学等领域。
以下是SCI分区所需要了解到的9个提纲标题:1. 什么是SCI?2. SCI基本信息和应用领域。
3. SCI核心版、SCI扩展版和SCIE的分类。
4. SCI Core版中包含哪些期刊?5. SCI Expanded版的期刊包括哪些领域?6. SCIE版包括哪些领域?7. SCI分区对于科研工作者的意义。
8. SCI分区如何让科学研究更加优秀?9. SCI分区调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 什么是SCI?该提纲主要介绍SCI的概念,即它是什么、由谁创建、包括哪些资源等基本信息。
2. SCI基本信息和应用领域。
该提纲可以进一步介绍SCI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比如SCI有哪些数据库、SCI对于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贡献等。
sciencedirect ccf等级一、Introduction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术界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与排序。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科学引文索引,它收录了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科学期刊,并通过引用分析的方法评估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质量。
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出的计算机学科评估体系,对计算机学科的期刊和会议进行了分类和评级。
本文将根据SCI和CCF的等级,分别介绍这些等级的含义及其在学术界的重要性。
二、SCI等级SCI期刊是指被SCI收录的学术期刊,它们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学术期刊。
SCI期刊根据其被引用的频次和影响力,被分为三个等级:SCI一区、SCI二区和SCI三区。
1. SCI一区:SCI一区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和较高被引频次的期刊。
这些期刊通常是该学科领域内的顶级期刊,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
SCI一区期刊的发表对于学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性。
2. SCI二区:SCI二区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和被引频次的期刊。
这些期刊在学术界的地位相对较高,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虽然SCI二区期刊的影响力不及SCI一区期刊,但对于学者来说,发表在这些期刊上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学术认可。
3. SCI三区:SCI三区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但被引频次相对较低的期刊。
这些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相对较弱,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对于学者来说学术价值较低。
然而,SCI三区期刊仍然对于学术交流和学术进步有一定的贡献。
SCI等级是评估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学者们选择投稿期刊的参考依据。
发表在SCI一区期刊上的论文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引用和学术认可,有助于提升研究者的学术声誉和职业发展。
因此,SCI一区期刊的选择对于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SCI及简介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SCI、SSCI、EI等简介SCI、SSCI 简介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简介如下:一、SCI简介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
SCI创刊于1961年。
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
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 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
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二、SSCI简介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 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
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
一、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概况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其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网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综合性检索工具,于1961年创刊,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连网上Web版数据库。
SCI(印刷版,双月刊)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另外也收录一些会议录、专著丛书、图书等;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网络版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每周更新,收录全球5600多种科学技术期刊(即外圈)。
SCI每年收录5600种期刊,组成外圈,从外圈中再精选3500种期刊组成内圈(即核心期刊),这些期刊统称为源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收录的源期刊不断吐故纳新,内圈保持总量不变,外圈每年有所变更和增加。
ISI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指的是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
为此,作为一部检索工具,SCI一反其它检索工具通过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
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上做法上的特点,使得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的一种依据。
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美国拥有SCI检索系统的ISI数据服务集团创立30多年来,不断地向外界公布与科学论文相关的各类数据,并根据一些特殊需要提供有价值的比较分析与排名。
中科院sci分区依据中科院SCI分区依据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科学论文引用数据库之一。
SCI分区是根据该数据库中的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指标,对期刊进行分类和评级的一种方法。
中科院SCI分区依据是中国科学院根据SCI数据库的相关信息,结合国内实际科研需求和学科特点,对SCI收录的期刊进行系统分类和评价,以便科研人员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
中科院SCI分区依据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
一级学科是对所有SCI收录的期刊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将期刊分为A、B、C三个等级。
A类期刊是国际一流期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发表在这类期刊上的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B类期刊是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期刊,可以作为发表学术论文的选择。
C类期刊是相对较小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较弱。
二级学科是对一级学科下的期刊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将期刊分为1区、2区、3区、4区四个等级。
1区是最高等级,代表该学科领域内的一流期刊;2区是次高等级,代表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期刊;3区是中等等级,代表具有一定学术质量的期刊;4区是较低等级,代表影响力相对较弱的期刊。
三级学科是对二级学科下的期刊进行评价和分类,同样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将期刊分为1区、2区、3区三个等级。
三级学科的划分更加细致,能够更好地反映期刊在具体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中科院SCI分区依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科研人员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
在选择期刊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实际情况,参考中科院SCI分区的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下的期刊。
一般来说,发表在A类期刊和1区期刊上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可以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科院SCI分区依据只是一个参考标准,不能作为评价学术成果的唯一依据。
SCI如何划分几个区SCI分为几个区SCI(泛指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期刊索引出版商詹姆斯·施特劳斯·惠勒(Thomson Reuters)(前称网络科学引文索引)策划的一种引文索引数据库。
SCI是全球最权威、最受尊重的期刊引文数据库,排名第一,包含超过4500种期刊,涵盖全球100余个国家的超过140万篇期刊文章,覆盖的领域涉及医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等几乎所有学科。
SCI数据库可以按学科分类,划分几个区:
1、生物科学(Biochemistry, Geneticsand Molecular Biology):包括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2、心理学(Psychiatry/Psychology):包括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神经科学等。
3、物理科学(Physics):包括电力与磁学、测量与控制、能源与核科学、物理测试与测试测量等。
4、化学(Chemistry):包括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等。
5、工程技术(Engineering):包括电气工程、控制与信号处理、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
6、数学(Mathematics):包括离散数学、数学建模、技术数学、数学逻辑分析等。
7、统计学(Statistics/Probability):包括数理统计、贝叶斯统计、随机过程、应用统计等。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11年修订)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Society( 国际脊髓损伤学会, ISCOS)[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七版前言本手册内容为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第七版,该标准描述了脊髓损伤的查体方法(称之为国际标准查体方法)及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SIA)残损分级。
基于世界各国脊髓损伤治疗和研究领域的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的意见、问题和建议,本标准对一些概念和表达进行了澄清和修订。
关于ISNCSCI某些问题的澄清已经在最近发表的一些论文中进行详细阐述[13]。
另外,所作出的修订也尽可能与InSTeP培训项目保持一致[15]。
委员会对修订采取了审慎的态度,主要是考虑到重大修订应有循证学基础。
自上一版ISNCSCI修订以及参考指南出版以来,ASIA开始了一项电子(e)在线培训项目,称之为国际标准化培训e-学习项目(InSTeP)。
该项目包括一个6模块的课程,目的是使临床医师能够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准确和一致的神经学检查[15]。
这些模块包括:基础解剖、感觉检查、运动检查、肛门直肠检查、评分、分级、AIS分类以及一个可选模块。
另外委员会还开发了儿童脊髓损伤国际标准检查方法(WeeSTeP)和植物神经检查标准e-项目(ASTeP)。
建议在检查时同时完成自主神经检查表格,但该检查目前尚不是ISNCSCI检查的一部分。
本版标准澄清的内容包括:1)对运动和感觉检查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包括运动部分肌力4或5级检查时的体位摆放(原文20-21页)。
关于检查更详细的内容见InSTeP项目[15]。
2)对患者运动功能无法检查部分的运动平面确定进行明确(如C5以上或T2-L1)。
具体例子见原文27页。
3)当运动和感觉平面以下无运动或感觉功能保留而需要记录部分保留带(ZPP)时,将运动和感觉平面记录在检查表的指定位置(原文32页)。
4)对感觉不完全损伤和运动不完全损伤进行区分(AIS为B或C),同时对运动不完全损伤类型进行区分(AIS为C或D)。
标准特别指出区分AIS的B级和C级时使用运动平面;而区分AIS的C级和D级时使用单个神经损伤平面(NLI)(原文31页)。
5)在AIS分类中使用了非关键肌的功能。
2003年的参考指南中已经提及此概念,但存在争议[13]。
委员会决定,在确定运动平面或运动评分时不使用这些肌肉,但在确定感觉和运动不完全损伤(AIS是B级还是C级)时可以使用非关键肌(如果可查)。
在对此进行标准化教学前,需要更多的信息、数据和讨论。
本版标准修订的内容包括:1)肛门深感觉改为肛门深压觉(DAP)。
关于―压‖的一致意见是,检查者的拇指或食指末节对肛门直肠壁施压,而不采用其他更剧烈的方法。
2)确定如果C2水平感觉异常而面部感觉正常,则平面为C1。
虽然这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委员会认为这可以使临床医师在检查时有统一标准。
3)对于S4-5水平已经存在轻触觉或针刺觉的患者,则DAP检查不是必须的,因为患者已经可以判定为感觉不完全损伤。
但在仍然推荐在完成检查表时完成此项检查。
在确定运动功能是否保留(即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时,应需要进行直肠检查。
4)对神经完全损伤(AIS为A级)患者ZPP的定义进行修订,以保持与InSTeP一致。
标准特别指出,对于神经学完全损伤者,ZPP定义为―身体一侧感觉和运动平面以下皮节和肌节保留部分神经支配‖。
在ISNCSCI以前关于ZPP的定义中,使用的平面为NL[13]。
在讨论ZPP保留节段时,这一点特别重要。
例如,某患者感觉平面为C5,运动平面为C6,而C7水平有运动功能保留,则NLI为C5,运动ZPP为C7。
如果使用运动平面定义ZPP,则患者有1个节段的运动保留。
如果使用NLI进行定义,则C7意味着2个节段的运动保留。
委员会认为本标准的描述方法更准确地定义了完全损伤患者功能保留的情况。
5)某些图示也进行了更新,同时对检查表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以方便使用。
希望本手册能为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电子模块目的是为检查和分类提供详细的指导[15]。
委员会也认识到虽然某些病例似乎不―符合‖ISNCSCI,但该国际标准还是能够对大多数病例进行分类。
神经学标准委员会欢迎来信对进一步修改提出问题和建设性意见,以增加该国际标准的信度和效度。
Steven Kirshblum MD主席国际标准委员会2011年6月修订引言脊髓是大脑和躯体之间传递运动和感觉信息的主要通路。
脊髓包括纵行脊髓传导束(白质),它围绕于中央区域(灰质)。
大部分脊髓神经元位于灰质。
灰质包括运动和感觉神经元节段。
进入感觉神经元的轴突和发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经由节段性神经或神经根进出脊髓。
颈椎有8对神经根。
C1-C7的神经根根据其下方的椎体进行命名(即C1神经根从C1椎体上方和颅骨下方发出,而C6神经根从C5和C6椎体之间发出)。
因不存在C8椎体,故C8神经根从C7和T1之间的椎体发出。
国际标准检查中C1神经根没有可供检查的节段。
胸椎有12对神经根,腰椎有5对神经根,根据其上的椎体进行命名。
骶椎在胚胎期有5个节段,后融合为一个骨性结构,其中有5对神经根通过骶神经孔发出。
脊髓自身止于L1-2椎体水平。
脊髓最远端称之为圆锥。
马尾是一束成对的(右和左)腰骶神经根,自圆锥发出,穿过硬膜囊,由相应椎体下方的椎间孔发出。
尾神经可能有0、1或2个,但在ISNCSCI 国际标准检查中没有作用。
每一神经根接受来自相应皮肤区域的感觉信息,成为皮节。
同样,每一神经根支配一组肌群,称为肌节。
皮节通常代表1块独立而又与其他相连的皮肤区域。
而多数神经根支配1块以上肌肉,同时,大部分肌肉受多个神经根支配。
脊髓损伤(SCI)影响了经由损伤区域的运动、感觉以及植物神经信号的传递。
应用本手册所介绍的方法对皮节和肌节进行系统的检查,就能判定脊髓损伤所涉及的脊髓节段。
根据国际标准检查方法,衍生出了一系列检查方法,如感觉和运动平面(右侧和左侧)、NLI、感觉评分(针刺觉和轻触觉)、运动评分(上肢和下肢)以及部分保留带。
本手册还描述了ASIA (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残损分级,以对损伤严重程度(即完全性程度)进行分类。
本手册首先介绍了常用术语的基本定义。
其次介绍推荐的国际标准检查方法,包括运动检查和感觉检查。
随后将介绍感觉和运动评分、ASIA分级以及脊髓损伤相关的临床综合征。
为了便于参考,本书附有1张折叠式插图以及一张关于分类步骤的总结表。
附件中还包括一张实际尺寸的患者记录单以便于复印和记录使用。
该记录单还可以ASIA网站进行下载()。
关于检查和e-学习培训材料等详细信息也可以从网站获取[15]。
定义四肢瘫(tetraplegia,优于quadriplegia):指由于椎管内的颈段脊髓神经组织受损而造成颈段运动和/或感觉的损害或丧失。
四肢瘫导致上肢、躯干、下肢及盆腔器官的功能损害,即功能受损涉及四肢。
但本术语不包括臂丛损伤或者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造成的功能障碍。
截瘫(paraplegia):指椎管内神经组织损伤后,导致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颈段)运动和/或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
截瘫时,上肢功能不受累,但是根据具体的损伤水平,躯干、下肢及盆腔脏器可能受累。
本术语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者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四肢轻瘫(quadriparesis)和轻截瘫(paraparesis):不提倡使用这些术语,因为它们不能精确地描述不完全性损伤,同时可能错误地暗示四肢瘫(tetraplegia)和截瘫(paraplegia)仅可以用于完全性损伤。
相反,用ASIA残损分级较为精确。
皮节(dermatome):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感觉神经(根)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
肌节(myotome):指受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运动神经(根)轴突所支配的相应一组肌群。
感觉平面:通过身体两侧(右侧和左侧)各28个关键点的检查进行确定。
由身体两侧有正常的针刺觉(锐/钝区分)和轻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进行确定。
身体左右侧可以不同。
运动平面:通过身体两侧各10个关键肌的检查进行确定。
由身体两侧具有3级及以上肌力的最低关键肌进行确定[仰卧位徒手肌力检查(MMT)],其上所有节段的关键肌功能须正常(MMT为5级)。
身体左右侧可以不同。
神经损伤平面(NLI):NLI是指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该平面以上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完整)。
实际上,身体两侧感觉、运动检查正常的神经节段常常不一致。
因此,在确定神经平面时,需要确定四个不同的节段,即R(右)-感觉、L (左)-感觉、R-运动、L-运动。
而单个NLI为这些平面中的最高者。
椎骨平面指放射学检查发现损伤最严重的椎骨节段。
椎骨平面不包括在当前版本的ISNCSCI检查中,因并非所有SCI者都有骨折,骨折程度与脊髓损伤程度并不具有一致性且该术语不能反映神经功能改善或恶化的程度。
感觉评分(见折叠插图):该术语指感觉功能总得分。
身体两侧轻触觉和针刺觉(锐/钝区分)总分各为56分,身体一侧感觉总分为112分。
该术语可以反映SCI神经受损情况。
运动评分(见折叠插图):该术语指运动功能总得分。
每个肢体总分为25分,上肢总分为50分,下肢总分为50分。
该术语可以反映SCI神经受损情况。
不完全损伤:该术语指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段S4-S5有任何的感觉和/或运动功能保留(即存在―鞍区保留‖)。
鞍区感觉保留指身体两侧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S4-5皮节)感觉,包括轻触觉或针刺觉,或肛门深部压觉(DAP)保留(完整或受损)。
鞍区运动功能保留是指肛门指诊检查发现肛门括约肌存在自主收缩。
完全损伤:该术语是指最低段骶节(S4-S5)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即无鞍区保留)[14]。
部分保留带(ZPP):此术语只用于完全性损伤,指感觉和运动平面以下一些皮节和肌节保留部分神经支配。
保留感觉和/或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即为感觉和运动ZPP的范围,应分为4个平面分别记录(R-感觉、L-感觉、R-运动和L-运动)。
神经学检查引言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包括两部分(感觉和运动),下面将分别进行描述。
检查的项目将用于确定感觉/运动/神经平面,并产生反映感觉/运动功能特点的评分,并确定损伤的完全程度。
该检查不是SCI患者神经学全面查体,因其不包括对分类无帮助的检查项目,如腱反射等。
虽然感觉和运动功能检查可以更加精确,但现有的检查方法对设备要求最低(安全别针和棉棒丝),实际上在任何临床情况和治疗的任何阶段都可实施该临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