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 格式:ppt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59
高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识很多大家感觉学习文言文很困难,其实大家有没有归纳出文言文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参考。
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以为轮�通“��”,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3、�以为轮/�使之然也(�,通"��","使……弯曲")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6、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高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语文时,更要总结各个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孔雀东南飞》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字音字形公姥(mǔ)忿(fèn)伶俜(pīng)葳(wēi)蕤(ruí)蒲苇实词解释下列加线实词大人故嫌迟(故:仍旧)妾不堪驱使(不堪:不能忍受)徒留无所施(徒:白白的;施:用)便可白公姥(白:告诉;公姥:偏义副词,指婆婆)共事二三年(共事:一起生活)何意致不厚(厚:满意)何乃太区区(区区:愚拙)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会不相从许(会:一定)谢家来贵门(谢:辞别)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偏义副词,工作;伶俜:孤单的样子)留待作遗施(遗施:赠送、施与)却与小姑别(却:退出来)好自相扶将(扶将:扶持)感君区区怀(区区:情意真挚)君既若见录(见:我;录:记)自可断来信(自:马上;断:回绝;信:使者,这里指媒人)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约定;渠:他)赍钱三百万(赍:赠送)适得府君书(适:刚才)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一词多义相相见常日稀(相互)及时相遣归(我)儿已薄禄相(相貌)会不相从许(你)还必相迎取(你)久久莫相忘(我)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高二会考古诗文言文知识点古诗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精髓,也是中学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掌握古诗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应对会考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整理和概述高二会考的古诗文言文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古老、庄重、丰富、凝练、典雅。
2.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六书(兼并,偏正,象声,指事,会意,形声)等。
3. 文言文的文体:散文、韵文、辞章、赋,分别代表不同的文学形式。
4. 文言文的字句:使用古代汉字,词汇相对简单,句式多为主谓宾结构等。
二、古诗文重要知识点1. 诗的基本构成:句、章、节、韵脚、韵律等。
2. 代表性的唐诗和宋词:从《唐诗三百首》、《全唐诗》中选取重要的作品,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以及宋代的词章作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3. 古文名篇:选取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如《岳阳楼记》、《红楼梦》等。
三、古代文学家和作品1. 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杜牧等。
2. 作家:曹操、诸葛亮、欧阳修、王安石、施耐庵、曹雪芹等。
四、古诗文的解析技巧1. 学习鉴赏古诗:注重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韵律等方面的分析。
2. 阅读古文:学会解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修辞手法等。
3. 掌握古文阅读中的常见病句:了解常见的文法错误,避免自己在写作和阅读中出现相同的错误。
五、高考题型和解题方法1. 选择题型:了解常见的古诗文选择题型,如填空、判断、选择等,掌握解题技巧。
2. 阅读题型:熟悉古文阅读题型,如判断正误、回答问题、概括主旨等,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六、学习方法和备考建议1. 多读古诗文:通过大量阅读来熟悉古诗文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 写作:多写古文作文,练习对文言文的把握能力和写作水平。
3. 刷题:通过做大量的古诗文题目和阅读理解题目,熟悉考试题型和提高解题能力。
4. 考试技巧:要熟悉考试大纲,了解重点知识点和考点,合理安排备考时间。
高二文言文虚词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虚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连接成分、提示关系等作用,对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二阶段的文言文虚词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连词类1. 并列连词常见的并列连词有“而、乃、且、则、兮、亦、或”。
在文言文中,这些连词常用于连接并列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例子:吾闻君子有义而无父母,君子无惑;有父母而无义,君子有惑。
2. 递进连词常见的递进连词有“且、更、复、及、又、乃至于、至”等。
这些连词用于表示逐步推进或递进的关系。
例子:其道不崇高而能近,其事不繁而能成。
3. 转折连词常见的转折连词有“然而、而、却、乃、而况、反而、尽然、岂”等。
这些连词用于表示对前面所述内容的转折、对比或否定。
例子:彼可取而代之,予所不能也。
二、助词类1. 时、态助词文言文中用于表示时间、状态的助词有“者、所、所以、乃、焉、则、必也、有、者也、若、良、必、以、令、然、也、兮、也者、之、若是、任、使、至、徒、源、盖、者,所以,之故、施”。
例子: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 主谓助词文言文中用于连接主语和谓语的助词有“者、使、已、之、所、乃、若、则、尚、所谓、是、所以、之所以、所以然、若为、为、焉、有、兮、宜、是乃、参、己、任、可、尔、使然、斯、与、耶、可也、宜也、无、为者、之所以然、所以有、然则、以辑”。
例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三、介词类1. 表示位置或方向的介词文言文中用于表示位置或方向的介词有“于、乎、於、在、乃、尔、以、向、自、抱、随、依、遵、出、乘、离、登”等。
例子:君子不器。
2. 表示时间的介词文言文中用于表示时间的介词有“於、自、迄、至、从、同、以、复、自於、於是、且、从今、毋、得、来、自以、已、故、则以、云、作、母、朝”。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一词多义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2、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3、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②此得之(正确)③诚不得已(办法)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4、相: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5、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②其势弱于秦(形势)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2文学常识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
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
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风沉郁顿挫。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
有《李义山诗集》。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高二年级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族的书面语言,主要流传于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史书以及公文等各个领域。
作为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文言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二、文言文的特点1. 古代汉族的语言文字,使用的是繁体字;2. 以古文经典为基础,带有一定的古文修饰和文化内涵;3. 使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
三、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1. 词汇:文言文中存在许多特殊的词汇,如“若即若离”、“斯文败类”等,需要通过学习和阅读积累;2. 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典型句式”、“主谓宾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等。
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对古文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细读,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意思;2. 学习运用古文注释和释义,了解句子中生僻字和短语的含义;3. 练习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如反问、夸张、夹注等,加深对句子的理解;4. 多读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对文言文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五、文言文的应用与翻译1. 应用: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文字,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文学、史书、祭文、诗词等;2. 翻译: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要注重保留原文的句法、修辞和意境,避免语言表达的歧义和误导。
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技巧1. 多读多写:通过大量阅读和模仿,培养对古代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2. 查字典:遇到不懂的生僻字或古代词汇,可以查阅古代词典进行学习;3. 背诵古文:通过背诵古文,加深对句子结构和意思的理解;4. 做题练习:通过做题练习,巩固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了解高二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有所帮助。
学习文言文需要时间和耐心,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加油!。
【导语】⾼中学习容量⼤,不但要掌握⽬前的知识,还要把⾼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初中的学习有更⾼的要求。
⽆忧考⾼⼆频道为莘莘学⼦整理了《⾼⼆语⽂必修⼀⽂⾔⽂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语⽂必修⼀⽂⾔⽂知识点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
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
〔2〕回灯:移灯。
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
思:读去声。
〔5〕拢:左⼿⼿指按弦向⾥(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霓裳:即《霓裳⽻⾐曲》。
六⼳:⼤曲名,⼜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弦:指最粗的弦。
⼩弦:指最细的弦。
嘈嘈:沉重舒长。
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
拔:奏弹弦乐时所⽤的拔⼦。
当⼼画:⽤拔⼦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曲结束时经常⽤到的右⼿⼿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XX常⽤的名字。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
击节:打拍⼦。
〔17〕颜⾊故:容貌衰⽼。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之意。
唧唧:叹声。
〔22〕呕(⾳欧)哑(⾳呀)嘲(⾳招)哳(⾳扎):形容声⾳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高二上学期文言文知识点高二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高二上学期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实词1、古今异义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者,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
夫人:古义指那个人,今义指妻子。
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比喻得力的助手,今义指坏人的党羽。
2、一词多义爱:①喜爱,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②吝惜,如“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安:①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②怎么,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被:①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通“披”,如“被发行吟泽畔”。
3、通假字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籍吏民:“籍”,登记。
名词作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
形容词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越国以鄙远:“远”,远方的国家。
二、虚词1、而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示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
表示承接关系,如“登高而招”。
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
2、以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等,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把”,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之作代词,如“人非生而知之者”。
作动词,如“辍耕之垄上”。
作助词,如“怅恨久之”。
4、于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到”等,如“乃设九宾礼于廷”。
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对”“对于”等,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