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 理想的居住环境丨苏少版 (2)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居住环境的设计要素,包括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功能分区等。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居住环境。
增强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审美感知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设计实践,让学生掌握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评价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区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设计宜居环境时应考虑的要素,如采光、通风、空间利用等。
2. 色彩与居住环境:讲解色彩对居住环境影响,如何通过色彩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空间。
3. 功能分区:讨论不同功能区的设置,如休息区、学习区、活动区等,以及如何合理规划。
4.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在居住环境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学会运用色彩搭配,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合理规划居住空间的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环保理念进行居住环境设计。
创造性地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设计案例图例、环保材料样本等。
学具:A3白纸、彩铅、颜料、剪刀、胶水、量角器、直尺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居住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讨论。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居住环境设计的初步想法。
新课内容介绍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讲解色彩搭配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居住空间的功能分区。
引导学生了解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设计实践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
学生通过讨论、绘图等方式,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并简要介绍设计思路。
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从设计原则、创意、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居住环境和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2.能表达自己对理想居住环境的想法和建议;3.能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居住环境的概念;2.掌握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表达理想居住环境的能力;2.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时序1.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关系(20分钟);2.理想的居住环境(30分钟);3.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理想的居住环境(50分钟);4.总结、展示和评价(10分钟)。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3.经验分享法;4.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过程1. 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关系1.引入:出示图片,讨论不同的居住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2.讲解:介绍居住环境的定义和相关概念;3.经验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并谈谈对于生活的影响;4.总结:让学生总结不同的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 理想的居住环境1.引入: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理想的居住环境;2.讨论:与学生一起探讨理想的居住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3.总结:让学生总结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征。
3.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理想的居住环境1.分组:按照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2.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确定每个小组的理想的居住环境;3.绘画:让学生使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理想的居住环境;4.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
4. 总结、展示和评价1.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展示: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欣赏;3.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让他们了解了不同的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同时,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分享,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居住环境,并使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的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2.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3.学生能够通过作品呈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居住环境。
教学重点•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通过作品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居住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理想居住环境。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老师请问在现在的城市,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引入老师请学生观察下面这幅画:注:此处插入画作的详细描述这是印度的一个村庄,你们看,这里的人们居住环境很简单,但是却很干净整洁。
如果我们也住在这样的地方,是否也可以幸福快乐呢?2. 学习理想的居住环境学习内容请先看下面这幅画:注:此处插入画作的详细描述这是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中高档住宅区,你们看,建筑很漂亮,周围环境也很干净整洁。
这是一种理想的居住环境。
请问,什么样的住房和环境才能被称之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呢?•房间宽敞明亮,采光好,通风好,房间结构合理;•建筑物环保,建筑质量高;•周边的环境优美,如公园、绿化带等;•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
讲解老师对上述四个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理想的居住环境。
3. 创作理想居住环境分组讨论老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针对理想的居住环境,每个小组讨论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居住环境,并列举出具体的特点和理由。
制作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讨论出的内容,制作一份描绘自己心目中理想居住环境的作品,并在作品中展示出理想居住环境的特点。
展示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对其进行点评和分析。
同时,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画技和美学鉴赏能力。
4. 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理想的居住环境,认识到了不同的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且学习了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
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们不仅表达了对理想居住环境的思考,还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和美学素养。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居住环境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理想的居住环境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的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新设计出符合理想的居住环境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居住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看法。
2. 作品欣赏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理想的居住环境作品,让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要求。
3. 教学示范教师进行示范,运用美术知识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讲解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创作要求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回家后运用美术知识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居住环境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居住环境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引发学生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希望自己的家有哪些特点?”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理想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理想居住环境的理解和想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居住环境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美术元素创作设计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理想的居住环境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理想居住环境的理解和想象,学会从审美角度评价居住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理想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理想居住环境的理解和想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评价居住环境,提高学生运用美术元素创作设计作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教材、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居住环境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理想的居住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讲解:教师讲解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理想居住环境的设计方法。
3.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创作设计自己的理想居住环境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4.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理想的居住环境2. 设计原则:以人为本、舒适实用、美观和谐、环保节能、创新独特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理想居住环境的设计作品,要求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2. 写一篇关于理想居住环境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自己对理想居住环境的理解、设计原则及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目标:1、对居住环境(室内或室外)的设计有所了解。
2、学会用立体设计的方法设计居住环境。
我理想的居住环境3、增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我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重点:学会用立体设计的方法设计理想的居住环境。
我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难点:利用废旧材料,设计美妙的居住环境。
教学准备:水彩笔、纸质废旧材料、双面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授、导入•小时侯有过许多梦想,可最喜欢的是居住在红梅公园边上。
清晨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晨锻的人们。
有时甚至希望能翻过窗户,进公园玩一玩┅┅•长大后的希望就不同了,(出示一组家居照片,逐一介绍,我想┅ ┅实现了)但是,我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一个书房、里面有...有.......(出示范作,〈毛胚房〉〈立体房间设计与家具摆设〉)三、欣赏室内——厨房(旧式房、新房)书房(旧式房、新房)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觉卧室(成人房、儿童房)室外——小洋房............................四、讨论以小组讨论形式,讨论做怎样的房间好?是室内还是室外,要些什么材料,分配到人。
五、小结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新授(出示范作〈新装修房〉室内、室外各一)介绍“装修方法”:(室内)墙面:用手工纸作墙纸并装饰。
(荧光笔画出墙纸、彩色铅笔画出门和窗)白色餐巾纸作出窗帘。
地面:用水彩笔、颜料画出木质地板、布条编织成“地毯”(学生根据布置,放上木质家具)(室外)硬板纸上加画、加废旧材料(作出田野、房子、阳台、栅栏等)三、你们有更好的点子吗?讨论——动手做(充分利用所带的工具制作)四、学生作业4——5人合作“理想的居住环境”。
五、巡回指导学生有好主意,老师及时传递信息。
第二、三、课时:一、组织教学二、以各班的成功之作出示在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得以启发。
三、学生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四、巡回指导1、组织学生换组欣赏。
2、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难题。
3、鼓励学生做得更好。
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目标:认识目标: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会分析自己周围的居住环境。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关注周围环境,能用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构图合理、引人注目,能表现出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过程:一、投票导入同学们,最近中科院在评选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十大城市,其中北京,哈尔滨,上海,厦门都进行了参选,如果请你来投票,你会投给哪个城市?为什么?看来大家都喜欢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理想的居住环境(板书)。
二、新授1、想不想知道中科院评出哪十个适宜居住城市?他们分别是,大连,三亚,重庆,杭州,苏州,昆明,桂林,成都,厦门,深圳,你最想去哪个城市居住呢?为什么?根据学生所说归纳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等特点并进行板书。
2、有人喜欢四季如春的昆明,有人喜欢优美的江南水乡,有人喜欢现代化的城市。
然这些城市毕竟离我们比较遥远,只有在节假日里才可以出去旅游感受美景,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你打算设计成什么样呢?可以同桌交流一下并分享3、同学们刚才的想法让人惊艳,那就先请你用画笔勾勒出你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
4、你的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怎么样的呢?请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5、理想的居住环境让人向往,有位美国画家摩西奶奶也带来了自己的作品,画中画的什么,近景和远景是如何处理的?师总结:画面内容丰富,让人觉得很温馨,充满了浓浓的农场生活气息。
6、老师,这里还有三副优秀的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一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构图和色彩上来分析一下?第一幅色彩对比,曲线构图。
第二幅色彩和谐色,近大远小。
第三幅对比表现,画面内容丰富等。
7、老师也画了一幅我心中的理想居住环境,看完这幅图片,你有何问题吗?在这里老师画的这幅图和刚才画的在用材上有何不同?如何用彩铅表现出这种层次感。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丨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美观、实用、环保等方面。
2.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剪贴等手法,设计出符合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能够理解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居住环境设计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理解居住环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生活品质。
教学内容1. 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2. 居住环境设计的实践操作3. 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2. 居住环境设计的实践操作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性2.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居住环境设计的实践操作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不同的居住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美观、实用、环保等方面。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居住环境设计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理想的居住环境2. 内容: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实践操作、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等。
作业设计1. 画出自己的理想居住环境2. 写一篇关于居住环境设计的短文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反思教学过程中使用的PPT、视频、图片等教具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学效果是否满意: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居住环境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居住环境设计的美感和重要性。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理想的居住环境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概念,并能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对居住环境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
3. 通过创作,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概念,展示一些经典的居住环境设计案例。
2. 分析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3. 指导学生进行居住环境设计的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概念,掌握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设计出独特而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居住环境设计案例的图片或视频。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美术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居住环境设计案例,引发学生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思考。
2. 讲解: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概念,以及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3. 示范:通过示范,展示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出理想的居住环境。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居住环境设计的创作。
5. 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理想的居住环境苏少版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2. 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运用所学的原则和要素,创作出独特而理想的居住环境。
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理解各不相同,他们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美术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居住环境图片或视频,如现代都市的绿化小区、古典园林、未来智能家居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类型的居住环境。
问题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风格不同的居住环境图片,以及一些绘画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于居住环境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居住环境,了解其特点。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
4.绘画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风格不同的居住环境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绘画和设计的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教材和学生的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种风格不同的居住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关注自己周围的居住环境,用美术语言表达忧虑、提出建议、创造自己的理想家园。
2: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关注周围环境,能用喜欢的工具材料、喜欢的表现手法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能表现出自己环境保护的的思考和心中的理想家园。
教学准备
教师:与主题相关的各类图片、师生作品(绘画或手工)。
学生:课前考查自己的居住环境,并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与作业相关的美术学具(如: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各种手工工具、废旧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电影片段。
同学们,看了这几个片段,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的确,现代社会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乱砍滥伐等。
你知道吗:
世界地球日是是哪一天?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The World Earth Day)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
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
活动宗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6月5日
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了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一个地球”。
参加会议的各国,共同讨论了当代的环境问题,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环境会直接影响影响国家的经济、文化和发展,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刚才我们从大的方面讲了地球环境的变化及现状,现在我们要从小的方面入手。
老师先来采访一下:xxx你家周围的居住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请你简单介绍一下。
二、欣赏对比,审美体验
1.看一看生活中糟糕的居住环境图片。
师:瞧瞧这地区周围的一些环境,如果你住在这里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里居住环境如此糟糕的原因。
生:
那些与我们的日常行为有关,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
师:看了这些太压抑了,看来同学们都不喜欢住在刚才的环境里,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这么糟糕的环境换过来啊!
2.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居住环境图片。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照片,我们跟刚才的对比一下,这些居住环境怎么样?如果你住在这里心情又会怎样?
3.欣赏理想的居住环境图片。
师:同学们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小组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生:
师:看来每个人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并不一样,有的向往风景美丽,有小动物陪伴的家园,有的希望住在游乐场旁边,有的喜欢家的附近有很多书店……
老师总结:
你们喜欢的居住环境——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
为拯救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发出我们的呐喊
4. 欣赏优秀作品。
师:在我们动手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别人是怎样表现出自己喜欢的居住环境的呢?欣赏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些作品中有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也有手工,你最喜欢哪一幅或哪几幅?为什么?(着重让学生说说作品美在哪里?)
5. 师生合作演示《地底下的城市》。
教师画出城市街道,学生帮忙添房屋。
师生边演示边小结:三、实践阶段
学生作业:理想的居住环境
1. 可以先画一个草图;
2. 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提出你的建议,发出“拯救地球”的呼喊;
3. 可以在画面上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4. 可以用废旧材料做出立体作品来。
四、“展示”评价
学生把作业贴在展示区“理想的居住环境”,选代表从作业的设计意图、色彩、材料等方面进行介绍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看哪一个居住环境最受欢迎。
其他学生围绕创意、美观等方面进行评议,教师进行点评。
五、总结拓展
理想的居住环境还有很多,我们今天着重介绍了外面的居住环境,其实还有一些室内的居住环境。
……
学生作业:理想的居住环境。
1. 可以先画一个草图;
2. 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提出你的建议,发出“拯救地球”的呼喊;
3. 可以在画面上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4. 可以用废旧材料做出立体作品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