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以及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重点难点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新课】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典例新的交通方式发展带来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嘉兴的城市形态随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京杭运河沿岸城市因运河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而发展缓慢,保持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以此为主要发展轴。
(2)实例:株洲沿铁路发展,武汉沿江分布。
3.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会促使大城市带的形成。
疑难剖析: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商业网点密度 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小 平原 交通便利,交通线路密集成网 大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1)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交通最优原则。
(2)表现①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②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③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交通运输布局和技术的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历史上以水运为主,近代表现为以公路、铁路为主,而现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又赋予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的变化。
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①私人小汽车普及;商业中心趋于分散;商业中心辐射范围扩展。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变化得影响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得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得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得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得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得影响.(2)通过具体得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得影响.(3)通过调查活动得形式,了解聚落得形态、商业网点得布局及形成得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与商业网点得影响,培养学生得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得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得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与商业网点得影响。
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将教材P86得活动提前,活动中两个题目分别适用于城市与农村得学生。
把学生分成两组(甲组就是居住在城市得学生、乙组就是居住在乡村得学生),课前一周内进行活动调查.1、甲组:调查柯桥轻纺城商贸中心得布局,画好地图,课上展示。
2、乙组:调查本镇得集贸市场得分布,并列出乡镇赶集日得时间表格。
〔复习引入〕在特定得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得发展与人们活动得需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与层次得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线与点得布局要受到诸多因素得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得发展,处在不断得发展变化之中。
那么,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带来哪些影响呢?(进入新课)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得影响一、对聚落空间形态得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得影响展示"株洲城市略图""日本筑波略图"(通过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得含义)〔瞧图说明〕株洲市就是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来得,就是个典型得"火车拉来得城市";日本筑波科技城,城市就是沿着一条长达9千米得中轴路而发展得。
〔总结〕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得主要发展轴.可以瞧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得影响很大。
课时计划课题: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的技能。
解决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与探究对比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3.交通线路的改变与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学生学、思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5.1节重要内容导入新课。
分析图5.5和图5.6,引导学生得出交通对城市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多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如,“火车拉来的城市”——株洲市。
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如筑波市。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⑴主要交通线的变化和发展,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如:浙江省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Array变化的。
⑵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例: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发展的历史。
案例2、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了解嘉兴城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状况,真正理解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从教材84页图5.8及图5.9可看出: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要少于平原地区。
5.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目标要求】1.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B.大庆玉门邯郸包头C.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D.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2.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反映了()A.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B.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C.军事、政治对城市区位的影响D.宗教活动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下列关于嘉兴市城市形态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由于城区河流频繁淤塞,城市沿环城河道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B.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沪杭铁路通车,城市沿铁路迅速发展C.70年代后期,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城市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伸展演变成星状D.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水陆交通的大发展,城市向外扩散成松散状4.许多城市都提倡“公交优先”。
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抑制汽车工业的迅速膨胀5.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B.居民住宅区内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6.关于交通线对陕西勉县的长林镇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去曾因为是水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发展为集市B.现在因为上游险滩被排除,航道向前延伸,商业衰落,集镇退化为居民点C.过去因地处汉中经褒河去甘肃、四川的必经之路,商业繁盛,发展为集市D.现在因为铁路改线,集镇逐渐衰落,退化为居民点【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下列城市的迅速发展与京广线有关的是()A.石家庄郑州株洲B.石家庄郑州宝鸡C.郑州株洲宝鸡D.阜阳株洲武汉2.扬州、济宁从古代繁荣的商业贸易城市到后来的逐渐衰落,这表明()①古代河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②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毫无吸引力③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④沿高速公路的城市轴线已完全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山区的下列地区最适宜商业网点布局的是()A.河岸B.鞍部C.山丘D.河岸的居民点4.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A.在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B.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C.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商品的储存D.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5.有关我国交通与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南方城市沿河设城是一般规律B.古代北方城市大都位于大道汇合处,而不与河道相临C.阿拉山口是作为铁路的边境口岸而兴起来的D.京九铁路的建成,必将促进沿线地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6.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在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建设大量停车场拉动内需,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②禁止大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流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A.两条河流汇合处B.河流发源地C.过河点位置D.河口位置8.下列有关城市兴衰变化连线正确的是()A.筑波----作为政治中心而兴起B.嘉兴----因大运河河道淤塞,航运不畅而衰落C.株洲----因铁路枢纽而发展D.郑州----因当地石油产业的发展而兴起【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读“山区(林区)与平原(水稻产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山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形成原因。
第1页/共2页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对商业网点的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景观图、统计图、区域图等为背景,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对城
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兴衰和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培养地理联系的思想分析
地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地理发展观。
教学重点
、难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用具 1.多媒体设备及课件;2.地图
课 型 复习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复习: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现代交通的发展趋势。
自主学习
基础梳理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3.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会促使的形成。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区域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商业网点密度
山区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⑧单一 小
平原 交通便利,交通线路密集成网 大
第2页/共2页
合作探究
如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19年
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
化特点。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
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检测练习,巩
固提高
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分析城市的空形态及其变化的原
因。
总结归纳
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的影响。
第二课时
导入
复习: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的影响
合作探究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
甲地与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检测练习,巩
固提高
[2019·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
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总结归纳
商业网点分布的原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