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
- 格式:docx
- 大小:16.24 KB
- 文档页数:2
《写意动物》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写意动物》是一节“造型·表现”课。
本课为中国画写意画法小单元中的第二课,教授学生学习动物的写意画法。
学生通过前一课《写意蔬果》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水墨画的一些用笔、用墨地方法,也进行了体验和尝试,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课通过对名家写意动物作品的欣赏、观察和分析,体会画家如何运用写意水墨的用笔、用墨特点来表现动物,学习水墨写意动物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水墨特性,学习水墨技法,并巧妙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写意动物。
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学习国画写意动物的技法。
2.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一定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频导入(播放《淘气的金丝猴》视频片段)问题:你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动物形象是用哪种艺术形式表现的?教师语言:对,动画片中有蝴蝶和猴子,它们的造型都是用水墨表现的。
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叫《淘气的金丝猴》,是中国早期的一部水墨动画片。
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如何用水墨表现动物。
板书课题:《写意动物》。
(二)讲授新课1.生活中的写意动物请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有写意动物图案的物品,课上进行交流。
教师语言:同学们找到的物品真不少。
动物是人类的伙伴,人们也喜欢用写意动物来装点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写意动物的特点。
2.感知写意动物特点(课件出示一张动物照片和两幅画作)问题:你觉得这两幅画,哪一幅是用写意方法表现的呢?写意画与工笔画又有什么区别呢?教师语言:对,这一幅是写意画,而这一幅是工笔画。
工笔画是写实的,而写意画只抓住了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地表现。
花鸟画(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以及花鸟画的表现技法。
2. 培养学生对花鸟画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鸟,学会用国画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2. 花鸟画的风格特点3. 花鸟画的技法表现4. 花鸟画的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花鸟画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掌握花鸟画的技法表现。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鸟,用国画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精美的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5分钟)(1)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历史背景。
(2)花鸟画的风格特点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花鸟画的风格特点,如:写实、写意、工笔、没骨等。
(3)花鸟画的技法表现教师讲解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如:勾线、染色、构图等,并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法运用。
3. 实践环节(20分钟)(1)观察生活中的花鸟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花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花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国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2)作品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从技法、创意、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花鸟画的学习重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家中的花鸟,用国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新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教学设计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以马蒂斯的生平,作品中造型、色彩的艺术风格以及晚年的艺术颠峰之作-----剪纸,作为主要线索,选择了七幅X代表性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从她的艺术以及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
本课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小资料。
除此之外,在观赏的过程中,安排了三套引导学生观赏的选择题。
这些题目是在学生认识、观察、观赏马蒂斯作品后,需要依靠自己的思考完成。
有些问题没有唯—的答案,表达了美术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开展的特性。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初步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了解他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对“野兽派〞有初步的了解。
情意:了解马蒂斯生平,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到达个人艺术颠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精神。
能力:能用自己的言语描述、评价马蒂斯作品的艺术特点,能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绩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学习材料:课件、课前搜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观赏与比拟: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三、介绍马蒂斯:1.马蒂斯擅长什么?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在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绩。
观察与比拟:〔课件出示〕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比拟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五年级下册任课:教学进度计划目录内容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第三课色彩的纯度第四课让色彩动起来第五课提袋的设计第六课精细的描写第七课我的书包第八课奇思妙想第九课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第十课自制小相框第十一课动漫——动起来的漫画第十二课电脑美术——巧用动漫形象第十三课花鸟画(一)第十四课花鸟画(二)第十五课山水画第十六课有特点的人脸第十七课雕塑之美第十八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第十九课昨天、今天和明天第二十课科学创造新生活1.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课时:1课时任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师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
二、设问引入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4.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5.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
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
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
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的基本理念。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获得审美体验,提高素质。
本课加重了适于学生欣赏的作品的力度以优秀作品为主。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激发兴趣”和“团结合作”两个关键词,以生活中的形体为线索,通过欣赏感知--知识探究--技法学习--实践体验--评价展示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
采用欣赏、设奖品、获技法、巧制作、评结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并给予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二课,属于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领域,是在色彩与形态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形体的应用。
它贯穿了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前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大千世界虽然物象丰富,但都能用立方体、球体、圆柱体来概括,从而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几何形体,什么是自然形体。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收集的各种形体和谐的组合在一起,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感受美术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美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
虽然他们之前学过《形的魅力》与形体相关的课程,积累了一些关于形状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空间的感知。
因而,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引导他们感受形体组合带来的乐趣,加强引导,激发同学们对手工制作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通过形体的组合初步体验立体构成。
过程与方法欣赏用形体组合的物品感受其形态之美;通过设计,用重复、并列、叠加,相交、切割、贯穿等方法,将多种形体组合成一件和谐儿有创意的作品。
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课《形体的组合》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对形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自然事物也有感官了解,因此理论知识的讲授只是是学生对形体更清晰的认识。
但是学生很少留心建筑物的构造,所以学生利用形体再创造及创新是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创作新物体。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形体的组合》人教新课标一、课程背景《形体的组合》是五年级下册美术学科中的一节课,该课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形体的组合原则,通过学习形体组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绘画时更加规范,形象生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形体组合的基本原理,掌握形体组合的基本流程;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形体组合的技巧;3.能够自如地运用形体组合的原理和方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内容1. 形体组合的基本原理通过图片展示和老师讲解,让学生了解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同类形体组合2.反复构成法3.对称组合法4.分割组合法5.隔空组合法2. 形体组合的基本流程1.找到要组合的形体2.确定形体的位置3.选择组合的原则4.简单构成,逐步加强5.调整形体之间的关系3. 形体组合的技巧1.了解不同形体的特点2.精确测量形体的大小和位置3.灵活运用对称、分割、隔空等原则4.注重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4. 实践操作1.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形体,或自行挑选形体进行组合操作;2.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形体,进行组合操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形体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技巧;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形体组合的原理和技巧的理解;2.形体组合作品的整体构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展示图片,讲解形体组合的原理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基本原理。
2. 演示法老师演示形体组合的操作流程和技巧,让学生通过观摩和模仿掌握技能。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亲手操作体验形体组合的过程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测验评价设置形体组合的测验,考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看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七、教学过程1.上课前准备:制作教学PPT,准备形体组合作品,准备测验。
2.自我介绍:老师自我介绍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3.形体组合的基本原理: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形体组合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形体的组合》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2课形体的组合》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形体的组合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物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形体的组合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形体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形体组合方面的实践经验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实物较为熟悉,但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形体的组合方法,能够运用形体组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形体的组合方法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形体组合的创新和个性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创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图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源;采用示范、讲解、辅导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形体的组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形体的组合方法,如堆叠、穿插、组合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形体组合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形体组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课题:形体的组合2.组合方法:堆叠、穿插、组合3.创作要求:创新、个性、美观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第1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教学内容及目的1、通过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专题观赏学习,初步理解齐白石的生平。
2、知道齐白石的代表作是什么,他的花鸟画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色。
3、通过观赏齐白石的诗歌、书法、篆刻、绘画作品,知道齐白石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书是提出问题的思索和探讨,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
5、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中国画有进一步的相识,增加了对中国画的爱好。
6、用齐白石老人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激励学生做事要擅长视察、持之以恒。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并学习观赏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
难点:以文字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后感。
教学过程一、课前打算搜集有关齐白石的背景资料,初步理解齐白石。
二、引入以齐白石纪念馆要聘请小讲解员为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
老师有意识地进展分类,归纳和总结。
三、讲授新课通过简洁的介绍,让学生理解了闻名艺术大师齐白石老爷爷的一些事例,齐白石是一位诗、书、画、印无所不精的全能型艺术家。
大家想更全面地理解这们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中极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呢,就请到这看看。
四、自主学习解决教学重点〔介绍页面的运用方法。
分为生平简介、绘画题材、艺术修养、绘画风格、生活情趣、留言簿等方面〕在前五个区域,根据自己宠爱的内容进展网上学习,并答复有关题目。
然后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获得的樗最多,他就被聘为艺术馆的讲解员。
五、教学反响竞赛规那么:1、听清题目,待老师宣布开始后举牌抢答,答对加一枚标记。
答复不全面的,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补充的同学也可得到一枚标记。
2、在答复下列问题时其他同学腐倾听,能扶植别组同学答复出正确答案的同学,可获得两枚标记。
竞赛开始评比出优秀的同学,佩戴“特聘讲解员〞胸卡。
六、解决教学难点集体观赏?群虾?,从笔墨技法、姿态表现等方面进展观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完成作业对自己最宠爱的一幅作品进展评述。
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的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水墨画的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水墨画的历史和特点。
2. 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了解水墨画的历史和特点。
2. 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水墨画教学示范作品。
3. 水墨画纸、毛笔、墨汁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绘画的基本要素。
2. 引入本课的主题,介绍水墨画的历史和特点。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
2. 解释水墨画的特点,如墨色淡重、以墨为主、追求意境等。
3. 介绍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水、墨、笔、纸的运用。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展示水墨画教学示范作品,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水墨画表现手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尝试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水墨画作品。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画作品,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课所学的水墨画的历史、特点和基本技法。
2. 提醒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水墨画作品,拓展对水墨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水墨画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水墨画的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亲身感受和欣赏水墨画作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评价学生的水墨画作品,包括技法运用、创意表现和审美效果。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第一课名楼、民居、古塔(欣赏)(1课时)课业类别: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较易见的建筑形式择优进行欣赏,让学生初步涉及建筑艺术领域,懂得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建筑艺术的一般常识,初步认识建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教师用生动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本课中选登的代表性建筑作品,增强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及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电视里、报刊杂志和课外读物中,甚至在我们周围地方都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楼房、桥、塔,比如武汉黄鹤楼,我们常常被那巍峨的形象所吸引,往往情不自禁地想上去观赏一番,这就是祖国建筑艺术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祖国的建筑艺术,欣赏名楼、民居和古塔的建筑艺术。
三、讲授新课建筑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那遍布祖国大地的名楼、民居与古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赏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了解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明白建筑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欣赏江南三大名楼。
高楼各地都有,为何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此三楼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优势。
三楼都面江临水,无遮挡、视野开阔,能极目远眺,舟楫帆影,水天一色。
有道是山不转水转,水有灵性,景色有水便活。
而且三楼都濒临的是大江大水,同学们可知此三楼座落何地,面临什么江什么水?学生回答:黄鹤楼在武昌蛇山上面,临长江汉水;岳阳楼在岳阳市洞庭湖畔,腾王阁在南昌面临……(老师补充在赣江与抚河交汇处)。
教师:同学们可曾读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词歌赋?学生:读过毛主席的诗:“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处,剩有游人去。
《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xx》授课年级:五年级《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马蒂斯的生平及其创新历程,感受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美,理解野兽派画风的独特之处。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学生能够总结马蒂斯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2、通过对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知道二至三幅代表作品。
3、能模仿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4、通过了解马蒂斯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绘画和剪纸作品的特色及其创新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马蒂斯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做拼贴游戏,拼出与马蒂斯剪纸作品《常春藤与花》相似的作品。
2、出示马蒂斯剪纸作品《常春藤与花》,引导学生欣赏感悟作品表达的意境,并引出课题:《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学生用教师准备的红点和蓝绿色的叶子做拼贴游戏。
学生欣赏并感受作品表达的意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绘画作品欣赏1、马蒂斯简介。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整理板书。
2、课件图片:以对比的方法出示二十世纪写实风格绘画作品与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进行对照,引导分析马蒂斯这一时期的绘画语言特征,讲解“野兽派”的由来。
板书:代表作品:油画《戴帽的女人》。
3、课件图片:出示马蒂斯转型后的绘画作品,并带领学生重点欣赏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红色中的和谐》。
了解马蒂斯转型后绘画作品的特点。
板书:《红色中的和谐》。
学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作简要介绍。
学生欣赏并分析马蒂斯这一时期绘画作品的特征,了解“野兽派”的由来。
欣赏马蒂斯转型后的绘画作品,试着从造型、色彩、用笔方法上说说马蒂斯的绘画风格发生的变化,感受作品营造的氛围。
引起学生视觉震撼,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揭示野兽派画风的形成。
第二课形体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