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增产不可乱施
- 格式:wps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4
肥料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四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2期李四清柘城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三樱椒之乡,小麦、玉米、三樱椒是柘城县的三大种植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小麦97万亩、玉米60万亩、三樱椒25万亩。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方在肥料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提出来了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肥料施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过量使用化学肥料。
部分农民认为,肥料施用越多,庄稼会越高产,在生产中随意加大肥料用量。
2、肥料利用率低。
在施肥中,不能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土壤肥水状况、气候条件、肥料的类型与施用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施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尤其是化学肥料,具有溶解快、散失快、速效性。
由于作物不能在短时期内全部吸收利用,以致造成大量流失、淋失、挥发等损失,使肥料利用率降低。
3、肥料配比不科学。
不能按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肥料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与不可代替律”,往往凭感觉或习惯施肥,造成肥料配比不合理、不科学,多数过量使用氮素肥料,造成肥料施用浪费严重,农作物品质下降,土壤污染加剧。
4、追施方法不当。
不能采用科学有效的追肥方法,甚至怕麻烦、图省事,不分情况一概追肥撒施,不仅肥料利用率较低,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若肥料撒施量较大,甚至对作物造成肥害,使作物不能正常生长,降低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施肥的原则和方法1、施肥原则(1)要遵循“ 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 。
肥料施用要根据作物对营养的生长发育需要,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既能节约用肥,又能使作物生长健壮,达到稳产、丰产、优质。
(2)施肥要符合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和对产量及质量的要求,结合环境污染治理,要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
在生产中具体做到控氮、稳磷、增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合理的施肥方式和方法。
2、掌握肥料的科学施用方法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条件都有所不同,所以,施肥的任务往往不是一次施肥就能完成的。
化肥使用方法
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农业投入品,正确使用化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
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化肥的使用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化肥。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情况,选择适合的
化肥品种。
一般来说,氮、磷、钾是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因此可以选择含有这三种元素的复合肥或者根据土壤养分情况选择单一养分的化肥。
其次,合理施肥。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作物需求量来确定施肥量,
不宜过量或者不足。
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不足施肥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要注意化肥的施肥时间,一般来说,化肥的施用时间应当在作物生长的生育期,避免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施用化肥,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再次,科学施肥。
化肥施用的科学性也非常重要,施肥时要注意施肥的方式和
施肥的技术。
一般来说,化肥可以通过撒播、追肥、穴施等方式进行施用,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此外,施肥时要注意化肥与土壤的接触情况,避免化肥的流失和挥发,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最后,注意施肥安全。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环境保护,避免化肥的
直接接触和吸入,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同时,要注意化肥包装的完好性,避免化肥的泄露和污染环境。
总之,正确使用化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选择合适的化肥,合理
施肥,科学施肥,注意施肥安全是化肥使用的关键。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肥料施用禁入“雷区”作者:李诗诗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7年第8期肥料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方面作用巨大,用对了,事半功倍;用错了,事倍功半。
近年来,农民凭经验施用肥料,结果就一步步走进了这些“雷区”……警醒生物菌肥“暗黑区”危险指数:★★★和农药混用:为了提高肥效,有些农民往往将生物菌肥与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混合用,这样很容易杀死生物菌。
正确施法:在施用时,若施菌肥与防病虫、除草相矛盾时,可先施菌肥,隔48小时后,再打药除草。
若拌种,切忌和已拌好杀菌剂的种子混合使用。
同时还应防止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混用,这样会直接杀死生物菌。
与化肥大量混用:高浓度的化学物质对菌肥里的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尤其与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和硝酸钠等生理碱性肥料混用时,可以大量杀死菌肥里的微生物。
正确施法:对于多年来用化肥的田块施用生物菌肥,用生物菌肥取代氮肥不能一下子适应,因此,理应做到第一、二、三年分别取代30%、40%和60%。
磷、钾肥只能补足,不能减少。
与不同种类菌肥混用:菌肥种类很多,其所含的活性菌不同,它们之间是否有相互抵制作用还不是很清楚,若相互抵制,则会降低肥效。
正确施法:生物菌肥最好只施用一种,不宜将含有不同有益菌的多种生物菌肥同时施用,更不应经常更换施用不同种类的生物菌。
莫入化肥“深水区”危险指数:★★★★钙镁磷肥作追肥:钙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肥效缓慢,作追肥,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的中期以后追肥,其利用率较低,效果也差。
正确施法:钙镁磷肥只能作基肥与有机肥混施,作拌种肥效也好。
过磷酸钙直接拌种:过磷酸钙中含有3.5%~5%的游离酸,腐蚀性很强,直接拌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正确施法:作追肥应开沟深施。
作种肥时应施在种子的下方或旁侧5厘米~6厘米处,用土把肥料与种子隔开。
锌肥与磷肥混合施用:由于锌、磷之间存在严重的“拮抗作用”,如将硫酸锌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在很大程度上可抑制硫酸锌的肥效,使其有效性下降。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意义及具体方法近日,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公布了《全球短期肥料市场展望2011—2012》报告。
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粮食需求将持续增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用肥需求将持续旺盛。
全球化肥需求将稳步增长,2011—2012年氮肥、磷肥、钾肥需求增长率分别为3.1%、1.0%、5.7%。
在全球化肥需求日益增长、化肥市场供应形势日趋紧张的国际大环境下,面对目前我国化肥质量不高、价格偏高、使用率较高、利用率较低的实际情况,在农业生产中做到合理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意义1.1节约成本,保护环境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持土壤均衡供肥,使养分的供应符合作物需肥特点,适应土壤现有供肥状况。
肥料配比、种类、施肥量等根据测土结果而定,能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农药投入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并有效减少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1-2]。
微生物活动需要速效养分,化肥的供给可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
施用的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而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
微生物可促进有机肥料分解,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有利于土壤中的物质正常循环,保持土壤中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有机肥改良土壤,使其疏松柔软,有助于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效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1.2促进作物高产和稳产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合理施肥,有机肥料和化肥合理配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和稳产作用。
科学施肥,使农作物全面、均衡、适度吸收营养成分,实现产量提高5%~20%。
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可充分发挥这2种肥料的作用。
化肥肥分高,见效快,但养分单一;有机肥肥效慢,但养分全,效果持久。
其互相调节,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充分保证农作物各生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增产效果更佳,有效实现作物高产、稳产[3-5]。
合理施肥增产的原因
肥料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满足作物的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的有机质和水分等环境因子。
由于肥料的种类繁多,而且施肥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因此,合理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一方面,合理施肥可以满足作物百分之百的营养需求。
不同肥料能满足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并且有效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
此外,施肥时还要控制施肥量,以免过量施肥对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合理施肥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有机质和水分含量。
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湿度,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产量。
此外,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土壤的砂隆,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活性,从而更好地保持土壤的肥力。
此外,合理施肥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生活环境条件不佳,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
因此,合理的施肥,不仅可以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还能增加植物的抗逆性,使其能够适应不佳的环境条件,提高植物的产量。
综上所述,在施肥的过程中,合理施肥尤为重要,对于增加作物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施肥方式,不仅能满足作物营养需求,提高植物抗逆性,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的有机质与水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 1 -。
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第1课时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合理用药[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科学施用化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不科学施用的危害,增强使用化学品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2.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及合理用药的学习,了解常见化学品的分类及成分,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1.分类2.合理施用化肥(1)施用化肥的目的:保障农作物增产,减少农作物损失。
(2)施用化肥时需考虑的因素:土壤酸碱性、作物营养状况、化肥本身性质。
(3)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①很多化肥易溶于水,过量施用会造成浪费。
②部分化肥随着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等污染现象。
③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结构。
3.合理施用农药(1)施用农药的目的:减少农作物损失。
(2)农药的发展:早期农药有除虫菊、烟草等植物和波尔多液、石灰硫黄合剂等无机物。
现在人们研制出了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有机合成农药。
(3)农药的发展方向:高效、低毒和低残留。
(4)不合理施用农药的危害①农药可能会破坏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可能会引起一些昆虫的大量死亡。
②农药会造成土壤和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
③农药会造成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5)长期使用滴滴涕(DDT)的危害①害虫在体内将DDT转化为DDE,产生抗药性。
原理:――→-HCl酶(毒性较低)。
DDT DDE ②通过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1)大雨天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提示 大雨天追肥会造成化肥随雨水流失,浪费且污染环境。
(2)硝酸铵(NH 4NO 3)可直接作化肥使用(×) 提示 NH 4NO 3在受热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3)豆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经常施用铵态化肥(√) (4)石灰硫黄合剂是一种植物杀菌剂,是合成农药(×)(5)化肥、农药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可大量施用(×) 提示 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作物残留超标等危害。
化肥使用方法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可以为作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化肥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正确的使用化肥对于农民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选择适合作物需求的化肥种类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养分是不同的,因此在施肥时需要选择含有适当比例养分的化肥。
比如,氮肥适合用于促进植物生长,磷肥适合用于促进根系生长,钾肥适合用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因此,在施肥前要仔细了解作物的养分需求,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
其次,在施肥时要注意控制用量。
化肥过量施用会导致养分浪费,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施肥时要按照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用量。
一般来说,施肥量应该根据作物的品种、生长时期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来确定,避免过量施肥。
另外,施肥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施肥的时间也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果树等木本作物,应该在春季萌芽前、夏季果实膨大期和秋季果实成熟期进行追肥;对于蔬菜等短命作物,应该在播种后的苗期和生长期进行追肥。
只有在正确的时间施肥,作物才能充分吸收养分,实现健康生长。
最后,施肥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以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养分是通过水分的流动而被作物根系吸收的,因此在施肥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运输,提高养分利用率。
综上所述,正确的使用化肥需要注意选择适合作物需求的化肥种类、控制施肥用量、科学确定施肥时间和及时进行灌溉。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化肥的作用,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重视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肥使用注意事项:化肥施用要做到10个“不要”化肥必须科学施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今天我们根据多年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出化肥施用的10个“不要”,让你轻松掌握化肥使用注意事项。
1、氮肥不要浅施因为氮肥施用在浅层,受太阳光照射后,很容易使氮素分解挥发,其中碳酸氢铵的挥发性尤为突出。
因此,要改变表层撒施的习惯,采取开沟深埋的方式,以防氮素的挥发。
2、不要单施某一种化肥单施一种化肥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质地变硬,引起土壤变酸或变碱,严重破坏其理化性质,而且单施一种化肥还会影响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衍活动,降低土壤活性。
所以,要合理配方施肥,做到无机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3、不要在大棚内使用碳铵因为大棚内属高温和封闭环境,而碳铵在高温条件下极其容易挥发,温度越高,“氨”挥发越快,挥发量越多,这样会使氨气熏伤植株,妨碍作物正常生长。
4、不要一次过多施用高浓度化肥不论是氮化肥还是有机化肥都不要一次施用过量,如尿素含氮量高达46%,若一次施用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就会使作物根系出现“倒吸”现象,致使根受到损伤,出现烂根死亡。
使用化肥也要做到“少吃多餐”,掌握稳施巧施的施肥原则。
5、不要乱配混施两种以上的肥料如对一些“氨态氮”类肥料,就切忌与草木灰、石灰、磷肥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否则,酸碱中和,不仅加速了氮素探发,而且其生成物会使土壤板结。
6、不要在豆科类作物上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大豆、花生、绿豆等豆科作物,其根部均附有根瘤菌,若氮素化肥施用过多过猛,就会直接损伤根瘤菌的固氮活性能力,养成“惰性”,降低固氮能力。
若种植豆科作物的土壤里极度缺氮肥,可与磷肥配合施用少量氮肥,可收到平衡施肥的效果。
7、不要施用含氯化肥于敏感作物如烟草、柑梅、薯类、葡萄等作物,对含氯化肥十分敏感,切忌向这类作物施用含氯化肥。
8、不要撒施或面施磷素化肥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浅施(撒、面施),就使磷素停留于表面,不能到达土壤深层,作物根系无法吸收,从而大大降低施磷的肥效。
农业化肥施用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化肥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过度施用化肥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因此,科学合理地施用农业化肥,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了解土壤养分情况,科学施肥农业化肥的合理使用首先要求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
不同类型的土壤含有不同的养分,只有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施用化肥。
科学施肥包括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和施肥时机,避免在作物生长关键阶段施肥过量或不足。
只有合理施用化肥,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控制施肥量,避免浪费和污染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中往往存在施肥量过大的问题。
过量施肥既会造成化肥浪费,也会导致土壤中养分过剩,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农民在施肥管理中应把握好施肥量,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情况进行精准施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3、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对化肥依赖为了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农民可以尝试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
通过堆肥、腐熟等方式,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4、加强土壤养分监测,精准施肥土壤养分的监测是科学施肥的基础,只有做到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才能做到精准施肥。
因此,农民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养分测试仪器,对土壤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土壤养分的变化和作物的需求,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绿色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合理地施用农业化肥,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实现循环农业,不仅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化肥造成农作物减产处罚依据以化肥造成农作物减产处罚依据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化肥对农作物减产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处罚依据。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
然而,不当使用化肥也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化肥造成农作物减产的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规范,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依据。
我国《农业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不当使用化肥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处罚依据。
根据该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农民或农业经营者使用化肥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得超过施肥指导量,不得超过作物所需量。
一旦发现农民或农业经营者违反上述规定,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将会面临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顿、吊销种植许可证等。
我国还制定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该法对于化肥的使用也有相关规定。
根据该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农业生产者在使用化肥时,应当遵守施肥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化肥,不得超量施用。
对于不当使用化肥造成农作物减产的,相关部门可以依法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
我国还有相关的农作物质量安全标准,对于化肥使用不当造成农作物质量超标的情况,也有相应的处罚依据。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农产品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残留限量和重金属含量等标准。
如果因为化肥使用不当导致农作物超过相关标准,就可能会受到处罚,包括罚款、责令销毁等。
还有一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于化肥使用不当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处罚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例如,某地的农业局规定,农民在使用化肥时必须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施肥,不得超过推荐用量。
如果发现农作物减产与化肥使用不当有关,相关部门将依法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整改等。
化肥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化肥造成农作物减产的情况进行了规范,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依据。
农民和农业经营者在使用化肥时,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化肥,以减少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化肥增产不可乱施
化肥在我国推广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对农业生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没用化肥,我国的粮食产量可能要减少三分之一的产量,甚至更多。
然而,在生产和试验中人们发现,化肥的增产作用在不断降低。
如上世纪60年代,每公斤化肥平均增产粮食20~22公斤;到70年代平均每公斤化肥增产粮食8~10公斤;80年代至90年代平均每公斤化肥增产粮食7~9公斤;目前每公斤化肥平均增产粮食5~8公斤。
造成化肥增产作用降低的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营养失衡。
作物正常生长,目前公认的必须营养元素至少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氯、铁、硼、锰、铜、锌、钼等16种。
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还有更多的新元素加入到必须营养元素的行列。
例如,大量研究证明,钠、镍、硅也是植物正常生长离不开的。
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所需的量虽然差异很大,但每种元素的作用是等同的。
这就好比一个有若干木条做成的水桶,虽然木条的宽度不同,但起的作用同等重要,去掉任何一根木条,木桶都盛不了水。
在化肥施用的早、中期,农业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的特点是氮、磷、钾三大元素含量较低,但其它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而全面,限制产量的是大量元素,因此施大量元素增产幅度大。
随着大量元素增施,农家肥用量越来越少,还有农作物的产量越来越高,从土壤中掠夺去的中、微量元素越来越多,又不重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中、微量元素成了增产的限制因素。
这就像一只木桶,决定盛水多少的不
是最高的木条,而是最矮的木条。
虽然加高木桶一侧高的木条,倾斜木桶可以增加一点水,但矮的木条不增加,盛水量的增加会越来越少。
在全国18亿亩耕地中,约50%土壤缺钙、镁等中量元素,40%以上的土壤缺硼,20%以上的土壤缺锌,缺锰、铁、铜的面积分别占10%、5%、1%。
解决营养元素失衡问题,除测定土壤有针对性补施所缺营养元素外,关键是要增施农家肥,农家肥有机质丰富,营养全面,不管已确定的和未确定的必须营养元素都有。
从发达国家农业来看,也十分重视有机肥的使用。
例如,欧盟肥料养分比例是化肥49%、有机肥49%、城市垃圾及废料2%;美国肥料养分比例为化肥68%、有机肥32%。
因此,在化肥充足的今天,农家肥的作用不容忽视。
2、化肥利用率低。
在使用化肥的中、早期,化肥用量少,农民施肥后赶紧覆土,这样施肥大大减少了挥发、地表冲洗,利用率高。
随着化肥用量的加大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除底肥埋入地下外,追肥多以撒施地面与浇水相结合的方式使用,这就造成挥发、流失量增大,利用率降低。
我国化肥当季的利用率氮肥约为30%~35%,磷肥10%~20%,钾肥30%~50%。
因此,施肥后覆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3、盲目施肥。
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大致相同,但不
同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嗜好不同。
换句话说,有些作物对这种元素需要量大,有些作物对那些元素需要量大。
例如,豆科、十字花科作物对钼需求量大,薯类对钾需求量大,豆科、薯类需磷多,花生、大豆、向日葵等对硼需求量较大,等等。
然而,农民在施肥时,往往不分农作物类型和需肥量施肥,而是论袋子用肥。
如,种小麦每亩用一袋子二铵,种薯类也是一袋子二铵。
这样有些作物“吃不饱”,有些作物“吃不了”,吃不了的大部分就浪费掉了。
过去产量低,化肥用量少,这种缺陷不明显。
随着产量的提高和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失调,盲目施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从使用化肥以来,农民一直都在盲目施肥。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是根据所种植的作物,测土配方施肥。
实践证明,测土配方施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5%~10%,增产率10%~20%。
4、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肥力是指在作物生长的各个时期,及时为作物供给和协调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高低与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密切相关。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多年形成的一类物质。
土壤腐殖质含量多,土壤团粒结构就好,土壤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的能力就好。
在好的土壤结构条件下,施入的肥料可以被很好的“储存”,当植物生长需要时,随时提供给植物。
反之,施入的肥料,大部分要么被固定,要么流失,植物需要时得不到及时供应。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业有机肥的使用量在不断减少,有些地方自90年代中后期基本不施有机肥,土壤肥力在不断下降。
在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化肥的增产作用不断降低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