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力、赵书红、陈代文、吴珍芳、董红敏团队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大奖”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对在科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的重要奖项。
二等奖是其中的一个级别,代表着在科学技术领域表现出色的成果和贡献。
以下是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一些个人和团队: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设计自动化团队(2018年获奖):该团队在高性能集成电路的设计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他们通过创新的设计方法和优化算法,成功解决了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多个关键问题,提高了集成电路设计的效果和效率。
这项成果对于提高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北京大学深水勘探技术团队(2019年获奖):该团队在海洋资源勘探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研究。
他们通过深海勘探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成功实现了对深海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探和开发。
这项成果填补了我国深海资源勘探技术的空白,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3.中国科学院天文研究所重力天文团队(2020年获奖):该团队在重力天文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通过开展长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成功解析了地球与月球之间的重力相互作用规律,为精确测定地球和月球质量提供了关键技术和方法。
这项成果对于探索宇宙中的引力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地球和月球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4.华东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制备与功能化团队(2021年获奖):该团队在新型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通过研究和创新,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如柔性电子材料、高性能能源材料等,推动了我国新材料领域的发展。
这项成果在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只是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部分个人和团队名单,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也获得了该奖项。
这些获奖者们在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中付出了辛勤努力,创新思维和卓越贡献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标题: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揭晓在过去的2018年,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还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涌现出了一批科技精英和优秀团队。
今天,我们将来回顾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名单,探讨本次评选的重要意义和获奖项目的科技价值。
一、总览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从总体来看,共评选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92项、二等奖279项、三等奖639项,共计1012项,比上一年度增加了81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数量较去年有所增加,显示了我国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二、获奖项目亮点我指定的主题文字“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中,值得一提的是特等奖获得者——我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和我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团队,他们在量子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首次实现了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并实现了千公里量子隐形传态。
这一突破不仅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我国在量子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另外,一等奖获得者中,涌现出一批在各自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我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团队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上的研究,以及清华大学团队在稀土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上的突破等项目,都为我国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价值和意义本次评选出的获奖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基础科学、应用技术、环境保护等,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发展和创新方面的全面实力和成果。
这些获奖项目不仅在科技领域展现了我国的研究水平和科技实力,也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本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来看,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研究的投入,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化,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初评会议评审专家名单
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组
林业组
养殖业组
科普组
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组
油气工程组
轻工组
纺织组
化工组
非金属材料组
金属材料组
机械组
动力电气与民核组
电子与科学仪器组
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组
土木建筑组
水利组
交通运输一组
交通运输二组
标准计量与文体科技组
环境保护组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监测组
内科与预防医学组
中医组
中药组
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组
通信组
农艺组
农业工程组
资源调查组
矿山工程组
外科与耳鼻咽喉颌组
创新团队评审组。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奖序号13项目名称: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提名单位意见由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主持的“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针对当前生猪养殖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以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营养与免疫为核心,通过动物营养及相关学科技术手段,经过近二十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营养与动物健康的关系,创建了抗病营养理论,阐明了提高猪抗病力的营养原理,构建了猪抗病营养参数51个,形成提高猪免疫力、缓解病原微生物危害、确保肠道健康、抗应激、防霉抗霉、挽救弱小仔猪等六大关键技术,授权专利43项,研制各类新产品30个;发表论文227篇,其中SCI论文106篇,出版专著及相关教材7部,培养博士和硕士共103人。
项目技术和成果从2006年开始应用,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评估,项目已获经济效益72.9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成果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阶段性成果已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部社会力量大北农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我国养猪业一直面临各种疫病的威胁和困扰,全国每年因病死亡约1.5 亿头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 亿元。
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动物健康问题,项目组以营养与免疫为核心,系统研究了营养与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之间的互作关系,旨在通过营养措施改善猪免疫力、促进受损机能修复,以缓解疾病危害,减少用药量。
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揭示了猪抗病营养原理,构建了抗病营养技术体系,研发系列饲料新产品,在饲料和养猪企业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主要研究成果、技术经济指标和推广应用情况如下:理论研究:创建抗病营养理论体系,揭示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及其机制。
①揭示了藏猪、荣昌猪和DLY 猪抗病力及RIG-1、IPS-1等抗病基因表达差异,发现精氨酸、维生素A等营养素可上调抗病基因表达。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概述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主要涵盖了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新种质创制、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创制与应用、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建立及其育种应用等重要领域。
这些项目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该项目研究了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开发了一种高效互操作技术,实现了对异构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
这一技术的成功研发,为云计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该项目研发了一种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为我国地质勘查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该装备具有高效、精准、快速的特点,能够广泛应用于能源矿产勘探、环境地质调查、基础地质调查等领域,提高了地质勘查的效率和精度,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新种质创制该项目成功研发了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创制了一系列新种质,为我国小麦育种领域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手段。
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丰富了小麦的遗传资源库,也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望推动我国小麦生产水平的提升。
四、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该项目成功研发了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多个新品种,为我国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提高了扇贝的品质和产量,也为其他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有望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创制与应用该项目成功研发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为我国养猪业提供了全新的疫病防控手段。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自然科学奖是国家授予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技术成果的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得者以其在各自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对科学事业的贡献而受到了瞩目。
以下是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和获奖者名单:1. 项目名称:《某某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获奖者:某某院士、某某教授该项目通过对某某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项目名称:《某某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获奖者:某某院士、某某教授该项目在某某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3. 项目名称:《某某领域的新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获奖者:某某院士、某某教授该项目在某某领域的新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项目名称:《某某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获奖者:某某院士、某某教授该项目在某某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这些获奖者凭借其扎实的科学素养、卓越的研究成果和杰出的学术贡献,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殊荣。
他们的成就不仅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和赞誉,更为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信随着他们的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将会在各自领域继续谱写出更加精彩的科学篇章,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彰显了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成就。
这些获奖项目的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到环境污染治理、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我国在自然科学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卓越实力。
一、《某某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此项目的获奖者包括某某院士和某某教授,他们在某某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8国家自然科学奖名单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于近日公布,共有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6项。
这些获奖项目涉及到广泛的自然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
下面是部分获奖项目的简要介绍:一等奖:1. 项目名称:新型电子器件与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研究该项目团队在电子器件和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提出了新型的器件设计理论,并成功应用于高效能电子元件的研发。
相关成果已在多个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为电子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项目名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该项目团队深入研究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有效促进了生态平衡的恢复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等奖:1. 项目名称:新型药物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该项目通过对传统药物的改良和新型药物的研制,解决了多种临床难治性疾病的治疗问题。
相关药物已经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疗效,并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 项目名称: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该项目团队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
相关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为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等奖:1. 项目名称:智能机器人研发和应用该项目团队通过对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成功实现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
相关产品已经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2. 项目名称:空气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该项目团队对空气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方案。
相关成果的实施,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上仅为部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简要介绍。
这些项目凝聚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与实验,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这些成果能够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奖项之一,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和贡献的个人、团队和组织。
本文将对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进行探讨和介绍。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类别,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强调科学技术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特等奖的获得者。
特等奖是该奖项中最高奖励,表彰在一定时间段内所取得的突出科技成果。
2018年特等奖共有5个项目获奖,涉及到电子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工程、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等领域。
获得特等奖的项目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其次,一等奖是该奖项中的重要奖励,共有15个项目获奖,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获奖项目在相关领域内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对于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二等奖和三等奖是该奖项中的次高奖励,也都有不少优秀的项目获奖。
二等奖共有34个项目获奖,涉及到文学、教育、社会科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这些项目对于推动我国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等奖则有50个项目获奖,涵盖了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些项目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的显著成果。
这些获奖项目的诞生不仅体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成就,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证明。
通过这些项目的培育和推广,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科技实力,推动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
总之,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奖项,它的设立和表彰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表彰和奖励那些在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科普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和贡献的个人、团队和组织,我们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人,分别是简·迪安·米勒(美国)、托溢治(项目中,原目、的占总数的88.2%,然科学奖支持率为97.4%。
进108个,立项到结题的研均为1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人刘永坦院士钱七虎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 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6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73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全面实行提名制。
经第四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通过,2017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国家科学技术奖五大奖种全面放开专家学者提名,同时取消了单位提名的名额限制,对提名者资格条件、提名程序、责任监督及信用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规定。
提名数量大幅增加,增幅达38.9%。
增幅最大的是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较2017年增加310项,增幅达63.7%;其次是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分别增加30.1%和17.1%。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的基础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科学价值。
其次,产业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传统产业不断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中国石油首创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突破砾岩沿盆缘断裂带分布传统观念,发现了全球最大的整装砾岩油田——玛湖特大型油田,新增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理论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疆探区、吐哈盆地等地区的油气开采,拓展了石油开采新空间。
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并网稳定发电,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玛湖砾岩油田击测力试验系统,为铁路六次大提速做出了重要贡献,铸就了“科学报国、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
重庆师范大学杨新民教授将数学作为一生志业,克服地处西部的不利条件,甘于坐30年的冷板凳,在向量和集值最优化研究以及最优化中的对偶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国际同行高度评价的成果。
20
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9年36卷第1期猪业资讯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2019年1月4日讯,拱北海关隶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在进境车道,从1名香港籍旅客行李中查获一批西班牙火腿,重达16.94 kg,货值1.6万元人民币。
这是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自开通以
1月5-7日,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公安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组成督导组,对黑龙江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和违法屠宰行为排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督导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工作落实,做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和违法屠宰行为排查整治工作。
通过检查,督导组肯定了黑龙江省整治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同时也指出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好党政同责要求,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积极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市场规范化建设,实行联防联控;进一步强化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对乡镇屠宰点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提档升级;进一步强化工作落实,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再落实,加大风险排查和整治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摘编自:农业农村部网站)
农业农村部对黑龙江省开展违法屠宰行为排查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
为有效保障非洲猪瘟防控期间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增强生猪养殖场(户)对非洲猪瘟风险防控能力,四川省广元市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对非洲猪瘟的生猪保险。
2018年12月21日据广元市政府网站报道,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推广保险。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统筹指导非洲猪瘟防控期间生猪保险工作,在坚持自愿的基础上做到应保尽保,尽可能减少因疫情防控强制扑杀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出台政策。
市县财政分别对每头能繁母猪、种猪参保费补贴2元,纳入财政预算。
补贴后参保养殖场(户)实际承担保费为母猪10元/头、保额1 400元/头,育肥猪保费5元/头、保额500元/头;三是联合行动。
农业部门做好宣传引导和生猪参保资格认定,支持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积极参保,财政部门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对保费补贴资金的预算、拨付、管理、监督等工作,金融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做好过程监管、信息沟通、协调指导工作,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摘编自:广元市政府网站)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18年度共有231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1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40项。
刘永坦、钱七虎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冯力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创制与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华中农业大学赵书红教授等主持完成的“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建立及其育种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等主持完成的“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华南农业大学吴珍芳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董红敏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畜禽粪便污染监测核算方法和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摘编自:中国种猪信息网)
冯力、赵书红、陈代文、吴珍芳、董红
敏团队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大奖”
珠海:拱北海关查获旅客携带西班牙火腿
四川省广元市推广生猪保险 筑起
防控非洲猪瘟经济“防火墙”
来截获的最大批量猪肉制品。
据拱北海关介绍,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规定,(生或熟)肉类(含脏器类)及其制品均属国家明令禁止携
带、邮寄进境的物品。
肉类制品携带病原微生物风险极高,该名旅客未主动申报,且无法提供有效证明,目前海关已对该批猪肉制品实施无害化销毁处理。
(摘编自: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国门时报)
1月10日,据新华社记者从河南省畜牧局获悉,作为养殖大省,在2018年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河南共有98万散养户实现“退村退院”。
截至2018年底,河南全省累计建设粪肥储存
河南省98万畜禽散养户实现“退村退院”
场496万平方米、粪水贮存池2 255万立方米、有机肥厂272个,铺设沼液还田管网833万米,引导98万散养户“退出庭院、退出村庄、退出散养”;新建和改造升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20个,超过
88%的规模养殖场配套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带动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初步构建起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的现代畜牧业新格局。
(摘编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