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概述_郑家驹
- 格式:pdf
- 大小:144.88 KB
- 文档页数:2
CT小肠造影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史肖华;沈宣文;朱琪麟;庞智;郑家驹【摘要】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检查资料,重点分析其中27例小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小肠造影检查资料。
结果27例小肠CD患者的CT小肠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81.5%(22/27),强化增加88.9%(24/27),多节段性病变74.1%(20/27),肠腔不规则狭窄70.4%(19/27),系膜区淋巴结肿大33.3%(9/27),肠管周围蜂窝织炎29.6%(8/27),腹腔内脓肿14.8%(4/27),炎性包块11.1%(3/27),不全性肠梗阻33.3%(9/27),腹腔积液40.7%(11/27),瘘管或疑似瘘管形成7.4%(2/27)。
其中9例腹腔内有脓肿、炎性包块、瘘管或疑似瘘管形成病例在CD正规治疗3~6月后,复查CT小肠造影,有2例复查两次,均显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或消失。
结论 CT小肠造影可帮助全面评价小肠的病变范围和并发症,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跟踪复查,是辅助小肠CD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可作为小肠C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335-337)【关键词】克罗恩病;CT小肠造影【作者】史肖华;沈宣文;朱琪麟;庞智;郑家驹【作者单位】215008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215008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放射科;215008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215008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215008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袁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全肠壁炎性反应和非连续性病变为特点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遥该疾病呈进行性和破坏性过程袁由此带来致残、失用等严重后果遥随着我国CD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袁如何早期诊断袁全面评估病情袁并给予患者早期有效治疗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袁是我们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遥小肠冗长、扭曲及蠕动快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袁以及缺乏理想的小肠检查手段袁决定了小肠CD诊治的难度[1]遥近年来袁我科将CT小肠造影引入CD诊疗体系袁本研究通过对C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袁探讨CT小肠造影在本病袁尤其在小肠CD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结肠克罗恩病内镜与活检组织学特点分析郑家驹;褚行琦;史肖华;王毓明;贾黎明;周春立;王凤鸣【期刊名称】《苏州医学》【年(卷),期】2005(028)001【摘要】目的分析克罗恩病侵犯结肠的内镜表现及活检组织学特点,探讨内镜诊断正确性与活检配合诊断的重要性。
方法就27例结肠镜及活组织学检查资料,分析与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并比较内镜与活组织及手术标本组织学检查结果。
结果本组中多为混合型,即多数患者中结肠合并其它部位病变(共26例次,占96.3%)。
单独侵犯结肠者仅4例(14.8%)。
内镜下可见不同病期的多样性表现(破坏与修复/增殖性病变重叠出现)、以及节段性分布与多部位侵犯的黏膜病变,并有肠管狭窄、变形及增厚感等特点。
18例内镜诊断结果经活检(9例)及手术后病理学检查(9例)对照证实,诊断正确率为66.7%。
活检组织学特点为淋巴细胞聚集,病灶呈局灶性分布,部分标本可见黏膜下层增宽、裂隙状/口疮样溃疡、纤维化及肉芽肿(本组检出率30.8%)等。
结论克罗恩病侵犯结肠较常见。
大多均具有较突出的特征性内镜表现,并可作出明确诊断。
活检组织学检查可进一步支持诊断可靠性。
【总页数】4页(P17-20)【作者】郑家驹;褚行琦;史肖华;王毓明;贾黎明;周春立;王凤鸣【作者单位】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病理科,215008;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消化科,215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0.4【相关文献】1.结肠镜及组织学检查对儿童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J], 罗优优;陈洁2.富士智能染色内镜与放大内镜模式下标准活检钳冷切除结直肠微小腺瘤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评估 [J], 郭晓红;杨根源;施茜;院秀娟;李楚滨3.结肠炎症性疾病的内镜、活检组织学与鉴别诊断 [J], 郑家驹4.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内镜活检病理特征探析 [J], 黄玉惠5.确诊与疑似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与影像学、内镜和组织学诊断的相关性 [J], Dubcenco E.;Jeejeebhoy K.N.;Petroniene R.;J.P. Baker;王志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治疗克罗恩病28例分析
张强;郑家驹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7(7)24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克罗恩病的相关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手术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
结果: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慢性起病,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块为主,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
术后缓解20例,有效3例,复发5例。
结论:手术治疗只是克罗恩病综合治疗中的一环,内外科携手治疗克罗恩病,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综合治疗可望减少复发。
【总页数】2页(P5894-5895)
【关键词】Crohn病/外科学
【作者】张强;郑家驹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普通外科;苏州市消化营养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2
【相关文献】
1.英夫利西单抗联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疗效分析 [J], 王浩;徐民民;竺平;李悠然;杨柏霖;陈红锦;谷云飞
2.克罗恩病手术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J], 王朝晖;全昌银
3.手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张磊昌;肖慧荣;罗
琴雯;贺应林;葛巍;陈光华
4.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肛瘘型克罗恩病25例临床分析 [J], 张佳敏;王真权
5.肛周手术和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序贯治疗成人克罗恩病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徐萍萍;邱云;崔秀秀;贾玉良;何池义;韩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小肠克罗恩病疗效观察朱琪麟;史肖华;郑家驹;庞智【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5(24)11【摘要】目的观察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运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价标准,选取NRS≥3分的小肠CD患者28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监测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及体质量的变化,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液中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水平升高(P<0.05),体质量指数有所升高,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小肠CD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在小肠CD治疗中应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视度.【总页数】3页(P1390-1392)【作者】朱琪麟;史肖华;郑家驹;庞智【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8;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8;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8;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及护理观察 [J], 蔡慧芬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伏山;李虹霞4.1例克罗恩病患者妊娠期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J], 沈如婷;李培;刘思彤;王新颖;彭南海;黄迎春5.回肠未累及的儿童结肠克罗恩病对小肠内营养治疗反应不佳 [J], AfzalN.A.;Davies S.;Paintin M.;刘丽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著·作者单位:215008苏州市消化系疾病与营养研究中心、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郑家驹、史肖华、褚行琦、贾黎明),病理科(王凤鸣)通信作者:郑家驹,Email :huangfuz0748@sina .com克罗恩病临床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选择郑家驹 史肖华 褚行琦 贾黎明 王凤鸣 【摘要】 目的 分析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和诊疗方法,以促进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效果。
方法 对近期诊治31例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内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文献报道,分析本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案。
结果 患者以青中年为主,女略多于男。
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呈节段性分布,常同时侵犯多个部位,以结肠及小肠为主;腹痛与腹泻为主要的肠道症状,但尚有低热、消瘦、贫血及皮肤、关节与肛周疾病等多系统症状。
内镜可见跳跃式分布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息肉、狭窄或铺路石征等破坏与增殖病变并存的特点,诊断正确率为62.9%。
活检肉芽肿检出率为30.8%。
B 超可探查出肠道并发症。
误诊原因:对本病认识不足;肠道病变多部位性,致使临床症状多样化;过于强调病理学检查及肉芽肿的诊断意义。
口服泼尼松对轻-中型患者诱导缓解较氨基水杨酸盐类更迅速;免疫制剂为二线药物,个体间疗效不一;20例接受强化性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16例手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
结论 本病发病数明显增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联合活检,加强临床与病理医师沟通是及时和正确诊断的关键。
治疗宜个体化选择方案,手术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肉芽肿; 误诊; 泼尼松; 克罗恩病Clinical features of Crohn ′s disease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ZHE NG Jiaju *,SHI Xiaohua ,CH U Xingqi ,JIA Liming ,W ANG Fengming .*Su zhou Institu te of Digestive Disease and Nu trition ,Department of G astr oenter ology ,The Third Peo ple 's Hos pital ,Suzhou 215008,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Crohn ′s disease and improve its early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Methods Thirty -one patients with active Crohn ′s disease were studied .All thei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results were analized .Results Most patients were young adults ,with a 1.14:1female predominance in prevalence .The disease affects any segment or a combination of segment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from the mouth to the anus .However ,the colon and the small bowel were the major sites involved .Recurrent epis odes of abdominal pain and watery diarrhea were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In addition ,low grade fever ,emaciation ,anemia ,and symptoms with skin ,joints or perianal complications could be discovered if attention was paid .An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histologic examination in biopsy specimens provided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with a diagnostic accuracy of 62.9%.Gran ulomas were identifiable in 30.8%of all biopsy specimens .Transabdominal bowel sonography (TABS )accurately detected 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Factors causing misdiagnosis wer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of the disease ,divers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or over emphasis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granulomas .Oral prednisone therapy for mild to moderate disease was more rapid to receive clinical remission when compared to oral aminosalicylates (SASP or 5-ASA ).Nutrition s upport therapy was given in 20cases with active disease and received beneficial effects on host nutritional status .Immunosuppressives were used on an individual basis ,and showed variable effects with limited experience .Sixteen patients had operations due to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r failure to respond to drug therapies .Rapid improvement after operations was achieved .Co nclusions Crohn ′s disease is not uncommon in China .Abdominal pain and watery diarrhea are t wo hallmark symptoms .Endoscopy (with biopsy ),and TABS were both valuable procedures for diagnosis .Prednisone and SASP /5-ASA were effective as inductive therapies .Surgery ,as an alternativ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provided another choice in well selected patients .【Key words 】 Granuloma ; Diagnostic errors ; Prednisone ; Crohn ′s disease 近年来,国内报道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 )患者不断增多。
Crohn病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楮行琦;郑家驹;史肖华【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年(卷),期】2001(021)007【摘要】@@ 在炎症性肠病(IBD)引起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既往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主要原因,Crohn病则罕见,因此国内外报告较少.近年研究发现,Crohn 病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有增高趋势,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进展,现摘要介绍如下.rn1 一般情况rn有关Crohn病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内外至今未有明确的结论.最近,Belaiche等人对3个医疗中心后瞻性研究,报告发生率大约为1.08%[1].另一组在综合外科文献后报告为0.9%~6%[2,3].我们一组发生率为15%(3/21例),说明本病发生率确有增高趋势.原因可能与近年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和诊断水平提高有关.本病可发生于Crohn病疾病任何阶段,即无论是疾病活动或静止期,均可发病[4].男女性发生率相同,无年龄差异性.此外,另有报告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与Crohn病病变部位及病变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如结肠Crohn病,尤其是左侧结肠病变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小肠病变者.孤立或多发性裂隙状溃疡,也是出血的重要原因.少数报告,大出血可来自回肠结肠Crohn病术后的吻合口或Crohn病形成的假性息肉.【总页数】1页(P433)【作者】楮行琦;郑家驹;史肖华【作者单位】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苏州市消化系疾病与营养研究中心,;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苏州市消化系疾病与营养研究中心,;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苏州市消化系疾病与营养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相关文献】1.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现状 [J], 葛均波;戴宇翔2.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及治疗发展现状 [J], 黄原;胡江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J], 陈世德;伍伟锋4.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现状 [J], 葛均波;戴宇翔5.急性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与治疗的现状 [J], 夏永宁;侯海琴;赵毅;于铁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罗恩病长期中西医药物维持治疗
郑家驹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年(卷),期】2010(15)5
【摘要】本文对克罗恩病长期中西医药维持治疗,综述了循证医学分级标准,西药诱导缓解后、手术诱导缓解后和中医中药的维持治疗,对临床工作很有帮助.
【总页数】6页(P298-303)
【作者】郑家驹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15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血清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水平监测在英夫利西单抗维持治疗克罗恩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张启维;孙颖;王天蓉;沈骏;冉志华;郑青
2.肠内营养在诱导和维持成人克罗恩病缓解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J], 杨红;金梦;钱家鸣
3.活动期克罗恩病IFX维持治疗期间发生失应答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J], 索日娜;刘洁;史伟东;李凤
4.在治疗克罗恩病相关性黏膜溃疡中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定期维持治疗优于间断治疗[J], Rutgeerts; P.; Diamond; R.; H.; Bala; M.; 郝筱倩(译); 郑世成(校)
5.美沙酮维持治疗中脱失后重入组患者与长期维持治疗患者情况对照分析 [J], 黄鹏;李欣;林宁;王达平;黄巧芳;韦玉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罗恩病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朱琪麟;褚行琦;史肖华;郑家驹;庞智
【期刊名称】《青海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
【摘要】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
方法:收集近年来收治的1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观察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
结果:患者以青少年为主,男∶女为1∶1.52。
病变可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呈节段性分布,常同时侵犯多个部位。
回盲部、末端回肠、右半结肠最多;小肠型克罗恩病占20.69%;腹痛与腹泻为主要的肠道症状,但尚有发热、贫血、消瘦及皮肤、关节与肛周等多系统症状。
结肠镜可见跳跃分布的溃疡、息肉、狭窄或卵石样改变等破坏与增殖病变并存的特点。
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结肠镜检查可成为诊断克罗恩病的首选方法,但活检组织学缺乏特异性。
小肠钡灌检查可作为小肠克罗恩病有效筛查手段。
【总页数】3页(P6-8)
【关键词】克罗恩病;结肠镜检查;诊断;病理学
【作者】朱琪麟;褚行琦;史肖华;郑家驹;庞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克罗恩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54例分析 [J], 象仁欠;刘光英
2.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双气囊内镜下表现 [J], 苏法;钟捷
3.108例克罗恩病临床特点及胶囊内镜下表现 [J], 张冰凌;陈春晓;王陈红;厉有名
4.117例克罗恩病患者的内镜和临床特点分析 [J], 张娟娟; 李毅; 刁艳青; 汪志明
5.117例克罗恩病患者的内镜和临床特点分析 [J], 张娟娟;李毅;刁艳青;汪志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肠克罗恩病的特征分析史肖华;郑家驹;褚行琦;庞智;朱琪麟【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09(18)3【摘要】目的通过对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加深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99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病历中符合克罗恩病的11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克罗恩病24例(20.69%),青壮年好发,首次确诊时间比其他类型克罗恩病患者更长.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0例(83.33%),便秘8例(33.3%),腹泻6例(25%),便血6例(25%),消瘦14例(58.3%),贫血8例(33.3%),发热7例(29.2%),手术18例(75%).结论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困难.小肠钡灌检查可作为小肠克罗恩病的有效筛查手段.【总页数】3页(P236-238)【作者】史肖华;郑家驹;褚行琦;庞智;朱琪麟【作者单位】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8;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8;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8;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8;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5【相关文献】1.小肠克罗恩病54例临床特征分析 [J], 张绍衡;智发朝;白杨;徐智民;姜泊;张亚历;陈烨2.小肠克罗恩病CT成像特征分析 [J], 张沁;李波;李文彬;买买提明·马合木提3.小肠克罗恩病82例临床特征分析及诊断治疗 [J], 胡凯4.未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临床特征分析 [J], 张忠臣; 沈哲; 陈春晓5.小肠克罗恩病的经腹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J], 郑凯;黄敏;庞智;褚行琦;邓学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江苏苏州215008电子信箱:z heng jj 2218@1631co m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规范化培训专栏克罗恩病概述郑家驹文章编号:1005-2194(2010)06-0581-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提要:克罗恩病(CD )是一种病因未明确的侵犯胃肠全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理学上可分为早期、活动期、慢性炎症期或消退期等。
临床上相应可分早期、活动期、缓解期或慢性活动期。
中国近年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推算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分别为01848/10万和2129/10万。
肠道黏膜免疫学障碍的研究,很多已得到临床证实与应用。
大体病理学特点为节段性(跳跃性)溃疡、卵石征、透壁性炎症和(或)瘘管及肠腔狭窄等;显微镜下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灶性分布,隐窝破坏,裂隙状溃疡及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等。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与消瘦等。
必须依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后才能作出诊断。
不及时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但仍会复发。
平均期望寿命略低于正常人。
关键词:克罗恩病;那他珠单抗;人体化抗A 4B 7整合素抗体;胃肠道黏膜寻址素细胞性黏附分子C li n ical aspects of C rohn p s d isease . Z H E N G J ia -ju.Suzhou M unici palH osp it al of J i angshu P rovince ,Suzhou 215008,Chi naSu mmary :Crohn p s disease (CD )is a chron i c ,relapsing and disabli ng i n fla mm atory bo w e l d i sease .A lthough the cause is unkno w n ,defects in innate and adapti ve i m m une pa t hw ays have been i dentified and b i o l og ical t hera -pies that target key m o lecules have been desi gned and dram ati ca lly i m proved treat m ent of CD pa tients .The d isease is currentl y i ncreasi ng in Ch i na .T he symptom s of CD are heterog eneous but co mmon l y i nclude abdo m i na l pain ,d-i arrhea and w e i ght loss ,wh i ch are larg ely dependent on the stages (early ,acti ve ,re m itted ,and chronic active sta -ges ,respectively)o f the disease .A si ng l e go l d standard fo r the d i agno si s of CD is not avail ab l e .The d i agnos i s is con fir m ed by cli n i ca l eva l uati on and a co m bina ti on o f endoscopic ,h i sto l og ica ,l radio l og ica ,l and /o r b i ochem ical i n -vestigati ons .Behav i o r o f the disease var i es substantia lly duri ng its course .A bou t 13%~20%o f pati ents w ith CD have a chron i c active course of d i sease .67%~73%have a chronic i nter m ittent cou rse for several years .A fte r 20years most pati ents w ill need surgery .T he life expectancy is s li ghtly reduced .K ey words :Crohn p s disease ;natali zu m ab ;V edo lizu m ab ;MadCAM-1郑家驹,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工作于南京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消化内科。
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
苏州市消化内科专业质控与会诊中心主任。
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T ufts 大学博士。
主编我国第一部炎症性肠病专著5炎症性肠病6,2008年美国出版主编Inf l amma t ory C ond itions of the Colon 。
1 概念克罗恩病(CD )是一种病因未明确的慢性透壁性炎症性肠病,可侵犯消化道从口至肛门任何部位,但最典型的病变部位在回肠末端。
典型患者以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迄今尚无彻底治愈本病的方法,即使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后也可能复发,为终身致残性疾病。
2 分期本病常隐袭起病。
病理学上可分为早期、活动期、慢性炎症期或消退期等。
临床上可分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是本病诊断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活动期(症状明显),缓解期(有效治疗后症状好转)或慢性活动性(多因对药物依赖或抵抗,治疗不规范或依从性不佳所致)。
不同病期患者,应选择不同方法或药物进行治疗。
重视病理学分期对于正确诊断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流行病学因临床与病理学上的许多相似性,本病与溃疡性结肠炎(U C)常被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 BD )。
IBD 在北美与北欧5812010年6月第30卷第6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高发,且中-重度病例较多。
2009年美国一项群体分析指出,2000)2004年美国有396911例住院CD患者,其中49 609例(1215%)需手术治疗,其发病严重性可见一斑,被比喻为像瘟神一样折磨着患者。
亚洲比西方国家发病率低。
但近年日本、韩国有迅速上升趋势。
我国的发病也明显增多,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亟待进一步调查明确。
根据对我国29省(市)55年报道资料系统分析,推算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分别为01848/10万和2129/10万,但在评估过程中可能低估了实际情况。
4病理生理学IBD病因及发病机制得到临床应用证实的研究,莫过于来自肠道黏膜免疫学研究的发现:(1)抗肿瘤坏死因子(TNF)-A具有诱导细胞增殖分化与基因表达并上调炎性黏附分子信号传导通途的作用,可促使I BD及其他等多种免疫性疾病的炎症反应。
多种抗TNF-A分子对上述疾病的明显疗效,证实了TNF-A的重要促炎作用。
(2)黏附分子与循环性免疫细胞及相应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可促进I BD时的慢性炎症反应。
临床使用多种选择性抗黏附分子,可通过阻断黏附分子与循环性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抑制其向血管内皮细胞受体黏附,使这些细胞穿越内皮细胞的游走减慢,而减轻慢性炎症,证实了黏附分子在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一种靶向性针对A4整合素的重组人源性IgG4单抗,那他珠单抗(nata lizu m ab)即可阻断白细胞黏附及游走进入肠黏膜组织。
使用该单抗后1周,循环性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向血管间隙游出受到抑制。
总数明显增加,但中性粒细胞数目则不受影响。
此外,用药后血管内细胞黏附分子-1(VAM-1)明显下降。
Ó期临床多中心研究表明,对CD有显著疗效,持续临床效应与缓解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并具有明显的激素节省作用。
此外,人体化抗A4B7整合素抗体(M LN-0002,V edo li zu m ab)仅特异性地抑制胃肠道黏膜寻址素细胞性黏附分子(mucosa l address i n ce ll u l a r adhesi on m o l ecule,M adC AM-1)介导的白细胞黏附作用,因此,仅对I BD有效。
(3)白介素(I L)-12和IL-23也与CD发病密切相关。
设想同时抑制这两条途径的抗I L-12/ IL-23共有亚单位p40单抗(人IgG1单抗ABT-874与CNTO-1275ustek i numab)来发挥更佳抗炎作用,因为抑制P40亚单位与I L-23/IL-12受体(两者的受体均有一个亚单位IL-12受体B1)相互作用,既使分泌IL-17与TN F的T h17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受到干扰,又可阻断下调Th1效应。
(4)IBD发病涉及T细胞激活。
T细胞在无协同刺激下被激活可导致T细胞无免疫反应性(T-ce ll ane rgy),T细胞丢失或产生免疫耐受性,达到阻断T细胞活化的作用。
V is u-lizu m ab是非结晶区(F cR)片段结合性抗CD3单抗,靶向性针对T细胞受体复合物中不变性CD3E链的人体化抗体。
可阻断抗原递呈细胞MH C-Ò分子与T细胞受体或CD3相结合,使T细胞发生凋亡。
在重症难治性UC及瘘管性CD 患者的研究中取得较好效应(但Ó期研究表明,并不能降低结肠切除手术率,而使试验被迫停止)。
5临床表现511肠道症状主要为腹痛与腹泻(多为水样或糊状)。
约1/3患者可有肛瘘病史(多需仔细询问)。
少数患者(10%~20%)有腹部包块(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所致),多位于右下腹。
固定腹块提示有粘连,多已有内瘘形成。
肠瘘形成也是CD的临床特征之一,并可作为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的重要依据。
内瘘指病变肠段与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与后腹膜等处形成交通。
外瘘指与腹壁或肛周皮肤形成交通。
512肠外症状发热最常见,多为低热(<3815e),少数可高热;营养不良与贫血等慢性消耗症状或生长发育受阻;其他症状包括口腔溃疡(较常见)、皮肤红斑、杵状指、四肢与脊柱关节酸痛、闭经、脱发、脾脏肿大、牛皮癣、会阴部溃疡及胆囊结石等。
关节炎、坏疸性脓皮病、眼虹膜睫状体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胰腺炎,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亦偶可见。
513并发症最常见为肠管狭窄引起肠梗阻、瘘管形成与肠穿孔;也可发生腹腔内脓肿,腹膜炎及大量便血;以及直肠或结肠癌等。
肠外并发症可有胆囊炎、胆石症(可能与末端回肠病变引起胆盐吸收障碍有关)、尿路结石(脂肪吸收不良使肠内草酸盐吸收过多所致)、脂肪肝(营养不良及毒素作用所致)及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吸收面积明显减少所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