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图
- 格式:docx
- 大小:211.56 KB
- 文档页数:3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兴起与变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化媒体平台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兴起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和分享信息的方式。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
然而,随着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和信息。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实时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人们可以通过分享、转发和评论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
其次,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电话沟通来保持社交关系。
然而,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交。
人们可以在平台上建立个人资料,发布动态和照片,与朋友和家人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此外,社会化媒体平台还提供了各种社交功能,如私信、评论和点赞等,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再次,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方式。
过去,企业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然而,随着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兴起,企业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创建品牌账号,发布广告和推广活动来吸引潜在客户。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用户群体庞大且广泛分布,企业可以通过定向广告和精准营销等手段将广告传达给目标受众。
此外,社会化媒体平台还提供了用户反馈和评价等功能,使得企业可以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改进产品和服务。
最后,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兴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其次,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个人隐私泄露和网络诈骗等问题。
此外,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社交媒体而忽视现实生活等。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作者:童清艳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03期摘要: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借此探讨所谓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关业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受众控制实验,并做了大量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结合相关深度访谈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应动态研究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各类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从媒介技术、用户需求、媒介生态与资金投入四维度宏观分析,结合传媒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功能特性,同时关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娱乐大众、传承文化)。
综合分析下,本研究认为,媒体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智慧云”成为各类企业走向世界的路径;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改变着新媒体发展态势;社会化媒体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焦点,分享经济的媒体创意经济形成。
上述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兴媒体;媒体用户;创意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06-04一、现实与理论关注的议题从产业视角动态研究新媒体早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主题,所谓的新媒体也日益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早已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这是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融合形态。
所谓的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发之力。
从全球领域、国家战略发展高层来看,如何拓展所谓新媒体产业也是当下与未来文化传媒娱乐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
所谓新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的新业态,是国家政策扶持重点。
中国新媒体应用已有20余年,新媒体研究也有十多年,毫无疑问,新媒体是“当前最热的研究领域”,其现实与理论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社交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作者:李晓徐晓雨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年第32期關键词:社交网络;网络舆情;知识图谱;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3)32-0004-040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社交网络蓬勃发展。
社交网络成为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表达情感、传播观点的主要场所,自由表达的平台环境使人们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纳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快速且广泛的传播特点使社交网络逐步成为网络舆论传播和扩散的一个重要平台,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现。
因此,分析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传播过程,加强对社交网络舆情的监管、分析和预警成为我国学术界、各大企业和监管部门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舆情开展了相关研究。
兰新月等[1]构建了大数据背景下,微博社交媒体中舆情信息交互模型,为政府应对微博等网络媒体中的复杂舆情提供帮助。
谭坤彦等[2]梳理了国内外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情感分析模型,对舆情情感分析进行了综述。
王晰巍等[3]运用知识图谱相关方法,对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研究动态开展了研究。
从现有研究综述来看,学者针对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舆情分析相对较少,且针对近5年的社交网络舆情的研究综述相对较少。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软件,选择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针对大量的文献数据开展可视化分析,从文献时间、文献作者与机构、文献主题等角度,分析我国社交网络舆情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社交网络舆情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来源类别为“CSSCI”和“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经人工筛选后,得到2011-2022年的767篇有效文献。
本文利用CiteSpace 软件,针对社交网络舆情研究开展可视化分析。
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探析贾超然
【期刊名称】《硅谷》
【年(卷),期】2017(003)001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网络直播平台的成功搭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就视频直播行业的发展而言,腾讯、新浪等大型互联网行业逐步打造互动直播等新形式,在VR技术的支持下扩大了应用领域.网络直播平台也涉及娱乐、新闻、游戏等多个方面,因此,201 6年也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在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网络平台的构建中,其传播方式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传递形式,给网民带来了更直接的视觉魅力,加强了互动性和真实性报道.文章针对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优势及发展做分析,为该行业的稳固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总页数】2页(P3-4)
【作者】贾超然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方式探析r——以映客直播为例
2.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探析
3.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方式探析——以映客直播为例
4.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网络直播平台的
传播特征5.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探析r——以一直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化媒体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社会化媒体是指具有互动性的多媒体数字交流平台,包括社交网络、微博、博客、在线论坛、虚拟社区等。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
2002年,出现了第一个追求个性化的社交网络Friendster,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吸引了数百万用户。
此后,MySpace、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陆续问世,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优点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除了社交网络,微博、博客等平台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国内微博巨头新浪微博上线于2009年,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最大的微博平台。
博客则是更加主打个人化,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和分享知识的空间。
虚拟社区也成为社会化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魔兽世界、QQ群、微信群等,其社交性质不亚于社交网络,用户在其中可以交流思想、分享资源、建立社交关系等。
1.移动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会化媒体也不断向移动平台转移,成为一个移动化时代的代表。
国内的微信、QQ空间、快手、抖音等应用,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和娱乐工具。
2.个性化未来社会化媒体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角度进行个性化推荐,提供更加准确的内容,将成为社会化媒体发展的趋势。
3.融合性社会化媒体将不断向融合方向发展,与其他互联网应用、传统媒体等形成深度融合,如社交电商应用、社交媒体平台推出自己的内容等。
以此,社会化媒体将成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服务平台。
4.全球化社会化媒体除了在国内发展迅速,也在海外市场崛起。
Facebook、Twitter等海外社交网络成为国际领先的社交平台。
未来,社交平台也将更加注重跨国合作、全球拓展,推动更加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总之,社会化媒体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发展趋势。
分类: 软件产品 2012-08-02 10:12 573人阅读 评论(0) 收藏举报活动协作平台myspace网络facebooksocial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概览图(2011-04-17 13:36:33)转载▼标签:分类:E商&企管中国比较全的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 Marketing)概览图(来源:CIC)。
什么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
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包括论坛,微博,博客,SNS,Flickr和Video 等。
在网络营销中,社会化媒体主要是指一个具有网络性质的综合站点,而它们的内容都是由用户自愿提供的,而不是直接的雇佣关系。
社会化媒体营销三个重要的方面1、创建大量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视频,tweet,博客来吸引关注,并且自然成为了病毒性内容。
病毒性传播不是通过购买广告位,而是用户自发传播。
2、建立多种渠道让公司品牌的粉丝或者公司能够以多种方式来推广自己(双向的),比如Twitter,Myspace,Facebook等。
3、开展对话。
社会化媒体营销不是全部都是由企业控制,他允许用户参与和对话。
一个设计糟糕的社会化媒体活动可能会产品适得其反的作用。
社会化媒体营销必须要全员参与并且尊重用户。
如何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如何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开展一个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我们需要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的营销活动目标客户是谁?2.我们这次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目标是?3.我们的营销策略是?4.我们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媒介和平台是?5.如何科学的评价活动的效果.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1喜欢阅读(295)┊评论(0)┊收藏(0)┊转载(4)┊喜欢▼┊打印┊举报1。
2017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图
Kantar Media CIC连续第九年发布了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概览图,并提炼出五大发展趋势。
Kantar Media CIC通过十多年的社会化媒体聆听经验,分析并总结社会化媒体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于品牌、媒介代理商和技术支持等相关行业的重大意义。
今年,我们发布了2017年版本(计第九张)的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概览,并提炼出以下五个发展趋势。
一、功能与内容的融合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运营方式包含三类:用户创造内容(UGC)、平台功能(Function)、以及社会化商业的融合模式(Social Business:用户创造内容+平台功能支撑+意见领袖影响)。
其中,第三种的运营方式,是最容易使品牌主与用户产生有效互动的。
这三种运营方式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
只有将其融会贯通,才能够更好地来最大化各平台的资源。
平台的功能及运营方式虽然在不断地更新,但其更新速度与多样性却远远低于优质内容的爆发力和影响。
现今的社会化媒体趋势中,内容的创造并不仅仅局限于媒体或KOL的引导,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网民自身的原创内容或对主流内容的再创造。
而另一方面,平台功能的丰富能够很好地来提升用户的体验,以此来增加用户的使用频次和时长。
如今,跨平台的流量转化和粉丝沉淀已经成为常态。
例如,微博、视频等网站与电商平台的融合,游戏平台与视频及BBS社区的融合等等。
二、对即时满足的需求
Kantar Media CIC在几年之前就提出了社会化商业的概念。
在中国现今的社会化媒体中,该概念已经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商业与社交在数字化媒体领域已经密不可分。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体验和购买行为,从早期单一的广告推送到购买,发展到现今多渠道的实时互动,包括接触、体验、购买和反馈等。
这个实时互动的过程没有明确的起始点,但其核心是服务消费者对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强烈需求。
现今的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降低,更多的是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以及购物过程的参与和体验。
所以,社会化商业中的快速销售(fast sales)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很多平台已经提供了简便的渠道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快速销售需求。
如微博或视频网站出现的电商导向链接、视频直播网站基于主播导流的电商模式和虚拟礼物打赏分成模式,问答网站和音频网站等的知识内容付费,都是快速销售的方式。
较于最早前的互联网刚起步阶段,以现今的互联网格局,大众更乐于为娱乐买单、为知识买单。
所以,快速销售能力,也将会成为一种平台指标。
三、泛娱乐化
这里所说的泛娱乐化是指消费者对于内容娱乐化的喜好。
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发布,还是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方式,消费者会更乐于接受轻松幽默的呈现方式。
包括XX体、自黑、搞怪、鬼畜、卖萌等风格,都是泛娱乐化的直接体现。
例如当今最火爆的社交媒体内容之一--娱乐IP(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的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创文化素材)。
品牌可以作为一个IP,人物角色可以作为一个IP,故事也可以作为一个IP。
品牌可以在不同平台与IP以多种形态“合体”,创造出消费者吸收品牌信息,与品牌互动的全新途径。
举个简单的例子,《欢乐颂》以不同的品牌产品来刻画不同层次的人物角色。
例如女强人安迪使用的依云矿泉水和保时捷,追求奢侈品但却经济并不充裕的樊胜美使用的唯品会平台和Tadashi Shoji品牌的衣服等。
这些品牌和平台搭上了热门IP,不仅提高了曝光量,还很好地推动了网民对其品牌的认可。
再如,新华社对于沙特王储被废事件的38字报导,引发了大量网民和KOL的跟风讨论。
该新闻被热议,并不是因为新闻本身,而是大众在使用各种幽默的方式来解读新闻及其背后的故事。
也就是说,消费者本身也是娱乐化内容的积极创造者。
四、KOL的专业化与话语权
KOL,即Key Opinion Leader(意见领袖)。
我们所指的KOL既包括有独特个人魅力的名人及网红,如Papi 酱和Gogoboi,也包括以账号形式存在的自媒体,如“英国那些事儿”和“日食记”。
随着影响力的上升和内容更新及品牌合作的扩大,每一个成功的KOL账号都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支持,而不再仅仅是草根阶段的个人推送。
我们发现,一方面,一线KOL 要拥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核心内容来吸引固定的忠实粉丝群,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积极地把自身的影响从单一社交媒体平台向多平台、多方位的内容展示及深度品牌合作的方向推进。
如今,KOL已经演变成众多品牌的前沿销售力量。
他们通过创意内容的使用,更自然地进行品牌推广,激发受众的好奇心或共鸣,最终提高品牌印象或购买意向,并将目标客户引入电子商务渠道,及时将流量转化成实际购买行动。
广告主与KOL的合作方式也从甲方至乙方的单向传达,转变成为广告主与KOL间的双向交流,从而共同创造适于KOL个性的、且富于吸引力的内容。
五、智能互动
近年来,随着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平台也在引进这类技术,作为日后平台与网民互动的新型手段。
不论是服务型的AI平台/机器人,还是使网民拥有更多感官感受的VR技术,或是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的AR 技术,都能够让品牌主和平台与网民进行更直接的互动。
智能技术的推进无疑会提供更多形式的互动。
而内容的吸引力及营销的精准性,才是增强粉丝粘性的基本。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87%中国的成年网民认为广告主比之前更擅长与其沟通,这个比分大大高于全球水平(详见Kantar Media发布的DIMENSION报告)。
将数据解读技能与富有创意的故事讲述结合起来并非易事,但这正是挑战所在。
在现阶段,智能搜索平台已经引入了社会化媒体内容。
根据不同消费者对于各类场景的偏好,相应的搜索结果也会不同。
例如一位拥有5岁小孩的母亲,和一位繁忙的银行家,在搜索某
个城市的酒店时,所接收的精准推送内容会有很大区别。
这是根据他们在各种社会化平台上留下的足迹来进行筛选的。
总结
中国社会化媒体平台一直都是日新月异的。
品牌主在拥有好的内容、有吸引力的KOL、有趣的互动、在跨平台推送或投放的同时,更需要用全局观来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最终以完善整个社会化媒体生态系统。
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不仅复杂,而且竞争非常激烈。
如果品牌能够及时了解其背后的趋势,并巧妙地运用到日常的执行和品牌策略中,定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