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375.50 KB
- 文档页数:5
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创新整合点“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分析材料,发现问题”是掌握这种方法的重要途径。
本活动课的设计就以此为原则,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量大,整合性高的特点,将大河文明地区的相关资料通过网页的形式呈现出来。
多形式多角度的展现大河文明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体现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引导”的新型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本活动课的教材依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以其中第2课大河文明的内容为主线,以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为辅助,整合七年级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补充相应史料而开展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一、了解并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相应的地理位置、突出文化成就以及各地区独具特色的社会制度。
二、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三、分析讨论中国文明得以一脉相承的原因。
本课内容在世界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成因,更能让学生通过比较性学习珍爱本国文明,尊重多元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学情分析参加本次活动的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该年龄段的学生对历史学科应有了相对比较清楚的认知,同时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注重适当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培养问题意识,并就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以便为高中阶段专题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大河文明的相应模块,进行虚拟旅行,在对四大古文明地区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后,进一步对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代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古代文化成就进行深入学习和运用。
扩展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途径和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锻炼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河流对于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造,认识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要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事件,明白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教学难点】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逐渐改变,人类最终步入了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遗迹,去回溯那遥远的从前。
二、新课学习(一)金字塔的国度1.本节内容>>> 多媒体课件播放《尼罗河》纪录片(1)教师播放《尼罗河》录像片,学生观看录像。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
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
所以才有了这句“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在了解了尼罗河与埃及的关系后,教师出示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
大河流域一一人类文明的摇篮板书设计:O O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
随着生产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人类文明。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大多产生于亚非的大河、大江流域。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
谁能说出他们产生于哪条大河流域呢?(屏幕显示:亚非欧古代各大文明发源地)非洲尼罗河流域一一古埃及亚洲两河流域一一古巴比伦亚洲印度河流域一一古印度亚洲黄河流域——古中国这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了人类文明,人类社会随之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亚非地区,尼罗河两岸最早,约是公元前3500年。
二、讲授新课:―、金字塔的国度(屏幕显示:金宇瞥狮身人面惊)请同学们矯一猜建笛物杲挪个国家的文明标志?学生回答=古代埃(屏幕显示;古希脂历史学冢希罗多億说;埃圧是级尼罗河的馈赠”)请同学们谈谨对这句话的看法.学主;各抒己几(屏幕显示】电由代埃及》圈)報师讲解:1-地理位宣——非洲尼罗河畔(地^夭时加人和一社会发展—建立国冢门尼罗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再加上古埃及人民的豹丈I,社会发届从疫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奴隶制小匡L2.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餡00年)这些广卜国与小国之间不停的争斗、兼并,逐渐在続一.何时统一的?首都设在哪里?3.初歩统一(公元前$03年孟斐斯)(屏幕显示:金字塔)这就是古代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字塔,金字塔是做什么的?学生回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请大家谈谈你所了解的金字塔。
学生:各抒己见。
(他的外形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介绍金字塔:高146.5米,塔基各边长230米,用230万块巨石砌成。
尼罗河下游散布着八十多座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与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一起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教师出示资料:面对高大雄伟、建筑精湛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都会产生很多疑问,金字塔是谁建的?一说是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也有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二是说“大西洲人”所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的时候,在大洋洲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只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导学案【目标导航】1.明白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了解金字塔,明白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通过四大文明古国之旅,介绍相关内容,激发学习爱好,培育搜集和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分析种姓制度,初步培育辩证地分析问题、评判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金字塔的学习,领略古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慧之美;了解孕育人类文明的大江大河,熟悉爱惜母亲河,爱惜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一、内容自学1.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国家成立的时刻及其所在的大河流域。
2.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者是谁?如何评判这一法典?3.印度种姓制度二、合作探讨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埃及显现了一些小的国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开始显现初步统一的国家。
尔后,一直到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古代埃及人制造了持续三千连年的辉煌历史。
史学界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法老时期”。
法老是古代埃及君主的尊称,原是埃及语“Per-O”的希伯来语音译,意思是“大的衡宇”,后来又指宫殿,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一称号成为国王的代称,并慢慢演化为埃及国王的正式头衔及尊称,它类似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皇帝“陛下”的称号。
从材料中,你能得出关于古埃及文明的哪些信息?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显现了很多的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崛起。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即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
汉谟拉比十分勤政,他兴修水利,奖励商业,并成立了一支常备军。
他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征服打算,并以百分之百的信心和决心使蓝图变成现实。
从公元前187年起,汉谟拉比开始了统一两河流域之路,其征服活动大约进行了35年,耗尽了汉谟拉比的生命,除北方强悍尚武的亚述和它庇护下埃什嫩之外,两河流域已基本统一在汉谟拉比的铁腕下。
从材料中,你能得出关于古巴比伦文明的哪些信息?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案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目标: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出现、统一的时间,金字塔式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的古代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早期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金字塔和汉谟拉比法典【难点】1、古代文明为什么首先产生在大河流域?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三、自主预习(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两岸出现了几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古代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2、公元前3500年以后,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统一两河流域,并制定了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遭到人入侵,他们在流域和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并逐步形成了制度。
四、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其实质都是为了维护谁的利益?2、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大河流域,为什么古代人类文明多出现于大河流域?五、目标检测:4、一位游客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看到一块黑色石柱,上面刻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你知道这部法典的制定者是:A、法老胡夫B、释迦牟尼C、婆罗门贵族D、国王汉谟拉比5、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目是: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扩大公民权利C、实行种姓制度D、促进经济发展6、尼罗河畔巍峨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这种建筑是用来作为:A、宗教寺庙B、天文标记C、法老陵墓D、神坛7、右图是一根古代石柱的部分,该石柱上刻有约8000字的法律条文,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是:A、极力维护封建主的统治B、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遗物C、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遗物D、是伯利克里制订颁行的8、陈文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掌握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1.1 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1.2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1.3 古埃及的重要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第二章: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2.1 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2.2 汉摩拉比法典2.3 古巴比伦的其他成就:宗教、文学、数学、天文学第三章: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3.1 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3.2 古印度文明的特点3.3 古印度的重要成就:佛教、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第四章: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4.1 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4.2 古代中国文明的特点4.3 古代中国的重大成就:夏商周、儒家思想、四大发明第五章: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较与启示5.1 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点5.2 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5.3 从中得到的启示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评价学生在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特点、掌握文明成就方面的表现。
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六章: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续)6.1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6.2 古埃及的艺术与建筑风格6.3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与影响第七章: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续)7.1 古巴比伦的社会制度与经济生活7.2 汉摩拉比法典的意义与价值7.3 古巴比伦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第八章: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续)8.1 古印度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制度8.2 古印度的文学与哲学成就8.3 古印度文明的传播与影响第九章: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续)9.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9.2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9.3 古代中国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第十章:大河流域文明的碰撞与融合10.1 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10.2 文明的碰撞:战争与征服10.3 文明的融合:文化、科技、宗教的交流与互鉴教学评价:在完成剩余章节的教案编写后,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评价学生在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特点、掌握文明成就方面的表现。
第 2 课大河流域 - 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家1.地理地点: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
2.历史概略:约公元前3500 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 年初步一致。
3.文明的象征——金字塔: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权益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地理地点:亚洲西部。
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腾,被称为两河流域。
2.历史概略:公元前3500 年此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成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一致两河流域,成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2)意义: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齐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地点:亚洲南部印度河流域。
2.国家出现:约公元前2500 年,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此后,雅利安人侵入,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成立起奴隶制国家。
3.文明的象征——种姓制度(1)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渐渐产生了不一样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2)内容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者、商人养第一、二等级被征服者、贫穷破产几乎没有权益,受奴隶主阶级首陀罗的盘剥和奴役,干最卑贱的职失掉土地的人业(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此后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大文明古国什么都生于大河流域?研究: (1)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古代中国都于北20°~ 40°之,天气湿,光充分,地平展,合适人的生计。
(2)大河上游高峰雪的消融,致河水的按期泛,泛的河水供给了丰沛的水源和肥饶的土壤,些都有益于生的展。
1.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之所以被称金字塔,是因() 。
A.它是用金属资料做成的B.胡夫的身价像金子一重C.它的外形像字“金”字一D.它在现在世界比稀罕答案: C2.法国希拉克参秦兵俑博物后,在留言本上写道:“不看________不算真实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实到中国。
(水滴系列)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2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滴系列)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2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滴系列)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2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金字塔、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通过歌曲和诗歌,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埃及。
3、认识四大文明古国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
爱在西元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预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9《新月沃地》,思考:在新月沃地分别生活着哪些人?解读《爱在西元前》歌词:1、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思考:汉谟拉比有哪些贡献?请说出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时间、内容及地位。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掌握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埃及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印度种姓制度怎样产生?如何评价这个制度?
学习重点
埃及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学习难点
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印度种姓制度。
导入新课:
人类早期的文明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其中重要的是“四大文明古国”。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导入框的内容,说说“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追溯历史,看看千年前的故事。
一、自学导航:(自己细读课文,从正文中找到以下问题答案,找不到的可寻求同组成员帮助)(一)金字塔的国度
1、约从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约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2、埃及是“的馈赠”。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亚洲西部,河与河并行奔流,被称为。
公元前年以后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
为维护的利益,他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阅读第9页最后一点小字和第10页插图了解该法典的内容)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约公元前年,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自称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
他们进入印度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
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第二等级是,第三等级是,第四等级。
(请从11页表格中,认真了解各等级所包括的阶层和担负的职责)各等级之间有别,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这个等级制度的实质是严格维护利益。
该制度激化了,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要求:细读课文,小字、图片、注释都不要放过,答案可能就在其中哦!)
1、为什么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
2、分享你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认识和了解。
3、“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何处?从这句话中反映了当时何种社会情况?
4、请各组认真准备台词,选两个人完成课本11页“动脑筋”题。
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小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吧!)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古代亚非文明与大河流域息息相关 , 其中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
A. 幼发拉底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底格里斯河流域
D. 印度河流域
2. 酷爱摄影的小明同学非常想亲自拍摄到下列精美图片。
他要想实现这个愿望, 必须到
A. 埃及
B. 伊拉克
C. 印度
D. 泰国
3. 最早在“新月沃地”上建立起奴隶制小国的是
A. 脐尼基人
B. 希伯来人
C. 阿卡德人
D. 苏美尔人
4.印度电影《阿育王》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阿育王的身份是“刹帝利”, 这与哪一制度有关?
A. 印度种姓制度
B. 西周分封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封建等级制度
(二)非选择题
5. 下图是根据婆罗门祭司编造的故事绘制的。
图中的人物分别属于什么等级 ?
6、右图中的文物上, 刻写着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 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 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请回答:
(1)上图中的文物被称做什么? 出自历史上哪个国家?
(2) 这一文物有何价值?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五、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 某考古队从非洲出发 , 自西向东考察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他们要先后到达
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
A. ①④②③
B. ①③④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2.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但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一流域产生的文明古国是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古代希腊
D. 古巴比伦
3.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4. 在古代印度, 从事经商或首饰制作的人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哪个等级?
A. 婆罗门
B. 吠舍
C. 刹帝利
D. 首陀罗
(二)非选择题
5.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看,这位伟大的君主, 既不向我们征税, 也不强迫我们服劳役,有谁能不惊讶? 有谁
说是忠于他的臣民, 真能做到信守诺言? 瞧, 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 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 向上埃及, 向下埃及, 穷人, 富人, 强者, 弱者, 不加区别, 毫不偏袒。
这些就是他的礼物 , 比金银更贵重。
——一位古埃及诗人的诗作材料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请回答 :
(1) 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的君主”指什么?
(2) 古埃及诗人歌颂“这位伟大的君主”和希罗多德赞美尼罗河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 请你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人类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