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 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以广西南宁建设“中国水城”实践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546.07 KB
- 文档页数:6
广西南宁:践行“治水、建城、为民”理念扎实推进水生态文
明城市建设
李伟进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7(000)021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李伟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水利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 [J], 马振
2.多方融合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 [J], 王继超
3.创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英国和爱尔兰智慧城市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J],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
4.汲取奋进力量践行为民初心——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暨机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J], 郑已东;林其欣
5.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为民初心
——承德医学院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J], 王海民;周文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宁市城市水体及滨水湿地生态修复的思考作者:张蓝梁远光韦宁丽黄勇成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6年第01期摘要城市水体及滨水湿地生态修复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研究热点。
提出城市水体及滨水湿地整治和生态环境恢复的原则,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措施,为城市的水体治理及滨水湿地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水体;滨水湿地;治理;生态修复;广西南宁市中图分类号:TU986;X17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03南宁市的母亲河邕江穿城过,城中水体众多,水量丰富,构成“一江、两库、两渠;六环、十八河、一百湖”的水系结构。
2020年城市水面率将达到12.5%,水体及滨水湿地的面积将大幅增加。
做好城市水体及滨水湿地自然生态修复对改善和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体及滨水湿地概况及问题1.1 概况南宁属多低山盆地,有河流235条,总长度4 579.86 km;市区内有18条较大的内河,总长约555 km;有各型水库751座,总库容19.33亿m3,城市水体及滨水湿地面积很大。
整治前沿河有3 000多个水上人家,数百处的采砂场、驾校、老旧码头、球场、菜地、果园、美食城、庙宇和民房等,硬化面积大,自然生态环境恶劣。
近年来,随着南宁市“中国水城”建设推进,水体及滨水湿地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1.2 存在的问题人类过度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沿江有众多的水上人家、采砂场、驾校、球场、民房、美食城和庙宇等,人员流动量大,对水体及滨水湿地造成极大的影响;排灌站、泄洪口等水利设施及沿河堤路园建设等,侵占部分滨水湿地;河、湖等水体的渠化、硬化,亲水平台等对水体及滨水湿地的覆盖阻隔等。
如前些年竹排江等一些内河建设,不少河道去曲取直,硬质驳岸,大挖大填,严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工业发展对城市水体的污染严重,整条河、整个池塘死鱼等污染事件频发;违规占用水体及滨水湿地现象不少,如占用邕江、相思湖、明月湖等滨水湿地进行建房、开垦等。
1 引言近十年来,广西首府南宁经济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高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城市面貌全面改善。
南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倾情打造“水城”优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
随着近些年,南宁市人口急剧增加,经济发展过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如何协调好南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衡点,是“水城”当下致力于城市生态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南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城市生态建设、生态规划、未来生态发展上编制了《关于加快南宁市林业发展的决定》、《南宁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发展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一江”、“两岸”、“两渠”、“六环”、“十八河”等工程着手,建设具有人文价值、生态效益、经济价值的可持续生态型城市。
2 南宁城市生态型特点与分析2.1 南宁市城市生态型特点“水城”南宁位于广西省中部偏南,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度适宜,绿地面积广袤。
南宁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同时也因风景秀丽、植被丰富,素有中国“绿城”之称。
“半城绿树半城楼”,“绿城”南宁在城市生态、景观、旅游建设方面,共设立了136个重点工程进行城市绿化、园林生态建设。
如:外环高速绿化工程;改建市内多条交通主干道、建成南湖名树博览园、民生广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
南宁城市生态发展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向。
城市生态型主张:从南宁人民生活方式、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城市建设方式,秉持山水相融、人与自然共生的发展理念,树立“水城”文化,以宜居、宜行为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目标。
2.2 通过六大因子分析南宁城市生态型“水城”南宁生态城市建设分析的六大因子:城市耕地面积(截至2010年约为293,800公顷)、森林覆盖面积(截至2010年为49.5万公顷)、草地覆盖面积、城市水域面积(截至2010年河水流域面积为38,612 Km2)、化石能源用地、湿地。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1.13•【字号】南发〔2015〕2号•【施行日期】2015.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南发〔2015〕2号建设五象新区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五象新区启动建设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城市功能成型、产业加速集聚和开发建设全面提速的关键时期。
为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是南宁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首府城市竞争力、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实现南宁首位度大提升的希望所在。
五象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全面提速,突破难点、全力推进。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高档次高品质全面推进五象新区建设。
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着力构建五象新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坚持适度超前、科学规划,着力优化五象新区功能布局,塑造城市特色;坚持突出重点、明确时序,着力推进五象新区核心区域建设上规模见成效;坚持产城融合、人城和谐,着力提升五象新区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2015年,五象新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总部基地金融街项目全面开工并提速推进,五象湖周边、沿江地带的建设率先突破,“两基地一中心一商圈”(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现代先进加工制造基地、总部企业及区域金融中心、五象商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
加快南宁市内河整治努力改善城市水环境周瑞祥【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内河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内河综合整治设想: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合理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使内河综合整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相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水利规划与设计》【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南宁市内河;环境现状;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作者】周瑞祥【作者单位】广西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5+2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信息中心,也是广西区域性国际城市,拥有比较丰富的内河资源。
随着经济、人口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南宁市面临着内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如何加快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改善城市水环境,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1 内河环境现状与南宁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差距较大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邕江河段在南宁市城区段内共有18条内河,即江北片的竹排冲、朝阳溪、二坑、心圩江、可利江、西明江、石埠河、石灵河、那平江、四塘江和江南片的水塘江、亭子冲、凤凰江、马巢河、良庆冲、楞塘冲、八尺江、大岸冲。
这18条内河交织成网,像流动的血脉给南宁带来生命和活力,也给广西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今这18条内河的现状却令人堪忧,与南宁市建设需要不相适应。
1.1 内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造成时有断流南宁市大部分内河上游都建有蓄水工程和闸坝控制工程。
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被拦蓄的水部分用于工农业,部分用于城乡生活用水,枯水期难以向下游提供充足的水量,造成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用水不足,出现断流,形成臭水沟,影响了城市内河环境的良性循环。
1.2 内河大多成为城市的排污沟,水质污染严重南宁市的内河不但是排涝河道,还是纳污河,沿线两岸污水垃圾直接排入河道,导致全市内河水发黑变臭,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摘要:水系规划是以城市水系为主要规划对象,利用和保护城市水系资源,并对水系的多种功能之间,水系与城市建设之间进行协调和具体安排,以突出城市水系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环城水系;规划理念;设计目标;途径城市水体及水系空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
《南宁市城市水系整治控制规划》出台,旨在将南宁规划建设成拥有城市水系景观的“中国水城”。
文章总结了南宁现有水系的状况,分析了南宁环城水系的综合整治规划。
一、现状概况南宁位于郁江干流的中下游,贯穿城区的河段为邕江。
邕江与众多支流及周边水库、池塘构成了以邕江为主干的庞大水系网络。
在这个区域内的水系包括上游老口水库至下游邕宁梯级的邕江河段及18条内河:江北片的石灵河、石埠河、西明江、可利江、心圩江、二坑溪、朝阳溪、竹排冲、那平江、四塘江等10条内河,江南片的大岸冲、马巢河、凤凰江、亭子冲、良凤江(水塘江)、良庆河、楞塘冲(良庆下河)、八尺江等8条内河和大王滩、天雹、老虎岭、龙门等城市周边水库、湖泊等。
随着南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的无度排放,令南宁内河水系的水质不断恶化,加上对水系上游水源的保护不力,使得水系的长年径流量不断变少,更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如朝阳溪,它是纵贯南宁市区的一条活水内河,既是城区汇水区域重要的径流排泄渠道,也是连通邕江的城市景观河流。
在六七十年代,它还清澈见底,而如今的朝阳溪却变成了朝阳沟,在溪水中垃圾沉积,黑水翻天,臭气扑鼻。
类似朝阳溪这样受污染的城市内河在南宁还有许多。
如马巢河、可利江等,原来也是城市内河受污染较轻的河沟之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质状况都有恶化的趋势,对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造成了一定影响,急需重新规划改造。
二、规划理念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主要指防洪工程和通航工程。
但是河流有更重要的功能:即联系人类与自然。
未来传统的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河道治理规划理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城市河流将更强调河流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纽带作用,将进一步突出“与自然共存”和“富有愉悦感”的未来城市规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