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结构静力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50
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结构力学是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下面将对结构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1.静力学知识点:(1)力的分解与合成(2)平衡条件及对应的力矩平衡条件(3)杆件内力分析(4)支座反力的计算(5)重力中心和重力矩计算方法学习方法:静力学是结构力学的基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并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
2.应力学知识点:(1)应力的定义和类型(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2)应力的均衡方程(3)材料的本构关系(线性弹性、非线性弹性、塑性等)(4)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学习方法:应力学是结构力学的核心内容,要掌握应力的计算方法和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需要多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进行大量的练习。
3.变形学知识点:(1)应变的定义和类型(线性应变、剪应变、工程应变等)(2)应变-位移关系(3)杆件弹性变形分析(4)杆件的刚度计算学习方法:变形学是结构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掌握应变的计算方法和杆件的变形规律,可以通过编程模拟杆件的变形过程或进行实验验证。
4.强度计算知识点:(1)材料的强度和安全系数(2)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3)梁的强度计算(4)刚结构的强度计算5.破坏学知识点:(1)破坏形态(拉伸、压缩、剪切、扭转等)(2)材料的断裂特性和疲劳破坏(3)结构的失效分析(4)杆件和梁的屈曲分析学习方法:破坏学是结构力学的进一步深入,要了解不同破坏形态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提高预测和识别破坏的能力。
学习方法总结:(1)理论学习:多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并注重理解概念和原理。
(2)练习和实践: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和模拟分析,提高解决实际结构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习不同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4)交流和讨论: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静力学分析力的平衡与结构的稳定在机械设计领域中,静力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力的平衡和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力的平衡和结构的稳定两个方面来探讨机械设计基础中的静力学分析。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机械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基础。
力的平衡包括两个方面: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在机械设计中,合理的力的合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处理力的平衡问题。
通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合成,可以得到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对于我们研究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非常重要。
同时,力的分解也是力的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此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力进行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力的平衡分析。
通过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力的平衡情况。
二、结构的稳定结构的稳定性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设计机械结构时,我们必须确保结构能够经受住各种力的作用而不发生失稳,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平衡和刚度。
平衡是指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能够保持平衡状态,不会发生倾覆或倒塌。
而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能够保持稳定形状,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通过力的分析和结构的刚度分析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力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结构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尺寸,以确保结构能够承受所受力的作用。
结构的刚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结构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在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总结起来,静力学分析在机械设计基础中具有重要意义。
力的平衡和结构的稳定是机械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
通过力的平衡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力的平衡问题;通过结构的稳定分析,我们可以确保机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静力学分析的方法和原理,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
工程力学--静力学第4版_第四章4-1 已知F1=60N ,F2=80N ,F3=150N ,m=100N.m ,转向为逆时针,θ=30°图中距离单位为m 。
试求图中力系向O 点简化结果及最终结果。
4-2 已知物体所受力系如图所示,F=10Kn ,m=20kN.m ,转向如图。
(a )若选择x 轴上B 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B=10kN.m ,转向为顺时针,试求B 点位置及主矢R ’。
(b )若选择CD 线上E 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E=30kN.m ,转向为顺时针,α=45°,试求位于CD 直线上E 点位置及主矢R ’。
4-3 试求下列各梁或刚架支座反力。
解:(a ) 受力如图由∑MA=0 FRB •3a-Psin30°•2a-Q •a=0 ∴FRB=(P+Q )/3 由 ∑x=0 FAx-Pcos30°=0 ∴FAx=32P由∑Y=0 FAy+FRB-Q-Psin30°=0 ∴FAy=(4Q+P )/64-4 高炉上料斜桥,其支承情况可简化为如图所示,设A 和B 为固定铰,D 为中间铰,料车对斜桥总压力为Q ,斜桥(连同轨道)重为W ,立柱BD 质量不计,几何尺寸如图示,试求A 和B 支座反力。
4-5 齿轮减速箱重W=500N ,输入轴受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1=600N.m ,输出轴受另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2=900N.m ,转向如图所示。
试计算齿轮减速箱A 和B 两端螺栓和地面所受力。
4-6 试求下列各梁支座反力。
(a) (b)4-7 各刚架载荷和尺寸如图所示,图c中m2>m1,试求刚架各支座反力。
4-8 图示热风炉高h=40m,重W=4000kN,所受风压力可以简化为梯形分布力,如图所示,q1=500kN/m,q2=2.5kN/m。
可将地基抽象化为固顶端约束,试求地基对热风炉反力。
4-9 起重机简图如图所示,已知P、Q、a、b及c,求向心轴承A及向心推力轴承B反力。
第四章静力学和刚度分析(部分)4.1 引言本章研究并联机器的静力学和刚度。
机器工作时,末端执行器必然要对外界施加一定的力和力矩,而这些均由关节来提供。
对于串联机器,驱动力通过一个开环运动链传递;对于并联机器,驱动力通过几个并联路径传递到末端执行器。
它们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不同。
机器的静力学是在假设机器不发生运动时,研究各关节和末端执行器所承受的力和力矩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小和方向。
静力学分析对确定机器各构件和轴承的尺寸,以及确定合适的驱动器是必需的,是机器人柔顺控制(compliance control)的基础。
本章中,为简化描述,我们使用关节力和操作力这样的术语来表示关节和终端上的力和力矩。
机器静力学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矢量法、虚功原理、螺旋代数和四元数等。
矢量法又称为Chace方法,针对机器的每个构件,建立隔离体图和静力平衡方程,然后统一求解。
虚功原理是基于能量转换的方法,在并联机器的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章重点介绍基于矢量法和虚功原理的静力学分析。
另外,在探讨操作力与关节力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各构件受力和变形的关系,因为如果构件变形过大将导致机器性能变坏。
终端和关节的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属于机器的刚度分析范畴,这也是本章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首先介绍机器人静力学分析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构件隔离体图和静力平衡方程,基于不同坐标系下的构件静力平衡方程,基于虚功原理的静力学分析方法,刚度矩阵和柔度矩阵。
在随后的并联机器静力学分析部分,应用矢量法和虚功原理对两种不同构型的机器进行了静力学分析。
在刚度分析部分,我们首先介绍只考虑系统驱动误差的刚度矩阵的求解;然后重点介绍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用于刚度分析的有限元方法,并且针对几台实际的并联机器,给出了具体的建模和求解过程,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论,这些数据对设计和建造该类并联机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2 静力学和刚度分析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机器人静力学和刚度分析的一些基础方法和概念,包括,机构的隔离体图,静力平衡方程,基于不同坐标系的构件静力平衡方程,虚功原理,刚度和柔度矩阵。
建筑结构分析中的静力学与动力学计算方法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是建筑工程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静力学和动力学计算方法是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静力学计算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建筑结构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特性,而动力学计算方法则用于分析建筑结构在受到外力激励时的动态响应。
本文将分别介绍静力学和动力学计算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建筑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静力学计算方法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之一。
它主要通过平衡方程和应力平衡方程来分析建筑结构的力学特性。
在静力学计算中,建筑结构被假设为刚体,不考虑其变形和挠度。
静力学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变形和应力分布等。
通过静力学计算方法,可以确定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动力学计算方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建筑结构在受到外力激励时的动态响应的计算方法。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动力学计算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建筑结构在地震、风荷载等外力作用下的响应。
动力学计算方法考虑了建筑结构的变形和挠度,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动力学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等手段来进行,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有限元法和模态分析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分析中的动力学计算方法。
它通过将结构划分为有限个小单元,然后对每个小单元进行力学分析,最后将所有小单元的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整个结构的响应。
有限元法可以模拟建筑结构的变形和挠度,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结构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响应。
有限元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为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模态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动力学计算方法。
它通过求解建筑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振型,来分析结构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响应。
模态分析法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了解结构的固有特性,包括振动频率、振型和振幅等。
通过模态分析法,可以确定结构的共振频率,从而避免共振引起的破坏。
模态分析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能够为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振动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云南转升本结构力学真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静力学、杆件受力分析、简支梁等。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一、静力学1.给定一个质点系,其中各质点的质量都已知。
求质点系的重心坐标。
解答:质点系的重心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x = (m1 * x1 + m2 * x2 + ... + mn * xn) / (m1 + m2 + ... + mn)y = (m1 * y1 + m2 * y2 + ... + mn * yn) / (m1 + m2 + ... + mn)其中,mi为第i个质点的质量,xi和yi为第i个质点的坐标。
二、杆件受力分析2.给定一个斜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
求杆件的受力分析图。
解答:根据斜杆悬挂质点的情况,可以知道杆件的受力分析图应包括以下几个力:- 杆件的自重:作用在杆件重心上的重力,可以表示为G = mg,其中m为杆件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杆件的支持力:在杆件的固定端和悬挂点上产生的力,分别用A和B表示。
- 质点的重力:作用在质点上的重力,可以表示为F = mg。
受力分析图如下所示:```A││ mg│-------┼--------││F│B```其中,A和B分别表示杆件的支持力。
三、简支梁3.给定一根简支梁,两端各有一个集中力,分别作用在距离两端L/4和3L/4的位置上。
求梁的受力分析图。
解答:根据简支梁上的两个集中力,可以知道梁的受力分析图应包括以下几个力:-简支梁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两端的支持点上,分别用A和B表示。
-集中力:分别作用在距离两端L/4和3L/4的位置上,分别用F1和F2表示。
受力分析图如下所示:```F1F2││---┼-----┼-----││AB```其中,A和B分别表示梁的支持力。
这些是关于2024年云南转升本结构力学真题的具体分析和解答,涉及了静力学、杆件受力分析和简支梁等内容。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有限元是近似求解一般连续场问题的数值方法2、有限元法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为若干个子域,得到有限个单元,单元和单元之间用节点连接3、直梁在外力的作用下,横截面的内力有剪力和弯矩两个.4、平面刚架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横截面上的内力有轴力、剪力、弯矩.5、进行直梁有限元分析,平面刚架单元上每个节点的节点位移为挠度和转角6、平面刚架有限元分析,节点位移有轴向位移、横向位移、转角。
7、在弹性和小变形下,节点力和节点位移关系是线性关系。
8、弹性力学问题的方程个数有15个,未知量个数有15个。
9、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方程个数有8,未知数8个。
10、几何方程是研究应变和位移之间关系的方程11、物理方程是描述应力和应变关系的方程12、平衡方程反映了应力和体力之间关系的13、把经过物体内任意一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状况叫做一点的应力状态14、9形函数在单元上节点上的值,具有本点为_1_.它点为零的性质,并且在三角形单元的任一节点上,三个行函数之和为_1_15、形函数是_三角形_单元内部坐标的_线性_函数,他反映了单元的_位移_状态16、在进行节点编号时,同一单元的相邻节点的号码差尽量小.17、三角形单元的位移模式为_线性位移模式_-18、矩形单元的位移模式为__双线性位移模式_19、在选择多项式位移模式的阶次时,要求_所选的位移模式应该与局部坐标系的方位无关的性质为几何_各向同性20、单元刚度矩阵描述了_节点力_和_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21、矩形单元边界上位移是连续变化的1. 诉述有限元法的定义答:有限元法是近似求解一般连续场问题的数值方法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首先,将表示结构的连续离散为若干个子域,单元之间通过其边界上的节点连接成组合体。
其次,用每个单元内所假设的近似函数分片地表示求解域内待求的未知厂变量。
3. 有限元法的分类和基本步骤有哪些答:分类:位移法、力法、混合法;步骤:结构的离散化,单元分析,单元集成,引入约束条件,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出节点位移。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静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2. 学会运用力学原理分析简单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能够正确绘制结构受力图;3. 掌握梁、板、壳等常见结构元件的受力性能和计算方法;4. 了解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基本原理,能够对简单结构进行安全评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结构受力分析;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模型制作和实验,加深对结构力学原理的理解;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结构力学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结构力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结构力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3.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结构力学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需要从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逐步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例分析、模型制作和实验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 结构力学基本概念:结构、荷载、支座、应力、应变等;2. 结构静力学分析:力的平衡、受力图的绘制、受力方程的建立与求解;3. 材料力学基础:弹性、塑性、剪切、扭转、弯曲等;4. 梁的受力性能分析:剪力图、弯矩图、梁的弯曲、剪切、扭转计算;5. 板壳结构分析:板的受力性能、壳体的稳定性计算;6. 结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概念、稳定性计算、稳定性影响因素;7. 结构强度分析:强度概念、强度计算、强度校核;8. 结构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结构力学绪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结构力学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结构力学的概述1.1 结构力学的定义1.2 结构力学的应用领域1.3 结构力学的分类2. 结构的静力学分析2.1 结构的平衡条件2.2 结构的受力分析2.3 结构的内力计算3. 结构的应力应变分析3.1 杆件的应力应变关系3.2 杆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计算3.3 杆件的弹性变形与变形计算4. 结构的变形与稳定分析4.1 结构的变形与位移计算4.2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4.3 结构的振动分析三、教学策略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结构力学知识。
2. 问题导向学习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结构力学的实例和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工程案例,激发学生对结构力学的兴趣,并介绍结构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逐步介绍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验演示进行结构力学相关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加深对结构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4. 计算练习提供一些基本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结构力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6. 综合应用设计一个综合应用案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结构力学知识,对给定的结构进行静力学、应力应变分析、变形与稳定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计算结果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