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系统(肌肉)
- 格式:ppt
- 大小:9.35 MB
- 文档页数:44
第2章运动系统一、授课章节2.1骨骼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目标1.骨化学成分。
2.骨类型。
3.脊柱: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椎(5)和尾椎(18-23)。
4.椎骨的特征。
5.关节的基本结构。
6.前肢骨、后肢骨组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认识牛全身主要骨骼形态、名称及分布。
2.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3.前肢骨的组成。
4.后肢骨的组成。
难点:前、后肢关节的名称及关节角度的方向。
五、教具牛、羊、猪全身骨骼及挂图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复习旧课: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膜的功能。
2.组织的分类及各组织的特点。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牛(羊、猪)全身骨骼的名称及分布。
II.新课一、骨的主要成份骨主要是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化学成分组成的。
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决定骨的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等,决定骨的坚固性。
提示:去掉无机质后的骨可以任意弯曲。
二、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的构成骨髓血管神经三、骨的类型骨分为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四类。
(一)长骨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的游离部,呈圆柱状。
(二)扁骨扁骨为板状,主要位于颅腔、胸腔的周围及四肢的带部等,可保护脑等重要器官。
(三)短骨短骨呈立方形,多分布于四肢的长骨之间,起支持、分散压力和缓冲震动的作用。
(四)不规则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一般构成机体的中轴,具有支持、保护和供肌肉附着的作用。
如椎骨、蝶骨等。
四、畜体骨骼的构成畜体的骨骼,主要由头骨、躯体骨、前肢骨、后肢骨四大部分组成。
头骨分为颅骨、面骨和鼻旁窦三部分。
(二)躯干骨躯干骨包括脊柱、肋和胸骨。
躯干骨除具有支持头部和传递推动力外,还可作为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支架,容纳并保护内脏器官如表2-1。
表2-1 几种畜体各部分的椎骨数动物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牛7 13 6 5 18~20羊7 13 6~7 4 3~24猪7 14~15 6~7 4 20~23马7 18 6 5 14~21脊柱中央有纵行的椎管,容纳并保护脊髓。
人体解剖教案第二章运动系统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运动系统是人体解剖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是支撑和运动人体的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和特点3.能够描述和识别常见的骨骼、肌肉和关节【教学内容】1.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系统,由骨骼和附属结构组成。
骨骼分为轴骨和附属骨。
轴骨主要包括头骨、脊柱和胸廓,附属骨包括四肢和骨盆。
轴骨和附属骨的结构和特点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
2.肌肉系统肌肉系统与骨骼系统密切相关,它由肌肉、肌腱和肌膜组成。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位于骨骼上,负责身体的主动运动;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控制器官的收缩和功能;心肌位于心脏中,主要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血液的泵送。
3.关节系统关节是连接骨骼之间的结构,它具有保护骨骼、提供运动的功能。
常见的关节类型包括滑动关节、球-and-socket关节、转动关节和骨-骨连接。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2.示范法:通过解剖模型和图示,向学生展示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和特点,帮助学生识别和描述它们。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解剖实验,观察和分析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1.平时评价:课堂表现、习题答题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评价:闭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资源】1.教具:解剖模型、骨骼模型、骨骼图、肌肉图等。
2.实验室设备:手术刀、手术刀片、解剖钳、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人体骨骼图和肌肉图,激发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兴趣。
2.知识讲解根据教学资源,向学生详细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重点解释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和特点,并与生理功能进行关联。
3.示范和实践操作提供外骨骼模型和肌肉图,向学生展示和解释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