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第三句中一直看不见脸的诗人终于露面了,他正连夜从 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这位“仗剑去国,辞亲 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 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 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 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他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高悬的峨眉山月,低头则看到了流动 的江水。此时,他可能会感到离乡之情,思念家乡和亲人。他可能会 想家,想那座山、那轮月、那片水,以及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同时, 他也会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环境中找到属于自 己的人生目标。
峨眉山月半轮秋 这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诗从“峨 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 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 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 县入岷江。
齐读: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思考诗句出现哪些意象?
意象,是指诗中写的物或景, 可以直接数出来的,寄托着 诗人的情感,如日月星辰、 湖光山色、田园桑植、大漠 孤烟等,只要倾注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均可叫意象。意 象有单个的,也有群组的。
意象:峨眉山 半轮秋月 月影 平羌江水
一个年轻人出离故土,想象他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 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么样?
寻李白
余光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这首诗是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 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 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景图,抒发了诗人行江 思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