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资本运作-蒙牛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490.99 KB
- 文档页数:60
财务战略分析——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成立仅仅8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一)蒙牛的融资1.蒙牛第一次融资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
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
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
案例分析一:1999 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从此选择了自己创业的历程,同年8 月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最初的启动资金仅仅900 万元,通过整合内蒙古8 家濒临破产的奶企,成功盘活7.8 亿元资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 730 万元。
2001 年开始,他们开始考虑一些上市渠道。
首先他们研究当时盛传要建立的深圳创业板,但是后来创业板没做成,这个想法也就搁下了。
同时他们也在寻求A 股上市的可能,但是对于蒙牛当时那样一家没有什么背景的民营企业来说,上A 股恐怕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蒙牛根本等不起。
他们也尝试过民间融资。
不过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的控股权,对此蒙牛不答应;另一家大企业本来准备要投资,但被蒙牛的竞争对手给劝住了;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对蒙牛本来有投资意向,结果又因为该公司的第一把手突然被调走当某市市长而把这事又搁下了。
2002 年初,蒙牛股东会、董事会均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上中国香港二板。
为什么不能上主板?因为当时蒙牛历史较短、规模小,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
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通过相关关系找到蒙牛,要求与蒙牛团队见面。
见面之后摩根士丹利等提出来,劝其不要去中国香港二板上市。
众所周知,中国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都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摩根士丹利与鼎晖劝蒙牛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中国香港主板。
牛根生是个相当精明的企业家,对摩根士丹利与鼎晖提出的私募建议,他曾经征询过很多专家意见,包括正准备为其做中国香港二板上市的百富勤朱东(现任其执行董事)。
眼看到手的肥肉要被私募抢走,朱东还是非常职业化地给牛根生提供了客观的建议,他认为先私募后上主板是一条可行之路(事实上,在这之前,朱东已向蒙牛提到过中国香港主板的优势)。
这对私募投资者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蒙牛私募股权配置案例分析----蒙牛及摩根的收获和经验姓名:连金杯学号:201532110215姓名:学号:姓名:学号本文结合蒙牛股权配置重组的过程,站在投资方和企业方的各自立场作简要分析如下:一、蒙牛的经验收获一)、蒙牛PE融资成功的经验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公开发售3.5亿股(其中1亿股为外持有的旧股),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
开盘后,蒙牛股价一路飙升,当天股价即上涨了22.98%。
后来居上的“蒙牛乳业”,由此在资本运作方面赶上了同行业第一梯队的所有对手,这是蒙牛成功PE融资的最有利说明。
其经验总结如下:1、蒙牛拥有良好的自身条件1999-2002年,蒙牛不到3年就过了年销售额10亿元的大关,加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集团。
其良好的发展潜力与专业化的从业水准是吸引国际专业投资机构的重点。
蒙牛自创立之始,就解决了股权结构不清晰这一许多中国企业先天不足的问题,是一家完全100%由自然人持股的企业。
作为一个纯民营的股份制企业,蒙牛在体制上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2、蒙牛适时地选择了有力的合作伙伴首先,探索其他融资渠道失败给蒙牛提供了引入外资的机会,蒙牛对摩根提出的引入私募投资者的建议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多方请教当时香港以及内地的业界人士,最终开始与摩根接触进行谈判。
其次,在融资谈判时,蒙牛也极力寻求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以引入多家投资机构。
鼎晖和英联投资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蒙牛在谈判中的地位。
事实上,2002年蒙牛接触英联投资后,“英联”的加入把投资出价抬高了20%。
3、私募投资机构的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投资水平三家投资机构在为蒙牛提供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以外,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了公司治理。
另外帮助蒙牛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让蒙牛在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不可否认的是,摩根的加入提升了蒙牛的信誉以及影响力。
蒙牛案例分析蒙牛案例分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蒙牛私募股权配置案例分析----蒙牛及摩根的收获和经验姓名:学号:姓名:学号本文结合蒙牛股权配置重组的过程,站在投资方和企业方的各自立场作简要分析如下:一、蒙牛的经验收获一)、蒙牛PE融资成功的经验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公开发售亿股(其中1亿股为外持有的旧股),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共募集资金亿港元。
开盘后,蒙牛股价一路飙升,当天股价即上涨了%。
后来居上的“蒙牛乳业”,由此在资本运作方面赶上了同行业第一梯队的所有对手,这是蒙牛成功PE融资的最有利说明。
其经验总结如下:1、蒙牛拥有良好的自身条件1999-2002年,蒙牛不到3年就过了年销售额10亿元的大关,加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集团。
其良好的发展潜力与专业化的从业水准是吸引国际专业投资机构的重点。
蒙牛自创立之始,就解决了股权结构不清晰这一许多中国企业先天不足的问题,是一家完全100%由自然人持股的企业。
作为一个纯民营的股份制企业,蒙牛在体制上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2、蒙牛适时地选择了有力的合作伙伴首先,探索其他融资渠道失败给蒙牛提供了引入外资的机会,蒙牛对摩根提出的引入私募投资者的建议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多方请教当时香港以及内地的业界人士,最终开始与摩根接触进行谈判。
其次,在融资谈判时,蒙牛也极力寻求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以引入多家投资机构。
鼎晖和英联投资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蒙牛在谈判中的地位。
事实上,2002年蒙牛接触英联投资后,“英联”的加入把投资出价抬高了20%。
3、私募投资机构的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投资水平三家投资机构在为蒙牛提供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以外,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了公司治理。
另外帮助蒙牛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让蒙牛在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引例——蒙牛在蒙牛集团迅速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它在市场销售、企业管理、财务监控、技术创新、人才激励等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外,与国际私募资本联姻,也为它获得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
2002年经过七八个月的接触、讨论和一次又一次的谈判,蒙牛最后选定了三家私募权益基金(Private Equity)机构: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有限公司O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2002年12月19日,这三家金融机构与蒙牛签订了投资合同,第一轮投资2600万美元,后来第二轮又增加投资3500万美元,这是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接受的最大一笔国际投资。
于此同时,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的回报率也达到了500%。
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曾说,“我们的资本线路走了其他企业曾经想也不敢想的道路。
”中国市场上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和创投活动,融资渠道的缺乏导致其在发展中面临着资金瓶颈。
截至2007年底,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超过154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仅200余家。
,这与我国庞大的企业总数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非常困难。
有分析认为,为了解决这些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中国应发展私墓基金行业。
私募基金必将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股权融资形式。
蒙牛的私募融资经历能否给尚处于融资困境中的企业带来一些启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蒙牛当初为什么选择引入国际私募权益资本?蒙牛与国际私募投资者们采取了什么样的融资设计?蒙牛和摩根等国际私募投资机构从中都收获了什么?蒙牛乳业私募权益(PE)融资1.案例背景我国是世界上牛奶占有量较低的国家之一。
乳制品行业虽然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但未来一二十年内需求仍会持续增长。
近年来,人们对于健康、营养的需求呈日益上升的趋势,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基础,使得牛奶的需求逐年上升。
蒙牛适时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遇,创造了中国乳业市场最大的奇迹。
截至成年,在中国液态奶市场中,销售额最高的三家司依次为蒙牛、伊利和光明乳业,三家公司共中国总体液态奶市场的51.1%。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蒙牛给许多有项目或技术寻求资本扶持的人演绎了一个完美的梦,但更多地给那些小有成就、呈现良好成长势头,靠自有资金艰难积累“滚动"发展的企业一个可借鉴的融资模式。
一旦拥有资本市场的倾力支持,结合项目的良性发展,蒙牛的神化可望再次重演。
1、蒙牛的融资行为1999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同年8月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最初的启动资金仅仅有900万元,通过整合内8家蒙濒临破产的奶企,成功盘活7.8亿元资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730万元。
当蒙牛小有成就、呈现良好成长势头的时候,牛根生意识到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有可能会错失良机,作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进军国际金融市场的决定。
但是对于一家民营企业,面对国内金融工具极度匮乏和严格的金融限制的环境下,蒙牛开始了曲折的融资之路。
1.1首轮融资2002年9月,蒙牛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BVI)。
同日蒙牛的投资人、业务联人系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BVI)。
金牛和银牛各自拥有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而毛里求斯公司是开曼群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10月,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群岛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取得了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
该笔资金经毛里求斯公司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66.7%的股权,“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得到境外投资后改制为合资企业,而开曼群岛公司也从空壳演变为在中国大陆有实体业务的控股公司。
在企业重组后他们对蒙牛的控股方式由境内身份直接持股变为了通过境外法人间接持股,这种安排为开曼群岛公司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辅平了道路。
1.2次轮融资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国民币2.9亿元。
一方面蒙牛业务发展神速2003年预计可实现税后利润2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是三家公司增加了投入。
蒙牛经典的融资案例第一篇:蒙牛经典的融资案例蒙牛融资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失业的牛根生决定自己创业!凑集启动资金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道坎,几个人跑遍全国、东拼西凑了900万元,于1999年8月18日注册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
900万元相对于创业者心中的宏大目标实在太寒酸了,但牛根生们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的市场渠道。
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
过了这道坎蒙牛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了,它的销售收入开始以223%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
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产量由初期的5万吨增至2003年的90万吨。
根据AC尼尔森在中国24个省份的调查,2004年1月蒙牛液态奶的市场份额为20.6%(以销售额计)。
有种笑谈:资本是狗,你追它追不上,它追你跑不掉。
当初牛根生为凑900万元历尽了千辛万苦。
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仍然十分渴求,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当时国内握有数亿资本的投资人不在少数,而蒙牛却是被顶级国际投资人相中的。
今天看来摩根们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夫令人佩服,他们不愧是最精明的“猎狗”。
牛根生当然没有跑,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点评:用自己的钱滋养自己的梦常有些人拿着一项技术甚至仅仅是点子来寻求资金开创他们的事业。
这其实非常的困难,简单地说难在三个方面:技术或点子的可行性以及创业者的执行能力尚未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投资人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投资人与创业团队难以就剩余索取权分配达成共识。
所以不论中外,创业者都是靠自己及亲朋好友的积蓄起步的。
牛根生资本运作篇一:蒙牛的资运作 - 副本蒙牛的资运作1999 年 5 月成立的蒙牛, 在短短 9 年时间里 , 取得了中国乳制品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完美境界。
蒙牛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之一 , 销售收入从 1999 年的亿元飙升至 2006 年的亿元, 增长了 439 倍! 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 1116 位上升为第 2 位, 创造了在诞生之初 1000 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 从最初创业 900 万元注册“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到成为中国乳业界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家企业 , 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业绩为世人所惊叹。
蒙牛所历经的创业之路,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蒙牛资本运作的过程1.创业的头 3 年。
1999 年 8 月 18 日 , 原任伊利副总裁的牛根生创办“蒙牛乳业”。
当时注册股1398 万股, 筹集到的资金仅为 1000 多万元。
创办初期, 蒙牛市场占有率远不及伊利; 2001 年, 蒙牛全年乳制品零售总额只有亿元, 仅为伊利的 1/4。
3 年间, 蒙牛虽先后进行了增资、股改等 4 次资本运作 , 但距离成为一家足以垄断乳业行业的巨头 , 资金总是捉襟见肘。
于是牛根生一面强调对资本“取之有道”,一面有意识地搜寻投资者。
2.融资跳板。
在 2002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 牛根生与摩根士丹利投资经理结识 , 经过 11 个月 20 多轮的谈判 , 同年 12 月 19 日 , 蒙牛与美国摩根士丹利、香港鼎晖、英国英联三家公司举行了投资入股签字仪式, 三家公司一次性向蒙牛投资2600 多万美元, 共持有“蒙牛乳业”约 32%的股份。
一年后 , 外资又以可换股债券形式, 再次注资 3500 万美元。
海外资本的介入不仅仅起到了输血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蒙牛的视野 , 在短短的几年中 , 蒙牛的资本运作战略可谓步步为营, 让人眼花缭乱。
( 1) 组建海外投资性壳公司。
2002年 10 ⽉,在⼈民⼤会堂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运⾏长峰会”上,内蒙古蒙⽜乳业以 1947.31 %成长速度名列第⼀,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 "成长冠军"⼤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业(⾮上市、⾮国有控股)中。
蒙⽜乳业总裁⽜根⽣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词,⼀时间,“蒙⽜速度”成为⼈们关注的焦点。
创⽴于1999年7⽉,靠⼏个⼈凑来了100多万元起家,仅仅⽤了三年时间,⽜根⽣和他创业团队就把⼀个⼀⽆奶源,⼆⽆⼯⼚,三⽆市场的“三⽆企业”发展成了年销售额达21亿元的⼤型企业。
蒙⽜年平均发展速度⾼达 365%,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最初的第 1116 位上升为第 4 位,创造了在诞⽣ 1000 余天⾥平均⼀天超越⼀个乳品企业的成长奇迹。
⽬前,利乐枕⽜奶市场占有率蒙⽜居世界第⼀,冰淇淋市场占有率蒙⽜居全国第⼆。
此外,蒙⽜还是内蒙古第⼀家赢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乳制品企业,并荣获 2002 年中国产品称号。
⾃99年创⽴以来,蒙⽜直接、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 20 万个,成为西部⼤开发以来内蒙古的“造饭碗企业”。
蒙⽜已然成为中国企业的⼀⾯旗帜。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当家⼈⽜根⽣就没有蒙⽜的成长奇迹。
下⾯我们把镜头拉回1997年,从“蒙⽜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来回顾⼀下蒙⽜的成长经历。
⼀ 1999 年,当时的蒙⽜是⼀个典型的“三⽆”企业,⽆奶源,⽆⼯⼚,⽆市场。
⾯对困境,公司董事会确定了“先建市场,后建⼯⼚”的发展战略。
建⽴了研发与销售在内,⽣产加⼯在外的“杠铃型”企业组织形式,并希望通过“借鸡⽣蛋”迅速做⼤企业。
当然,要想做市场,必须建⽴相应的营销络、打⼴告,仅靠凑来的 100 万资⾦显然不够。
⽜根⽣过去的⽼下属听说这个情况,纷纷投资蒙⽜。
⼤家信任⽜根⽣的能⼒和为⼈,觉得把钱交给⽜根⽣很放⼼。
在这些⼈的带动下,他们的亲戚、朋友等也开始把钱投给⽜根⽣。
公司注册 5 个⽉后,蒙⽜就筹集到了 1000 多万资⾦。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企业融资报告GROUP ONE蒙牛融资案例分析目录蒙牛乳业简介 (4)(一)................................................................................................................................... 创建4(二)发展历程 (4)(三)........................................................................................................................... 技术投入5(四)价格策略 (5)(五)营销渠道 (6)乳品产业分析 (7)(一)发展道路 (7)(二)................................................................................................................................... 规模7(三)........................................................................................................................... 发展潜力8(四)进出口情况 (8)与国内主要竞争者比较 (8)(一)市场占有比较 (8)(二).......................................................................................................... 竞争者竞争力对比12(三)........................................................................................................................... 营销创新13蒙牛乳业财务状况分析 (14)(一)赢利能力指标分析 (14)(二)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15)(三)负债和偿债能力分析 (16)(四)资产流动性指标分析 (16)(五)................................................................................................................... 风险分解分析17(六)蒙牛乳业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17)融资计划 (19)(一)第一次融资计划 (19)(二)第二轮融资计划 (20)独特的激励机制 (21)(一)蒙牛乳业控制权转移的股权激励机制设计 (21)(二).......................................................................................... 与业绩相关的奖惩机制设计21(三)激励性股权结构设计 (21)(四)公司权益计划设计 (22)蒙牛股份资本运作成功启示 (22)前景展望 (22)(一)未来3至5年的规划 (23)(二)未来新产品的分布图 (23)(三)潜在的客户群体潜在的市场前景 (23)蒙牛乳业简介(一)创建蒙牛集团是一家经营以乳制品为主的民营上市企业,创建于1999年8月,其前身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