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晴山堂法帖》与徐氏家族“觞咏雅集”活动

《晴山堂法帖》与徐氏家族“觞咏雅集”活动

《晴山堂法帖》与徐氏家族“觞咏雅集”活动
《晴山堂法帖》与徐氏家族“觞咏雅集”活动

《晴山堂法帖》与徐氏家族“觞咏雅集”活动

(全文)

■ 文/ 汪小玲

【内容提要】

《晴山堂法帖》汇集了明代92位作者94件书法作品。这些作者,声名显赫、地位非凡;从作品内容看,绝大多数是徐氏家族“觞咏雅集”的产物。徐氏之所以能聚集如此众多的杰出人物参与他们的“觞咏雅集”活动,归因于徐氏家族的“功”(有功于朝廷)、“富”(富甲江南)、“义”(屡有义举)、“奇”(徐霞客以其“奇游”和“奇文字”折服世人)以及始终居住在作为明朝文化中心的苏南地区。

徐氏“觞咏雅集”活动,是元明雅集风气盛行的结果:一方面,元明时期热衷雅集的政治家、文化人如杨维桢、倪瓒、杨士奇、杨荣、高启、、徐贲、杨基、宋克等,直接参加了徐氏的雅集活动;另一方面,徐氏“觞咏雅集”表现出元明雅集的新特点:既有“同题同调”,也有“异地同调”。

【关键词】

晴山堂法帖徐氏家族雅集觞咏雅集

一、对《晴山堂法帖》的基本认识

1.《晴山堂法帖》的名称和刻制者

《晴山堂法帖》,又常被称为《晴山堂帖》、《晴山堂刻帖》、《晴山堂石刻》、《晴山堂刻石》,由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主持、“梁溪何世太摹勒”[1],现陈列于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南暘岐村“徐霞客故居”之“晴山堂”。

2.《晴山堂法帖》的刻制时间是1624-1636年,前后历时12年

关于刻制开始的时间,有学者认为是“泰昌之后的第二年”,即1621年[2]。其立论依据是:《晴山堂法帖》开始刻制的时间是在徐霞客请人绘制《晴转南山图》、并以“晴山堂”为新建堂舍命名之后;而《晴转南山图》的绘制和“晴山堂”的命名时间都是1621年,因此,《晴山堂法帖》自然是1621年开始

刻制。

其实,徐霞客请人绘制《晴转南山图》、并以“晴山堂”为新建堂舍命名并非1621年,而是在1624年。徐霞客挚友、东林党人陈仁锡曾撰写一篇文章,明确交代了《晴转南山图》的绘制时间和“晴山堂”的命名时间,原文是这样写的:“辛酉六月……孺人(徐霞客母亲)病疽寻愈,孝感也。于是履綦盈户,称八十觞,图《晴转南山》赠之,颜其堂‘晴山’,以志神贶。”[3]这段文字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徐霞客“图《晴转南山》”和“颜其堂‘晴山’”的具体时间是徐

霞客母亲举办八十寿辰(即“称八十觞”)的那一年,也就是1624年。陈仁锡的这篇文章(作品)就收录在《晴山堂法帖》内,我想该学者不至于没有读到,他之所以持“1621年”错误认识,显然是没注意到“称八十觞”这四个字、或没有理解这四字的确切涵义,而把注意力放在前面的“辛酉六月”上了。——按,“辛酉”,即1621年,就是“泰昌之后的第二年”。

3.《晴山堂法帖》现存76块刻石

《晴山堂法帖》现存76块刻石,完好无损和基本完好的59块,有断裂痕迹

的15块,残缺不全的2块。

原刻石应不只76块。《晴山堂法帖》作者之一、晚明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曾有一句话:“……及其(指徐霞客远祖徐麒,字本中)没也,当世名公,若魏文靖、王文端、胡忠安、叶文庄辈,皆哀挽铭诔。”[4]又,陈仁锡也曾叙述:“振之之先(指徐麒),应诏使蜀,……名公卿如叶公盛、陈公镒、刘公铉、高公毂、魏公骥辈互唱和。”[5]由此可知,魏骥[6]、王直[7]、胡濙[8]、叶盛[9]、陈镒[10]、刘铉[11]、高毂[12]等明早期名公都曾为徐家留下墨宝。而且,董、陈的叙述分别是在1626、1624年,这正是徐霞客整理、刻制祖传书法手稿的时间,两人应是借此时机亲眼目睹了这些作品而作以上叙述的。因此,我们大致能断定,这些名公的书迹都被刻进了晴山堂。但在现在的《晴山堂法帖》中,我们能看见的只有王直撰、刘铉书的《敕书楼赞》,其他人书迹不见。我们所看到的《晴山堂法帖》作品并非徐霞客刻制的作品的全部。

那么,76块刻石以外其它刻石、其它作品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呢?现在推测起来,主要和《晴山堂法帖》遭遇的两次破坏有关:一是1645年,南暘岐徐家发生“奴变”事件,一场大火烧死了包括徐霞客长子徐屺在内的二十多条人命、并烧毁了徐家包括《晴山堂法帖》原手稿在内的、所有的文献手稿,晴山堂也受到大火侵袭——想必这场大火给《晴山堂法帖》(刻石)带来了一定的损坏。二是清末民初,许多石刻“乱叠风檐下,断碎日多”、“贤迹荒废犹多”[13],再次受到破坏。此外,根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奚忠源《晴山堂帖叙略》[14],当时所见刻石为“七十又七”,这说明,1936年以后,直到1982年被公

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的76块,《晴山堂法帖》又损失一块刻石。

4.《晴山堂法帖》汇集了明代92位作者、94件书法作品

《晴山堂法帖》的书法作者,共83人;加上9位“撰”而未“书”、由他人代笔者共92人。各种著作所称“85人”、“88人”、“95人”,均为错误

统计数字。

《晴山堂法帖》94件作品[15],从书写时间上看分属于明朝早期、中期、晚期等各个历史时段。但各时段分布并不均匀,以明早期和明末(指明晚期最后二十四年)较为集中,这两个时期的作品累计为81件,占全部作品总数的86%。明中期只有12件,明晚期(不含明末二十四年)则一件作品也没有。而从书体上看,小楷和行书共86件作品,占作品总量的91.5%。具体如表格所示:

二、《晴山堂法帖》是徐氏家族“觞咏雅集”的产物

94件作品,从书写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十三类:

第1类,《倪瓒〈本中书室图〉》题跋:共4件作品,作者分别为倪瓒、杨维桢、高启、徐贲等。书写时间[16]:1370-1378年。

第2类,送徐本中入蜀,临别赠诗:共9件作品,作者为宋濂、俞贞木、俞和、杨基、宋广、宋克、陈璧、郑沂、王达等。书写时间:均1380年。

第3类,《心远先生喻蜀归图》题跋、序:共8件作品,作者为解缙、梁时、林志、王羽、陈继、杨荣、胡俨、胡广等。书写时间:1412-1413年。

第4类,梅雪轩题咏、题记、题序:共7件作品,作者为黄暘(两件)、张洪、苏平、楼宏、张思安、林复等。书写时间:黄暘等人作品均1417年,惟张

洪作品1432年。

第5类,题退庵诗:共8件作品,作者为杨士奇、刘素、高廷礼、曾棨、沈度、金幼孜、罗汝敬、钱习礼等。书写时间:1413-1423年。

第6类,徐尚贤“荣荐”贺诗及序:共5件作品,作者为张亨父、倪岳、卞荣、王徽、吴绶等。书写时间:1480年秋冬。

第7类,钱福、薛章宪、徐经早起联句:1件作品,作者钱福。书写时间:

1501年九月。

第8类,徐公画像赞:3件作品,作者文徵明、祝允明、顾鼎臣等。书写时

间:1513-1515年。

第9类,晴山堂主题诗文:3件作品,作者陈仁锡、李流芳、范允临等。书

写时间:1624-1627年。

第10类,《秋圃晨机图》题跋、序:共23件作品,作者李流芳、高攀龙、文震孟、孙慎行、张鲁唯、夏树芳、林钎、何楷、张瑞图、李宓、曹学佺、黄克缵、何乔远、郑之玄、曾楚卿、刘若宰、杨汝成、姜逢元、文安之、张育葵、方拱乾、朱大受、谢德溥等。书写时间集中于三个时段:1624-1625年、1626-1628年、1628年春夏之交,惟谢德溥作品1633年。

第11类,黄道周《赠徐霞客》诗及题跋:共5件作品,作者黄道周、郑鄤、陈仁锡、文震孟、项煜等。书写时间:1630-1631年。

第12类,黄道周、徐霞客唱和诗稿:2件作品,作者均黄道周等。书写时

间:1632年七月十六日。

第13类,其它各类叙、序、铭、跋:共16件作品,作者为刘铉、夏仲昭、李东阳、吴宽、文徵明、王思任、陈继儒(两件)、陈仁锡、董其昌、黄景昉、文震孟、何乔远、周延儒、米万钟、蒋英等。书写时间:分别为1441、1447、

1510、1624、1625、1626、1629……

以上13类作品中,第1-12类作品,既有共同的主题题材,也有相同的、或相近的书写时间,甚至具有共同的书写地点,而且,它们都和徐氏家族人物紧密关联:第1类名称中的“本中”、第2类名称中的“徐本中”、第3类中“心远先生”,都是指徐氏第九代、徐霞客远祖徐麒(1360-1445,字本中,号心远);第4类中的“梅雪轩”、第5类“退庵”,均指徐氏第十代、徐霞客太祖徐忞(1393-1476,字景南,号退庵,筑有“梅雪轩”,故又号“梅雪”);第6类中的“徐尚贤”,指徐氏第十二代、徐霞客天祖徐元献(1455-1483,字尚贤);第7类“徐经”,即徐氏第十三代、徐霞客高祖徐经(1473-1507);第8类中“徐公”,指徐氏第十一代、徐霞客烈祖徐颐(1422-1483);第9类“晴山堂”、第10类“《秋圃晨机图》”,均为徐霞客(徐氏第十七代)为祝母亲八十寿而修建、绘制;第11、12类中“徐霞客”均表明徐霞客本人亲自参与其中。

夏仲昭《明故徐征君墓志铭》记述:“(徐麒)性不嗜酒,无歌声舞影之欢,惟良朋登访,必展瑶席、飞彩毫,相与酬酢觞咏,彻昼夕而无怠色。”[17]说明,徐麒虽然“不嗜酒”,但有“酬酢觞咏”方面的喜好。又,黄暘《梅雪轩记》记述:“(徐忞)观书余暇,则拉宾友觞咏以为乐。”[18]——和父亲徐麒一样,徐忞也喜欢“觞咏之乐”。——那么,什么是“觞咏之乐”呢?熟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人恐怕不会忘记其中的一句话:“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此,所谓“觞咏之乐”,是指文人群体诗文相会、“畅叙幽情”的雅集活动。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徐麒、徐忞父子都喜欢“觞咏雅集”活动。——其实,又岂止他们俩喜欢?他们的后人徐经、徐霞客还亲自参与雅集、亲自题诗作对(对联)[19],这些诗句分别被明中期状元钱福、明晚期首席内阁大学士黄道周郑重其事地抄录下来,并被刻入《晴山堂法帖》。这些说明:徐氏家族具有“觞咏雅集”

的优良传统。

共同的主题题材,共同的书写地点,相同或相近的书写时间,并且都和徐氏家族人物紧密关联,这些说明:《晴山堂法帖》绝大多数作品,是徐氏家族“觞咏雅集”的产物。(当然,第7、12类,参与人数太少,算是规模很小的雅集活

动。)

三、徐氏家族“觞咏雅集”活动的成因

《晴山堂法帖》92位诗文、书法作者,绝大多数地位显赫、掷地有声。其

中——

(1)状元及第者8人,他们是:周延儒、吴宽、刘若宰、钱福、顾鼎臣、

胡广、文震孟、曾棨;

(2)曾任首辅(首席内阁大学士)者9人,他们是:黄道周、胡广、杨荣、杨士奇、李东阳、顾鼎臣、周延儒、解缙、文安之;

(3)曾任六部尚书者23人(以下同名不累计):姜逢元、吴宽、倪岳、李维桢、金幼孜、孙慎行、张瑞图、郑沂、周延儒、顾鼎臣、王思任、曹学佺、董其昌、文震孟(以上曾任礼部尚书)、倪岳、杨士奇、黄道周、文安之、黄克缵(以上曾任兵部尚书)、倪岳、黄道周、文安之、王直(以上曾任吏部尚书)、黄景昉、李东阳、何楷(以上曾任户部尚书)、杨荣、黄克缵(均曾任工部尚书)、

黄克缵(曾任刑部尚书);

(4)曾任国子监祭酒者7人:林钎、文安之、刘铉、谢德溥、陈敬宗、陈

仁锡、胡俨;

(5)著名书法家(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专门介绍)31人:杨荣、李东阳、杨士奇、黄道周、刘铉、胡俨、文震孟、吴宽、金幼孜、张瑞图、董其昌、胡广、解缙、杨维桢、范允临、米万钟、夏仲昭、刘素、陈璧、陈继儒、高启、李流芳、倪瓒、沈度、宋广、宋克、宋濂、文徵明、徐贲、俞和、祝允明。

徐氏家族为什么能聚集如此众多的杰出人才参与他们的“觞咏雅集”活动

呢?

1.徐氏家族的“功”、“富”、“义”、“奇”

(1)徐家受“在野开国功臣”的庇荫

明初,朱元璋取得天下,中原、江南等地咸尽臣服,然巴蜀羌人尚未归附。洪武皇帝有意免动干戈、以德服人,诏选贤能“喻蜀”(游说蜀地羌人归附朝廷)。结果,徐麒以白衣身份被推荐,并最终“喻蜀”成功。徐麒回南京后,太祖皇帝打算留他在身边做近臣,但他功成身退,以一品朝服回归故里。从此,徐麒就具备了“在野的开国功臣”的身份和声望,并荫庇徐氏后人。这是明朝官宦

文人倾服徐家的直接原因。

(2)徐氏家族的“富裕”

徐氏家族是江南望族、富裕大族。从徐麒“辟畦连阡”[20]开始,一直到徐颐的“勤俭治生业,增产拓地”[21],徐家进入到“膏腴连延,货泉流溢”、“大厦千间,金珠委地”[22]的顶峰时期。虽然此后,徐元献、徐经、徐洽等三代全心科举、无意拓产,田亩没有多少增长,但仍然保持着巨大的数据:徐经当时分给三个儿子的家产,包括各种田、山、滩、场,总计约403.9924顷(合40399.24亩)[23]。此后,徐家进入衰落期,资产、田亩严重萎缩,但相较于普通人家,仍然属于巨富地主行列,如徐霞客父亲这一代,据推算尚有田地500亩。——家族的富裕是“觞咏”雅集活动的物质基础。

(3)徐氏家族以“义”立家

东汉徐穉性行高义,不阿权贵,被称为“南州高士”。徐氏家族以徐穉为先祖,秉守“高士遗风”,坚持以“义”立家:徐麒不贪恋高位、“喻蜀”后功成

身退,在家乡,他“富而好礼,见义必为”[24],正统辛酉年(1441)“岁大饥”,他命两个儿子徐景南、徐景州“各出粟四千斛以赈”[25];景南、景州两兄弟,除承命赈灾外,平日里“读书好礼,敦行孝悌”、“修身慎行,德量过人,取与辞受,必以其义。”[26]至徐颐,虽为中书舍人,但为官数年后就称病回乡;每逢荒年,他减轻租户田息;永安桥倾颓,他“发私财修之”——实际上,他出资修建桥梁、道路“多至不可数”[27]。……徐家这种“高义”一直持续到徐霞客这一代:天启四年(1624),在母亲王孺人授意下,徐霞客出资修复了君山张侯(张宗琏)庙。——徐氏家族的“义行”、“义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正如徐麒所获评价“宇内播扬,咸仰之为‘山斗’”[28]。

(4)徐霞客的“奇人”、“奇迹”、“奇文字”

徐霞客自1607年至1640年,“闻奇必探,见险必截”[29],足迹遍及全国两京十三布政司(相当于今天19个省份),留下62万字日记体笔记《徐霞客游记》,从而创造了人类历史一大“奇迹”。

徐霞客以他的“奇迹”折服了他那个时代的人。陈继儒撰写《奇男子传》,正当慨叹“今人不如古人”、没有哪一位今人适合写进他的书的时候,徐霞客到访,“与之谈,皆奇游险绝事,其足迹半错天下矣”、最终决定“列之《奇男子传》中。”[30]他还历数徐霞客之“奇”:“弘祖远游,非宦非贾,非投谒而山水是癖,一奇;独身而往,独身而归,一奇也;弘祖登华山之青柯坪心动,既抵舍,得视孺人汤药,含裣悉无憾,一奇也;方以外付之,弘祖听其膏盲泉石;方以内服之,亮采亮工两文学,听其发冢诗书。孺人呗诵而外,百无与焉,一奇

也。”[31]

文震孟叹服徐霞客为“奇人”:“霞客生平无他事、无他嗜,日遑遑游行天

下名山……真古今第一奇人也。”[32]

钱谦益读了《徐霞客游记》后,叹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33]

2.徐氏家居得地利之便

自元末以来,整个明朝,徐氏家族一直居住在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这里处于苏(苏州)锡(无锡)常(常州)地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去往苏州非常方便,而且东过苏州即达松江,西越常州距南京不远。而南京、苏州、松江,分别是明早期、中期、晚期的文化中心和书法中心,这为徐家聚集一流的书法家提供了便利。

明代书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中心——

第一阶段是明早期“台阁体”书法盛行。台阁体书法虽然“少意味、重功力”[34],但由于洪武皇帝软硬兼施,都城南京(应天)还是汇聚了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家,除“三宋”(宋克、宋遂、宋广)、“二沈”(沈度、沈粲)外,还有宋濂、张羽、高启、徐贲、胡广、杨士奇、杨基、曾棨、高廷礼等。他们大都

是朝中重臣。

第二阶段是明中期,随着“吴门书法”的崛起,苏州成为全国书法发展的中心,附近的松江、昆山、常熟等地书法风气也浓厚起来,涌现出了吴宽、沈周、

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唐寅等一群书画双绝的人物,自此“天下书法归吾

吴”[35]、“他方遂绝响矣”[36]。

第三阶段是明晚期,吴门书法渐趋平庸,董其昌窥见其中病弊,提出“松江派”(又称“华亭派”、或“雲间派”)与之分庭抗礼,从而使明代书法再次振兴。这一书法流派的出现是晚明“异端”思想影响的结果。此外,明晚期的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虽然皆非松江人,但他们书法与董其昌书法“形离

神合”,都是追求个性解放的产物。

四、徐氏家族“觞咏雅集”与元明雅集风气的盛行

中国文人雅集活动,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战国秦汉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汉末魏晋时期,出现了三大著名的雅集活动:一是以曹丕、曹植兄弟为首的“邺下之游”,二是西晋权臣石崇组织的“金谷宴集”,三是东晋著名书法家、“右军将军”王羲之主持的“兰亭雅集”。这三次雅集,再加上北宋的“西园雅集”,成为中国传统文人雅集的典范。

与前代相比,元明时期的文人雅集更为盛行,著名的有:①“龙泽山雅集”(元):元初熊刚申与陈焕等在江西丰城龙泽山所结之宋遗民诗社,其活动由于参加者的众多而形成巨大声势,并造成“风流倾动一时”的效果。②“月泉吟社雅集”(元):元初浙江浦人吴渭创建,方凤、谢翱、吴思齐等主持。诗社独特的征诗活动,对后世的文人结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③“玉山雅集”(元):元末名士顾阿瑛组织,杨维桢主盟,前后持续了二十年,大小雅集活动举办了50多场,创作了5000多首诗。参与玉山雅集的名流如云,影响巨大,清代纪昀评述:“文采风流,照映一世,数百年后,犹想见之。”[37]④“台阁雅集”(明):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多为朝廷重臣参与,所作之诗,多是歌颂盛世、感沐皇恩之作。⑤“北郭雅集”(明):以高启、王行为首,参与者多为苏州北郭的才子,包括徐贲、杨基、唐肃、宋克、徐尧臣、张羽等。⑥“豫章雅集”(明):以艾南英为首,包括章世纯、陈际泰、罗万藻、万时华等。⑦“复社雅集”(明):主要组织者为张溥、张采,参与者先后共计两千多人,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要雅集活动有:1629年的吴江“尹山雅集”、1630年南京“金陵雅集”、1633年苏州“虎丘雅集”。⑧“东林雅集”(明):主要组织者为顾宪成、高攀龙等,参与者有三百多人,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元明雅集活动往往与结社活动相结合,这使雅集趋于组织化、规范化、常态化。据明代结社研究专家、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研究统计:整个明代,有名可点的结社总数至少达三百多个[38]。这说明,明代雅集已非常普遍。同时,元明绘画多雅集题材,且多有以“雅集”一词直接题图,如赵孟頫《西园雅集图》、谢环《杏园雅集图》、戴进《南屏雅集图》、沈周《魏园雅集图》、钱榖《幽谷雅集图》等,而且,同样的雅集题材往往还有不同画家不同的手本。这些

也都说明元明雅集活动的盛行。

除与结社相结合外,元明雅集活动还明显表现出以下两个新特点:(1)雅集的组织者、举办者不再局限于当朝权贵,商贾巨富、文人墨客也常常成为雅集的组织者、举办方;(2)与传统雅集活动的“同时同地”方式相比,元明时期的雅集“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异时、异地、同题题咏,即‘异地同调’”[39]。

元明雅集风气及其表现出的新特点对徐氏“觞咏雅集”产生了影响,至少表

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元明雅集的主持人和重要参与者,参加了徐氏家族的雅集活动

如元末“玉山雅集”的主盟杨维桢、重要成员倪瓒,明初“台阁雅集”的主盟人杨士奇、杨荣,“北郭雅集”的主盟人高启、重要成员徐贲、杨基、宋克等,都参与了徐氏家族的“觞咏雅集”,并留下了诗文、书法作品;而在明晚期“东林雅集”发起人和成员中,有10人与徐霞客关系密切,多数还为徐家留下墨宝,这10人是:高攀龙、缪昌期、钱谦益、孙慎行、文震孟、郑鄤、米万钟、姜逢

元、黄道周、陈仁锡。

二是徐氏家族的“觞咏雅集”表现出元明雅集的新特点。

徐氏“觞咏雅集”的组织者,能够确定的都是徐氏家族内的人,他们的身份算不上是权贵。任职最高的是做了“中书舍人”的徐颐,即使是这个职位,也只是很短时间后,徐颐就借病还乡了。[40]他们的身份应该算是大地主、大富豪,田产最多时以数万亩计,最少时也有数百亩。因此,徐家“觞咏雅集”的举办方、

组织者,不是权贵,而是富豪。

通过对徐家历次“觞咏雅集”结果——作品的考查,我们发现既有在相同时间创作的,也有在相隔不远的不同时间创作的,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同题同调”的雅集,也有“异地同调”(异时、异地、同题题咏)的雅集。两类雅集汇聚于一家,是明代雅集新特点在徐家“觞咏雅集”的体现。

2012年8月6日三稿

【注】

[1]引自《晴山堂法帖》。

[2]参读冯岁平《读〈晴山堂石刻〉丛札》,原载《徐霞客研究》第6辑,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第144页。

[3][5]陈仁锡(明)《晴山堂记》,载《晴山堂法帖》。

[4]董其昌(明)《明故徐豫庵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载《晴山堂法帖》。

[6]魏骥(1373-1471),字仲房,号南斋,谥号文靖,浙江萧山人,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7]王直(1379-1462),字行俭,号抑庵,谥号文端,江西泰和人,官至吏部尚书。

[8]胡濙(1375-1463),字源洁,号洁庵,谥号忠安,江苏武进人,官至礼部尚书、南京国子监祭

酒。

[9]叶盛(1420-1474),字与中,号蜕庵,谥号文庄,江苏昆山人,官至吏部左侍郎。

[10]陈镒(1389-1456),字有戒,号柏轩,江苏吴县人,官至左都御史。

[11]刘铉(1394-1458),字宗器,别号假庵,江苏长洲人,曾任国子监祭酒。

[12]高毂(1391-1460),字世用,福建兴化人,官至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13]转引自唐汉章、刘正泉《晴山堂和晴山堂石刻》,原载《徐霞客研究》第2辑,学苑出版社1998

年版,第93页。

[14]奚忠源(民国)《晴山堂帖叙略》,现存于江阴博物馆。

[15]本文所说“作品”,均指书法作品、非诗文作品,凡两篇、或两篇以上诗文出现在一件书法作品中,

只计作品1件。

[16]书写时间为本文作者根据部分作品书款纪年、作品内容等多方面史料,并参考徐学界部分研究

成果综合考定。

[17][20][24][25][28][40]陈敬宗(明)撰、夏仲昭(明)书《明故徐征君墓志铭》,载《晴山堂

法帖》。

[18]黄暘(明)《梅雪轩记》,载《晴山堂法帖》。

[19]参见钱福(明)《钱福、薛章宪、徐经早起联句》、黄道周(明)《录振之诗五首》,均收录

于《晴山堂法帖》。

[21] [27]李东阳(明)撰、文徵明(明)录《明故中书舍人徐君墓铭》,载《晴山堂法帖》。

[22]《春元西坞公传》,《梧塍徐氏宗谱》卷53《旧传辑略》。

[23]参读《杨氏夫人手书分拨》,《梧塍徐氏宗谱》卷56《内行传序》。

[26]《民谱》卷53《旧传辑略》。

[29][30]陈继儒(明)《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载《晴山堂法帖》。

[31]陈继儒(明)撰、文震孟(明)书《豫庵徐公配王孺人传》,载《晴山堂法帖》。

[32]文震孟(明)跋《黄石斋赠徐霞客诗》,载《晴山堂法帖》。

[33]钱谦益(清)《嘱徐仲昭刻游记书》。

[34]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第18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

[35][36]王世贞(明)《艺苑卮言》,《明清书法论文选》第180页、第173页。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年版。

[37]纪昀(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八十八,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8] 参读何宗美《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9]周海涛《元明之际吴中文人雅集方式与文人心态的变迁》,原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世序举例(简体)

文/刘世高编辑/刘业挥2006-5-28 [返回主页] 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世序举例(简体) 旧谱记载:源明公至广传公为一百四十七世,其传递世序如下(如刘墉、展程、方正、和平县谱等): 01源明公一-02永河——03济乐——04岁纪——05正坤——06长历——07德尧——08仁宏一-09廷光一一10爵南——11行矩——12复旺——13茂清一一14孔阳——15日永——16德(得)荣——17聚义-一18刘累——19昌益一-20信盛(刘歆)——21咏[月八](刘泳)一一22相承(刘淋)——23全福(刘麓)——24美勋(洪周)——25钊[月宁](刘申)――26昞宽(茂高)——27文盛(道山)——28锦遥(叨亮)——29升吉(刘先)——30瑞明(刘坤)——31先柱(案临)一-32源传(智和)—-33维宗(刘绘)——34新兴(元远)——35建[月吕](观榜)——36宝招(文祯)一-37晨禄(刘符)——38任玉(九龄)——39添桢(道总)——40树鸿(伯亿)——41登贵(笃庆)——42俊通(楚阳)——43彦武(刘弼)——44标林(刘勇)——45德朋(建平)——46朝良(刘经)一一47廷声(照燃)——48元振(之雄)——49胜海(刘茂)——50杜伯——51隰叔——52士蒍——53士谷——54士会——55拱照(刘康)——56报联(刘定)——57致禄(刘献)——58文公一-59士云(刘桓)——60仓模(宗仁)——61荣信(大化)——62封诰(闵鸿)——63大禄(刘晋)一-64富仙(刘畅)——65贵文(鸣甲)——66刘得(刘松)——67璋秀(文先)——68金盛(柏仲)——69榜照(盛臣)——70显科(梦清)一一71思泷(刘乔)——72恩盛(刘丰)——73刘荣——74刘煓——75刘邦——76刘恒——77刘启——78刘胜——79刘贞——80刘昂——81刘禄——82刘恋——83刘英—-84刘建——85刘哀华——86刘宪——87刘舒——88刘谊——89刘必一—90不疑——91刘惠——92刘雄——93刘弘——94刘备——95刘永——96刘晨——97干清——98文琥——99刘俊——100刘熹——101重辉——102刘麒(麟)——103振河——104刘雅——105瑾升(洪举)——106淳震(继明)——107坤仁(若宰)——108大宇——109刘冰——110刘显——111新贤——112刘丹——113刘昞(刘光)——114珍胥(楚之)——115于政(刘点)——116刘虬(友珪)——117之遴(刘祓)——118刘桢(子疆)——119子翼(运隆)——120可寿(官位)——121尚文(宏谋)——122学易(刘浙)——123刘洪(刘晋)——124曙道——125刘逊——126刘贿——127刘祥——128天锡——129刘沐——130龙图——131刘任——132若还——133参常——134德洪——135月清——136刘梅——137富山——138福高(刘韐)——139子翚——140刘瓒(刘玶)——141源远——142刘诏(刘爚)——143宗臣——144贵盛——145刘龙——146开七——147广传。 旧谱记载:从源明公——广传公为一百三十六世,其传递世序如下(如泰总谱、潮州桃坑谱、兴宁县谱等): 01源明公一-02永河——03济乐——04岁纪——05正坤——06长历——07德尧——08仁宏一-09廷光一一10爵南——11行矩——12复旺——13茂清一一14孔阳——15日永——16德荣——17聚义-一18刘累——19昌益一-20信盛——21咏[月八]一一22相承——23全福——24美勋——25钊[月宁]――26昞宽——27文盛——28锦遥——29升吉——30瑞明——31先柱一-32源传—-33维宗——34新兴——35建[月吕]——36宝招一-37晨禄——38任玉——39添桢——40树鸿——41登贵——42俊通——43彦武——44标林——45德朋——46朝良一一47廷声——48元振——49胜海——50试集(杜伯)——51长远(隰叔)——52华封(士蒍)——53禄源(士縠)——54星亮(士会)——55拱照(照)——56报联——57杜伯(致禄)——58叔隰(文公)一-59士云——60仓模——61士蒍(荣信)——62士縠(封诰)——63士会(大禄)一-64士燮(富仙)——65贵文——66刘得——67璋秀——68金盛——69榜照——70显科一一71思泷——72恩盛——73刘荣——74刘煓——75刘邦——76刘恒——77刘启——78刘胜——79刘贞——80刘昂——81刘禄——82刘恋——83刘英—-84刘建——85刘哀华——86刘宪——87刘舒——88刘谊——89刘必一—90达公——91不疑——92刘惠——93刘雄——94刘弘——95刘备——96刘永——97刘晨——98干清——99文虎——100刘麟——101振河——102刘雅——103瑾升——104淳震——105坤仁——106刘丹——107刘昞——108珍胥——109于政——110刘虬——111之遴——112刘桢——113子翼——114可寿——115尚文——116学易——117刘洪——118曙道——119刘逊——120刘贿——121刘祥——122天锡——123刘沐——124龙图——125刘任——126若还——127参常——128德洪——129月清——130刘梅——131富山——132春田——133贵盛——134刘龙——135开七—136广传。 本人经综合考证后,从肇姓始祖源明公——广传公(132世)的世系,作了初步整理,谨供研究参考: 01肇姓始祖源明公(或监明,或丹朱)一-02永河,字秉正——03济乐,字天申——04岁纪,名西山——05正坤,字名山——06长历,字万年,号东山——07德尧,讳乾泰——08仁宏,名启明一-09廷光,号秦贞一一10爵南,号长庾——11 行矩,名景生——12复旺,讳德顺——13茂清,字光万一一14孔阳,号景丰——15日永,讳元洪——16德荣,字仁、洪道——17聚义-一18刘累,字华美——19昌益,讳佑,名馗,字云、诚伯,号泰宜一-20信盛,讳歆,字锡命,号日明——21詠[月八],讳泳,字梅桂,号统一一22相承,讳淋,字虞、又字峰,号玉拔、万泰——23全福,讳麓,字开瑶,号明启——24 美勋,讳洪周,字桓,号丙乾——25钊[月宁],讳申,字乾元,号迪升、文正――26昞宽,讳茂高——27文盛,讳道山,字正义——28锦遥,讳叨亮,字明亮,号太常——29升吉,讳先,字先江,号通材、远名——30瑞明,讳坤,字坤成,号鬻化——31先柱,讳案临(案喜),字茂常,号予昭、东明一-32源传,讳智和,名浪,字殷献,号东山—-33维宗,讳绘,字贤,号元申——34新兴,讳元远,字朋琳,号腾——35建[月吕],讳月清,字观榜,号虔——36宝招,讳文桢,字陈一-37晨禄,讳符,号明万——38任玉,讳九龄,字景—39添桢,讳道总,字秉新,号名山——40树鸿,讳伯亿,字栽——41登贵,讳笃庆,号万明——42俊通,讳楚阳,字启兆,号绵——43彦武,讳弼,名略,字子熊,号兔统——44标林,讳勇,字实,号积传——45德朋,讳建平,字夏,号道明——46朝良,讳经,字敬典,号鉴发,又号苗一一47廷声,讳照燃,字美华,号合光——48元振,讳之雄,字福立,号日宋——49胜海,讳茂,名芳炳,字林枝,号淋之——50杜伯,名平环,字致禄,号伯——51隰叔,字良,号阐叔——52士云,讳桓,名维纲,字诚光,号将——53士洪,讳仓模,字广庭,号永明——54士蒍,讳荣信,字世郎,又字傅,号太光——55士谷,讳封诰,名禄源,字昌允、伯钦,号青山——56士会,名星亮,字万忠、千秋、又字季,号柏元——57士明,名拱昭,字忠信,号士球——58士远,名报联,字福——59士阳——60宗仁,字广定一-61大化,字富,号太光——62闽鸿,字燮,号士伯——63刘晋,字皋,号臬一-64富仙,讳畅,字璜、美荣,号鞅——65贵文,

刘氏家谱

安成水部刘氏丛桂支湖北干一、二河分派传递世系如下:1刘邦(汉高祖,汉室刘氏始祖)→2刘恒(汉文帝)→3刘启(汉景帝)→4刘发(长沙定王,长沙刘氏祖)→5刘苍(安成思侯,安成刘氏祖)→6刘自当(安成今侯)→7刘寿光(安成节侯)→8刘乔(字谙谷)→9刘巳(字正中)→10刘鼎(字宏大)→11刘信(字贵实)→12刘英(字志俊)→13刘睦(字必和)→14刘荣(字毓华)→15刘逸(字仲安)→16刘端(字开先)→17刘奇(字邦祥)→18刘允(字大信)→19刘歆(字子敬)→20刘宽(字文博)→21刘贞(字志正)→22刘淑(字从善)→23刘敬(字学恭)→24刘素(字慎素)→25刘聪(字懋明)→26刘昭(字成美)→27刘嵩(字中正)→28刘槐(字槐阴)→29刘效(字诚学)→30刘侃(字子刚)→31刘道(字明理)→32刘完(字守成)→33刘辟(字与开)→34刘锜(字宣器)→35刘删(字宜定)→36刘敏高→37刘微(字伯武)→38刘麒(字仲麒)→39刘仁(字学爱)→40刘顺(字承坤)→41刘正(字无佞)→42刘渔(字学渔)→43刘濂(字中清)→44刘聪(字叔明)→45刘止(字有德)→46刘游(字思游)→47良(字汝良)→48荆(字牧荆)→49得(字袭得)→50治(字文理)→51刘槐(字廷槐)→52刘闻→53刘登→54刘德言(字韶闻,894-974,水部刘氏祖)→55(1)刘税(字君彻,905(927?)—991,水部刘氏丛桂支1世祖)→56(2)刘承亮(字希明)→57(3)刘常(字景定,976年-1042年,山塘祖)→58(4)刘朝佐(字五峰)→59(5)刘武光(字则天)→60(6)刘淑仁→61(7)刘凌云(字太冲)→62(8)刘艮(字如山)→63(9)刘从善(字初迪)→64(10)刘守信→65(11)刘牧雍→66(12)刘正己→67(13)刘仲盛→68(14)刘文楚→69(15)刘止安→70(16)刘凤标→71(17)刘循节→72(18)刘合符→73(19)刘齐→74(20)刘斯太→75(21)刘秉辞→76(22)刘新鼎→77(23)刘玲→78(24)刘斌俊→79(25)刘授一→80(26)云字辈→81(27)冠字辈→82(28)冕字辈→83(29)辉字辈→84(30)先字辈→85(31)德字辈→86(32)采字辈→87(33)凤字辈→88(34)文字辈→89(35)章字辈→90(36)训字辈 炳嗣从之立诚希永世昌克培元自庆毓兆寿多康 体继尧传远天延汉绪长大龄宜作相鸿化保成章 魁锡维宗敬君兴以国光梦麟得玉树启彦建龙堂 锦殿怀绍冠华林淑正方学修先际佩志尚在观祥 汝萃钟奇俊家繁好善扬轩书同效伯廷献秉朝纲 陕西安康河南乡刘家湾的字辈是: 永继世友,怀后一单,祥云瑞日,启志承先. 光前裕后,繁衍万千,荣宗耀祖,续代相传.树德立业,举才选贤,恩泽久存,文明昌远 陕西刘氏的字辈是:福寿集广兆京宗世大昌文章增千古行义在庭扬作善承先德永延泽久 长观光辉上国积厚有馀芳 跟"世正"搭边的只有一个 重庆市开县刘氏:"万应文仲志,永福廷世正.继国泰启邦,荣华显宗裔.先积泽丕振,祖贵克武纯.立之本代德,秉章焕经馨." 、辽宁北镇满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诗词赏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什么意思

诗词赏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什么意思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什么意思? 春日即将离去了,看见那飘飞的落花,心中涌起的愁苦就像海水那么多。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赏析此词为作者处州(今浙江丽水)为监洒税官时所写,词中抚今追昔,触景生情,表达了政治上的挫折与爱情上的失意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 据处州府志云,处州城外有大溪,岸边多杨柳。起首二句即写眼前之景,将时令、地点轻轻点出。春去春回,引起古代词人几多咏叹。然而少游这里却把春天的踪迹看得明明白白:“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悄地退却了。二月春尚带寒,“春寒退”即三月矣,于是词人写道:“花影乱,莺声碎。”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看,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便觉高度凝炼。其中“碎”字与“乱”字,用得尤工。莺声呖呖,以一“碎”字概括,已可盈耳;

花影曳,以一“乱”字形容,几堪迷目。感于这两句词的妙处,南宋范成大守处州时建莺花亭以幻之,并题了五首诗。 “飘零”句以下,词情更加伤感。所谓“飘零疏酒盏”者,谓远谪处州,孑然一身,不复有“殢酒为花”之情兴也:“离别宽衣带”者,谓离群索居,腰围瘦损,衣带宽松也。明人沈际飞评曰:“两句是汉魏诗诗。”(《草堂诗余正集》卷二)少游此词基调本极哀怨,此处忽然注入汉魏人诗风,故能做到柔而不靡。歇拍二句进一步抒发离别后的惆怅情怀。所谓“碧云暮合”,说明词人所待之人,迟迟不来。这一句是从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出,表面上似写怨情,而所怨之人又宛似女性,然细按全篇,却又不似。朦胧暧昧,费人揣摩,这正是少游词的微妙之处,将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交织起来,于是读来不觉枯燥乏味,而是深感蕴藉含蓄。 过片转而写昔,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西池,即金明池,《东京梦华录》卷七谓汴京城西顺天门外街北,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诗注云:“元佑七年三月上已,诏赐馆阁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这是一次盛大而又愉快的集会,词人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鵷鹭同飞盖”一句,把二十六人同游西池的盛况作了高度的概括。鵷鹭者,谓朝官之行列整齐有序,犹如天空中排列飞行的鵷鸟与白鹭。飞盖者,状车辆之疾行,语本曹植《公宴诗》:

论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论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和伟大的爱国者。由于他在鸦片战争中的影响和作用,他的生平事迹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注意,清朝就有人著书、编年谱,详细记载他的活动和思想,并汇集林则徐的诗文、信札、奏稿,编辑文集。民国后,关于林则徐的传记、资料也出版了不少。但真正对林则徐进行科学研究和大规模地编辑出版林则徐文集应当说是建国后开始的。建国后,除大量出版与林则徐研究有密切关系的鸦片战争史料外,还出版了《林则徐集》的奏稿、公牍、日记、书简等,为林则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史学界一致认为,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高度的爱国精神贯穿了他整个一生。分歧是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杨国桢认为,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属于地主阶级范畴。丁名楠等则认为,林则徐的爱国主义已从本阶级的思想中游离出来,升华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属于人民的范围。至于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人们则有下列的阐述: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张斌荣,俞祖华等人认为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那就是:“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首先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拮据,国库空虚。其次,鸦片贸易使整个地主阶级更加腐朽不堪。再次大量鸦片的涌入导致吸食者的明显增加,必将危害清王朝的统治,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 戴逸、张代春、徐飞等人主要认为林则徐禁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是:“首先林则徐所在地位具有特殊性。其次,这也是林则徐民本思想发展的结果,在政治实践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民心可用,民心可恃。再次,林则徐还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了我国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坚持的‘抵御外侮’的传统思想。”当然这样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与林则徐的家教良好,父亲对其进行严格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其从小就树立了爱国的思想分不开。 成弓认为:由于清政府的腐败,鸦片不可能做到另行禁止。相反鸦片贩子的活动日益猖獗,烟已经到了非禁不可的地步。在清政府内部形成了“弛禁派”和“严禁派”,而林则徐就是少数严禁派中的一员。张代春认为:“林则徐的早期禁烟是在与弛禁派不断斗争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林则徐的话“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几无充饷之银”,对道光帝的触动很大。另一方面林则徐之所以会到广州进行虎门销烟,也正是英国不顾中国的禁烟法令,为了牟取暴利,毒害中国人民的结果。 成弓认为:“林则徐的爱国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禁烟的态度和实践上。禁烟抗英是当时关系国家民族命运与前途的头等大事。”在广州,林则徐根据实际情况,认识到鸦片的根源在外,于是他改变了原来“重治吸食”为主的方针,其禁烟活动开始进入与英国鸦片贩子进行面对面的斗争阶段。张卫明、王黎明等人认为:“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之时,就注意将禁烟与《国际法》结合起来,从《国际法》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于此同时,中国的禁烟运动在国际法的正义旗帜下得以进行,并在实践中有效地将维权与禁毒结合起来,由此也捍卫了国际法的道义和权威。” 林则徐在禁烟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了解敌情和外事,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飞等人认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主要途径和贡献是:“第一、

天下刘姓家谱介绍

天下刘姓家谱介绍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了然。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见

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 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的一 编《刘氏族谱序》。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 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 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自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 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则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明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

意境是诗词生命

百家争鸣 2011.09 ·95·意境是诗词生命 葛国治 摘要:“诗以意为主”,无论古今,都是诗词创作和赏析的一种共识。那么,如何立意?怎么认识立意的本质,更好地营造意境?在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意境诗词立意深远雅健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Poetry of Life GE Guo-zhi Abstract: " Poems on sense ",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are poetry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a consensus. So, how to approach? How to recognize the essential conception, build a better mood? In this paper, Here say several my opinions. Key words: Artistic conception; Poetry; Conception; Profound; Elegant healthy “诗以意为主”。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袁枚《随园诗话》指出:“诗以意为主,文采为奴婢,如主弱奴强,虽僮仆千人,唤之不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口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关于立意在诗词中的重要性,从古至今论者众多,无一例外,皆已成为诗词创作和赏析的一种共识。 何谓意境?《辞源》释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为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换言之,意境是诗人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生活反映在作品中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来源于客观,是客观世界(包括诸如时序代谢、世态炎凉、人事升沉、境遇顺逆等)在诗人头脑中的反映;同时它又包含着诗人内在的人生阅历、价值取向、个人情感等,这些因素一旦触动诗人心灵,就能变为琴台乐章,笔底波澜。“诗是感情的宣泄”。所有外界的感知只有通过作者头脑的加工才可升华到高层面的理性世界。这是一个包括部分和整体,具体和抽象,虚和实的转换过程。诗歌艺术也只能靠意境反映出来,只有懂得立意要旨的人,才会注重炼意和营构意境,在创作中才能自出机杼。意境的有无、高低、深浅便成为创作和评价作品的首要标准。 怎么认识立意的本质,更好地营造意境,我认为主要应把握好四点: 1.求新奇。要在前人已经多次写过或今人正在大量创作的同一题材上,找到与众不同的感受,发现新的美,新的诗意。力避趋同思维,力求求异思维,发掘出别人尚未认识到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世界的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都不是孤立的,每个事物皆有多个侧面和层次,因之也就构成诗词创作立意的多样性。有的题材如:山川名胜、花虫草木、历史事件等,从古至今引起过无数诗人赋诗吟咏。如古战场赤壁,到此登临凭吊的古今诗人何止万千,但总有佳作不断问世,老题材也常咏常新。唐代李白诗“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怀古纪实再现壮烈的战争场面;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侧重天时机遇对战争结局的影响;胡曾:“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咏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帅;罗贯中“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写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明代王奉:“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喻历史规律人难逆转。清代伙瑾的“潼潼水势响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味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于红”。偏重托物寄意,移景入情;当今诗人石理俊诗“殷殷血火映彤云,往事悠悠壁有痕。心共江流同拍石,声声言合不言分”。强调以史为鉴,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袁第锐诗:“漫说鏖兵成赤壁,谁存一念到苍生”。钱明锵诗“穷兵谁恤民涂炭,一炬功成万骨枯”。虽然同是谴责穷兵黩武,不顾老百姓死活,但所选角度有别。诸如此例,俯拾皆是数不胜数。如古今咏梅花诗充栋,立意角度千奇百样。陆游的《卜算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孤芳自怜,满怀委曲,无可奈何;而毛泽东的《卜算子》:“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从容大度,洒脱无私,坦露伟人胸襟。可见,“天下无有不能咏之事,无物不可写的诗”。只要独具慧眼,多角度观察事物,深层次营造意境,便有取之不竭、咏之不尽的题材。 2.求深远。人贵直,诗贵曲。诗词立意要避免平淡浅薄,力求意深旨远。很多人喜欢把人家好的作品拿来作为自己揣摩学习的范本,照搬照套,拾人牙慧,这只能作为初学写诗的方法,不可长行此径。而有些人干脆省去形象思维过程将思想感情直白地写入作品,绕过立意这一关。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便不能称之为诗了。如一首《颂祖国》这样写道:“人人都颂党恩情,百业方 作者简介:葛国治(1948.2—),男,汉族,湖北通城人,大学文化,原赤壁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现任赤壁市调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诗词学会理事、赤壁市楹联学会会长,著有诗词集《闲芹类稿》(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研究方向:古诗词。

【2021新高考】专题04 《蜀道难》-2021届高三语文2021新高考教材知识清单大汇总(必修3)

专题04 《蜀道难》 一、生字生词 噫(yī)吁(xū)嚱(xī)蚕丛及鱼凫(fú)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 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剑阁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磨牙吮(shǔn)血(xiě)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二、文学文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风格豪迈飘逸。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四川江油)之青莲乡。李白一生受道家、儒家和纵横家思想的影响较深。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所以《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作。李白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自《诗经》《楚辞》以至六朝诗歌的优秀传统,又能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歌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魑魅丑怪,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三、文言梳理

林则徐禁烟活动的功过

——关于禁烟运动的功与过组汪孔祥源陈南方

[摘要]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既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禁烟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人,对中国 近代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就 林则徐发起禁烟运动等相关史实,正确认 识禁烟运动的重要意义,探讨林则徐从功 臣到罪臣的原因。

[关键词] 林则徐禁烟运动

引论 鸦片在明清以前主要作为药品使用,但是至嘉靖道光时期,鸦片随吸食者的增多输入量日益增大,对全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①,逐渐成为清朝统治阶级内部进行政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在争论中形成了弛禁、缓禁和严禁的不同观点。 ①参阅《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禁烟问题”》

1、严禁论的形成和受用 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提出了对鸦 片“弛禁”的主张。他虽然在奏文开头就列举了鸦片的弊害,主张根除这一恶习,但是其主要论点是从牺牲人民利益以达到增加国家税收出发,主张容许鸦片按照药材纳税来“合法性”地输入,提倡内地种植鸦片而到达外来鸦片逐渐断绝的目的②。 这种阶级自私的言论得到了某些官员的赞同,但是有更多 的人对“弛禁论”表示激烈的反对,如江南道御史袁玉麟,他在奏文中对许乃济的弛禁论的主要论点逐条批驳,并在奏文的结尾要求:“立斥弛禁之议,乃请敕下在廷诸臣悉心妥议,于烟入银出有课永远禁绝之方,各陈所见,皇上挥之实施。”③ ②参见《道光十六年四月己卯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奏》 ③陈舜臣著《鸦片战争实录》

由于袁玉麟这样激烈的批判,基本把弛禁论彻底埋葬了。 但在弛禁论销声匿迹之后,朝中又出现了严禁论的主张,鸿胪寺卿黄爵滋是严禁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黄爵滋的奏文首先从白银外流的问题谈起,提出白银流出国外是因为走私运进了鸦片的观点,认为贩卖鸦片之所以盛行,是由于吸食者过多,如果没有人吸食,就不会有人贩卖,并列举出过去的措施例如严查海口,禁止通商,惩办鸦片商贩等失败的原因,因而得出了“吸食鸦片者死罪”的结论。④ 由于黄爵滋“严禁论”中又若干部分击中了统治阶级必须维护其阶级利益的要害,同时朝中对鸦片的态度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因此,当道光帝把黄爵滋的意见发到个地方重要官吏讨论后,反对者占据了绝大多数。但是当时已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是少数赞成者中最积极的一人。 ④参见《道光十八年闰四月辛巳鸿胪寺卿黄爵滋奏》

刘氏族谱

【题名】刘氏族谱 【责任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岳阳,巴陵 【堂号】彭城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宋]刘唐; 始迁祖:[宋]刘受 【摘要】始迁祖唐、受,南宋时自巴陵南冲古柏树坡迁居邑之公田。寻以金牛之变,唐於咸淳二年再徙居窑岭,而受仍居公田,遂衍为二派。存卷为墓图、图契、公田志仲公世系。 【索取号】5939/D 【题名】刘氏族谱 【责任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36年(1947),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岳阳 【堂号】彭城堂 【先祖/名人】始祖:刘仲二; 先祖:刘福四; 先祖:[清]刘辛三; 先祖:[清]刘辛八; 先祖:[清]刘辛九 【摘要】始祖行名仲二,讳字、时代、居地均失记。子福四,生辛三、辛八、辛九,明清之际,三兄弟後裔陆续迁巴陵之高桥、大屋、塘觵、墩上、仙安桥、双港嘴等处。谱存序、契据、世系等。 【索取号】5872

《刘氏族谱》与刘备 李君鉴 刘备墓“成都说”、“奉节说”之争引出《刘氏族谱》现世。 自1986年《四川工人日报》刊登《刘备真墓可能在奉节》后,又经《文摘周报》转摘,一两年内,笔者收集到16种《刘氏族谱》。后从山西族谱研究中心及上海谱牒研究中心获悉:山西族谱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册;上海谱牒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部。 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之一,位列李、王、张后,居第四位。刘姓能够成为一个大姓,主要因为刘氏起源早,历史上作为一个“国姓”时间长,望族多,分布广,赐姓、改姓、少数民族从附姓多的缘故。 根据《左传》、《汉书》、《唐书》、《通志》等史书记载,刘姓起源主要有五个支系: 一、以国为氏,即祁姓之刘。源出帝尧陶唐氏,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国(今河北省唐县),因以为氏。 二、以邑为氏,即姬姓之刘。西周时,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旧有地曰刘亭), 其子孙遂以邑为氏。 三、匈奴族从母姓刘。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对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嫁给强盛的匈奴部族单于冒顿为妻,匈奴习俗,贵族皆从母姓。史载东郡、河南、雕阴三族刘氏俱出匈奴。“五胡”时汉国 的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的贵族。 四、赐娄氏为刘姓。汉初,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西都关中之策,高祖赐姓刘,遂改名刘敬,子孙 以刘为氏。 五、赐项氏为刘姓。刘它,原项氏,汉初赐姓刘,子孙因之。 《宛委余编》曰:“大约得姓之贵,无过于刘。汉四百余年,至昭烈父子,二十二帝。其间真王代传以千计,列候以万计。南宋九帝,五代汉二帝,北汉三帝,刘渊、刘曜无论也。故非他姓可拟。”又说:“刘二十五望,彭城为贵”。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和政权中,以刘姓为最多,历时也最久,先后有西汉、东汉、蜀汉,“五胡”十六国时的汉、越、南朝宋、五代后汉、南汉、北汉、南宋建炎四年金册封的大齐等,共历时六百五十年。这是刘姓能够成为大姓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原因,也是所传《刘氏族谱》中为什么彭城堂刘氏族谱占多数的原因。笔者所搜集到的16种族谱即全出于彭城刘氏。 16种《刘氏族谱》简介 16种刘氏族谱指重庆市奉节高雅手写本《刘氏族谱》;四川自贡手写本《刘氏总大族谱》;四川江津石印本《刘氏考订族谱》;奉节兴隆庙湾刻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奉节甲高杨坪、吐祥青龙手写新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四川沐川手抄本《彭城宗谱》;四川犍为石印本《刘氏纂刻族谱》;四川资中手抄本《刘氏族谱》;四川三台县《刘氏圣宗谱》;四川壁山旧本《刘氏族谱》;壁山新本《刘氏族谱》;四川内江《刘氏族谱》;重庆城口绢写《刘氏族谱》;重庆江北石印本《刘氏族谱》;湖北嘉鱼《刘氏宗谱》;成都武侯祠台湾华侨刘天注捐赠《刘氏大宗族谱》。其中城口、重庆江北、湖北嘉鱼、成都武侯祠4种刘氏族谱只略知一点线索。笔者曾对其余12种族谱作过初步研究,现将笔者了解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12种刘氏族谱均记载该刘氏后裔系祁姓之刘,以国为氏。发枝彭城,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代。 奉节兴隆庙湾《彭城堂刘氏族谱》,清同治十二年(1873)安定堂刻本,仅存第一册,线装。长44厘米,宽23厘米,共24页。其中最后两页系后人毛笔字补写。书皮为较硬的同色纸,上有书签。扉页为黄裱纸。“彭城堂”三字横排,下竖写“刘氏族谱”,左侧写“大清同治十二年续修族谱世系公立”。版面设计:有外粗内细文武边栏,天头、地脚为双龙,龙头朝向版心。版心有双鱼尾,上部分题写“刘氏族谱”,中间题写卷次内容,页数。下部分题写“彭城堂”。奉刘备为一世祖。第一册有祖莹形图,刘氏宗祠、祠

《木兰花令_次欧公西湖韵》阅读附答案及翻译赏析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阅读附答案及翻译赏析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佳人犹唱酒徒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 “酒徒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州时所作的词。“西湖”,词中指颍州的西湖。 (1)“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一个字最传神?请简析。(4分) (2)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形。作者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表现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2、最后一句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达内心的悲凉伤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叹。 二: 1.词中“空听潺潺清颖咽”一句中哪种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么的情感?(2分) 2.请扼要赏析词的最后两句。(4分)

3.“佳人犹唱酒徒词”言简而意丰,词美而情深,诸君回顾《酒徒亭记》,细品本词,探究欧公形象。(4分) 参考答案 1.①修辞:比拟或拟人;②情感:对恩师的怀恋 2.与余同是识翁人”写自己“识翁”,融会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敬佩与敬佩。(答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便可)②“唯有西湖波底月”应用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怀)的写作技能,用西湖明月之“识翁”代表颍州人民对欧公难忘的记忆。③共同表达了对欧阳修的非常钦敬与怀恋。(答出2点便可得满分) 3.①心系百姓,与民同乐。②才华横溢,一代文宗。③人品至上,世之楷模。(从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作答,意对便可,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 译文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昔日壮阔的气概。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呜咽伤逝。河上传来歌声婉转,佳人还唱着酒徒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无非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慢慢缺损。和我同样同酒徒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把所有的人照临。 赏析: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宛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刘氏族谱 总谱

刘氏族谱总谱 劉雄輝劉主 編彭 城氏堂第 滿一公冊 祠第族堂一編滿祠譜丁譜源流總譜彭城堂滿公祠堂劉氏族譜 主編劉雄輝副主編劉金良責編劉雄輝錄入周昌盈校對劉雄輝資料 劉海明劉齊華劉齊輝劉國兵劉雄輝劉遂文劉美文劉興偉劉小良劉乘勝劉有良劉新奇劉春華劉志農書名題字張並湘藜閣西元二零零七年南沖祖祠大同新派忠厚貽謨美,修齊衍慶長。崇文明禮讓,敷教植綱常。序正班聯定,源清昭穆詳。根深枝必茂,奕葉毓奇芳。——民國辛未歲(1931年)仲夏日。穀旦。“接續新派”又名“南沖祖祠大同新派”,全族正式統編字派時間是民國乙亥年(西元1935年)秋七月上瀚穀旦。本祠轉述者是十八世孫齊嵩岳靈少龍氏。即坡關廷佐門的齊嵩。齊嵩,字嶽靈,號少龍。又接續新派,(另名“新增宗派”)裕後思先澤,光前仰古唐。庭階培玉樹,

祿閣校華章。孝友傳家學,軍民衛國康。顯存峙漢鼎,世代永隆昌。(注:“新增宗派”的作者和寫作時間沒有載明,)彭脊面城堂滿公祠堂劉氏族譜藜閣二零零七年彭城堂滿公祠堂劉氏族譜“五修重版”凡例1、五修重版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相關要點在此說明。2、本次重版,將譜牒分為丁譜和文譜兩種,丁譜排前,文譜排後。丁譜有兩篇六冊,第一篇為總譜,專管源流,從遠祖堯帝敘至本門始祖,共計一冊,排為第一冊;第二篇為分譜,專管各門丁口,共計五冊,排為第二至第六冊。3、丁譜按滿公祠堂各關劃分,坡關為第二冊,包括毛田門、廷佐門、楊家邊三門;墓關為第三冊,包括平頭林、銅盆沖二門;榨關為第四冊,包括榨老屋、郎仲屋、璧選屋、榨細屋四門;喬關為第五冊,包括喬林堂、張得祥二門;君用關為第六冊,包括月湖、湯夫、君用門三門。4、文譜有六篇,分為四冊,第七冊包括三篇,即“譜牒概說”、“滿祠大事記”、“家訓”;第八冊一篇,即“家傳”;第九冊一篇,即“藝文著述”;第十冊一篇,即“圖像”。5、本次重版,根據現代閱讀習慣,將豎排改為橫排,繁體改為簡體,不標點改為標點。標點是一項艱難的工作,須有深厚的古漢語基礎才能所為,宥於水準,難免有錯。6、本次重版,對舊版中的皇歲紀年作了一些修改,一是更正了一些明顯的錯誤,如皇歲與甲子紀年矛盾,則以甲子紀年為標準更正皇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探秘中华民间故事中情节的三次反复

一咏三叹 ——探秘中华民间故事中情节的三次反复 执教刘倍伶 教学目标 1.阅读《文成公主进藏》《裁缝儿子对付部落主》《三个女婿拜寿》《三个秀才圆梦》四篇文章 2.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体会中华民间故事的魅力。3.探秘民间故事中情节的三次反复,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并获得教育和启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探秘故事情节的三次反复。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并获得教育和启示。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故事引入 2.引入课题——探秘中华民间传说 二、阅读《文成公主进藏》,自读自悟 1.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语句。 2.思考公主进藏的途中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做好记号。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 1、词语集锦,学生认读。 2、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2)集体交流:文成公主进藏路途中遇到了哪些事?遇到的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3)你觉得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4)师小结 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等)

四、阅读感悟、体会“一咏三叹” 1.优秀的民间故事具有长胜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大都情节单纯、结构紧凑。有意思的是,它们常常通过故事情节的反复来表达同一主题,而情节的反复的次数又以“三”为多。情节的三次反复似有累赘和重复之嫌,然而在我国民间故事中屡见不鲜,还深受广大老板姓的欢迎。这期中有什么奥秘吗?让我们疫情去继续探秘吧! 2.自由阅读《裁缝儿子对付部落主》《三个女婿拜寿》《三个秀才圆梦》,根据提示勾画出相关内容,并批注。 阅读提示: ①《裁缝儿子对付部落主》中裁缝儿子经历了哪几次考验?结果怎样? ②《三个女婿拜寿》中三女婿都经历了什么?结果怎样? ③《三个秀才圆梦》小和尚和老和尚怎样给三个秀才圆梦的? 3.围绕“民间故事中的一咏三叹”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①交流阅读内容 ②民间故事为何经常三次反复呢?以《裁缝儿子对付部落主》为例说一说。 ③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再谈一谈你收到了哪些教育和启发。 五、拓展阅读 1.自由阅读《范丹问佛》《牛和驴为啥结仇》体会一咏三叹。 2.故事情节的三次反复不仅在中国民间故事中屡见不鲜,在其他国家的民间故事中也司空见惯。比如德国《格林童话》中的《桌子、金驴和棍子》《三兄弟》《纺锤、梭子和针》······希望大家课后能通过阅读去感受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获得艺术的享受,并从中获得教育和启示。 板书设计一咏三叹 《文成公主进藏》过河、过沼泽、写血书、无心梳妆、背乃巴山《裁缝儿子对付部落主》石板衣服、公牛奶、数草 《三个女婿拜寿》睡灶门口、讲四言八句、四言八句难度升级 《三个秀才圆梦》小和尚老和尚

[专题]界江八修 《刘氏族谱》

[专题]界江八修《刘氏族谱》 界江八修《刘氏族谱》 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也。国史、地志、族谱同为中华民族三大文献系珍贵的人文资料。 家谱赖以载世系序昭穆、志祖功述祖德、叙亲情记聚散、录徙踪~ 彰孝行示族训……溯其源至当代成一书~衍其支而为百世,木本水源~ 惟家乘不紊~虽百世之遥如同一日~万人之众似同一家~涉四海感同亲邻。虽难以遂愿~但一旦告成~当为家之大幸。且可补正史不具专史不详。 “刘”古时兵器名~“斧钺”之意。 帝尧为我界江刘氏血缘圣祖,尧15岁即被推为族中酋长。尧之九子源明封于刘~始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今临汾市洪洞县)。时族人擅制陶~封于唐(今河北省唐县)~称“陶唐氏”。《左传》载:“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累夏朝孔甲时为相~善养龙~封“御龙氏”~此为经传~正史中所载刘氏第一人。 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刘氏贡献卓越~优者甚众~累五十七世孙刘邦剪秦创汉~首尊儒术~随即汉人、汉字、汉语、汉族形成~铸就了大汉文化~推进了疆域扩张~成就了大汉伟业~为推进中华文明进程之典范。 邦四世孙彭祖即景帝之子~初封广川王(今河北衡水一带)。后封赵敬肃王,其子苍于元朔二年六月封广平阴城侯(今河北肥乡、鸡泽、邯郸、广平一带)~为广平世系始祖。苍三世孙寿光~寿光生锡~锡生 廷琛~八世孙藻于汉章帝建初间征匈奴有功封为司马。二十九世孙时辙涉广西。

苍三十三世孙刘像~字攸震~唐肃宗年间封安成令(今江西安福)任内有善政~尊为“福主菩萨”供奉至今。后擢升御吐蕃~居功进爵益国公~封昭武英烈王~葬安福蜜湖白马峰。(注:刘像墓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像生哲~哲生子二:沔、洟。 洟八世孙刘偁~字汉臣~天赐奇缘,于太和六年自川宦安福。为守先祖之墓尽孝道~定居蜜湖~为蜜湖始祖~葬刘像墓左侧。安福刘氏十八派基祖均出于偁公之后。(蜜湖位于今江西安福县枫田镇新屋场村刘家组) 生岱、岳、密、旵四子~我族为岱之传人。岱八世孙仁政~封袁州刺史~生子一:克都。克都字子敏~山东学政升平度州节度使。宋建隆年间~自蜜湖涉南溪(偁公派衍基祖之一~今江西莲花县琴亭镇杨枧村)为南溪始祖。克都生文祖、昌祖、泰祖三子。昌祖配谢氏~克都公六世孙汶~字伯寿~良辅长子~宋绍兴年间举官迪功郎~升龙南县尉~聚贺氏~子三:机、椿、枢。 机十四世孙、明德三子:世华~迁攸县蓝村~聚周氏~子一、韶 善。为我族迁攸基祖。世华五世孙廷完、廷宠公继徙攸县蓝村~时在元末明初。后廷宠留居蓝村。廷完公生子二:辰可、法可。辰可~字占位~元朝谏议大夫。法可~字占禄~元朝豸史台谏~正值元末明初改朝换代之际~先朝命官离京~于明洪武十一年并辔来攸定居界江。 辰可公生子思文~思文公生、达真、达星、达念、达聪~据此派分四房,分别居界江、南水、江口冲、湘邑鹅公岭~醴陵苏家冲等地。 法可公生华文~华文生达晖~旧修谱牒并入辰可公四房之后为第五房。其后亦分三房,居界江、琴陂、太子园、藻田、幽居、石龙寨诸地。 嘉靖十六年春~八世孙正晖前往蜜湖省墓。事毕~遍寻祖源~意在成谱。其时已距辰法二可迁攸已是第一百五十七个年头,正晖公投剌于我族姻亲安福籍进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