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认识方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0
方程的意义吴正宪教学设计方程的意义方程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描述数学模型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方程的概念和应用被广泛讲解和教授。
本文将介绍方程的意义及其在吴正宪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方程可以理解为一个数学等式,其中包含未知数和已知数,通过求解未知数,我们可以找到使方程成立的解。
方程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对于一条直线的运动,我们可以使用一元一次方程来描述其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对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使用二元一次方程来求解其长和宽的关系。
在吴正宪教学设计中,方程的意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以数学教学为例,吴正宪教师通过引入方程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他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吴正宪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
他会选取一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购物打折、体育比赛成绩等,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吴正宪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他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规律、探索方法,逐步解决复杂的方程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吴正宪教师强调方程的应用。
他将方程的概念和方法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物理学、化学等。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应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总之,方程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数学思维能力。
在吴正宪教学设计中,方程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思维的空间。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吴正宪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有趣的数学学习体验。
吴正宪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吴正宪是近代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他在数学教育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吴正宪对方程教学设计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造诣。
在吴正宪的方程教学设计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他认为,学生通过解决各种类型的方程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因此,他设计了一系列的方程问题,既有实际问题,也有抽象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用途。
此外,吴正宪的方程教学设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证明能力。
他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从已知条件出发,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证明。
他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方程问题,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解题灵活性和创造性。
此外,吴正宪的方程教学设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思路。
他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并通过逐步推导和变形,解决方程问题。
他还引导学生探索方程解的唯一性和存在性,并引导学生理解方程解的几何意义。
总之,吴正宪在方程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他的方程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他对数学教育理念的思考和实践,为后来的数学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对话中走向数学本质——吴正宪老师《认识方程》教学片段共赏-教学设计论文在对话中走向数学本质——吴正宪老师《认识方程》教学片段共赏马贞(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226600)在第二届“学程导航·活力课堂”全国小学数学专题研讨会上,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了《认识方程》一课。
这一课,没有华丽的课件,也没有复杂的技巧,但那风趣幽默的谈吐、情智相融的对话,恰似阵阵春风,不时拂过课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撷取其中的一些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1】“你能把看到的现象用数学语言记录下来吗?”师(课始,直奔主题)今天,吴老师要和同学们认识一个重要的概念——方程。
听说过方程吗?你对方程有什么了解?或者你想知道什么?生方程是什么呀?方程“长”什么样子?生方程与算式有什么区别?生学习方程有什么用啊?师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方程的期待一起走进方程。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天平、砝码)当天平的两边一样重,这时?生天平平衡。
师当天平的两边不一样重,这时?生天平不平衡。
师刚才有位同学用手势表示天平的不平衡。
很好!能再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吗?(那位学生用体态演示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
)师在左边托盘放进180克香蕉,在右边托盘放进300克砝码,再在左边放进一些苹果,猜一猜,天平可能会怎样呢?生天平可能会倾斜。
(用体态演示)可能向左边斜,也可能向右边斜。
生(用手势演示)还可能平衡。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并用体态或手势演示了。
那你能把看到的现象用数学语言记录下来吗?生180+苹果=300。
生180+□=300,180+x=300。
师还会出现什么情况?你会记录吗?生180+x>300或180+x<300。
“你对方程有什么了解?”“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怀着对方程的期待一起走进方程。
”朴实的话语没有半点做作,留给学生的是一种温情脉脉的提示与引导。
我们知道,方程是“称”出来的,因此,天平虽然简易、粗糙,但它留下的是最逼近数学本质的东西。
让天平住进心里——吴正宪老师课堂理念下的“方程”单元教学探微季锦燕【摘要】"方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走向代数思维的一个过程。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面对孩子们出现的诸多问题,我颇感困惑和疑虑。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一课及其讲座,让我豁然开朗。
问题一:依葫芦画瓢,会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学生心声:方程不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学习方程有什么用?我的困惑:教学方程,只要学生认清方程的样子不就可以了吗?学习方程,天平的价值有多大?教材中反复出现的天平,仅仅是让学生直观认识等式吗?【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33-34)【关键词】单元教学;吴正;依葫芦画瓢;单元的;数学思维训练;苏教版;组题;数学语言;形我;等量关系【作者】季锦燕【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实验小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302“方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走向代数思维的一个过程。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面对孩子们出现的诸多问题,我颇感困惑和疑虑。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一课及其讲座,让我豁然开朗。
问题一:依葫芦画瓢,会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学生心声:方程不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学习方程有什么用?我的困惑:教学方程,只要学生认清方程的样子不就可以了吗?学习方程,天平的价值有多大?教材中反复出现的天平,仅仅是让学生直观认识等式吗?我的所得:吴老师用一架自制的、可以活动的天平撑起了半节课,随后让学生用心中的天平代替了活动天平。
天平,成了这一节课的灵魂。
让我们回顾一下吴老师课堂上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师:(出示天平)天平左边的香蕉120克,苹果180克,天平右边的砝码是300克,你能用数学语言记录下来吗?生写等式:180+120=300。
师:如果把120克的香蕉拿掉,换上一个苹果,它的质量不知道,看着天平,你还会记录吗?生 1:180+x>300。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课件吴正宪小数的意义课件一、前言在数学学科中,小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而吴正宪小数是因为中国著名数学家吴正宪而得名的一种特殊的小数表示方式。
吴正宪小数采用“数+M”的形式,并以M为基准进行补齐,使得小数部分循环于M。
本课件将会详细介绍吴正宪小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二、吴正宪小数的定义吴正宪小数是一种特殊的用数与M 表示的小数形式,其中M是一个自然数。
吴正宪小数的小数部分的长度为自然数M的倍数,并以M为基准进行循环。
例如,当M=3时,吴正宪小数的小数部分长度可以为3、6、9、12…等。
三、吴正宪小数的意义1. 简洁的表示方式吴正宪小数采用“数+M”的形式,使得小数部分可以简洁地表示。
相比较于常规的小数表示方式,吴正宪小数更加直观和简洁,易于理解和应用。
2. 可循环应用吴正宪小数的小数部分循环于M。
这种循环特性使得吴正宪小数在计算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例如,对于一些分数的小数表示,使用吴正宪小数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和推导。
3. 应用于周期性问题很多问题具有周期性,而吴正宪小数恰好适用于这种周期性问题的表示。
例如,考虑一个物体以一定周期在直线上来回来回运动的问题,吴正宪小数可以很好地描述这种运动的位置和时间变化情况。
4. 提高计算精度在计算机科学中,吴正宪小数可以提高计算精度。
由于吴正宪小数的小数部分循环于M,可以通过增加M的大小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
这在一些对计算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如科学计算和金融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吴正宪小数的应用1. 分数表示转换由于吴正宪小数具有循环性质,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将一个分数转换为吴正宪小数的形式。
例如,对于分数1/3,可以表示为0+3的吴正宪小数形式,即0.3333...;对于分数2/7,可以表示为0+7的吴正宪小数形式,即0.2857142857...。
这种转换可以方便地将分数用小数表示并进行计算。
2. 无理数近似对于一些无理数,如π和e等,由于不能精确地表示为分数形式,因此可以用吴正宪小数来近似表示。
在对话中走向数学本质——吴正宪老师《认识方程》教学片段共赏-教学设计论文在对话中走向数学本质——吴正宪老师《认识方程》教学片段共赏马贞(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226600)在第二届“学程导航·活力课堂”全国小学数学专题研讨会上,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了《认识方程》一课。
这一课,没有华丽的课件,也没有复杂的技巧,但那风趣幽默的谈吐、情智相融的对话,恰似阵阵春风,不时拂过课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撷取其中的一些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1】“你能把看到的现象用数学语言记录下来吗?”师(课始,直奔主题)今天,吴老师要和同学们认识一个重要的概念——方程。
听说过方程吗?你对方程有什么了解?或者你想知道什么?生方程是什么呀?方程“长”什么样子?生方程与算式有什么区别?生学习方程有什么用啊?师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方程的期待一起走进方程。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天平、砝码)当天平的两边一样重,这时?生天平平衡。
师当天平的两边不一样重,这时?生天平不平衡。
师刚才有位同学用手势表示天平的不平衡。
很好!能再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吗?(那位学生用体态演示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
)师在左边托盘放进180克香蕉,在右边托盘放进300克砝码,再在左边放进一些苹果,猜一猜,天平可能会怎样呢?生天平可能会倾斜。
(用体态演示)可能向左边斜,也可能向右边斜。
生(用手势演示)还可能平衡。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并用体态或手势演示了。
那你能把看到的现象用数学语言记录下来吗?生180+苹果=300。
生180+□=300,180+x=300。
师还会出现什么情况?你会记录吗?生180+x>300或180+x<300。
“你对方程有什么了解?”“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怀着对方程的期待一起走进方程。
”朴实的话语没有半点做作,留给学生的是一种温情脉脉的提示与引导。
我们知道,方程是“称”出来的,因此,天平虽然简易、粗糙,但它留下的是最逼近数学本质的东西。
让天平住进心里——吴正宪老师课堂理念下的方程单元教学
探微
季锦燕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
【年(卷),期】2015(000)024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季锦燕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天平住进心里——吴正宪老师课堂理念下的“方程”单元教学探微 [J], 季锦燕;
2.精彩的课堂需要预设与生成--吴正宪老师教学“认识方程”一课的片断欣赏及反思 [J], 陈海勇
3.让天平“住”进心里——听吴正宪老师教学“认识方程”一课的启发 [J], 季锦燕
4."单元主题学习"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吴正宪老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调商)"一课赏析 [J], 武维民
5.“单元主题学习”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吴正宪老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调商)”一课赏析 [J], 武维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