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2012)二下美术 小画框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11 MB
- 文档页数:27
小画框1教学目标1.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
2.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美术比较感兴趣,同时动手能力也开始增强,这一课正符合了他们的这种特点,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巧妙构思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变化,并进行合理的装饰。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师;大家看看老师今天心情怎么样?我将自己的笑容定格起来。
(拿一个画框定格自己)师:这是什么?生:画框,出示课题:《小画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画框。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小画框。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小画框,看看你喜欢哪一个?生:上来举着小画框。
(让学生自己说)生:我喜欢这个,因为它的色彩很漂亮。
生:我喜欢那个,因为它的形状很好看。
师:对叫小画框。
(板书小画框)评论(0)活动2【讲授】欣赏作品师:这是什么形状的?生:方形师:对,里面是什么形状的啊?画框分为内框和外框生:里面是花的形状师:其实从古代就有画框了请看(课件出示范宽的画作)这幅画从古到今还保存的非常好。
如果没有画框这幅画会怎么样?再出示:《蒙娜丽萨》画框让这幅画更加壮丽、美观。
视频介绍,画框起到什么作品作用?a、美化作用;b、保护作用评论(0)活动3【活动】探索方法师: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吧?想用小画框装饰吗?生:想师:老师这里有三种方法,大家想学吗?生:想师:(课件出示)第一种:是分割法;你知道是怎么做得吗?生:先用尺子画,再用剪刀剪开,折一折就好了。
第二种:折纸法;第三种是镂空法;老师示范:镂空法(用卡纸和尺子在幻灯下示范)评论(0)活动4【练习】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要求:选择一种形状,做一个小画框,注意内框和外框的变化。
音乐停笔就停。
不过制作小画框的方法可不止这三种,我们再来看些方法,(再出示一些制作小画框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6课小画框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画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小画框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小画框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制作小画框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小画框,培养学生的热爱美术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艺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小画框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制作小画框时发挥想象力和创意。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是否见过小画框?小画框有什么用?2.给学生展示一些小画框的图片,让他们了解小画框的形式和作用。
3.点名询问学生对小画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讲解小画框的制作方法1.老师向学生介绍小画框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材料包括卡纸、剪刀、胶水,工具包括直尺、铅笔。
2.让学生看懂小画框的制作步骤:•先按照规定尺寸剪一张正方形的卡纸。
•然后在正方形边缘向内剪掉一条2cm左右的边。
•把卡纸四边折痕整齐压出,使得中间的区域呈现出框架的形状。
•最后可以在框架中间贴上自己喜欢的图画、照片等。
3.制作小画框1.老师现场制作一个小画框,引导学生根据制作步骤进行制作。
2.学生制作完成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进行装饰。
3.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画框,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制作心得。
4.总结和评价1.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回顾制作小画框的过程,确认是否按照步骤制作完成。
2.评价整个制作过程,发掘学生制作小画框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完善。
六、课后作业1.整理小画框的制作步骤,并画出每一步的图示。
2.制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自己制作的小画框进行装饰展示。
七、教具准备1.PPT准备相关图片,辅助教学。
2.班内学生的制作材料,如卡纸、剪刀、胶水等。
八、板书设计小画框1. 制作材料及工具2. 制作步骤3. 制作注意事项九、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我通过简单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小画框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了小画框的制作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创造欲望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小画框丨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二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6课,主题为“小画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画框的样式和特点,学会制作简单的画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画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画框的基本样式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画框。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画框知识,进行自由创作,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画作。
教学难点1. 画框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框知识进行自由创作。
教具学具准备1. 画框制作所需的材料:硬纸板、彩纸、剪刀、胶水等。
2. 绘画所需的材料:画纸、彩笔、水粉等。
3. 画框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欣赏。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画框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画框的样式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画框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画框的制作要领。
3. 示范:示范画框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制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画框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创作:学生在制作好的画框上进行自由创作,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画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画框的制作方法和创作技巧。
板书设计1. 画框的样式和特点2. 画框的制作方法3. 自由创作的要求和技巧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画框。
2. 在画框上进行自由创作,完成一幅画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画框的样式和特点,学会制作简单的画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画框知识进行自由创作。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小画框教学案例设计意图:《小画框》是一堂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立体造型能力的手工课。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欣赏画框对绘画及其他平面作品的装饰美感。
因此我在课依始便运用画框小故事配以制作画框的录象激发学生对画框兴趣,接着让学生画自己以前印象中的画框,再出示用手工制作的独特的小画框,是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改造创新,而同龄人的作品也无疑给学生更多的设计灵感和自信。
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会欣赏美,能应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创造力的培养比能完成一幅严谨的素描、色彩作品更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1、感受画框对绘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装饰美感。
2、学习应用纸质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
3、通过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画框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难点:能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小画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今天林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看它是什么?生:相框、画框师:那你觉得它有什么用呢?生:把作品放进去,作品会变得更漂亮(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把作品放在画框后面装饰。
)2、师:是啊,你们瞧,一个好的画框会让我们的作品变得更美,更吸引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小画框。
板书:《小画框》二、欣赏练习,实践提高1、出示画框,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手上这个画框它由哪几部分组成?预设1:无人回答。
老师点拨:我看一下谁观察的最仔细,我这个画框的每个部位都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学生只看到上面的图案,引导从造型上观察。
预设2、如果说学生提到外边是波浪线,随即引到外框,提到里面有个洞,引到内框。
(板书:外框内框)2、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画框,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内外框都是怎么设计的?(图片欣赏,师生交流)3、师:如果是你,你又会设计成怎样的内外框呢?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小画框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6课《小画框》。
课程以培养儿童审美情感和艺术创造力为核心,通过制作小画框,让学生了解画框的基本构成和装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画框的基本构成和装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1. 画框的装饰方法和创新设计。
2. 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的技巧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画框制作材料:硬纸板、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示例画框和装饰图案。
3. 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张大图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画框,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画框的构成和装饰方法。
2.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制作画框,并讲解装饰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合作制作一个画框。
4. 自由创作:在画框制作完成后,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装饰画框。
5. 分享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1. 画框的构成和装饰方法。
2. 制作画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创作画框的技巧和创意。
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制作一个小画框。
2. 家长参与评价,填写评价表。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画框的制作和装饰有了基本的了解,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技巧掌握,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引入更多创新元素,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制作画框时遇到了困难,如切割不准确、粘贴不牢固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并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这些技巧的讲解和示范,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
此外,我还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创新元素,如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画框,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小画框丨浙美版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小画框构图2.接触简单的线性透视3.了解用色方法教学重点1.利用小画框构图2.线性透视初步教学难点1.构图时的比例问题2.色彩搭配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通过画画分析来引导孩子感性认识,帮助孩子从实物中发现规律和美感2.互动问答: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气氛3.图像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对复杂或抽象的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由绘制,以回顾上次课的内容2.引入本次课的话题——小画框第一步:绘制简单线条1.引导学生使用铅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直线组成的框架;2.强调米字格和“十”字格在画画中的作用;3.介绍画画基础知识:线条是构成画面的骨架,是表达形象关系的纽带。
线条一般分为直线和曲线。
第二步:构图并补充细节1.引导学生基本构图: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2.介绍线性透视:在构图的过程中,要注意颜色的变化,透视关系的处理等;3.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光源、阴影、边角等。
第三步:色彩填充1.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颜色;2.强调画画颜色的处理技巧;3.演示如何使用色彩,营造氛围。
拓展练习第一阶段:自由绘制回顾1.学生自由绘制,小提琴、手表、花等;2.师生互动,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绘画作品。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创作1.引导学生通过自由创作,自行设计构图和场景;2.教师针对学生的创作提出指导和意见,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画画水平。
1.引导学生总结构图技巧和色彩处理的相关知识;2.通过学生的提问和互动回答,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老师在课上讲解的内容;2.要求学生上传自己的作业,以发散性思维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