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孩子共成长(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34
我和孩子共成长(家长演说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同学们,大家好!很感谢学校开展的这次“我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活动,让我们家长和学生、学校有了一个更好的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
同学们,你们这年龄,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阶段,随着身体的成长,眼界的开阔,你们的心理也在随着波动和变化,来适应这种成长变化带来的一切。
这个年龄的你们,有坚强的一面,也有着脆弱的一面;有着尝试一切的勇气,也有着考虑不周的毛病,有着顶天立地的担当,也有着有头无尾的幼稚,既有寻求帮助的渴望,又有目空一切的傲慢。
有的同学品学兼优,处处都好,有的同学一塌糊涂,什么也提不起来,这就是你们,成长中的少年。
孩子们,这一切都很正常,这就是成长,成长的路上,一切都是一点一点的积累和提升的,不要对成长充满畏惧,也不要对成长太过轻视。
成长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的对待,用心的经营,努力的付出。
只要这样做,每个人的人生都会很精彩。
在这里,我发自内心很真诚的想向同学们说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你的成长的路上,有两种人,一直在尽心的关注并且无私的帮助着你们,那就是你们的老师和家长。
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你们最多的帮助与关怀的,是他们,付出与关心最无私的也是他们,他们之所以那么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你们能茁壮的成长,能长成多才多艺,人格健全,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有尊严的人。
所以,孩子们,我们应该去了解他们,体谅他们,了解他们对我们的爱,了解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爱好和习惯,了解他们对我们的付出,了解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当你了解了他们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师生之爱,亲情之爱究竟是怎样一种具体的情况,你们才不会空洞的说着“尊敬师长”,背地里却对他们阳奉阴违,也不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要求家长和老师得到的却只有失望。
也只有当我们了解了他们之后,我们才会明白更多的事情,我们才会明白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做事情,怎样去做人,才会正视自己的责任,也才会真正明白究竟该用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与孩子共成长作者:张哲莘来源:《祖国》2017年第23期感恩霖霖选择我们作为她的父母,让我们拥有为人父母的权利,让我们这个家庭可以享受天伦之乐的喜悦。
霖霖是我们的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一个孕育成功的孩子。
前三个因为工作忙、不注意而流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的健康,也让我们整个家庭蒙上了习惯性流产的阴影,每个人都谈孩色变,压力巨大。
当我们尝试了各种偏方无果,准备试管婴儿时,小家伙意外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然而,又是像前三个一样,见红也悄无声息地来了。
卧床的两个多月,没有一天我不是在心惊胆战、诚惶诚恐、不断祈祷中度过的。
妈妈告诉我,虽然我们都很盼望她能留下来,但是如果希望孩子以后好带,能融入社会,大人还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于是,我开始调节自己,有空就和孩子对话,没空就告诉孩子,仔细地听、认真地看、积极地想,了解爸爸妈妈是如何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
当度过了前三个月的危险期,感觉孩子稳定了,我和她就开始上班了,我想让她体会有规律的生活、感受多彩的世界。
小家伙也很配合,我们以良好的状态共同奋战到生产的前一天。
“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自从有了你,生命里充满奇迹”,这句歌词充分诠释了我们全家的心情。
我们对这个小生命很好奇,非常愿意研究她。
怀孕期间,每天我都会翻书看看她今天该有多长了,有哪些器官开始发育了,即将有哪些变化,应该注意什么。
出生以后,我也喜欢一直查阅不同阶段幼儿的一般发展规律,看着她应该有的共性和属于自己的个性。
于是,当她在2-3岁进入第一个叛逆期时,我能欣然接受;当她现在以说反话为乐趣的时候,我内心感叹孩子真的又长大了。
时间呀,我多么盼望你慢些走啊,眨眼间孩子就会不那么依赖我们了;然而,我又盼望孩子呀,你快些长呀,快来感受这个奇妙的世界啊!怀孕之前,为了完成硕士论文《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我保持了每年百本的阅读量。
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其中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美国)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等书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