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技术发展及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推动力。
在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结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在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
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地标。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我国地震频发,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尤为重要。
大部分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过于追求高度和造型,而忽视了结构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也使得高层建筑结构更加复杂,需要更高水平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探索。
首先是在材料上的创新。
目前,我国在建筑结构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钢结构、混凝土、玻璃等常见材料上进行了技术革新,而且还积极推进了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将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其次是在结构设计上的创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正在向着更加安全、经济、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有限元分析(FEA)等技术已经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结构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也得到了应用,例如结构与建筑、结构与地基等专业的互动性更强,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体系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我国政府也在高层建筑结构领域加大了支持力度。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动高层建筑结构创新的政策和规定,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的发展状况现代木结构建筑是指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因此在当今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对传统建筑材料的需求减少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现代木结构建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它既可以满足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又可以减少对传统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由于木材的可再生性和可回收性,现代木结构建筑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符合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因此,现代木结构建筑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住宅、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领域。
在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状况方面,目前的状况良好,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问题。
随着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对木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需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木材的种植、培育和管理,确保木材的质量和供应。
其次是技术问题。
木结构建筑需要有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特别是对于大跨度、多层次的木结构建筑来说,需要熟悉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还需要考虑到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推广和宣传问题。
虽然现代木结构建筑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观念的传统束缚和一些技术难题的存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在推广和宣传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
总之,现代木结构建筑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在当前社会越来越被重视和应用。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舒适住宅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还能减少对传统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在持续发展方面,现代木结构建筑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材料选择、技术研发等。
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推广和应用现代木结构建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发布时间:2021-07-05T16:15:03.21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陈斌[导读] 摘要: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身份证号码:41100219900206XXXX 许昌恒达杭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摘要: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轻质高强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
本文针对不同高度的高层建筑,分析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性,研究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探讨超高层建筑抗风优化设计和长周期地震响应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介绍耗能减震新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介绍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设计研究和标准规范工作,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我国高层建筑发展主要特点表现在建筑高度不断增加且结构体型日趋复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应用较多,同时由于我国高层建筑大多要考虑抗震、抗风的问题,设计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结构相关的规范标准及研究工作在高层建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现状;设计;新型材料;发展趋势引言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
它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地震强度、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电梯的设置标准以及防火的特殊要求等很多因素有关。
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其次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选址;再是,可以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和缩短建筑工期。
1 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1.1 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况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
浅谈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先进建筑施工技术的引进和设计理念创新,我国建筑施工在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和快速施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文章主要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及建筑施工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标签: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1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分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些许差距,但是在基础技术和先进技术上没有差别,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下面就从深基础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防水工程技术来分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1.1 深基础施工技术桩基础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桩基础所使用的材料、类型以及施工方法都有非常大的进展。
尤其是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是直接在施工现场所设计的桩位桩机设备开孔或采用人工挖孔,然后再孔内加入钢筋笼,再浇灌混凝土而成。
它适用于不同土层,桩体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变。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方法比较简单,只需配置少量构造钢筋,而且相对于其他类型,它的承载力是非常大的。
深基坑支护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土钉墙、水泥钉墙及地下连续墙等,目前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正在成为深基坑支护最常用的支护技术,它施工振动小且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影响小,具有很大承载力。
1.2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分为现浇和预配装制。
现浇混凝土结构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位置支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振捣成型,再经过养护使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整个过程均在施工现场进行。
现浇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好、节约钢材,而且施工不需要大型安装;其缺点是现场施工周期长。
需要耗费大量模板、现场运输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施工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建筑垃圾和噪声比较严重。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现已日益广泛地采用工业化定型模板,钢筋连接。
采用各种先进的电焊技术和机械连接技术,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及商品混凝土等一系列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某些缺点,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新的发展。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中国地震频繁、土质松软、地基沉降等因素的存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监管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兴建高层建筑。
首先是一些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的国贸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等,这些建筑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受到了国外的影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而且一些建筑项目得到了国内的认可。
与此我国高层建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地震频繁,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很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监管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地势复杂,地基条件良莠不齐,很多地方的土质松软,高层建筑的地基沉降问题也比较突出。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施工方面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隐患,如裂缝、变形等问题。
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应该加强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必须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正在制定一系列关于高层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标准,未来的高层建筑必须符合这些标准。
应该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和监管。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有效控制施工风险。
建设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监管力度,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应该加强高层建筑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一定限制的建筑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浅谈。
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是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高度不断刷新,设计技术也不断提升。
以前所罗门东方国际大厦、武汉中心等高层建筑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刷新了高度纪录,并且在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建筑质量问题,一些建筑在追求高度、外观等方面考虑过多,而忽略了建筑本身的质量和安全。
这导致了一些建筑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其次是土地资源问题,高层建筑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
这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高层建筑也给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高层建筑在发展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是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我国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对这些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国内的设计技术和材料质量。
其次是加强规划管理。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强管理,合理规划和布局高层建筑,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也需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审批和监管,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
未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还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
虽然我国在高层建筑设计和建造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比如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等方面。
其次是地理环境问题。
我国地域广阔,高层建筑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这对技术研发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社会影响问题。
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形象和风格也需要与城市的整体形象相协调,这就需要高层建筑的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进行精心的搭配和协调。
浅谈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和应用3篇浅谈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和应用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的住房需求与日俱增。
然而,传统的建筑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则因其优良的性能逐渐打开了市场。
本文将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概念、特点、市场现状、安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以期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和应用。
一、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概念与特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指采用工厂化生产、标准化设计、模块化构件和现场组装的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施工周期短、施工工序少、工业化程度高、质量可控、造价相对较低、环保节能。
二、市场现状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相对较慢,尤其是钢结构建筑的应用比较少。
但是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钢结构建筑作为重要的应用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三、优势与安全问题1、制造工艺控制基础好。
工艺先进程度高,生产单元规模大,工期可控,符合工程规范,有效降低了质量风险。
2、安装技术相对成熟。
大多数钢结构建筑工程采用外向安装,采用高空作业和钢丝绳吊装等安装技术,为施工提供了更安全、高效、快速的解决方案。
3、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钢结构建筑施工周期明显缩短。
可大大提高项目完成效率。
但快速安装的背后也伴随着不安全的一面,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a. 钢结构的安装土建结构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否则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易出现安全问题。
b.建筑安全审查不够严谨,施工企业的管理薄弱,现场安全风险高。
c. 雷击、电击等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发生拆除或更换的情况,应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和施工规范和科学、合理的监督,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四、未来发展趋势1、更多应用于消防、医疗、学校、商业等公共场所;2、推广外墙装配化解决冷凝露点等安全隐患;3、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提高设施的完整性;4、采用智能化技术推进钢结构安保控制。
总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1. 引言1.1 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希腊的神庙等都可以被看作是人类对高层建筑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人类对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和代表。
在近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更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特点。
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到钢结构、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建造技术不断发生变革和突破。
在20世纪初,高层建筑的发展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不仅成为城市的地标,也成为城市人们生活、工作的中心。
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不断被引入,使得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化、安全性更加可靠。
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不断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建筑技术和结构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和充满挑战。
1.2 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
从世界最高建筑榜单中可以看出,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已经位列前茅,而且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繁华的城市天际线。
我国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还注重绿色环保理念,大量运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了建筑的能耗和排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相信我国高层建筑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2. 正文2.1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的地质条件、文化传统、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浅谈建筑结构技术发展及现状
摘要:从古代中国木结构和古代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结构技术开始,发展到以钢筋水泥结构、钢混结构、钢结构为主的现代建筑结构,人类建筑结构史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和环保的需求,钢结构已成为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点,并标志着钢结构是未来建筑结构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建筑结构发展
前言:建筑结构是指可以支持建筑物的构架,它是由建筑材料做成的起到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可以说建筑本身就是一种结构,没有结构也就没有建筑。
人类从远古时期就意识到建筑物能够满足遮风挡雨、保暖防寒的生存需求,从而开始了利用泥土、树枝、石块搭建窝棚的原始建筑技术,后经过古典建筑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建筑结构科学时代,已经形成利用不同的建筑材料构建各类建筑物,其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组合结构等。
本文纵观从古今中外的建筑结构史,浅谈建筑结构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古代建筑结构技术
1.1中国古代建筑结构
中国古典建筑的木构技术有数千年的实践经验。
其特点有四点,一是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二是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
三是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和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四是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
【1】约公元前5000-前3300年,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留存大型木构榫卯干阑式房屋;公元782年,中国五台山重建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后佛教传入中国,古代中国开始兴建高层建筑;公元516年,中国洛阳建永宁寺9层木塔,高80m以上,为有记载的最高木构建筑,且塔的地面下用土夯筑成最厚达6m的夯土体,作为木塔的外围基础,由124根木柱的础石和础痕组成的柱网,分五圈方形排列,形成木塔的承重柱础,增强了木塔的稳固性;公元105年,中国建成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m,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公元591~599年,中国工匠李春建造了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公元1001~1055年,中国建定县开元寺塔,高84m,是中国现存最高砖塔;公元857年,中国五台山建佛光寺大殿,为现存唐代殿堂型构架唯一遗例;坐落于北京城的中心的故宫,占地1087亩,合72万多m3,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以木结构为主,历经低层木架结构、高层木架结构、砖石木建筑结构、殿堂型构建结构,从简单的遮风挡雨、保暖放寒的需求开始到以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统一,体现了中国数千年建筑结构发展的文明史。
1.2西方古代建筑结构
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现在的2500余年来,欧洲古代的建筑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建筑结构基本一致。
【2】如,公元前2700至2500年,在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建成了金字塔。
采用的材料是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结构的金字,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公元前300年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建成了亚历山大灯塔,该塔高122m,用闪光的白色石
灰石或大理石建成;大约公元前550年在希腊建成阿尔忒弥斯神庙,神庙建筑以大理石为基础,上面覆盖着木制屋顶。
它最大的特色是内部有两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约12至18m高;公元前282年在希腊罗德岛建成太阳神巨像,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m。
所用材料是大理石砌块、铁支柱加固,外以青铜包裹;11世纪下半叶至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是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如著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索尔兹伯里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物。
从上述建筑可见,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多为石头、泥块,故建筑结构称为砖石结构,其建筑风格基本上是在古希腊建筑基础之上的延续。
2.现代建筑结构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从新石器时代的“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开始,人类的建筑史已有数千年的记载,建筑结构从古代木结构、砖石结构发展到现代的形式多样的建筑结构。
2.1现代建筑结构
随着工业革命后水泥、混凝土等新材料的出现,现代的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而建筑结构的形式主要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框架结构体系由框架梁、柱构件组成。
其特点是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横向侧移刚度较小。
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由纵、横方向的墙体组成抗侧力体系,其特点是空间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为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梁,钢桁架与混凝土组合梁)、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外包钢混凝土结构等形式。
2.2建筑结构发展
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和环保的需求,钢结构已成为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点,并标志着钢结构是未来建筑结构发展的方向。
2.2.1钢结构的特点
钢结构是指以钢材制作为主的建筑结构。
【3】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占用面积小、工业化程度高、外形美观等一系列优点,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它是环保型的和可再次利用的,也是易于产业化的结构。
建筑钢结构大致可分为普通钢结构和轻型钢结构。
其中普通钢结构包括采用大截面和厚板的结构,如高层钢结构、重型厂房和某些公共建筑等;轻型钢结构主要指采用轻型屋面和墙面的门式刚架房屋、某些多层建筑、压型钢板薄壁拱壳屋盖等。
此外,还有网架、网壳等空向结构。
钢结构在桥梁、工业构架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2.2.2钢结构发展
由于钢结构建筑相比于砖混结构建筑在环保、节能、高效、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随着建筑科技水平、材料工业水平和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建筑钢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近年来,钢结构为代表的空间结构继续大量发展,不仅用于民用建筑,而且用于工业厂房、候机楼、体育馆、大剧院、办公楼、学校等。
如,贵州省贵阳市2010年建成的奥林匹克中心就是典型的钢结构建筑,主体育馆由东西两个水牛角环保形成,该项目在建设全过程中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主要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罩棚钢结构采用复杂空间相关节点、超限悬臂应力
钢结构、体育场看台依山而建均为国内探测,罩棚钢结构现场模型试验为省内首次应用。
另外,深圳的地王大厦、上海浦东的金茂大厦、北京的京广中心等大型建筑都采用了钢结构。
国外钢结构的应用较之中国广泛,如,【4】1850年建造的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时,对铁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最初的尝试,采用了两个狭长的筒形拱顶由完全裸露的铁柱支撑,弧形铁制拱架也清晰地呈现出典雅的新古典主义气息,再如,1889年建成的法国艾菲尔铁塔,镂空结构铁塔,总高324m;1931年建成的102层、高381m的美国纽约帝国大厦;1969年建成的110层、高417m的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0年建成的110层、高443m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1973年建成的悉尼歌剧院,长183m,宽118米,高67m;1996年建成的高450m的马来西亚双塔石油大厦;1999年建成的伦敦千年穹顶;2009年1月建成的高度为828m的迪拜哈利法塔等都是典型的钢结构建筑。
3.结束语
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伴随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各时代的建筑都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迹,建筑结构技术也历经了木结构、砖石结构、钢筋水泥结构、钢混结构及钢结构的时代轨迹,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和环保的需求,钢结构已成为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点,并标志着钢结构是未来建筑结构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钟星鸣企业导报2011.11.2 3 1
【2】王其钧郭宏峰《图解西方古代建筑史》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
【3】《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2010
【4】萧默《世界建筑艺术史》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