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与应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59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 Server) 课程代码: 92010001开课系(部): 计算机与通信系制定人:审核人:制定时间: 2020.0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 Server)》教学大纲学分: 4 总学时:64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开课单位:计算机与通信系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教学目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 Server)》是计算机各专业的必修课。
主要任务是介绍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知识、SQL 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案例。
目的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数据库管理技能和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数据库设计与服务器端程序设计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知识,重点理解数据库的三要素、关系运算、完整性约束;2、使用企业管理器(SSMS)技能:熟练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数据库、数据表(包括完整性约束定义)、查询、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和自定义函数;熟练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表和视图数据;熟练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进行数据库备份还原、附加分离;理解数据库访问安全性机制,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进行数据库访问安全性设置:登录账户、数据库用户、角色、权限设置;了解数据库索引技术,初步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维护索引技能,了解索引优化和全文索引技术。
3、使用查询分析器和T-SQL编程技能:熟练掌握T-SQL编程基础: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常用函数、表达式、流控制语句;熟练掌握使用T-SQL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数据表(特别是完整性约束定义)、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和自定义函数;熟练掌握使用T-SQL语句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表和视图数据,特别是查询技术;掌握使用T-SQL语句进行游标设计、事务设计;了解T-SQL存储过程进行数据库访问安全性设置:登录账户、数据库用户、角色、权限设置;了解使用T-SQL语句修改数据库、数据表(包括完整性约束定义);了解用T-SQL语句进行数据库备份还原、导入导出。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本章以概念为主,主要是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模型,重点是关系型数据。
第一节: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一、信息与数据:1、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
或认为,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的传递需要物质载体,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要消费能量;信息可以感知;信息可以存储、压缩、加工、传递、共享、扩散、再生和增值2、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信息不随着数据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数据有文字、数字、图形、声音等表现形式。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将数据与信息作为一个概念而不加区分。
二、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1、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输等活动的总称。
2、数据管理:数据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传输和维护等环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称为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
3、数据库技术所研究的问题不是如何科学的进行数据管理。
4、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系统。
第二节: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一、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层次型和网状型:代表产品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IMS。
2、关系型数据型库:目前大部分数据库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
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员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
其代表产品为sysem R和Inges。
3、第三代数据库将为更加丰富的数据模型和更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为特征,以提供传统数据库系统难以支持的新应用。
它必须支持面向对象,具有开放性,能够在多个平台上使用。
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发展的影响:数据库研究人员借鉴和吸收了面向对旬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2、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组合:3、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三、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DBS)是一个采用数据库技术,具有管理数据库功能,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各类人员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基本格式所属学院:适用专业:课程编号:课程类型:1、前言1.1 课程性质与任务(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的关系。
)本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对常用数据库系统的规划、数据库的创建及管理、数据表的创建及管理、表数据的查询及操作管理、视图使用、索引的使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使用、数据库安全性管理、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管理、数据转换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数据库表数据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编程实现的基本能力,最终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能进行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达到网站建设维护工程师助理以及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工程师助理数据库开发与管理方面的任职要求。
与该课程相关的前修课程有:“网页制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与该课程相关的后续课程是“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1.2 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如能力递进)、学习程度用语、课时和学分等。
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网站和管理系统典型数据库系统的规划、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和管理、表数据的查询和操作管理、编程实现数据操作等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进行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的能力。
SQLServer2005数据库技术网上平台作业(电大)作业一单选题(总分45.00)1.实体型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具有()联系。
(3.00分)A. 多对多B. 一对一C. 多对一D. 一对多2.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
(3.00分)A. 具有物理独立性B. 具有逻辑独立性C. 无独立性D. 独立性差3.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只能存放于一个仓库中。
仓库与产品之间的联系类型是()。
(3.00分)A. 多对多的联系B. 一对一的联系C. 一对多的联系D. 多对一的联系4.在关系运算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元组是()运算。
(3.00分)A. 连接B. 选择C. 除法D. 投影5.不属于传统数据模型的是()。
(3.00分)A. 关系数据模型B. 网状数据模型C. 层次数据模型D.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6.现有关系:学生(学号,姓名,课程号,系号,系名,成绩,为消除数据冗余,至少需要分解为()。
(3.00分)A. 3个表B. 2个表C. 4个表D. 1个表7.数据库系统软件包括DBMS和()。
(3.00分)A. 数据库应用系统和开发工具B. 数据库C. OSD. 高级语言8.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码为()。
(3.00分)A. 任意一个实体的码B. 某个实体的码C. 各实体码的组合D. n端实体的码9.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结构设计的主要工具是()。
(3.00分)A. 概念模型B. E-R模型C. 数据模型D. 新奥尔良模型10.数据库设计中的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把()阶段产生的概念数据库模式变换为逻辑结构的数据库模式。
(3.00分)A. 需求分析B. 逻辑结构设计C. 物理设计D. 概念结构设计11.()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3.00分)A. 数据库系统B. 数据库管理系统C. 文件组织D. 数据库12.在数据库设计中使用E-R图工具的阶段是( )。
(3.00分)A.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B. 数据库实施C. 需求分析阶段D.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13.()属于信息世界的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3.00分)A. 概念模型B. 关系模型C. 数据模型D. E-R图1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SSQL)》课程标准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培养学生数据库的开发、管理和维护能力,为从事数据库应用开发、系统管理和维护奠定基础。
前导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JavaWeb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ASP。
NET程序设计》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能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及其对象,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对SQLSerVer数据库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的技能,为数据库的开发、应用与维护打下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SQLServer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掌握数据库设计基本知识;3.掌握解数据库及其对象的创建方法;4.掌握Transact—SQL语言的编程知识;5.掌握数据库日常维护和管理方法;6.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综合应用开发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1.能安装和配置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2.具有设计符合规范的数据库的能力;3.能熟练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并实施数据完整性;4.具备良好的数据库编程能力;5.具备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及程序的纠错能力;6.具备基本的数据库综合应用开发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具有规范的编程风格和习惯;2.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文档写作、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3.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其他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为以下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1.微软MCDBA;2.微软认证技术专家MCTS(SQLServer)<,三、课程内容与要求根据课程目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课程内容及要求如下:31《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内容及要求四、教学资源要求(一)教材选用原则教材应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教、学、做”为一体组织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行业标准要求相结合,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