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

2、总需求函数;

3、总供给;

4、总供给函数;

5、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6、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7、利率效应;

8、总生产函数;

9、潜在就业量;10、潜在产出;

二、单项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将()。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2、下列哪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将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将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将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5、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6、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

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B、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C、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D、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7、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8、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是

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美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A、20单位;

B、399单位;

C、800单位;

D、80单位。

9、当(),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劳动力市场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C、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10、如果(),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正相关。

A、摩擦性与结构性失业存在;

B、劳动力供给立即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作出调整;

C、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供给却不受影响;

D、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需求却不受影响。

11、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

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12、与第11题中假定相同,如果增加10%的名义货币的供给,将()。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提高利率水平;

C、增加名义工资10%;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13、与第11题假定相同,如果政府支出增加,则()。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利率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D、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

14、与第11题假定相同,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利率水平下降。

15、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引起()。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都不变。

16、与第15题中假定相同,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

A、产出和价格水平;

B、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

C、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

D、以上都有可能。

17、与第15题假定相同,总需求曲线右移会增加()。

A、实际工资、就业量、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就业量、实际产出;

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实际工资。

18、当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大部分产品的原材料的价格上升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19、当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的份额下降时,总供给曲线移向()。

A、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20、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A、其他情况不变而经济体对劳动的供给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三、判断题

1、未预期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2、汇率上升能够增加总需求;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是因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如果没有工资刚性假设,凯恩斯扩张性总需求政策基本无效。

5、在短期,由于工人存在“货币幻觉”,因此,价格水平的上升可以增加就业;

6、在长期,价格和名义工资可以自由伸缩,价格的变化不会引起产出的变化;

7、政府采取扩张性总需求政策引起利率上升。

8、乘数理论完全符合总供给理论。

9、工资变化主要影响总供给而不是总需求。

10、物价水平下降将引起总需求向右移动。

11、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均衡产出减少。

12、非充分就业时,政府可采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

四、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与宏观经济学

中的总需求曲线的区别与联系。

2、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影响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与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的区别与联系。

6、降低工资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有何影响?价格降低对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有何影响?工资和价格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社会经济?

7、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计算题

1、(1)名义货币供给为150美金,价格水

平为1,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0.2y-4r

时(这里r为利率水平,y为实际国民

收入),求解货币市场均衡的LM方程。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到1.2,LM方程如何变化?

2、(1)如果消费需求C=100+0.8Y d(这里Y d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需求I=150-6r,税收

=50,政府支出G=40,求解产出市场均衡

T

x

的IS方程。

(2)如果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为150,货币需求为0.2y-4r,在P=1时,LM方程为y=750+20r;在P=1.2时,LM方程为y=625+20r;

在P=1.5时,LM方程为y=500+20r,求解在1、

1.2和1.5的价格水平下使产出市场和货币市

场同时到达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3)如果在P=1的价格水平下,名义货币供给从150下降到125和100,货币市场与市场的均衡有何变化?

3、假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为14-0.08N,这里N是劳动投入量。

(1)当P=1,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分别为4、3、2、1美元时,劳动力需求各为多少?

(2)给出劳动力需求方程。

(3)但P=2时,在名义工资分别为4、3、2、1美元时,劳动力需求各为多少?

4、假定劳动力供给函数为140+5

P

W

(1)当P=1,W=4、3、2、1时,劳动力供给各为多少?

(2)若价格水平上升为2,(1)中各名义工资水平下的劳动力供给各为多少?

5、假定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0.04N2,

劳动力需求憾事是N

d

=175-12.5(W/P),劳动力供

给函数是N

s

=70+5(W/P)。

(1)在P=1和P=1.25的水平下,求解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量。

(2)求解P=1和P=1.25水平下经济的短期产出水平。

6、假定产品市场上消费C=90+0.80Y

d

,投资

I=150-6r,税收T

X

=100,政府支出G=100;货币市场上,名义货币供给M=160,价格水平P=1,货币需求函数为0.2y-4r。劳动力市场的假定如

第5题所述N

S =70+5(W/P),N

d

=175-12.5(W/P);

古典总供给曲线为y=14N-0.04N2。试求:

(1)当P=1时,均衡产出y,利率r,就业量N 及名义工资W水平。

(2)在价格水平保持不变时,增税20美元,货币与产品市场的均衡如何变化?

(3)计算由于增税引起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已经价格水平的变化对LM曲线的影响。

(4)计算利率水平的变化。

(5)比较在不同价格水平下C、I、G在国民收入中的构成。

(6)求解不同价格水平下的名义和实际工资。

7、经济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为700亿美元,在P=2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IS方程为y=1000-30r,

这里C=30+0.8Y

d ,I=150-6r,T

X

=100和G=100。LM

曲线为y=500+20r,这里M=200,P=2,货币需求为0.2y-4r。试问:

(1)当政府支出增加15亿美元,总需求扩大、价格水平上升到2.22时,IS、LM方程如何变化?(2)求解在P=2和2.22水平下的利率、C和I 水平。

(3)政府支出的增加对产出构成有何影响?8、假定短期供给函数为y= 14N-0。04N2,劳动

力需求N

d =175-12.5(W/P);劳动力供给N

s

70+5W。

劳动者预期P=1的价格水平会持续下去。如果经济开始时位与1000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价格水平为1;名义工资为6美元;实际工资为6美元;就业量为100。试问:

(1)当政府支出扩大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总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上升到1.10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因为价格水平上升了10%)使总供给曲线左移,总产出下降,价格水平上升到1.15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3)什么是长期的实际产出、实际工资和就业量?

(4)为什么实际产出会超过1000美元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六、分析题

1、试说明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

2、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3、主流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4、试推导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5、主流经济学派是如何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来解释宏观经济运行的?

6、假定工人同意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按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名义工资水平提供相应的劳动供给,试问:

(1)当一年内价格水平从P0增加到1.05P0、再到1.1P0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如何变化?

(2)当价格水平按(1)中的假定上升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将如何变化?

(3)经济的实际就业水平又将如何变化?

7、延续上题中的假定,如果就业量N0、N1、N2分别对应于实际产出水平y0、y1、y2,以价格水平为纵轴,实际产出为横轴,画出短期的总供给曲线AS;当一年后工人意识到价格水平从P0

上升到1.1P0时,要求提高名义工资水平,AS曲线将如何变化?

8、经济初始的均衡位于点E0,如图,如果技

术进步引起AS向右移动到AS′,试分析:(1)价格水平的变化所进行的经济的调整;(2)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各占总产出的份额是否会改变?

9、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点E0上,如图,政府支出减少将引起AD曲线向左移动到AD′,价格水平P0随即下降。试分析:

(1)考虑到人们对价格水平变化的预期,总需求曲线是否会进一步左移到AD″位置?

(2)价格水平如何变化才能调整经济的总需求不足状况?

(3)是否需要使用经济政策来纠正价格水平下降所产生的不稳定效果?

10、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经济在图中点E0处达到均衡,试分析: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对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有什

么影响?

(2)如果此时名义货币工资具有向下刚性,(1)中的非均衡将作怎样的调整?当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1时,工人能够要求得到更高的名义货币工资吗?

(3)当价格与工资水平可以完全伸缩,又没有实施需求稳定的经济政策,在经济重新恢复充分就业水平的均衡时,名义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有什么变化?

(4)什么样的需求稳定政策应该用来修正(1)中的非均衡?

(5)如果原材料单位实际成本的增加只是暂时的,又如何影响(1)中的非均衡?

七、案例分析

从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大危机。数千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整个经济又倒退回到一战前的水平。经济极度混乱,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这一问

题,理论界纷纷进行探讨,当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则古老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这则寓言说:从前有一群蜜蜂,他们在一个蜂王的领导下,都过着挥霍、奢侈的生活,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他们的老蜂王去世了,换了一个新蜂王,他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开始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敝,经济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凯恩斯在这则寓言的启示下,建立了他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由此引发了凯恩斯革命,从而建立了宏观经济学。

请分析:

(1)分析凯恩斯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说明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架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国外需求构成。

2、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就称为总需求曲线。

3、总供给: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4、总供给函数: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就称为总供给曲线。

5、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又叫做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长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实际产出主要由潜在产出决定,因而不受价格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实际工资相应调整后,产出不会相应变化。

6、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又叫做短期

的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名义工资表现为向下刚性,现实经济中即使存在就业,工资水平也不会下降,但当劳动市场处于过度需求时,工资却可以向上调整。在刚性的名义的工资水平下,如果物价上升,实际工资就会下降,劳动力需求就会增加,导致就业量和总产出增加,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7、利率效应: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引起货币市场上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导致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8、总生产函数:是指总产出量与投入的各种要素量之间的关系。总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与既定生产要素投入量相联系的最大产出。

9、潜在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是一个经济社会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够参加生产时所能达到的就业量。

10、潜在产出:潜在产出又称充分就业产出,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时所能够达到的产出。

宏观经济学第6章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 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 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 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DCAAB DCCBD D 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 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 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 收入y将增加。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 P), W 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 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 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在短期内,实际工 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 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 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9.B.总需求曲线的左移,造成就业量和实际产出的下降,而就业量的变化又会造成名义工 资的下降。 10.D.不论短期还是长期,技术进步都会导致y增加,所以都会右移。 11.D.在IS-LM曲线中,价格是不变的;在AD-AS曲线中,价格是变化的。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5.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2007年04月20日 一、名词解释题 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4.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指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模型。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D 5.A 6.B 7.D 8.B 9.D 10.B 11.C 12.A 13.C 14.A 15.B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BCD 4.ABCDE 5.AC 6.CE 7.BCDE 8.BD 9.ACE 10.A C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8.√9.√10.√ 五、计算题 1.假定总供给曲线为AS=700,总需求曲线为AD=800-40P。 试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 解:已知:AS=700 AD=800-40P 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的公式为:AD=AS 700=800-40P P=2.5

Y=800-40×2.5=700 答:略 2.总供给函数为AS=2 300+400P,总需求函数为AD=2 000+4 500/P。试求: (1)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2)总需求上升10%的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解:已知:AS=2 300+400P,AD=2 000+4 500/P 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的公式为:AD=AS 2 300+400P=2 000+4 500/P 4P+3P-45=0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公式 P=3 Y=2300+400×3=3500 Y=2000+4500/3=3500 又已知:总需求上升10% 则:AD=2200+4950/P 2300+400P=2200+4950/P 2300P+400P2=2200P+4950 400P2+100P–4950=0

7 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

幻灯片1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AS模型) ●本章内容 ●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长期、短期、凯恩斯总供给线及其推导; ●A D—A S模型的含义。 ●注意:本章将前面章节中价格总水平放开作为一个变量,研究 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幻灯片2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简称AD)是指社会在 一定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用收入水平来表示。总需求是在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既定条件下,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净需求构成。即 ●总需求(AD)=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 需求(G)+净出口需求(NX) ●其中消费需求(C)是指国内居民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投资需求(I)是指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

●政府需求(G)是指政府采购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净出口需求(NX)是指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需求。 ●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主体的总支出,总需求 四个构成部分实际上也是总支出四个组成部分。 幻灯片3 二、函数式推导: 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其函数式为Y=f( P )。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中得到。以两部门经济为例,IS曲线方程为: LM方程为: 两方程联立解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M =- kY hr P

()1(1)(1)a e h dM Y b h dk b h dk P +=+ -+-+ 幻灯片4 ● 例题:假设某经济存在下列关系式:消费函数为 ● 投资函数为 ,货币需求为 , 名义货币供给为 ,求总需求函数。 ●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当产品市场均衡时,IS 曲线的方程为: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LM 曲线的方程为: 。解上述方程,得到总需求函数: 14000.8C Y =+ r I 50200-= r Y P M d 1004.0-= 1000 s M =

习题6-1-1 第六章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六章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1.(265).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表达式为()。 A .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B . 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 C . 总需求=消费+投资 D . 总需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 答案:A 2.(261).在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 .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 . 当年生产的汽车 C . 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 D . 某汽车生产商当年计划在明年生产的汽车 答案:B 3.(268).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 经济决定理论 B . 价格决定理论 C . 宏观决定理论 D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答案:D 4.(266).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恒等关系可以表示为()。 A . I+S=G+T B . I+G=S+T C . I+G+X=S+T+M D . I=S 答案:B 5.(264).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额是()。 A . 个人所得税 B . 间接税 C .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 折旧 答案:A 6.(26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差额是()。 A . 直接税 B . 间接税 C .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 折旧 答案:D 7.(262).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A . 有形的产品 B . 无形的产品 C . 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 . 供以后的生产阶段作为投入的产品 答案:C 8.(267).净出口是指()。 A . 出口减进口 B . 出口加进口 C . 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 . 进口减出口 答案:A 9.(477).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 A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B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C . 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D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答案:ABCD 10.(478).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A . 支出法 B . 收入法 C . 平衡法 D . 动态法 答案:AB 11.(479).在国民收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几个重要总量,它们是()。 A . 国民收入 B . 个人收入 C . 政府收入 D . 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ABCD 12.(48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因为()。 A . 价格水平上升,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减少 B . 价格水平上升,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加 C . 价格水平下降,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加 D . 价格不变时,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仍然增加 答案:AC 13.(480).在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名词解释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 5.总供给 7.交易动机 8.投机动机 11.自生支出 13.边际支出倾向 15.流动性偏好 17.IS曲线19.工资粘性21.菲利普斯曲线 2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于()。 A、实际资产效应 B、跨期替代效应 C、开放替代效应 D、以上三项都是 3.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弹性的条件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 B、水平的 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 5.在古典模型的长期均衡中,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A、均衡的就业水平和产出不受影响 B、均衡的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不受影响 C、均衡的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D、均衡就业量和均衡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7.变动时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公众的预期 B、价格水平 C、宏观经济政策 D、汇率 9.“滞胀”理论不符合()观点。

A、货币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理性预期学派 D、实际经济周期 11.假设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消费支出增加45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A、0.05 B、0.10 C、0.90 D、1.00 1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以上三项 15.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17.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条件是()。 A、总支出增加 B、总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下降 D、价格水平上升 19.IS曲线为y=500-2000 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 曲线上()。 A、r=0.02,y=450 B、r=0.05,y=400 C、r=0.07,y=360 D、r=0.10,y=300 21.计划总支出曲线()。 A、是向上倾斜的 B、是向下倾斜的 C、是垂直的 D、是水平的 23.如果总存货等于计划存货,那么()。 A、总支出超过国民产出 B、总支出小于国民产出 C、总支出等于国民产出 D、经济低于其均衡产出 25.在计划支出线和45°线交点的左方是()。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7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运用类似图7-1的形式,分析当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工资随时间缓慢变化时,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的影响。 图7-1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答:在短期,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影响的传导机制为: ()()()*11M R I AD Y Y Y N W W P P P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定稿版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 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x

第六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厂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卜?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从IS-LM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谢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 ?总供给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SAS=f(p) AD=SAS 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LAS=Y f AD=LAS= Yf 一、经济萧条与繁荣分析 西方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根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以及其与总需求曲线的相互关系对经济波动做出如下的解释: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变动来看,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经济的萧条和繁荣状态下的均衡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在图中,Y*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在此点垂直的曲线LAS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SAS为短期总供给曲线,AD为总需求曲线。假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为E点,即AD 与SAS的交点,这时国民收入为OY,价格水平为OP,显而易见,国民收入OY小于充分就业的产量Y*。这意味着国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但是,如果政府采取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则AD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在商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经济会移动到新的短期均衡点,比如随着AD 曲线的右移会使SAS、LAS、AD三条曲线相交于同一点,即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点。如果在政府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市场上另有强烈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因素,则AD曲线有可能移动到充分就业的Y*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右方的某一点与SAS曲线相交于E点,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OY,大于OY*点。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繁荣状态。这说明引起国民经济由E点移动到E'点的原因是需求的变动方面。这时市场价格上升到OP点,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出现的状况。总之,经济的总需求的扩张可以使社会就业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提高,但经济扩张一旦超过潜在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则会产生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编辑] 二、经济滞胀分析 下面考察总供给曲线变动,需求曲线不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在短期内,如果AD不变,AS曲线发生位移,则会产生市场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运动。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场价格会上升,而国民收入则下降,产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共生的“滞胀”现象。如图6-7所示: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弓I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 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曰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 (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 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

最新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汇总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十一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宏观经济模型,增进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要求: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并能用此模型解释国民经济过热、萧条、滞胀等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总需求曲线、短期总生产函数和曲线、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教学难点: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推导、斜率和平移,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课时:6课时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是经济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它不仅指整个社会对物品和劳务需求的愿望,而且指该社会对这些物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总需求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的总支出。由总支出的构成可知,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经济社会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构成。 2、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产出(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它一般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关,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称为总需求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导出 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的图形。总需求曲线可由下述方法导出:从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出发,寻求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1、利率效应与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1)利率效应。在IS─LM模型中,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唯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并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影响IS曲线。但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却要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要影响LM曲线。这是因为,LM 曲线中所说的货币供给量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如果以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M/P就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变动时,实际货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泰勒规则(Taylor rule ) 答:泰勒规则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泰勒认为,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实际利率。 泰勒规则的表达式如下: 名义联邦基金利率=通货膨胀率+2.0+0.5×(通货膨胀率-2.0)+0.5×GDP 缺口 方程中第一个常数2%可以被解释为自然利率的估计值,第二个常数(通货膨胀率-2%)可以被解释为通货膨胀目标。 2.泰勒原理(Taylor principle ) 答:泰勒原理是以经济学家约翰·泰勒的名字命名的关于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项准则,其主要结论是:为了稳定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必须通过上升名义利率来应对通货膨胀的上升。也就是说,方程()() t t t t Y t t i Y Y ππρθππθ*=++-+-,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方程中的参数πθ必须大于零。如果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遵循这条准则,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失控和无休止的增长。 二、复习题 1.在一个仔细标记横轴和纵轴的图上作出动态总供给曲线。解释为什么它的斜率是那样的。 答:动态总供给曲线如图14-9所示。写出DAS 曲线的方程表达式: () 1t t t t t Y Y v ππφ-=+-+ 从中可知DAS 曲线的斜率由φ决定。φ是一个大于零的常数,衡量了企业的报价对于产出波动的敏感程度。当产出增加时,边际成本上升,企业就会相应的提高产品的价格。反映在DAS 曲线中就是价格上升幅度(即通货膨胀率)与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如果φ越大,即边际成本和企业相应报价上升越快时,DAS 曲线就越陡峭。

宏观经济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练习题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总需求函数表示的是(A )。 A、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B、总需求量与利率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C、总需求量与投资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D、总需求量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 B)。 A、总供给量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B、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C、总供给量与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 D、总供给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4、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A )。 A、经济中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的产出水平 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价格总水平提高,产出水平增加 5、在短期,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D )潜在产出量。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那么增加政府购买会使(A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7、长期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B )潜在产出量。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二、案例题 案例1:战争与经济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震惊世界的“9.11”之后,美英两国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打击。战争对经济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不少人希望美国军火商能得到大量的坦克和飞机订单,通过军事支出的增加,引起总需求的增加,就业情况也会因许多人应征上前线而得到缓解,美国股市乃至经济借此一扫晦气。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与越战和海湾战争不同。20世纪60年代末期,联邦政府的巨额国防开支和非国防开支,使本来已很强劲的私营部门总需求进一步增强,并积聚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种压力在整个70年代也未能得到充分缓解。此后一直到80年代末期,大部分经济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相反,海湾战争却引发了一次经济衰退,这是“沙漠盾牌行动”初期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所导致的结果。但由于当时军队所需的大部分物资并不是依靠投资在未来实现的,所以并没有产生通货膨胀。 但阿富汗战争同以往迥异。首先,不太可能像海湾战争那样动用大规模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这场对抗隐蔽敌人的战争将主要通过非常规手段进行,与此相关的国防资源大多是军备库存中所没有的,需要新的开支计划,这对经济中的总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问题: 1、解释一国的总需求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军费支出的增加对总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要点: 1、一国的总需求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来自政府方面的需求以及国外的需求。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产生以下效应(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B.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2.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率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率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3.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线,减税将会(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于价格和产出无影响 4.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会更加平缓?() A.投资支出对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5.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400-2N时,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求劳动需求量( )。 A.20 B.199 C.99 D.80 6.如果投资对于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LM曲线的移动将( )。 A.不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B.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C.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D.增加投资,增加收入 7.政府税收的增加将使 ( )。 A.IS曲线向左移动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无影响 D.与投资增加对于IS曲线的影响一致 二、判断题 1.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总需求减少。() 2.如果政府决定增加它对物品与劳务的支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3.宏观经济均衡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情况是可能的。()4.任何一种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向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三、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总需求总供给利率效应潜在产量 二、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使()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2、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更平缓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3、松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 A. 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 不变 D.难以确定 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时() A.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 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水平下降 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 5、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 A 工资提高 B 需求 C 技术进步 D价格提高 6、在水平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产出增加的主导力量是() A 供给 B 需求 C 产出 D 以上均正确 7、在垂直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 A 供给 B 需求 C 产出 D 以上均正确 8、总需求曲线是表明(A)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 A、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B、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 C、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 D、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 9、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减少; B、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C、私人投资减少; D、消费支出的减少。 10、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B)。 A、向左平行移动; B、向右平行移动; C、不变; D、向右旋转。 11、当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的总供给曲线是:()。 A、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长期总供给曲线; D、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 12、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总供给增加,价格不会有变化。 13、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明:()。 A、资源大量闲置; B、资源已被充分利用; C、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D、总供给不会增加。 14、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被称为() A、长期总供给 B、总供给 C、短期总供给 D、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1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决定了:()。 A、均衡的价格与国民收入; B、均衡的利率与投资; C、均衡的利率与国民产出; D、均衡的价格与投资。 16、当总需求曲线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相交时,表明:(). A、经济中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C、总需求不足; D、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17、当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表明:()。 A、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总需求不足; C、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D、实现了充分就业。 1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水平。 A、潜在总供给 B、潜在总需求 C、均衡产出 D、均衡国民收入 19、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减少引起:(). A、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