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提速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提速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提速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提速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 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主要内容:

一、我国政务服务中长期客观存在的“效率困境”

1、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从2001年9月24日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到2017年底,国务院各部门已经取消、下放了3400余项行政审批项目,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项目不足1000项;我国还推进了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各种资格证书、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推进政务公开。

2、我国“放管服”改革存在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效率困境”问题。

3、“效率困境”:尽管我们主观上努力提升行政审批、投资服务、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但是由于制度、体制、技术、方法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为企业与人民群众办事的总体时限难以缩短到市场主体满意的水平,营商环境的改善难以达到先进国家和经济体的平均水平,实体经济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较难得到实质性提升。

(一)政务服务集中办理与部门职能分割之间存在着客观矛盾

1、在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全国各地设立了3000多家政务服务中心,对企业与群众办事的许多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集中办理。

“两集中、两到位”

(1)、把一个部门的行政审批权力全部使政务服务向一个科室集中,这个科室再集中心成为真

向一个科室集中,这个科室再集正的“进

中到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办公个门办所有(2)、保障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审批事三事”的场所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2、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部门职能分割的行政体制对政务集中办理效率有极大制约

3、很多政务服务中心只是实现了“收件”的集中统一,一些部门设在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代表,并不一定具备进行审批的专业水平,尤其

是这些窗口代表不可能同时去进行“审图”、“现场勘验”、评估等各方面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必然导致窗口收件之后,还要将审批

事项拿回各部门分头进行专项审批的各流程操作;甚至=些“审图”、“勘验”、评估”事项,政府职能部门都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承担,

而不得不委托给中介组织或第三方进行;“多头审批”、“多头评估”、“多头审图”、“多头勘验”顽症的存在,使政务服务时限难以真正缩短。

4、例如,在中部某市开一家网吧,要按照消防、公安、文化部门的顺序审批才能取得许可证。其中消防又要经过“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13个工作日)、“建设工程消防验收”(13个工作日)、“公共聚集

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7个工作日)三个阶段共33

个工作日

(二)商事制度改革孤军深入与监管治理滞后之间存在着客观矛盾1、我国自从2013年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企业开办的便利度大幅度提升,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有人甚至说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达到了“一块钱也可以开办企业”的水平。

2、但是,“先照后证”的改革并不意味着拿到了营业执照就可以马上进行经营,不同行业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必须符合相关行业规制的法律法规要求,必须拿到相应的许可证方可算合法经营。

3、在严格强调依法办事的前提下,主管部门承担着“谁监管,谁负责”的法律责任,谁也不敢冒险违规滥发“许可证”,必然会从严审批核发许可证,这样一来,“准入不淮营”的现象就成了客观存在。

4、要减少各种“许可证”,关键是要有高效监管体制和高效协同共治水平,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监管力量分散、执法队伍分散、监管与执法水平不高、协同治理滞后等监管漏洞,监管的盲区大量存在;监管水平没有实质性提升,减少“许可证”就会冒极大的监管风险。

5、案例: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在荒山沟露天堆放有毒废阴极碳

(三)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与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度较差之间存在着客观矛盾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提出要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2、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我国在“开办企业所需时间与“申请建筑许可”两项指标上的排名很落后。

(四)无缝隙的整体政府建设要求与各级政府、各部门“信息孤岛”现象之间存在着客观矛盾

1、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从本质上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通过后台信息化建设与流程再造,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整体性的无缝隙的政务服务。

2、但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长期存在着分散建设、资源分割、标准不统的问题。中央政府机关之间电子政务建设各有其系统与标准,甚至一个部门不同司局之间的电子政务系统都相互隔绝;地方政府部门对应中央政府部门条线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又造成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电子政务之间的相互隔绝、难以共享的现象。

二、破解“效率困境”的根本出路是“互联网+政务提速工程

江苏省通过“不见面审批(服务)”与政务服务网建设相结合,探索破解了“效率困境”,为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走出了一条新路。

服务)”为抓手破解“多头审批”、“多头评 破解

多头审批

多头评估

多头审图

多头勘验

(1)全面梳理“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

按照已经公布的全省各政府部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权力清单全面梳理和公开实施“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明确审批部门、项目名称、办理要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与时限、收费标准和网上办理条件,向社会公布。

(2)推进全程网上办理

全面推行“在线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端推送、快递送达”办理模式,推进审批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的应用,建设统一的公共支付平台,简化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

(3)推进集中审批、多评合一、多图联审与区域评估

,通过集中审批,集成共

享信息资源。

,将各项评估(包括节能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保持方案、洪水影响评价类论证、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排污口设置论证、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气候可行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由串联调整为并联,实行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评审、同步审批、统一反馈服务。

,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管理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公安消防部门管理的消防设

计审核、气象部闩实施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进行全面整合,实行统一接收、集中办理、分工负责、并联审查、一次告知、整体反馈。

,试点园区管委会牵头组织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气候论证、文物评估、地价评估、土地复垦方案等区域性专项评估、评估报告,评估报告5年内有效,由落户该区域内的项目免费共享,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4)大力推行企业投资项目“预审代办制”和审批(服务)结果“不见面”送达

江苏省在各类开发区、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代办制度,组建代办员队伍,为办事企业提供咨询、指导、无偿代办服务;各地公布代办事项目录,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推行审批(服务)结果“两微一端”推送、快递送达、代办送达等服务模式,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二)以“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不再审批严格监管” 为手段破解“准入不准营”、“监管治理滞后”问题

江苏省在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等地“证照分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不再审批严格监管”试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实行“告知承诺”制度,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分别予以取消或改为备案、告知承诺等管理方式。

1、明确政策性引导条件

试点地区以目录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企业投资项目准入条件,以及产业、规划、安全、环境、建设、消防、节能等标准和要求

2、企业做出信用承诺,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审验和联合验收

企业按照准入条件和标准,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经相关部门天的联合预审,并在政务网和主要媒体上公示7天,无异议的可依法依规自主组织设计和选择建设等单位。然后实行联合审验和联合验收,相关部门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可投产使用。

3、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1)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实事求是作出承诺。承诺后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因违背承诺造成损失的,全部由企业承担

(2)监管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强化跟踪监管;一旦发现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存在违法违规、违背承诺行为,立即责令企业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不得投产使用。对有弄虚作假或者违背承诺行为的,一经发现,将企业及相关负责人的失信行为记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情节严重的,列入信用“黑名单”,永久取消适用承诺制资格。

(三)以“3550”改革为中心倒逼企业开办便利度、申请建筑许可便利度、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提速

江苏省对标国际先进营商环境指标,推动“3550改革”:

(1)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

(2)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自内完成

(3)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

1、新设立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涉税事项3个工作日内完成

工商部门推进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和近似名称承诺制改革试点,申请人可在网上自主查询、选择和申报名称。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措施,将登记事项全部“搬上网”。推广在线刻制公章,实行在线申领发票,实行银行电子开户。

2、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会同住建(房管)、税务等相关部门,将原先的多部门、多窗日工作环节优化为同一个窗口内的内部协同流程;实行一窗受理业务、后台联合审核、优化缴费方式、公布统一时限等

3、通过整合优化办理流程,实现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内获得施工许可

筒化办理流程链条,将集中审批、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区域评估、并联审批、预审代办多项改革措施逐步整合到流程中,实现一般项目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次审查,技术特别复杂的不超过10个工作日。推进并联审批,实现施工许可证颁发8个王作日内完成。

江苏省江阴市推出审批服务“2440”“改革:

(1)企业注册登记2个工作日内

(2)不动产登记4个工作日内

(3)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内完成

(四)以江苏政务服务网为载体破解“信息孤岛”难

题,推进整体政府提速

1、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

(1)汪苏省科学设计政务服务网络平台的总体架构和标准体系,各地、各部按照统一架构和标准实施,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搬上网”,实现了政务服务数据的汇聚和共享。

(2)2017年6月28日,江苏省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江苏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

2、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通各级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推进部门协同办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水平

江苏政务服务网涵盖了江苏省、市、县三级服务事项,包括针对个人的31类主题共24900多项、针对企业的34类主题共48800多项行政服务,同时提供生育收养等18类118种509项便民服务,覆盖个人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省级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窗口与江苏政务服务网无缝衔接。

3、推进信息共享和政务服务资源整合

为达成“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的目标,推进了信息共享;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涉企服务部门接入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和江苏政务服务网,实现涉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将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链条延伸到开办企业的整个过程,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签章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实现“网上办理、应上尽上”。

三、新时代。“互联网+政务提速工程”展望

1、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提速工程”,建设整体政府与服务型政府

(1)要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到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

(2)各省政府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要完成整合清理工作,逐步将市县政务服务网络纳入省政务信息服务平台

(3)要推进综合监管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信息平台

案例:青岛市建立全市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

2、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最高水平,真正利企便民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1)按照世界银行的报告,营商环境排名前30位的水平大体相当于法国、荷兰、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的水平;其中,法国开办企业所需平均时间约为4天;荷兰注册财产的平均时间约为3天;阿联酋申请建筑许可平均时间约为44天。

(2)我国“放管服”改革可推行“4445改革”,以新企业4天内设立、不动产登记4天内完成、施工许可证45天内发放为目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开展。

3、推进“放管服”综合改革,营造法治环境、竞争环境与公共服务环境

(1)完善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健全营商环境法制体系,完善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程序;推进司法改革与提升司法效率;加强投资者权

益救济, 积极探索先行赔付机制,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2)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下决心最大限度减少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制;切实减少企业总税负,防止任性征税;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财税金融部门要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严格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3)要完善公共服务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放宽社会服务业市场准入,对国家列入限制类的项目和关系生态安全、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落后的行业制定负面清单并严格监管;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简政放权,切实解决科技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经费管理方式、课题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束缚科技人才创造工作的陈规戒律问题;要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住房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