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简介
- 格式:wps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太行山上》赏析——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一、影片简析电影《太行山上》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电影集中表现了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间,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几次重大战役,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的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寇发动了侵华战争,华北地区因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成为日军的主要突破口。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奉党中央命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115、120和129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开辟太行山革命根据地。
朱德见到阎锡山,表明我军抗日决心,要在平型关打一仗,歼灭日军一部,并要求友军配合。
只想“抗战守土”的阎锡山,表面上答应配合却迟迟没有行动。
兵力单薄、装备较差的八路军将士凭借赤子之心和顽强的斗志,在朱德总司令的部署和林彪、聂荣臻的指挥下,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坂垣师团,打退日寇十一次突围攻势,将平型关十里大峡口变成了侵略者的大坟场!平型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八路军得到山西人民的热烈拥护。
随后,朱德总司令派遣129师先遣团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摧毁日本战机24架,极大削弱了日军的空军优势;同时调动120师伏击雁门关,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被动防御方针,曾经大战蒋介石的阎锡山,又与蒋联合反共,死守太原;这一切都给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设置了重重阻碍。
忻口会战,国民党军队据守的娘子关失守,国民党爱国将领郝梦龄以身殉职!八路军独臂团长贺炳炎杀的浑身是血,雁门关依旧告急!阎锡山落泪了!傅作义痛悔:“还不如按朱德的战法……”日军占领太原城。
[太行山上电影观后感800]太行山上观后感精选上个星期四,学校组织了团员观看了影片,因为是要看抗战60年的影片,所以我认为会很无聊。
但是在看完之后,我大有感触。
我们所看的影片叫《太行山上》,写了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国民党一起保卫太原的一段英勇事迹。
当时战火如荼,八路军和国民党同时反日,力保山西省。
朱德总司令命令林彪率领一个师团在平型关拦住了日军,打伏击战。
而国民党的军队就在侧翼拦住日军的退路。
在发动前一天晚上下了暴雨,使山上发生了泥石流。
使得八路军的人死伤了。
但是,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的决心与去路。
在第二天,在林彪的率领下,成功歼灭日军1000多人。
由于国民党的军队贪生怕死,没有拦住日军的去路,使得日军逃走了。
八路军打出了漂亮的第一仗。
但是因为敌强我弱,国民党实力弱、又苟且偷生于日军于共产党之间,太原很快就失守了。
朱德带领八路军的1个师团逃到了临汾。
让另一个旅长带领2个师团在后面拦截日军。
几天后,朱德和旅长顺利在林分会合。
日军想乘机包围临汾将他们一网打尽,还在这关键时刻将共产党交流的电台密码破解了,可以随时窃听共产党的对话。
想不到八路军依靠机智与勇敢成功的逃到太行山上,就这样,太行山上的战役开始了……太行山上的战役惊心动魄,事迹感人。
“独臂将军”单刀伤战场杀敌;在电台密码被破解之后,几个师长又凭借他们的机智,通过明语来交流,使得日军不能正确得知共产党的消息……从这些事迹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朱德领导的八路军的英勇善战、顽强杀敌,奋不顾身的精神。
他们虽然人少,但是他们靠着人民群众的力量,将日本帝国主义不败的历史破灭了。
他们的团结,让我切身感到了集体的力量。
同时,我也想到了我们班级现在的状况,就是因为男女生不团结,大家都很散漫,所以才会有点倾倒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心,将班级建设好。
《太行山上》观后感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一作文《太行山上》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
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
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
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
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
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
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
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
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
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观看《太行山上》爱国电影的观后感5篇《太行山上》是由燕赵众合文化传媒出品的战争历史剧。
由李伟执导,王朝柱编剧,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马晓伟、张再新等人主演。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太行山上》爱国电影的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太行山上》爱国电影的观后感1《太行山上》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其中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115师打的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而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馅。
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方针的一次辉煌胜利。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它表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
影片中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战斗,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让我对日本人有了更加的了解,了解了他们的丑恶与卑鄙……电影一开始,首先是“国共”合作一起打日本鬼子,这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日本人凶狠、残暴,可我们最终还是把那可恨的日本人打败了,公元1937年9月25日,我们的英雄以胜利的气概凯旋而归,老百姓们高兴地为他们庆祝这永远难忘的日子。
可好景不长,你看,战斗又打响了,顿时,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机枪声,飞机声夹杂在一起,混成一片,号角吹响了,战士们伴随着这号角声奋勇前进,日本人开着飞机又来轰炸老百姓,共产党高级将领就想到日本人在附近肯定有机场,所以晚上就去炸掉日本鬼子的机场,这次战斗牺牲了许多八路军战士,中国军队最后把日本人的机场毁掉了,中国人不愧是中国人,永远都比日本人强!最终八路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日本鬼子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结束了,中国医护人员在战场上寻找到了一个日本活口,便马上救援,女医护员细心的帮他包扎,可她还不知道死亡就在眼前,这个日本鬼子已动了杀机,他偷偷从背后掏出一把匕首,恶狠狠地朝女医护员捅去,瞬间,血花飞溅,我们的战士就这样无辜的牺牲了。
cctv6电影频道播放太行山上电视节目表摘要:一、前言二、节目概述1.节目背景2.节目内容三、播放时间1.播放日期2.播放时间四、节目单1.电影名称2.电影简介3.播放时间正文:【前言】CCTV6电影频道是我国重要的电影播放平台,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电影资源。
近日,CCTV6电影频道将播放一部名为《太行山上》的电视节目,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节目概述】【节目背景】《太行山上》是一部以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历史题材电影,讲述了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我国八路军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该电影通过真实再现历史,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勇敢与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节目内容】《太行山上》以丰富的视听手法,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风貌。
故事围绕八路军战士、民兵、游击队等抗日力量,以及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展开,既有激烈的战争场面,又有细腻的情感描绘。
通过讲述这段历史,影片传达了我国人民团结抗战、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播放时间】【播放日期】请关注CCTV6电影频道的节目预告,以获取具体的播放日期。
【播放时间】播放时间请关注CCTV6电影频道的节目预告,以获取具体的播放时间。
【节目单】【电影名称】《太行山上》【电影简介】《太行山上》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历史题材电影,讲述了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我国八路军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播放时间】请关注CCTV6电影频道的节目预告,以获取具体的播放时间。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CCTV6电影频道即将播放的《太行山上》电视节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红色歌曲及影片推荐为方便各年级团总支、各基层团支部开展团日活动,现推荐以下经典红色歌曲和影片供各支部学习和欣赏。
1.红色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万泉河水清又清》《七月的鲜花献给党》《十送红军》《红旗飘飘》《走进新时代》《党啊,亲爱的妈妈》《歌唱祖国》《大海航行靠舵手》《东方红》《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我来向党唱支歌》《北京的金山上》《五星红旗》《好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春天的故事》《英雄赞歌》2.红色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简介】红军报务人员李侠被派到上海工作。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李侠出生入死地战斗在日本间谍和国民党特务之间,坚持向我军发出重要电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海解放前夕,李侠被国民党杀害,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永世长存。
《太行山上》【简介】抗日战争中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
电影中,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几次重大战役,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的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南昌起义》【简介】1927年8月1日清晨两点,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叶挺、贺龙、朱德率部分路出击,在大家的浴血奋战下,起义取得胜利。
本片生动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让人们在欣赏精彩电影的同时了解更多史实。
《地道战》【简介】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自己的土地。
《地雷战》【简介】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村庄赵家庄和附近几个村庄,经常遭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损失惨重。
近期,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电影《太行山上》。
它讲述了朱德带领主力军东渡黄河,与国民党军队联合抗日,从而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事。
电影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如: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展现出来,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如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心协力,共同抗战的历史,
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地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
朱德的演讲是那么振奋人心,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有着这样的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
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无数革命先辈。
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
太行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太行山上》观后感《太行山上》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让我们重温了这段震惊中外的战斗历史,给了我很深的震撼。
在观看影片的整个过程中,我都以饱满的热情观看着、感动着、思考着。
在整个中华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站在了最前面,带领人民共同作战。
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大捷,打败了日本的板坦师团,这是继七七事变和甲午中日战争以来给日本军队最沉重的打击,大大鼓舞了中国的抗日战士,使他们的抗日激情日益高涨。
记得在平型关战役中,日军冲到我方战壕,这时的八路军已弹尽粮绝,唯有用大刀拼死相抗保卫领土。
日寇见状也齐刷刷地换上刺刀,与我们进行了血战与肉搏,在付出了惨痛代价的情况下我方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一切的抗战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篇章,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
太行精神是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民族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广大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气概,为民族精神的振奋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时光虽已过去了一甲子,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这一点是永远都不能忘记的。
中华文化延续数千年,民族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我们也必须要牢记历史、居安思危,捍卫革命前辈的革命成果。
日本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带头参拜靖国神社,企图为当年的战犯招魂。
《太行山上》赏析•片名:太行山上导演:韦廉陈健沈东主演:梁家辉刘德凯王伍福徐光明工藤俊作(日)安娜(法)武术导演:陈健美术指导:霍庭宵类型:主旋律/抗战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发行:2005年8月15日《太行山上》主要内容•电影《太行山上》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电影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集中表现了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间,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几次重大战役,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的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太行山上》重要关注•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庆,投资400多万元打造的战争史诗巨片《太行山上》,被中共中央有关文件指定为全国唯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影片、以及“纪念中国电影百年活动”“二战经典战争巨片选映”的主打影片。
•这部抗日巨片浓墨重彩的表现了1937年至1940年期间的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第一次出现八路军所有将领的形象,也是第一次在电影里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酋“军国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以及日军的“铁壁合围”等.•为体现更有质感的战争场面,影片动用了60余吨炸药,直升机50余次,更是前所未有过的动用了武行人员138人,并成为最多数字特技战争场面的国产战争大片,誓要将《太行山上》媲美美国战争巨片《珍珠港》。
比如电影里有坦克正面压过日本鬼子的全过程镜头,也有良心发现的日军高喊“军国必败”,纵身跳下火海焚身的场面,惨烈而逼真。
•战争对峙场面也是《太行山上》亮点之一,除了常规与超常规的战争场面外,《太行山上》更注重真实感与震撼感处理,比如战役中日军冲到我方战壕,而八路军已弹尽粮绝,唯有用大刀拼死相抗保卫领土。
抗日剧《太行山上》影评《太行山上》是一部由李伟执导,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马晓伟等主演的电视剧,于2015年8月4日在CCTV-1首播。
该剧以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冀南地区的抗战为背景,全面真实反映了敌后抗日军民艰苦抗战的峥嵘岁月。
抗日剧《太行山上》剧情简介:由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马晓伟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太行山上》目前正在央视热播,据悉该剧是在革命老区涉县拍摄的“史诗”风格连续剧。
这部剧将大量笔墨放在普通人物身上。
在阳明堡战斗中,769团营长赵崇德积极请战,安排突击队从东西两侧秘密进入机场,但是,在接近飞机约30米时被敌哨兵发觉,赵崇德当机立断,命令发起攻击,由于时间紧迫,他和战友们用生命的代价将手榴投向敌人,炸毁敌人机场,堵断了敌人的支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此外,还有三战三捷、粉碎“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等场面;颂扬了战士们与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顽强奋斗和勇于牺牲精神。
全剧始终贯穿着军民团结抗日、共同奋斗,建立起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
生动刻画了129师将士们在战火中熔炼出的历久弥坚的战友情。
抗日剧《太行山上》影评:电视剧《太行山上》,秉持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严格尊重历史真实,以广阔的视角、宏大的叙事,全景式展现了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团结带领太行山军民,同仇敌忾、患难与共、不畏艰险、浴血奋战,建立赫赫功勋的光辉历程。
全剧通过真实再现首战阳明堡、出击神头岭、再战响堂铺、伏击香城固、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叙写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老区人民英勇抗战的英雄史诗。
咀嚼作品,体味意蕴,有几点感受,与观众分享。
(河北新闻网)电视剧《太行山上》真实地展现了刘伯承、邓小平和战友们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率领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开展灵活机动的山地、平原游击战,开辟敌后根据地,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历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日军将矛头直指山西地区。
电影《太行山上》的观后感简介《太行山上》是一部由中国导演赵大宝执导的电影,于2022年上映。
该电影以中国太行山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让观众们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壮丽与深情。
剧情概述电影《太行山上》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年迈的父亲和他的两个儿子展开。
父亲在太行山上经营着一座农庄,他的两个儿子则在外地工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两个儿子都失去了工作,回到了太行山上的家中。
父亲希望通过他们的帮助重新开垦山地,振兴家业。
电影通过讲述他们的努力与坎坷,展现了太行山上的奋斗与执着。
主题与意义电影《太行山上》主要围绕着家庭、努力和坚持这样的主题展开。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基石,而努力和坚持则是实现梦想和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
通过父亲和两个儿子共同面对挑战的过程,电影向我们展示了太行山上的坚韧和毅力,也让我们思考了家庭的重要性。
该电影还关注了中国农村的现状和发展。
太行山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山脉,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的重要区域。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下,农村地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人口流失、经济困难等。
电影通过展示太行山上的努力与奋斗,让我们对农村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影片风格赵大宝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观众呈现了一幅饱含人文情怀的画面。
电影中细腻的描绘和真实的演绎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运用了许多自然景观的镜头,将太行山的壮丽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营造出了一种悲壮和希望并存的氛围。
观影感受电影《太行山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我很少接触到农村的生活和农民的艰辛。
通过电影,我更加了解了太行山这片土地的不易和那里人民的努力。
电影中的角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情感也让人感同身受。
电影展示了家庭之间的关爱和团结,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的眷恋。
此外,电影中也探讨了许多现实问题。
太行山上的困境反映了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些普遍问题。
观影过程中,我思考了如何改善农村发展,如何使更多的人能够在家乡找到工作和幸福。
观《太行山上》有感我看了《太行山上》这部革命红色电影。
看完后,我才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呀,是共产党那些革命英雄用鲜血换来的!《太行山上》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寇发动了侵华战争,华北地区因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成为日军的主要突破口。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奉党中央命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开辟太行山革命根据地。
朱德见到阎锡山,表明我军抗日决心,要在平型关打一仗,歼灭日军一部,并要求友军配合。
只想“抗战守土”的阎锡山,表面上答应配合却迟迟没有行动。
兵力单薄装备较差的八路军将士凭借赤子之心和顽强的斗志,在朱德总司令的部署和林彪、聂荣臻的指挥下,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坂垣师团,打退日寇十一次突围攻势,将平型关十里大缺口变成了侵略者的大坟场。
随后,朱德总司令派遣129师先遣团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摧毁日本战机24架,极大削弱了日军的空军优势,同时调动120师在雁门关伏击,切断日军的补给线。
战场打得很激烈,无数先辈的鲜血流在了战场。
但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现在的幸福,他们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
比如:郝队长,是最令我感动的队长,他确实是一名“好队长”。
在危急时刻,郝队长坚定地说:“我去!”队员们听了,一把拉住郝队长,坚决不让队长去,郝队长果断地说:“谁敢在战场上退缩,就一枪打死他,如果有谁看见我退缩,也把我打死好了。
”说完,郝队长拿起冲锋枪,带领着战士们一步步朝着鬼子逼近。
他冲到了最前线,郝队长一点儿也不畏惧。
突然,“轰”的一声,就在那一刻,郝队长倒在了血泊中。
烈士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又是光荣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让祖国强大起来!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就要刻苦学习,强身健体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增瓦!我们要让祖国越来越强大,永不被外国欺负!。
龙源期刊网
重大革命题材剧《太行山上》登陆央视
作者:
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5年第32期
历时三年精心制作的28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太行山上》(原名《刘邓和他们的战友》)日前登陆CCTV-1晚间黄金档。
该剧是继《解放》、《辛亥革命》、《寻路》等剧后,又一部由王朝柱担纲总编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201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太行山上》全景式再现了1937年到1945年期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129师将士,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的精神风貌,军民团结抗日、共同奋斗,建立起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刘伯承与邓小平在军事、政治上不同的风格与亲密的配合。
同时,深入刻画了李达、陈赓、徐向前、陈锡联、陈再道、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群体光辉形象。
王朝柱介绍,拍摄《太行山上》主要表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是以人民为本的中心思想。
《太行山上》主创阵容强大,汇集了当前全国一流的影视剧创作队伍。
曾创作过多部红色经典电视剧的王朝柱担任总编剧,曾导演过《辛亥革命》等剧的李伟担纲指导,唐国强、刘劲、王伍福等实力演员出演。
全体人员以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创作,剧组沿着当年129师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过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取景拍摄,力争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一部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精品力作。
李伟说,剧组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用艺术的手段和全新的视角还原展现这一历史,让观众更好地去体会那段历史和革命先辈的精神。
抗日电影《太行山上》观后感9月18日,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少先队员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八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
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
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
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
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
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
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
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
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
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太行山上》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集中表现了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间,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几次重大战役,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的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太行山上》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1937年7月,平津失陷、华北危机。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再度与国民党携手合作,将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率林彪115师、贺龙120师、刘伯承129师和彭德怀的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日夜兼程,奔赴山西,和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回合,共举抗日大旗。
面对日本华北方面军板垣师团迂回山西、吞并中国的嚣张气焰,朱德在阎锡山错误地奉行“守土抗战”的与此同时,部署和指挥了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板垣师团,第一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正当朱德派遣129师先遣团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催毁日军空军优势;调动120师伏击雁门关,切断日军补给线,为国民党守卫忻口的卫立煌部解燃眉之急的时候,国民党据守的娘子关失守,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英勇殉职,八路军120师716团“独臂团长”贺炳炎奉命撤出雁门关。
按照中央的指示,朱德下令八路军撤出雁门关向南转移,分别建立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太原城在日军土肥原师团和东条英机的增援下失守。
太原失守后,阎锡山和傅作义分别撤至陕西秋林和河南洛阳,朱德则坚持在太行一带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在中央和朱德总指挥的部署下,八路军在晋东南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根据地。
在主力部队跳到外线打击敌人的与此同时,朱德、彭德怀、左权仅带三个警卫连队与敌人周旋,几遇险境都化险为夷。
就在板垣师团穷凶极恶地寻找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时,朱德在敌人后方召开了由国共高级将领出席的高级军事会议。
在不同的战略意识和主张面前,朱德总指挥的幽默睿智和宽宏大度不仅赢得了国民党大多数将领的心悦诚服,还不失时机地打击了国民革命军第97军军长朱怀兵。
板垣师团在太行一带没占到什么便宜,不甘失败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就从塞外张家口调来“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
谁料想,背付重任、气焰嚣张的阿部规秀寸功未建就被八路军击毙在黄土岭上。
至此,八路军在从1937年7月到1940年5月的时间里,在整个华北地区和日军打出了一个相持的局面,为中国军民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胜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