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word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443.50 KB
- 文档页数:28
建筑工程布局规划方案模板1. 项目背景1.1 项目名称1.2 项目地点1.3 项目规模1.4 项目概况2. 布局规划目标2.1 满足项目功能需求2.2 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2.3 保障建筑安全和施工效率3. 环境分析3.1 地理位置3.2 土地利用状况3.3 自然环境特点3.4 周边交通情况4. 布局设计原则4.1 空间利用原则4.2 功能分区原则4.3 安全保障原则4.4 环境保护原则5. 建筑布局设计5.1 总体规划布局5.1.1 建筑定位5.1.2 建筑风格5.1.3 主要功能区域划分5.2 细部布局规划5.2.1 建筑高度和容积率规划 5.2.2 主要建筑物位置布局5.2.3 道路和交通规划6. 绿化规划6.1 绿化总体规划6.1.1 绿化布局6.1.2 种植植物选择6.1.3 绿地面积规划6.2 绿化细部规划6.2.1 绿化设计风格6.2.2 绿化施工方法6.2.3 绿地保养管理7. 基础设施规划7.1 水电气供应规划7.1.1 水源供应方案7.1.2 电力布置方案7.1.3 天然气供应方案7.2 道路交通规划7.2.1 道路布置方案7.2.2 停车位规划7.3 消防设施规划7.3.1 灭火设备配置方案7.3.2 疏散通道设计8. 施工图纸8.1 总平面图8.2 建筑物图纸8.3 绿化图纸8.4 基础设施图纸9. 建筑工程施工及规划调整9.1 建筑工程质量保障计划9.2 建筑工程进度调整计划9.3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计划10. 其他10.1 建筑工程开工典礼计划10.2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计划10.3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计划以上是一个建筑工程布局规划方案模板的具体内容,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完整word版)场地规划场地规划概念场地既是指某一块特定的地方。
可以是多种多样,社区城市公园足球场等.场地设计(site design),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既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又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建设项目能合理有序地进行使用,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使建设项目与基地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
规划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把规划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提及规划,就要考虑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图纸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这是对规划概念以偏概全的理解。
场地规划为了达到某种需求,人们对土地进行长时间的刻意的人工改造与利用。
这其实是对所有和谐的适应关系的一种图示---分区和建筑,分区与分区,所有这些土地利用都与场地地形适应。
(二)场地设计工作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7部分:1.场地设计条件分析踏勘现场基础上,分析场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等,明确影响场地设计的关键因素及问题。
从全局出发,提出场地总体布局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实现这些可行性的优化可能在间题,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2.场地总体布局结合场地的现状条件,分析研究建设项目的各种使用功能要求,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相互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平面布置,绘制空间形态透视图 .3.交通组织合理组织场地内的各种交通流线,避免不同性质的人流、车流之间的相互交叉干扰;根据初步确定的建、构筑物布置,进行道路、停车场、广场、出人口等交通设施的具体布置,调整总平面图中建筑布置。
公共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本次公共建筑方案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现代、功能完善、与环境相融合的建筑,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舒适的体验。
以下是本方案的设计说明。
一、总体风格本建筑的风格以现代主义为主,结合环境特点和功能要求,采用简洁大方的设计语言。
建筑外观以直线、平面和体块的相互穿插组合为主,形成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的整体形象。
二、功能布局本建筑将具备多功能的布局,分为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两大部分。
公共区域包括大厅、展览区、会议室、多功能厅、餐饮区等,用于公众接待、文化活动和展览等;办公区域包括工作室、办公室、会议室等,满足员工工作和管理的需求。
三、绿色设计本建筑将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采用太阳能光伏板和LED灯具等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材料。
同时,建筑外墙将采用自清洁材料,减少维护工作和成本。
四、室内空间设计本建筑的室内空间将注重舒适性和功能性的结合。
大厅采用开放式设计,以创造宽敞、通透的感觉;多功能厅和会议室的座椅和设备将设置人体工学设计,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五、交通设计本建筑的交通设计将主要包括停车场和通行路径的规划。
停车场将合理设置,以满足用户的停车需求;通行路径将连接各功能区域,确保公众和员工的便捷出行。
六、安全设计本建筑将注重安全设计,包括防火、防盗、防汛等方面的考虑。
建筑内部将设置应急通道和防火设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七、环境融合本建筑将与周边环境相融合,采用绿化景观和自然材料等设计手段,打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生活空间。
八、可持续发展本建筑将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在未来可以进行功能的扩展和改造。
总之,本次公共建筑方案设计将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注重舒适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的结合,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的公共建筑,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体验。
同时,设计中注重绿色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确保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满足公众和员工的需求。
公共建筑设计如何布局?建筑师要处理好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造型艺术、技术经济等问题。
一、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创造室外空间环境时,主要考虑公共建筑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公共建筑自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属于内在因素,而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属于外在因素。
室外空间环境包括下列几个基本组成部分: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
此外,建筑师还应处理好室外环境空间与建筑、场所、绿地的关系。
2.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勒·柯布西耶大师认为〝……对空间的占有是存在之第一表征;然而任何空间都存在于环境之中,故提高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其空间组合不能脱离总体环境孤立地进行,而应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即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结合。
3.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组合,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而产生群体空间组合;二是以公共建筑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如市政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巴西的巴西利亚三权广场)、商业中心(瑞典魏林比商业中心、英国伦敦哈罗城市中心)、展览中心(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及娱乐中心等。
案例图片:长白山公共建筑群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建筑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是核心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人流活动的问题。
(一)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但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2.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3.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4.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群体建筑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5.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6.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集散广场活动场所停车场所7.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8.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9.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1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11.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
3)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的空间环境艺趣,一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