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旋毛虫病的检疫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2
现代生猪养殖业不断向前推进,养殖密度增加背景之下,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
落实生猪检疫检验工作,尤其是落实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能够帮助基层兽医人员及时发现患病猪,及时处置患病情况,将各类疾病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少程度。
猪旋毛虫病是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法定检疫的对象,该种疾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生猪在未屠宰之前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征,只有在屠宰之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的肌肉组织病变。
所以为了保证生猪产品的安全性,一定要落实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制度,并构建完善的防控措施,降低该种疾病对生猪养殖业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本文主要对猪旋毛虫病流行特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了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方案,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旋毛虫病是生猪养殖领域比较常见的一类体内寄生虫病,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却有一定的隐蔽性,不仅可以感染猪,还可以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对人畜构成的威胁较大。
猪旋毛虫病主要是由旋毛虫寄生在生猪的横纹肌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疾病,除了危害猪之外还可以危害狗、猫、鼠、兔、狼等多种牲畜类的动物,同时也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极大。
当前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增加背景下旋毛虫病的危害呈现逐渐加重的态势,如若没有做出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该种疾病的流行特征,经常会造成带病的生猪进入到屠宰环节。
生猪屠宰检疫期间如果不能够严格落实同步屠宰检疫制度,没有及时发现带病的猪肉制品就会造成患病猪肉制品在市场中流,通危及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对此就需要提高对该种疾病危害性的认知,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一、流行病学1、寄生虫特征猪旋毛虫又被称为长旋毛虫,该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终末宿主的小肠道中,虫体头细尾端较粗。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多发生于猪群中,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呼吸急促、发病时可有咳嗽、喘息、流涕、流浆等呼吸道症状。
本文将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临床症状:
1、精神不振:感染初期,猪群精神状态较差,显得比较懒散,不愿意活动,缺乏精神。
2、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患病猪表现出食欲不振,拒绝进食,从而导致其体重迅速下降。
严重者可导致瘦体质。
3、呼吸急促:猪在感染后呼吸急促,因为感染后引起阻塞和刺激呼吸道黏膜。
4、呼吸道症状:发病时猪可表现出咳嗽、喘息、流涕、流浆等呼吸道症状。
实验室检查:
1、粪便、呼吸道标本检查:采集患病猪的粪便、呼吸道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检测猪旋毛虫卵和成虫。
2、血清学诊断:采集患病猪的血清,进行血清学诊断,检测猪旋毛虫抗体。
防治措施:
1、消毒:定期对猪圈地面、墙壁、水源进行彻底消毒,消灭室内和外环境中的寄生虫和病毒。
2、改善环境: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和管理制度,避免猪群过度密集、通风不良等。
3、使用药物:可使用愈创木酚、氯霉素等药物,对患病猪进行治疗。
4、疫苗预防:猪旋毛虫病开发疫苗,加强猪群的免疫力,提高猪的抵抗力,是杜绝猪旋毛虫病的重要措施。
总之,猪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临床表现多样,正确诊断病情能够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
近年来畜牧业已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
猪旋毛虫作为猪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寄生有旋毛虫而导致,幼虫通常在横纹肌内寄生,成虫在肠管内寄生。
猪、野猪、鼠类、猫、犬、狼、狐狸以及人类等都能够感染该病。
如果人们食入生的或者没有彻底煮熟的寄生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就会发病而死亡,因此在猪肉检疫时要加强谨防。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旋毛虫病的危害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1、危害对猪的危害。
猪对旋毛虫的耐受力较大,感染虫体后往往会导致肌肉浮现病变,但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症状严重,可能使病猪呼吸和吞咽艰难,发出嘶哑叫声,往往卧地,拒绝走动,还会导致贫血和局部发生水肿。
对养殖业的危害。
该病会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这是由于人们食入寄生有旋毛虫的猪肉后很大程度上可能发生感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强制将感染该病的猪销毁,发病死亡猪基本上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严重伤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其积极性。
2、病原形态特征。
旋毛虫是毛形科、毛形属,多种动物和人都能够感染。
成虫为白色,虫体细小,呈线形,肉眼往往很难发现。
虫体前部较稀,食道部位于该处。
虫体后部相对较粗,繁殖器官和肠管位于该处,后部长度基本上占虫体的一多半。
虫体前部 (食道部) 的中央即为阴门。
虫体繁殖为胎生。
肌肉内寄生的旋毛虫具有非常强的反抗力,在零下12℃的低温环境下能够生存 57 天摆布。
发育过程。
幼虫与成虫普通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宿主先是作为终末宿主,之后作为中间宿主。
宿主由于食入的动物肌肉内存在包囊幼虫而发生感染。
包囊进入宿主的胃内会释放出幼虫,并在空肠和十二指肠内逐渐性成熟变成旋毛虫成虫。
雌雄虫体交配后,雄虫会很快死亡。
雌虫产出的幼虫通过肠系淋巴结侵入到胸导管,再进入到右心室,经由肺脏进入体循环,随着血液循环挪移到全身各处,但惟独进入横纹肌纤维内才干够继续发育。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猪旋毛虫病概述猪旋毛虫病,又称猪围口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旋毛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引起。
病原体为猪围口虫,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即受感染的猪排泄的寄生虫卵随粪便排出,再通过食入被感染的粪便或含有寄生虫卵的食物而传播给健康猪。
猪旋毛虫病在猪群中易造成传染,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毛色暗淡、腹泻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粪便检查或肠道内容物检查来确认诊断,检测旋毛虫卵或成虫,以及寄生虫相关抗体等指标。
为了有效防治猪旋毛虫病,需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清洁饮水、定期消毒猪舍环境、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合理使用驱虫药物等措施。
对猪旋毛虫病有充分的认识,可以帮助养殖户及兽医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证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1.2 病原体及传播途径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体是猪旋毛虫,属于原生动物门旋毛虫纲的一种寄生虫。
猪旋毛虫成虫生活在猪的小肠内,产生卵囊排入猪粪中,通过粪口传播给猪。
在环境中,卵囊中的幼虫经历不同阶段的发育,直至孵化为具有感染性的囊虫。
猪主要通过摄入含有囊虫的饲料或水源感染猪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也可通过直接摄食感染者粪便或受感染野生动物的粪便传播。
在养殖场环境中,粪便的不及时清理、饲料和水污染、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猪旋毛虫病的传播。
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清理环境、避免粪便污染等措施是预防猪旋毛虫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对病情的控制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猪旋毛虫病病原体及传播途径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猪体质虚弱、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贫血、腹泻等症状。
猪在感染猪旋毛虫后会出现消瘦和萎缩的情况,体重明显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疲劳,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时甚至拒食。
猪旋毛虫病还会导致猪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其他疾病,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
浅析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猪旋毛虫病不仅危害养猪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分析了猪旋毛虫的检验检疫措施并探讨了如何做好旋毛虫病的防控措施。
标签:旋毛虫病;检疫检验;防控措施猪肉及猪肉制品是人体旋毛虫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伴随国营养猪场的解散,这一疾病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旋毛虫主要寄生于膈肌、喉肌、舌肌,引起的危害十分严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是肉品卫生检疫的重点项目之一。
因此,加强对该病的检疫检验,对该病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感染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在轻微感染旋毛虫病时,临床表现不明显或者是有轻微的肠炎,严重感染的猪有吞咽困难、神情呆滞、活动困难面部水肿等症状,检查时会发现病猪的体温明显偏高,有呕吐并伴有便血的症状,这些严重感染的猪往往存活时间不超过30 d。
但是,也存在症状逐渐消失转变成慢性旋毛虫携带者,携带旋毛虫的猪肌肉会发生病变,病猪长期消瘦或者发育停滞。
当人食用了这种感染旋毛虫的猪只后,会表现出严重的恶心、腹部坠痛、难以入食等症状,严重感染旋毛虫的人还会表现为四肢无力、高烧不退、急性发炎等。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治疗,可能会引起死亡。
所以,对屠宰场检疫猪旋毛虫病来保证人类的健康非常有必要。
二、猪旋毛虫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旋毛虫在幼期时,很难根据临床资料判断,旋毛虫所产的幼虫也不能够根据宿主的粪便排出,即使有少量的毛囊和旋毛虫幼体也很难察觉到,所以这种疾病的判断不能够用粪便排除法。
因此,在屠宰前期判断毛猪是否含有旋毛虫非常困难,卫生防疫站主要是通过对毛猪肌肉组织进行观察来鉴别诊断的。
1.显微镜组织观察法毛猪肌肉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将屠宰后的猪舌肌进行压片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包囊外的两层结构,在肌肉的横纹肌中猪旋毛幼虫呈折刀状蜷缩于包囊中,包含幼虫的包囊的宽度大约为0.3 mm,长度约为0.4 mm,显微镜视野中观察的形状为白色针型。
如果进行压片观察后包囊显示不清晰,可以通过美兰染色,经过染色后的包囊幼虫本身不着色,包囊外部呈现蓝色,这样进行幼体观察十分简便。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猪旋毛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它生活在猪的肠道内,会导致猪体质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猪旋毛虫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对猪的养殖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至关重要。
一、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与传播途径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为猪旋毛虫,这是一种小型的寄生虫,在猪的肠道内寄生和繁殖。
猪旋毛虫通过猪粪便排出体外,然后通过食物、水源或其他途径被摄入到猪体内。
一旦进入猪体内,猪旋毛虫就会寄生在猪的小肠内,大量繁殖,给猪的健康和生长带来严重危害。
二、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贫血、消瘦、腹泻、毛色暗淡、精神萎靡等。
严重的猪旋毛虫感染还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
三、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方法1. 粪检法:通过对猪的粪便样品进行检验,观察是否有猪旋毛虫的卵囊和幼虫。
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猪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2.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猪的血清标本,检测抗体水平,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帮助判断猪是否感染了旋毛虫病。
四、猪旋毛虫病的防控措施1.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减少猪旋毛虫的传播和寄生。
2. 饲养管理:合理安排猪的饮食,保证饲料的干净卫生,防止饲料受到污染。
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猪的体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3. 药物预防:在猪群中进行药物预防,可以有效地预防猪旋毛虫病的发生。
一般可定期使用驱虫药物,杀灭猪体内的旋毛虫,预防猪旋毛虫病的发生。
4. 疫苗防控:研发并使用猪旋毛虫病的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旋毛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猪旋毛虫病的发生。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对猪的养殖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猪旋毛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发生,确保猪的健康和安全。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疾病概述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感染猪只。
旋毛虫是一种微小的线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通过猪只的粪便传播给其他猪只。
猪旋毛虫病对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猪只死亡。
猪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摄入被旋毛虫虫幼囊囊泡污染的饮水或食物;另一种是通过猪只进食含有旋毛虫虫囊的寄主甲虫或其他昆虫而感染。
患病的猪只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
猪旋毛虫病一般通过病原学检查和症状临床诊断进行确诊,包括粪便检测和胃肠道活检。
预防猪旋毛虫病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定期除虫、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粪便污染等。
在治疗方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以减轻猪只的症状和恢复健康。
猪旋毛虫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保护猪只的生长和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和药物治疗,提高诊断技术水平,促进猪旋毛虫病的全面控制和消灭。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寄生在猪的肠道内引起的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泻、消化不良、脱水、营养不良等。
患病的猪常常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重下降等症状。
病猪的粪便中可能含有成熟或幼虫期的猪旋毛虫。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的数量和猪体内的免疫力。
轻度感染的病猪可能表现出轻微的消化不良和腹泻,而重度感染的病猪常常出现脱水、贫血、体重急剧下降等严重症状。
诊断猪旋毛虫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有助于初步判断猪是否患病,而实验室检查则可以确诊疾病并评估感染的程度。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和免疫学检测等。
及时发现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有效的实验室检查对于及时制定防治措施和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更好地保护猪群的健康。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寄生引起的传染病,会使患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该病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病原概述猪旋毛虫病是由猪胃肠道中的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旋毛虫是一种寄生于动物胃肠道内的细小寄生虫,能在宿主体内繁殖生长。
患病的猪会出现拉稀、厌食、消瘦、毛色枯黄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
猪旋毛虫病还可能传染给其他猪只,造成疾病的持续蔓延。
二、检疫检验1. 病原学检验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主要通过对猪粪样品的病原学检测来进行。
在养猪场等养殖场所,定期对猪只的粪便进行采样,通过显微镜检测寻找旋毛虫的卵囊或幼虫等病原体。
同时也可以进行PCR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猪粪样品中的病原体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2. 临床诊断在猪只出现拉稀、消瘦等症状时,养殖户应及时联系兽医进行临床诊断。
兽医会根据病症表现、猪只粪便的外观特征等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通过镜检等方式获取确诊结果。
临床诊断是检疫检验中的重要环节,能够迅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3. 定点监测养殖场所应当建立定期的疫情监测制度,采集猪只粪便样本进行定点监测。
在监测中要注意样本的采集方法、标本的保存和运送等环节,确保取得可靠的监测结果。
定点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三、防控措施1. 疫苗预防目前,猪旋毛虫病尚无专门的疫苗进行预防,但可以通过注射一些适量的驱虫药物来预防旋毛虫的寄生。
在疫情高发季节,定期给猪只进行驱虫药物的预防注射,可以减少疫情的发生。
2.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猪旋毛虫病的关键。
养殖户要定期清理猪舍,消毒消毒,清除粪便。
养猪场的饮水系统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饮水的清洁卫生。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养殖户应当给猪只提供高质量的饲料,避免饲料长期受潮霉变。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寄生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本文将介绍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猪户及时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一、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主要症状包括:1. 消瘦:患病的猪出现明显的消瘦,身体状况明显下降。
2. 腹泻:患病的猪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黄绿色或黄白色,质地稀薄,伴有腰部腹部疼痛。
3. 毛色暗淡:患病的猪毛色暗淡,毛发干燥,失去光泽。
4. 贫血:患病的猪因为旋毛虫感染造成消化道出血,导致贫血和血红蛋白下降。
5. 发育迟缓:患病的幼猪生长发育迟缓,影响肉类产量和质量。
以上症状可能是猪旋毛虫病的表现,但仅依靠临床症状很难做出确诊。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猪旋毛虫病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二、猪旋毛虫病的实验室检查猪旋毛虫病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来做出准确诊断,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1. 粪便检查:采集猪的粪便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检查是否有旋毛虫的囊和旗ell虫形态。
2. 血液检查:检查患猪的血液中是否有贫血、白细胞增多等异常情况。
3. 病理组织检查:对死亡的猪进行病理解剖,并取得相关组织标本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有旋毛虫寄生。
以上实验室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兽医专业人员准确诊断猪旋毛虫病,为接下来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三、猪旋毛虫病的防治措施1. 定期排泄:养猪户应定期给猪排泄,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减少旋毛虫的传播。
2. 饲料卫生:养猪户应定期清洁饲料槽和饮水槽,确保饲料和饮水卫生,减少旋毛虫感染的机会。
3. 合理用药:在兽医指导下,根据疫情情况采用适当的抗旋毛虫药物进行防治,以保障猪的健康。
4. 饲养管理:加强猪的饲养管理,合理布局猪舍和饲养密度,避免猪群过度拥挤。
5. 提高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旋毛虫病的发生。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危害较大,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猪旋毛虫病,在疫情发生前进行检疫检验并加强防控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一、疫情监测疫情监测是一项基础的工作,要在正常的防疫工作中做好,通过疫情监测不断加强对疫情的掌握和防控力度。
1、定期进行疫情调查要定期至养殖场、批发市场、屠宰场等地开展调查,了解病情发生情况及其危害,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
2、建立组织机构,做好数据报送工作建立专业的疫情监测组织机构,并制定完善的数据收集与报送制度,确保疫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检疫检验疫情监测的前提是要进行检疫检验,确保疫情不会传播扩散。
疫情监测的首要任务是对进口猪只以及出现异常症状的猪只进行检疫检验。
检查时应重点检查猪的肠道、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查找有无旋毛虫及其卵囊的存在;同时,还需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存在,如口蹄疫、猪瘟等。
(1)实验室检测:采集猪体内组织及其粪便,利用显微镜观察组织中是否有旋毛虫及其卵囊的存在。
(2)临床诊断:观察猪的生长状况、精神状况、病灶情况等症状表现,结合病史以及典型症状等综合判断,进一步确诊疫情。
三、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饲喂猪的饲料要经过消毒处理,加强对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定期消毒饲喂区、储食间、猪舍等场所。
2、科学选用药物遇到严重的疫情发生时,可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病猪的病情和症状,并适时进行预防接种来增强猪的免疫力。
3、严格隔离患病猪对于已经检出旋毛虫病的猪只,要立即进行隔离,进行药物治疗,进行密切监测,以免痊愈后再次传播疾病。
总之,对于猪旋毛虫病,及时进行疫情监测,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的保护猪只的健康和生产,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
生猪屠宰同步检疫中旋毛虫的检验以及处理探索旋毛虫病威胁了养猪业的发展,是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
在目前的生猪屠宰过程中,需要进行同步检疫,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表检疫、内脏检疫,以及旋毛虫的检疫以及复检工作。
该旋毛虫病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危害,在早期能够引起恶心、呕吐等,其症状较为明显,中期则会从出现为发热、水肿等,影响体温,更有严重的并发症。
可见该病的危害性较大。
进行严格的检疫就变的十分必要了。
标签:生猪;同步检疫;旋毛虫旋毛虫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都有较强的危害性,幼虫主要存在于横纹肌等,而成虫则是多寄生在肠管内,细小不容易被观察到。
而幼虫和成虫则可以寄生在同一个宿主当中,造成复杂的病原结构。
从传染性上来看,能够造成人畜共患,是危害性较大的病虫害。
本文对旋毛虫病进行了简单介绍,描述了旋毛虫病的危害,并介绍了肉眼的观察的方法,以及显微镜观察的方法进行,其病畜肉处理过程也须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完成生猪屠宰同步检疫的工作。
一、旋毛虫病的简单介绍生猪体内横纹肌以及横膈肌可能会出现旋毛虫病,严重威胁了养猪业的发展,是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也被国家列入了二类防治动物疫病。
在目前的生猪屠宰过程中,需要进行同步检疫,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表检疫、内脏檢疫,以及旋毛虫的检疫以及复检工作,因此从这顶来看,旋毛虫的检验工作也是生猪屠宰过程中,同步检疫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公共卫生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该旋毛虫病早期能够引起恶心、呕吐等,在幼虫的移行期间,其症状较为明显,其中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水肿等,体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重症患者可导致皮肤,成肿胀硬结感,累及心肌,造成心率失常。
可见该病的危害性较大。
进行严格的检疫就变的十分必要了。
二、旋毛虫病的危害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虫是该病的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都有较强的危害性,幼虫主要存在于横纹肌等,而成虫则是多寄生在肠管内,细小不容易被观察到。